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冷待持续好几日,仁明宫的宫婢去明德宫请齐皇时,姜衍很是讶然,心上涌出欣喜,晚膳时辰如约而至。
仁明宫是历代皇后的寝宫,单独辟有膳房,今晚的膳食格外得女娘嘱咐,寺人依着齐皇的喜好做了一桌子的膳食,还配了温酒,不是那种后宫妃子惯饮的果酒花酿。
姜衍一整午后都默念着仁明宫,不待折子批完,等到了女娘约定的时辰,就让寺人起驾过去。
天蒙蒙黑的时候,启祥宫得了话,元清容坐在圈椅,正看着齐宫近日的账本。
闻宫人回禀,她有些意外,杏眼露出疑惑,转头问道:“还饮了酒?”
宫婢低头道:“是,还是陛下偏爱饮用的苏合香酒。”
元清容依旧皱眉,像是不信,又问道:“赵娘子也饮此酒?”
宫婢又称是。
殿内没再响起声音,西角高高的铜盏点了许多明烛,照得大殿通明恍如白昼。
元清容手里还拿着账本,她略微低下头,似陷入沉思。
苏合香酒乃齐国御用贡酒,还是一种药酒,甚为珍贵,每一斗酒以苏合香丸一两同煮,能调五脏,祛腹中诸病,在诸国皇族中有所美名。
齐曾送此酒入夏宫,为两国来往贺礼赠与夏国皇族,这自然是会送一份入东宫。
夏皇宠爱太子元策,明目张胆的喜爱嫡长子,从不掩饰,无论哪些珍贵之物都要紧着东宫。
女娘是喜酒之人,但所偏爱的酒水多花酿果酒,掺着花香果香,其他饮过的酒也不过黄酒这种清淡的。
这苏合香酒....她不喜,因为是药酒,里面掺着苏合,她不喜欢喝药的,甚至讨厌那些难闻的气味,即便酒中苏合味道很淡,她也依旧不喜欢。
殿内候着七八个宫人侍奉,元清容坐在圈椅的身形长久未动,许是打听陛下喜好,这才会选苏合酒,她这般猜想着。
夜色深了,宫婢过来询问是否汤浴,元清容正散着神儿,听着宫婢口中的“安寝”,猛然一惊。
她匆匆朝外去,曳地裙摆掀起层层褶皱,外面的宫人听到贤妃娘娘大声唤着,“快,快去传医士,让所有人都去仁明宫候着。”
元清容脸上大惊,踩着玉阶的脚腕因快步行走,不慎歪了下,吓得身后的宫婢急忙扶起。
她神色惊慌,来不及去看发痛的地方,领着一众宫人匆匆赶去仁明宫,连轿辇都忘记传唤。
元清容赶到时,女娘己经饮了许多,姜衍曾按住柔夷,温声劝她不要多饮,免得宿醉头痛。
赵若薇恍若未闻,挣脱他的手,又执起酒盏。
美眸有些失神,白皙玉容浮上一层浅浅的粉意,黄晕的烛光照着,像是披上柔情妩媚的轻纱。
美眸看向姜衍,水眸潋滟带着莫名笑意,许是醉酒,比往常显得亲近些,他有些受宠若惊,话都说不清,也拿起酒盏饮下,不知饮了多少杯,脑海昏沉着。
柔夷抵着额首,娇腼偏着看他,嫣红的唇瓣沾着水色,场面美的姜衍不愿出声惊扰。
“听闻陛下多喜此酒,我便选了这酒入宴。”柔软的嗓音带着醉意,软软的,听着像是踩着云端。
姜衍低沉“嗯”了一下,阴柔丽色的丹凤眼尾沾着淡淡的红,衣袖下的手慢慢抬起,牵上女娘搭在桌面的柔夷,同女娘的嗓音一样柔软。
没有被拒绝,姜衍胸膛里突突的跳,怎么也止不住,正待他询问女娘喜爱何酒,日后他便饮何酒,却听见佳人朱红唇瓣上扬,嗤了一下。
“难喝至极,你,真没品味。”赵若薇睁着水润的眸子,加重某个字眼。
姜衍顿住,没等出言,女娘己撑在桌面,摇晃着站起身,挣脱被握住的柔夷,不让他碰。
她细眉紧紧蹙着,像是难忍。
姜衍坐在椅上,仰头看她,正欲伸手去扶,眼前一幕令他怔住,眼皮睁大,忘记了呼吸。
玉指按在心口,自嫣红唇瓣吐出的鲜血被女娘偏过,吐在地面。
赵若薇扶在椅靠,的指甲被紧攥的发白。
她强撑着后退两步,远离姜衍,檀口又咳出血,从唇角流淌至心口,沾染衣裙上的玉碧青花,墨绿枝叶的丝线浸染赤色。
红色的血流在白皙的肌肤,刺眼,明显。
姜衍依旧坐在椅上没有起身,方才的震惊令他忘了动作,可如今胸膛涌出的丝丝麻意带着愈加明显的痛楚,让他多少明白过来。
“你在酒里下了毒。”
女娘比他饮的还要多,这或许是他尚未呕血的原由,温润柔和的脸庞终于露出愠怒。
姜衍盯着女娘,沉声道:“你想让朕死?他就那么好,好到让你下毒跟朕一起去死?”
赵若薇没有回应他的话,脑中晕沉让她站不稳,绚丽的裙摆绣着繁复的花纹碧枝,宛如大丽花般铺在地面,掀起的衣裙重叠似浪。
姜衍慢慢站起来,他低着头,手捂住一阵阵发痛的胸口。
后面传来元清容嘶喊。
“姐姐!”
殿内涌来无数宫人,场面乱成麻,护卫齐皇的武卫也进来,宫婢,寺人,都被惊得不知所措。
没一会,医士赶来,拿出药箱里的百毒丹给齐皇服下。
另一边的女娘己彻底昏死过去,元清容喂药的手止不住的颤抖,还是医士捏在下颚,将解毒丹喂下去。
药刚服下,齐皇咳出血,吓得医士头上全是汗,又紧接着拿出一枚丹药给齐皇服下。
姜衍没来不及说什么,也昏过去,不省人事。
齐宫率先封锁了消息,不让外传,本就入夜,宫里下了钥,封锁起来快如雷电。
第二日朝会没能照常举行,齐国朝臣全都等在殿外,连个事先的苗头都没有,突如其来的罢朝,臣子间人心惶惶。
几个宰辅被太后请去仁明宫,齐皇还未醒来,得知详情的几个重臣简首如临晴天霹雳,皇帝中毒之事万万不能传出去。
外面只知齐皇偶感风寒,不能吹风,这才免了朝会。
一连十多日都不见齐皇主持大局,朝堂没了主心骨,风言风语越来越多,连首辅都没办法应付外面的传闻。
边关还在打仗,齐皇许久未醒,军机要务一拖再拖,齐国连连败退,损失惨重,退守城关不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