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墨染征袍
三国之墨染征袍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三国之墨染征袍 > 第75章 龙种疑云与心迹坦白(二)

第75章 龙种疑云与心迹坦白(二)

加入书架
书名:
三国之墨染征袍
作者:
迟醒未晚
本章字数:
3986
更新时间:
2025-06-10

轰隆!

这无异于一道惊雷,狠狠劈在刘鸳头顶!

她霍然起身,带翻了身旁小几上的茶盏。

瓷器碎裂的刺耳声响在死寂的书房里格外惊心。

她娇躯剧震,脸色瞬间褪尽了所有血色,变得惨白如纸,唯有那双眼睛,因为极度的震惊和愤怒而瞪得极大,里面翻滚着惊涛骇浪!

“胡言!放肆!”

刘鸳的声音尖利得变了调,带着被深深刺痛的颤抖。

“本宫生于河间,长于董太后膝下!父皇待我如珠如宝,岂容你这贱婢在此污蔑天家血脉!王允……王允他怎敢?!”

巨大的冲击让她的身体摇摇欲坠,华雄眼疾手快,一把扶住了她微微踉跄的身形。

入手处一片冰凉,她的手指在不受控制地剧烈颤抖。

华雄将她按回座位,掌心传递过一丝沉稳的力量,目光却更加森寒地逼视着任红昌。

任红昌被刘鸳的怒斥吓得几乎在地,带着哭腔急急辩解:

“殿下息怒!奴婢……奴婢只是转述王使君之疑!他言道,当年窦大将军与窦太后欲行废立,选中年仅十岁的陛下继承大统,为稳固其位,便将尚在襁褓的殿下,假托为陛下所出……待窦氏倒台,陛下生母董太后入宫,又将殿下与皇子协一同抚养……王使君言,若此疑为真,殿下与陛下之间……实有杀母族之血海深仇啊!”

她最后的话语如同毒蛇吐信,带着致命的暗示。

杀母族之仇!

这五个字如同淬了剧毒的冰针,狠狠扎进刘鸳的心口!

她猛地捂住胸口,一阵剧烈的绞痛袭来,让她几乎喘不过气。

那些深藏在记忆深处的、董太后偶尔流露的复杂眼神,那些宫闱深处讳莫如深的低语碎片……此刻仿佛被这惊天的指控赋予了全新的、可怕的含义!

她感到一阵天旋地转,世界在她眼前轰然崩塌。

华雄扶着刘鸳的手猛地收紧,指节捏得发白。

他脑中同样掀起了惊涛骇浪,前世热衷研究东汉末历史的无数线索碎片被任红昌这番话强行串联、撞击!

灵帝刘宏生于156年,168年以12岁稚龄被窦武、窦太后选中入继大统。

刘鸳生于167年,其时刘宏确在河间解渎亭侯府,年仅11岁!

一个尚未成婚、远离权力中心的少年宗室,如何能诞育子嗣?作为所谓的灵帝长女史书对万年公主的身世讳莫如深,甚至连名字都不曾记录就一笔轻轻带过。

而皇子辩(刘辩)生于176年,其母何氏178年靠卖肉生意起家的土豪父亲何真通过花钱贿赂宦官,才被选入掖庭,180年继宋皇后死后才被立为皇后,因此皇子辩的出生早于其母入宫两年。

更诡异的是,在何氏入宫之前近十年里,灵帝宫中皇子接连夭折,唯独养在宫外道人史子眇家的刘辩活了下来,因此得了个“史侯”的绰号。

首到何氏成为皇后,刘辩才被接回宫中正名。

这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疑团!王允的怀疑并非空穴来风——刘辩的身世同样笼罩着浓重的迷雾!

难怪灵帝生前对册立太子之事如此抵触拖延,极有可能皇子辨并非灵帝亲生皇子,只是为了坐稳皇位的政治交换。

华雄猛地想起了前世史书上一个令他百思不得其解的细节:少帝刘辩被董卓废黜后旋即被鸩杀,死后竟未能葬入皇陵!

哪怕是被废改为王爵,但曾贵为帝王,又是皇子身份按礼也应单独安葬。

然而史书记载,刘协(汉献帝)下令,将他的兄长刘辩,与宦官赵忠合葬于一处!

当时史家对此的解释是献帝为报复何皇后毒杀其生母王美人之仇。

可如今看来,这解释何其苍白牵强!

若刘辩本就非灵帝亲子,甚至其身世牵连着动摇汉室正统的巨大丑闻,那么将他与臭名昭著的宦官合葬,便是最彻底、最恶毒的羞辱与掩盖!让他死后都永世不得翻身,背负污名!

这也解释了为何董卓入京废少帝刘辨立刘协时那些拥有野心的大世家如袁家如此反对,但同为世家清流本该站在袁家这一阵营的王允等人却被董卓迁官入京做了三公。

倒不是怀疑王允对汉室的忠心,而是有可能王允心中的正统血脉一首都是刘协,而与董卓之间的矛盾不过是后来董卓想要取刘协而代之。

历史上灵帝生前未立太子,死后又被何进联合袁家等世家力量在灵帝棺前强立刘辨为帝。

何家当初能靠外戚身份崛起其实是沾了宦官的光,何皇后甚至把自己的亲妹妹下嫁给张让的继子张奉便可见一斑。

但何进在灵帝死后还坚持要对十常侍赶尽杀绝全然不顾自己妹妹与弟弟何苗的劝阻,这其中怕是不止有被袁绍怂恿利用的因素,可能还有将知晓秘密之人连同他妹妹一同除掉之意。

而清流世家则是一石二鸟既通过十常侍除掉外戚何进,再以为大将军报仇名义冲进皇宫一举诛杀了两千多名宦官,至于招董卓入京,或许是没想到棋子变成了棋手反而啄瞎了自己的眼。

更蹊跷的是在刘协成为献帝被曹操挟持时期以国丈和忠臣形象替刘协传衣带诏给刘备的董承本就与灵帝之母董太后乃是同族血脉,在董卓入京前便效力于董卓,是其爱婿牛辅手下,而在京师曾教导过皇子皇女的博士李儒也是在这个时期开始成为董卓的女婿和谋臣。

这一切太过巧合,前世研究东汉末年动乱历史的未解谜题如今自己身处这段历史中仿佛都得到了答案,华雄此刻终于深刻理解了自己大学导师说过的那句:“史书不可尽信”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