溟渊水劫
玄幻小说
首页 > 玄幻小说 > 溟渊水劫
作者:
天马行空001
主角:
虞明 虞正清
更新至:
第14章 第十四回 第一节 暗流
0次阅读 0累计人气值 16.46万字
《溟渊水劫》作者采用魔幻现实主义手法与春秋笔法,以章回小说形式呈现,共八十一回,呼应《西游记》“九九八十一难”。上篇预计60~80万字。 小说围绕主人公虞明的成长主线展开,用插叙或者倒序等写法把几条主线交叉叙说,把个人的人生经历展现在一场宏大的历史场景之上,阐述了个人或家庭命运在如长河般的历史背景中的沉浮与变迁,以及主人公在这个“修行”过程中的感悟与成长。 虞明出生于六十年代,因家庭成分原因从小饱受磨难,被同龄人歧视、孤立和欺负;成长过程中也经受人性、社会规则以及职场腐败等各种人性的考验;直至他三十岁时因不屑与现实和权贵同流合污,毅然自砸“铁饭碗”南下深圳创业。上篇写主人公三十年的人生经历。整个过程中展现特定历史背景下普通人的命运浮沉与感悟。在现实与魔幻交织中,同时融入水族使命,祖脉传承,日本侵华等历史纠葛以及佛道文化思想等元素,“以慈悲化解仇怨,以智慧圆满人生”的思想贯穿小说故事情节的始终,可以看做现代版的《西游记》。 人生就是一场修行。每个人的一生其实都是“西天取经”的过程。期待有缘的读者朋友通过“读”虞明的人生经历,“悟”自己的人生哲学。
0次阅读 0累计人气值 16.46万字
简介
传统玄幻 学霸 职场 东方玄幻
《溟渊水劫》作者采用魔幻现实主义手法与春秋笔法,以章回小说形式呈现,共八十一回,呼应《西游记》“九九八十一难”。上篇预计60~80万字。 小说围绕主人公虞明的成长主线展开,用插叙或者倒序等写法把几条主线交叉叙说,把个人的人生经历展现在一场宏大的历史场景之上,阐述了个人或家庭命运在如长河般的历史背景中的沉浮与变迁,以及主人公在这个“修行”过程中的感悟与成长。 虞明出生于六十年代,因家庭成分原因从小饱受磨难,被同龄人歧视、孤立和欺负;成长过程中也经受人性、社会规则以及职场腐败等各种人性的考验;直至他三十岁时因不屑与现实和权贵同流合污,毅然自砸“铁饭碗”南下深圳创业。上篇写主人公三十年的人生经历。整个过程中展现特定历史背景下普通人的命运浮沉与感悟。在现实与魔幻交织中,同时融入水族使命,祖脉传承,日本侵华等历史纠葛以及佛道文化思想等元素,“以慈悲化解仇怨,以智慧圆满人生”的思想贯穿小说故事情节的始终,可以看做现代版的《西游记》。 人生就是一场修行。每个人的一生其实都是“西天取经”的过程。期待有缘的读者朋友通过“读”虞明的人生经历,“悟”自己的人生哲学。 ...

第2章 第二回 越时空神交太史公 游幻境虞明溯祖源

第二回 越时空神交太史公 游幻境虞明溯祖源

虞明额头撞上片柴的刹那,祠堂梁上的积灰突然诡异地悬浮起来,像被无形的手搅动的墨汁。恍惚间,他感觉自己坠入了一个漩涡,耳边是呼啸的风声,夹杂着若有若无的钟磬声,像是从地底下钻出来的远古呼唤。当他再次睁开眼,发现自己躺在一双布满皱纹的大手上。那手粗糙得如同老树皮,却带着奇异的温热。抬头望去,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者正慈祥地看着他,老者身后是一望无际的荒滩,荆棘如鬼爪般丛生,野草在风中翻涌,像是无数张扭曲的人脸。

“吾乃泰伯,汝之先祖。此处名叫荒三千,乃东吴荆蛮之地梅里是也。小子,汝己穿越三千二百年。” 老者的声音低沉而悠远,仿佛从远古传来,震得虞明耳膜发麻。虞明吓得想要后退,却发现双脚像被钉在了地上。

“我…… 我死了吗?” 他颤抖着问。泰伯老祖爽朗大笑,笑声惊起荒滩上一群怪鸟,它们的翅膀拍打着发出金属般的声响。

“非也非也。此乃机缘,且随吾了解汝虞家之秘史。”

虞明这才知道,眼前的泰伯竟是黄帝第二十六世孙。泰伯的父亲古公生了三个儿子,泰伯是长子,次子仲雍,三子季历。季历娶太任为妻,太任生子名昌(即周文王)。姬昌出生时,有圣人祥兆,古公说:“我这一族人应该有干大事者出现,大概应验在姬昌身上吧?” 于是想传位给季历,然后再传位给姬昌。但按照当时的氏族传统,王位只能由嫡长子继承,季历排行最小,就没有继承周天下的资格。那时,古公既不愿意违背氏族的规范,又为自己不能依归心意传位而感到十分苦恼,终日双眉紧锁,郁郁寡欢。泰伯、仲雍体察到父亲这一心事后,便决定 “让国南奔”,以 “为父采药” 为名,从陕西岐山逃奔到东吴荆蛮地区的梅里,也就是如今的江苏无锡的梅村,而让位给季历。

季历在《哀慕歌》中写道:“泰伯既与虞仲(即仲雍)逃去,断发文身,托为王采药。闻太王卒,还奔丧,哭于门。” 奔丧结束后泰伯、仲雍再次回到梅里,为了进一步远离岐山,继续南奔,来到了福建上杭一带。

泰伯的声音突然变得苍凉,他指着远处的荒草,“吾等奔至此地,不仅为让贤,更为躲避一场……” 话未说完,一阵阴风吹过,荒草间隐隐传来兵器相击之声,空气中弥漫起铁锈般的腥气,虞明惊恐地发现,脚下的土地正渗出黑色的液体,在地上蜿蜒成古老的符文。

随着泰伯的讲述,时空开始扭曲。虞明发现自己来到了春秋战国,亲眼见到夫差的战船在太湖上如巨兽般巡游,伍子胥的白发在风中狂舞。战船驶过之处,湖水翻涌成血色,无数冤魂从水中浮起,对着战船伸出枯槁的手臂。在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茅草屋里,那把寒光闪闪的宝剑竟发出呜咽之声,虞明伸手抚摸,剑柄上的纹路硌得他手心生疼,恍惚间听见一个声音在耳边低语:“此剑饮血无数,亦藏着天大的秘密……” 话音刚落,茅草屋突然燃起青色火焰,火焰中浮现出虞家先祖的身影,他们对着虞明不住摇头,似在警示着什么。

当场景切换到西汉,虞明遇见了正在竹简上奋笔疾书的司马迁。只见竹简上的文字竟在自行游走,如同活物一般。最后太史公在竹简上写道:

“孔子言,泰伯可谓至德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余读《春秋》古文,乃知中国之虞与荆蛮勾吴兄弟也。延陵季子之仁心,慕义无穷,见微而知清浊。呜呼,又何其闳览博物君子也!”

太史公的眼神锐利如刀,却在看到虞明时露出一抹神秘的微笑:

“吾等今日之遇,皆为定数。汝可知,吾所著之《史记》,藏有开启未来之门的钥匙?”

说着,他将一卷竹简塞进虞明手中,竹简边缘的刻痕刺得虞明手指渗出血珠。血珠滴落在竹简上,瞬间化作一道金色的光纹,沿着竹简游走,最终汇聚成一个陌生的图腾。

时光再次扭曲,虞明来到位于江苏无锡的泰伯庙。东汉永兴二年(154年公元),吴郡太守糜豹将泰伯旧宅改为寺庙。北宋之佑七年(公元1092年),宋哲宗诏以 “至德” 额其门。虞明站在泰伯庙前,盯着范仲淹的题诗,墨迹竟在他眼前缓缓流动:

至德本无名,宣尼以此评。

能将天下让,知有圣人生。

南国奔方远,西方道始亨。

英灵岂不在,千古碧江横。

“至德精神?” 泰伯的声音在他身后响起,“谦让与开拓不过是表象,其下深埋着……” 话音未落,庙外突然狂风大作,瓦片纷飞,范仲淹的诗句被撕成碎片,在空中拼凑出一张陌生的地图。地图上闪烁着幽蓝的光芒,标记着几处神秘的地点,其中一处正是虞明所居的松湖村。此时,虞明感觉一股强大的吸力从地图传来,仿佛要将他的魂魄吸入其中。

虞明的颅骨里像是塞进了一整座沸腾的铁炉,那些穿越时空的记忆如同被惊起的乌鸦群,黑压压地扑来,却又在他伸手捕捉的刹那化作青烟。泰伯最后的叮嘱在耳道深处生根发芽:

“祖脉之光,需以血为引……”

这声音像是用生锈的铁链从幽冥地府拖拽上来的,每一个字都裹着千年的腐朽气息。

现实中的虞家祠堂正在上演一场诡异的狂欢。虞明稚嫩的额头撞上锯齿状的片柴,鲜血喷涌而出的瞬间,梁上的祖先画像突然集体抽搐。褪色的眼珠在油彩里疯狂打转,像是被惊扰的蛇类,暗红的血泪扑簌簌坠落,在供桌上的香灰里炸开,腾起的青烟竟凝成无数微型经幡,在虚空中猎猎作响。画像边缘的飞金纹饰活了过来,化作成百上千条金色蜈蚣,它们用毒牙啃噬梁柱,留下的齿痕竟组成道家的镇邪符箓。此刻,整个祠堂的梁柱都在发出呜咽,那声音像极了被压在五行山下的石猴哀号,又仿佛是古老佛钟碎裂时的悲鸣。

屋脊上的琉璃蹲兽突然睁开幽蓝的瞳孔,火焰从它们的七窍喷涌而出,将祠堂照得如同阿鼻地狱。火焰中,佛道两家的经文如游鱼般穿梭:《金刚经》的梵文化作赤色锦鲤,《道德经》的云篆变作青黑色蛟龙,它们相互缠绕撕咬,在空中勾勒出巨大的阴阳鱼图案。虞家列祖列宗的魂魄从牌位里蜂拥而出,那场景宛如打开了潘多拉魔盒,半透明的灰雾在祠堂上空凝聚成三层楼高的巨手,掌心纹路竟是《大悲咒》的全文,手指关节处缠绕着道家的捆仙绳,这只手轻轻一握,空气便发出玻璃碎裂般的脆响,地面的片柴如受了惊的刺猬,齐刷刷竖起尖锐的刺。

“此子是祖脉灯芯!” 留着长髯的祖先发出的吼叫震得瓦片如雨点般坠落,他的声音里混杂着晨钟暮鼓与木鱼敲击声。其他魂魄化作流光钻进虞明的身体时,他感觉无数滚烫的铅水顺着七窍灌入。前世记忆如走马灯般疯狂闪现:他看见自己是个罗汉,身着僧袍,脚踏北斗七星步,手中罗盘的指针被某种神秘力量扭曲成麻花状,指向的地方,佛光与龙脉之气纠缠成巨大的曼陀罗;再前世,他是科举书生,深夜研读经书时,《金刚经》与《道德经》的文字会脱离书页,在空中组成会动的八卦阵图;更久远的前世,他竟是祠堂梁柱上雕刻的蟠龙,在熊熊烈火中涅槃,火焰里同时传出和尚的梵唱与道士的法咒,两种声音交融成一曲诡异而庄严的重生之歌。而就在上一世,他竟然是一位叱咤风云的将军,带领千军万马,攻城掠地,杀人无数!

时空在祠堂里扭曲成麻花状,虞明的身体变得像蝉翼般透明。他的魂魄逆着血脉长河回溯,脚下的青砖裂开蛛网状的缝隙,涌出的雾气带着青苔与铁锈混合的腥甜。雾气中,虞家历代祠堂的幻影层层叠叠:茅草搭建的简陋祭所里,祖先们用兽骨刻写符咒;雕梁画栋的巍峨建筑中,僧人与道士同做法事。当他伸手触碰雾气,指尖竟传来母亲分娩时的剧痛,掌心残留着父亲教他写字时毛笔的墨香,而在雾气深处,有一道蓝光如同一双眼睛凝视着他 —— 那是一扇刻满莲花与八卦的光门,光门周围漂浮着金色的经文碎片,像是被撕碎的佛道典籍在虚空中起舞。

现实中的虞明仍跪在血泊里,额头上的伤口突然发出金铁交鸣之声。结痂处的微光如同活物般蠕动,渐渐形成一个发光的法轮。光圈中浮现的古老文字,像是佛陀的脚印与道士的符咒在打架,转瞬即逝却在他视网膜上烙下深刻印记。光圈延伸出的光线连接着祠堂的每一处角落,将整个空间编织成一座巨大的八卦阵,而虞明,正是这阵法的阵眼。

供桌毫无征兆地跳起癫狂的舞蹈,香炉、烛台如骰子般滚落。摔裂的香炉里,一本古老经书露出一角,封面上 “慈悲渡厄” 西个大字渗出暗红液体,佛道两家的标志相互渗透,化作诡异的混合图腾。当虞明颤抖着握住经书,一股力量如钱塘江大潮般涌入体内,他的鼻腔里充满檀香与桃木燃烧的气味。恍惚间,泰伯手持佛珠与桃木剑出现在虚空中,佛珠上的每颗珠子都刻着不同的佛偈,桃木剑上缠绕着道家的驱邪符纸。

“记住,化解诅咒的钥匙不在经文字句里,而在慈悲的血与宽恕的泪中。” 泰伯的声音还在回荡,祠堂外己天崩地裂。碗口粗的闪电如巨龙般劈下,击中经书的瞬间,光芒中浮现出一个半佛半道的巨人。巨人左手持佛珠,右手握拂尘,脚下莲花与八卦图交替显现。

“历经七世轮回,你终于触碰到命运的线头。但要解开诅咒,需用佛的慈悲斩断因果,以道的智慧平衡阴阳。”

巨人的话语如洪钟般响彻天地,化作万千光点融入虞明的身体。

此刻的虞明,感觉自己的血管里流淌着《心经》的经文与《道德经》的章句,每一次心跳都像是在敲击晨钟暮鼓。那神秘的光门、古老的经书,以及融合佛道的奇异力量,如同悬在他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而在祖脉深处,还有无数被封印的记忆等待苏醒,那些藏在轮回褶皱里的秘密,以及即将到来的未知挑战,都在黑暗中虎视眈眈,等待着虞明去揭开它们的面纱。

正是:

至德脉衍章贡水 繁枝根系古梅村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最新章节
作品目录
错乱章节催更
没有了
1-100章
继续阅读
最新更新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