第一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
在那古旧而又满是药香的中医馆里,日光透过雕花窗棂,洒下一道道细碎的光影。
“小漫,来背《清热篇》。”外婆那带着几分温和与期许的声音,悠悠地混着捣药声,从药房深处传来。
彼时,陆漫正蹲在院子里,饶有兴致地观察着墙角的几株草药。
听到外婆呼唤,她赶忙拍拍裙角沾上的土屑,随后像只欢快的小鹿,蹦跳着穿过回廊。
脚下的乌木地板,每踩一步,便发出细微的吱呀声,好似在为她的轻快步伐打着节拍。
一进诊堂,陆漫就瞧见里头坐着个面色潮红的妇人。
妇人的眉头微微皱起,神色间透着几分不适。陆漫的目光不经意间扫过,敏锐地瞥见那人的耳垂泛着不自然的红。
几乎是下意识地,她清脆的声音便脱口而出:“栀子豉汤症。”
原本正专注执脉的外公,手猛地顿了顿。
他缓缓抬起头,目光从妇人的手腕移向陆漫,眼中满是惊讶与惊喜 ,一旁的外婆也停下了捣药的动作,从药房探出头来,眼神里满是好奇与期待。
那妇人更是一脸诧异,目光在陆漫和外公之间来回游移。子豉汤症。"
“不错,确实是子豉汤症”
外公轻轻放下妇人的手腕,脸上带着一抹温润儒雅的微笑,对着陆漫点头肯定,眼神里满是赞许。
说罢,他又赶忙看向妇人,和声安抚道:“您别担心,这症状虽看着吓人,但只要按时服药,很快就能好起来。”
妇人紧绷的神色瞬间舒缓了些,目光再次落在陆漫身上,不禁由衷赞叹:“恭喜许大夫,后继有人啊!这小姑娘天赋异禀,小小年纪就有这般眼力,往后定能成为一代名医。”
外公连忙摆了摆手,谦虚地回应:“哪里,哪里,这小孩还没定型呢,路还长着呢,现在说这些还太早。”
说完,便快步走到桌前,提笔快速开起药方,一边写,还一边仔细叮嘱妇人煎药服药的注意事项。
妇人拿着药包走后,诊所里暂时安静下来。
外公转过身,眼中闪烁着兴奋与期待的光芒,就像不怀好意的狼外婆般,朝着陆漫招了招手。
“小漫啊,”外公的声音里带着几分考校的意味,“你既然能看出这是栀子豉汤症,那你且说说,这栀子豉汤具体该怎么煎制?每味药材又有什么讲究?”
陆漫眨了眨她那清澈见底的杏眼,在脑海里快速翻找平日里跟外公学到的知识,认真一一回答。
外公时而微微颔首,时而提出新的问题,祖孙俩一问一答,小小的诊所里,满是浓厚的中医学习氛围 。
这一世,陆漫降生于声名远扬的中医世家,父母皆是医术精湛的医生,整日忙碌于医院的救死扶伤,无暇分身。
因此,尚在襁褓中的陆漫,便被托付给了外公外婆,自此开启了与这对老人朝夕相伴的成长岁月。
蹒跚学步之龄,陆漫还没有觉醒前世记忆之时,就己对周围的一切充满了强烈的好奇。
西合院的药房里,摆满了一格格散发着神秘气息的药柜,外公外婆忙碌其间的身影,也早早地印刻在了她小小的眼眸中。那些奇奇怪怪的药材、古朴的医书,还有捣药时发出的有节奏的声响,都像是一个个充满魔力的谜团,深深吸引着她。
别的孩子还在牙牙学语、蹒跚学步,沉浸在简单的童谣与玩具中时,陆漫却己经踏上了一条截然不同的求知之路。
她的启蒙读物,不是普通孩子的绘本与故事书,而是那朗朗上口的中医《汤头歌》。
起初,只是在午后的暖阳下,外公坐在摇椅上,缓缓吟哦,陆漫在一旁玩耍,那抑扬顿挫的韵律不经意间钻进了她的耳朵。久而久之,她竟也能跟着哼唱几句,尽管那时的她,还不能完全理解其中的深意。
随着年龄的增长,在5岁时恢复记忆的陆漫,拥有了更为惊人的天赋与理解力。
她不仅能熟练背诵《汤头歌》,还开始主动向外公外婆询问各种药材的功效、病症。
外公外婆每一次耐心解答,她都听得格外认真,小小的脑袋里,装满了关于中医的奇思妙想。
又是一个夏日炎炎的午后,外婆在药房里忙碌,调配着给患者的药方。
陆漫好奇地凑上前,眼睛盯着那些形状各异、气味独特的药材,突然指着其中一味问道:“外婆,这是柴胡吧?我在《汤头歌》里读到过,它能和解少阳,对不对?”
外婆手中的动作猛地停住,眼中满是惊喜与诧异,她难以置信地看着陆漫,好一会儿才回过神来,激动地把她抱起来,大声说道:“我的乖孙女,你可真是个天才!”
自那以后,陆漫在中医学习之路上的天赋愈发凸显。
外公外婆喜不自胜,看着这个聪慧的小孙女,他们仿佛看到了家族曾经的辉煌正逐渐重现。
当年,祖上凭借着高超的医术,治病救人无数,在这一方土地上声名远扬。如今,陆漫的出现,就像一颗闪耀的新星,让他们坚信,家族的荣光必将在她的身上延续,中医的传承也将在这个小小的身躯里找到新的力量 。
于是他们更加精心培养卢曼了。
在小镇那间弥漫着古朴药香的诊所里,阳光透过略显斑驳的窗棂,洒下一道道光影。
一位面色苍白的木匠坐在诊台前,他的双手微微颤抖,粗糙的掌心满是老茧与木屑。外公神色专注,手中的银针在阳光下闪烁着冷光,稳稳地悬在木匠的虎口上方,即将落下施针。
彼时,七岁的陆漫正安静地坐在一旁,目不转睛地看着外公行医。
她虽年纪小,可平日里耳濡目染,对中医知识己有不少了解。
就在外公准备下针的瞬间,陆漫敏锐地注意到木匠的喉结剧烈滚动了一下,脸上闪过一丝痛苦与紧张。
不知为何,她脑海中突然闪过一个念头,几乎是下意识地,她快步上前,伸出小手按住了木匠的腕间,脆生生地说道:“外公,要扎间使穴。”
外公手中的动作猛地一滞,他转过头,眼中满是惊讶,盯着陆漫看了好一会儿。而周围候诊的病人也纷纷投来诧异的目光,一时间,诊所里安静得针落可闻,所有人都被这突如其来的一幕惊到了。
陆漫被众人的目光盯得有些紧张,但还是鼓起勇气,指着木匠的手腕,认真地解释道:“外公,我看他一首咽口水,神色难受,像是间使穴对应的病症。之前您给我讲过,间使穴对他这种情况或许更有效。” 外公微微皱眉,思考片刻后,缓缓点了点头。
只见外公手法娴熟地将银针扎入木匠的间使穴,随后又根据陆漫的提醒,调整了几处穴位的施针。施针结束后,外公又按照陆漫的提议,为木匠调配了一剂凉茶,嘱咐他按时服用。
神奇的是,没过多久,原本咳血不止的木匠,症状竟渐渐减轻。三个月来,被病痛折磨得苦不堪言的他,在服用了那剂凉茶,接受了外公施针后,咳血的情况一天天好转,最终彻底痊愈。
这件事在小镇上迅速传开,人们口口相传,短短半个月,全镇人都知道了这个七岁女童一剂凉茶三根银针治好咳血三个月木匠的奇事。
街头巷尾,人们谈及此事,无不啧啧称奇,陆漫的名字一时间在小镇上家喻户晓,而她也因此对中医之道愈发痴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