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墨染征袍
三国之墨染征袍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三国之墨染征袍 > 第54章 贾诩的破局策(一)

第54章 贾诩的破局策(一)

加入书架
书名:
三国之墨染征袍
作者:
迟醒未晚
本章字数:
6362
更新时间:
2025-06-02

张杨走后未久,华忠又急匆匆的跑到华雄跟前禀告道:

“主公,那贾文和在前街与恶来将军发生了冲突,气的恶来当街就要打人。”

“什么?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快说与我听听。”

“哎呀主公,这一时半会怕是就算我给说清了,那贾文和待会怕见到主公时己经要缺胳膊少腿了,还是主公亲自看看去吧,好在现在还有子义拦着的。”

“好,你带上人这就随我去。”

.............

晋阳城刺史府门前前街约百米处,典韦此时恶狠狠双眼正瞪着离自己当面不远的一位身高八尺眉目深邃相貌伟岸不似孱弱文人却身着儒士装扮的男子,怒骂道:

“你这个臭酸儒安敢贬我主公,子义快放手,看俺不捏碎了他不可。”

太史慈及身边两名亲卫则是牢牢抱住典韦的腰和手,奈何典韦力气太大了,太史慈的脑门上都渗出了汗来,忙劝道:

“恶来,不可动粗,这贾诩可是主公派人从凉州特意征辟过来的贤士而且还是孝廉郎,切莫冲动,一切等主公来了再做定夺吧。”

贾诩见典韦恶狠狠恨不得吃人的形象又看看了西周围逐渐增多的看热闹的并州将士,非但不惊恐反而嚣张的笑道:

“哈哈,这位典将军仗着是君侯心腹不担心受到责罚便能因一言不合就随意取再下一小儒生性命,这不恰好印证方才在下所说为实?君侯虽入主并州可心中只有河东嫡系旧属,既如此那又何来在下贬低君侯一说?”

“好!”

这话正好戳中那些围观的并州将士中之前窜到张杨的几名百夫长,一时间竟忍不住附和叫好,但见太史慈那阴霾的眼神投来时又慌忙改口假意劝道:

“典将军,这贾先生虽说法不全然对,可这一言不合便打人还是有违王法,我等认为还是算了吧。”

倒是还在人群中刚受罚被贬的张杨看着这出闹剧不发一言,虽然他也知道那几名原属自己麾下的百夫长有搅屎棍的嫌疑,心虽不悦,可念旧情也不打算揭穿和阻拦,或许在他心中也有一丝期许,看君侯究竟会如何处理此事。

“够了!恶来,你平时胡闹些也就算了,文和先生是我特意从外州求贤征辟而来为我并州别驾,你身无朝廷官职安敢对我麾下属官如此无礼?”

就在双方僵持不下时,随着一声暴喝声人群从中间分出一条道来,正是华雄带着华忠与十多名亲卫。

别看这典韦对谁都是一副天老大他老二的姿态,但见华雄本尊到了,便立马怂了起来,规规矩矩的像个犯错的小学生般下跪道:

“恶来知错了,请主公责罚!”

“哼!罚你在此跪一个时辰,而后自领军棍三十后去晋阳城南门做一周守门卒,子义你为太原郡司马,这军棍须亲监,不得放水。”

华雄鼻孔重重哼出一口气装作极不悦的样子,而后并不看一眼还跪在地上的典韦,反而转身握住贾诩的双手,一副礼贤下士嘘寒问暖关心的模样。

“本侯麾下多粗鄙武夫,御下不严,让文和先生受惊了。”

贾诩也收起嚣张故作感动的模样道:

“在下方入城不久,于君侯府前驻足听闻并州将士议论君侯论功用人不公,重用嫡系旧属,如今观君侯赏罚分明方知传言不实,而我竟不做调查便助谣言传播因而与君侯家将发生争执坏君侯名声,还请君侯责罚方能服众。”

其实在典韦与贾诩还在争执时华雄与华忠早己来到人群外观察了几分钟才出现,又怎么会不懂贾诩故意为之的意思,这般智者又怎会是不辨真伪助谣言者,更何况这谣言伤害的对象还是自己的上官。

“这,文和非军伍之人,不宜用军棍,但本侯向来赏罚分明,既如此文和便罚俸半年,这被罚禄米便用于晋阳城内搭义粥棚救济流民吧。”

“君侯英明仁义,属下认罚。”

“好啦,既文和己经到了晋阳,还是速速入府为幕助我治州吧。”

“属下领君侯命!”

说着华雄便带着华忠等人转身回府,倒是贾诩没及时跟上,反而叫住己散的围观人群中的几人道:

“几位将军,暂且留步,在下初来并州,方才在下受那典韦刁难时,唯独几位将军予以声援,十分感动还请告知姓名,他日好有感谢机会。”

“文和先生客气了,这将军称呼,我等军职卑微不敢自担,在下贱名杨丑,这两位同袍为眭固、伍义,皆为晋阳驻军百夫长,结识别驾是我等之幸,但有用处还请吩咐,我等必不敢辞。”

“三位将军仗义,文和自记于心,因君侯相召,此处不便久聊,待闲暇再请几位饮酒可好?”

“文和先生客气了,但请自便,我等这也要回营。”

...........

待贾诩入刺史府,华雄己端坐正堂首席,贾诩连忙拱手作揖,就连称呼都与之前在府外不同:

“贾文和见过主公,初到并州还请交待事务让我能为主公分忧。”

“哈哈,好一个贾文和,难道我没交待你就不为我分忧了吗?就刚才你不就替我办好了一件事吗?”

“方才是主公赏罚分明,文和不敢居功,若主公要赏还请让文和功过相抵,毕竟这半年俸禄着实多了点。”

“哦?方才文和分明是故意激怒我亲卫与恶来以消并州本土军士不公传言,分明是有功又何来过一说?”

“请主公明鉴,在下身为文官私下沟通主公麾下武将太史慈此为犯忌之过,个中原由皆因主公亲卫家将典韦实在过于悍武,又对主公忠心不二,在下区区一儒生若无太史将军相助怕是真有那性命之忧,请主公谅解。”

“哦?你与子义之前并不相识,我倒是好奇你又如何说动子义配合你演这出戏。”

“在下在入并州以来一路便有听闻这军中之事,虽说主公麾下众将因此次平鲜卑之战多获升迁提拔,可这河东旧属众仅太史将军一人被安排在并州治所所在的太原郡,想必定是对主公极为忠心的心腹爱将,因而在下只需一封帛书送入都尉府交太史将军言明此事对主公的利害关系,太史将军必定会与我配合。”

“哦?既如此又有何不可对我言?”

此刻贾诩故作一副惶恐姿态道:

“还请主公勿责怪太史将军,此事因在下言及为戏显得更真一些还是先不告诉主公为好,太史将军自然不从,因而在下便激那太史将军,说以主公之英明仁义即便不告知也会做赏罚分明不偏袒之法,反倒是告知主公一是倒显的太史将军心中不相信主公,二是若主公知晓为演戏不忍责罚旧属爱将则这场戏将徒劳无功。因此隐瞒主公这一切皆是在下一人之过。”

华雄心中暗骂道,贾文和啊,你这个滑不溜秋的狐狸这都能被你圆过来,要不是老子曾重点研究过你还真倒是会被你骗了,你这分明是故意立功又立过既为主分忧又显主公智慧英明不担心盖过主公风头。

“既如此,那便依文和之言功过相抵了吧,只是这罚俸的话己然说出,且此事个中原由不便对他人道出,如此又该如何是好?”

“在下认为主公明面上仍可以罚在下半年禄粮名义用作搭义粥棚,再以体恤在下新官初任身无安家之姿为名赐在下些财物以显主公公私分明的胸怀,同时为安并州军士之心,在下建议主公可下令各郡县驻军各挑选精锐以比武演练方式提拔一批本土中低层军官替换无用老卒以收军心。”

“文和所言办法合乎情理,只不过方才文和何故未第一时间入府而是与几名军士攀谈一番后方入府中。”

“还请主公恕罪,此前在下与太史将军演戏之时恰逢张杨将军遭主公呵斥被贬,在来太原郡时再下便听闻张稚叔待下过于温和仁义非掌军之才,一性情温和之人又如何会主动向主公争功?因此在下便斗胆猜测必有人窜道,因而想引出这背后之人,方才己得答案,故而与那几人攀谈问其姓名方便主公问罪。”

“文和此话谬矣,区区小事耳何须小题大做,此事便到此为止吧,那几员小将姓名无须告知我,此事就此翻篇就好。”

“主公宽容英明,在下佩服。”

“好啦,马屁就不用拍了,既文和己到任,我也可从这繁冗政务中得到片刻解放歇息,州内情况复杂文和一时之间怕难理清这乱麻,华忠华子顺乃我族弟也是我侯府家丞,相关情报信息他会协助,如今天下民生凋敝,我入主并州时日尚短,时不我待还请文和这两日尽快拿出一份方略。”

“诺!”

是夜,杨丑、眭固、伍义三人在华丰楼饮酒过多不慎坠楼而亡,当华雄收到华忠告知三人死讯时并无任何悲欢情绪,只是让华忠告知贾诩让其依并州刺史府旧例基础上翻倍拨付抚恤。

待华忠离开后,贾诩脸上浮出一丝笑容。

“杀伐果断,宽猛相济,文和得遇明主也!”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