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墨染征袍
三国之墨染征袍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三国之墨染征袍 > 第28章 与历史不一样的灵帝

第28章 与历史不一样的灵帝

加入书架
书名:
三国之墨染征袍
作者:
迟醒未晚
本章字数:
7026
更新时间:
2025-05-26

灵帝见华雄久久不敢答话,突然哈哈大笑道:

“此刻华爱卿定是在想是该说实话还是假话,惶恐不己吧!”

华雄闻听灵帝声音貌似心情不错的样子,麻起胆子回道:

“圣上明鉴,愚臣并非纠结于说真话还是假话。”

“哦?那华爱卿纠结什么?”

“禀圣上,愚臣纠结于圣上愿听真话还是假话,但又不敢擅自揣摩圣意,因而惶恐,还请圣上恕罪。”

“哈哈,好一个陇西从军莫欺少年的华子建,果然如外界所传少年英才,抬起头来让朕看看是何模样!”

华雄做惶恐状的抬头看向眼前这位拥有大汉至高无上皇权之人,十二旒玉珠冕冠之下是一张白皙如玉,五官极为精致清秀的面庞,卧蚕眉下那双清澈如水的眼眸中隐约透出一丝精光,合身的玄色龙袍举止投足间尽显帝王风范。

华雄见灵帝竟与前世自己在史书或演义中描述的昏庸荒淫无度形象大相径庭也是暗暗吃惊,倒是想起那句至理名言: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便也释然了。

“嗯!少年老成者必经风雨,爱卿模样上倒真看不出年甫十五,倒像二十了。”

华雄忍不住腹诽:你丫的,这是夸奖?当皇帝就可以随便讽刺别人了,老子不过比同龄人显高大一些,你就不会夸一句威武英气逼人啥的?

华雄嘴上恭敬自谦道:“愚臣出身边陲之地,西北燥冷,冬日比中原之地长许多,自生不出关内才子的清秀模样。”

“不用一口一个愚臣,朕不喜听,似你这般提笔能写诗词,上马能绥靖边境的人才尚愚的话,怕是朝中那满殿诸公都该发配去修长城去了。”

“朕之前的问题,子建爱卿还没回答,这毕岚究竟受贿几何?”

“无论真话假话,还请陛下先恕了臣的言罪!”

“好啦,朕不罪你,且说!”

“回禀陛下,与其说臣行贿常侍毕岚,倒不如说是臣献礼于陛下!”

“哦?有趣,爱卿且细说说,如何一个献礼于朕?”

“不知陛下觉得那云露酿如何?”

“嗯,那毕岚在万年公主寿辰所献云露酿当真值仙酿评价。”

“陛下的问题,臣己然回答。”

“哈哈哈哈,华子建啊华子建,朕愈发觉得一个小小的河东郡太守倒是屈了你的才,不若将你调至中枢可好?”

华雄心中此刻一万个不愿意,到中枢这个大佬如云的地方,自己想要为未来割据地方积蓄实力就难了,再说河东之地眼看自己即将完全掌握,怎舍得放弃。

“陛下,以臣之微博功勋,弱龄及冠被陛下委以一郡之长己是天恩浩荡,若贸然将臣擢升中枢,臣不能胜任事小,为陛下带来非议事大,还请陛下三思。”

“哦?还真是有趣,既做那行贿之事,又不愿往上爬,倒是少见,你且随朕来。”

华雄虽弄不懂这灵帝究竟想做些什么,但还是老实的跟在灵帝身后,两人从大殿屏风之后七歪八拐的穿过数间走廊来到一处偏殿中。

这间偏殿装饰并不如德阳殿般奢华,装潢甚至比不上一些宫廷走廊,素白缟素的装饰更像是一间灵堂。

此刻灵帝刘宏望着这灵堂上摆放的两排牌位,眼中竟隐约泛出泪光。

“爱卿可知这灵堂供奉的是何人?”

“天家私密,愚臣不敢妄自窥探。”

“这上面所供乃是朕的皇叔渤海王刘悝一家,还有朕的发妻渤海王侄女宋氏!”

刘宏此话一出,华雄脑子瞬间宕机,盖因史书上记载的渤海王刘悝是因被王甫指示人向灵帝刘宏诬告他企图将哥哥桓帝的皇位夺回,被灵帝下狱,刘悝在狱中自杀,王妃也就是宋皇后的亲姑姑也冤死狱中,宋皇后又被太中大夫程阿诬告在后宫搞巫蛊之术诅咒灵帝没有子嗣而被废后打入冷宫抑郁而死,就连下葬的钱都是十常侍私下凑出。

宋皇后的父兄一族也受到此案的牵连,全部下狱被诛杀。

而后何进之妹便成为了何皇后,何氏成为皇后后更是鸩杀了皇子刘协的生母也就是灵帝最宠爱的王美人,因而皇子协一首由灵帝生母董太后亲自赡养。

华雄似乎有些明白了灵帝为何将自己带到此处,帝王能将自己的秘密展示给臣子的时候,只有两种情况,一是必有重托,第二种可能就是自己马上要变成不会说话的死人,当然华雄更愿意相信是前者。

“朕曾闻节烈华夫人投炉救子,爱卿投军为母报仇,而后又刻木侍亲的故事,这曾让朕想起朕还曾为解渎亭侯之子被选入宫中继承皇位之时,当时桓帝皇后窦妙妻族外戚把持朝政,朝臣们竭力反对朕生母董太后入京,朕迫于无奈方才明知皇叔与发妻被冤也要迎何氏为后,方才在何氏与诸常侍的联手之下除掉那窦氏一族,时至今日在除了后宫宫闱之外的朝堂之上那些豺狼臣子们都不肯尊我生母董氏一个法理上的太后。”

“朕这一生不如卿之畅快肆意恩仇,朕虽知那十常侍贪婪,朕亦是被那些清流世家在民间污为重用宦官之昏君,可如今朝堂之上唯有宦官需依附皇权而立于世,但凡忠心于朕,贪婪些倒也于江山无碍,昔日朕被那外戚窦氏所操控,就连这皇位也是拜他们所赐,而近党锢之策渐难执行,何氏与那些世家清流大有联合之势,将来无论是朕的皇子辨还是皇子协继承大统,怕是都要将朕的路再走上一遍。”

“陛下春秋正盛,大汉边境绥靖,中原州郡繁荣,以陛下之才与隐忍,大可徐徐图之重现世祖光武之治。”

灵帝苦笑道:“爱卿切勿拍那无用之马屁,朕的身体朕自知,怕是不过几年好活了,只担心届时辨儿与协儿尚年幼,不忍其又成外戚与世家手中棋子。”

“陛下可知若论世家,这天下第一世家当属皇姓刘家。”

“爱卿此话,朕兄长刘焉也曾说过,朕曾考虑过皇兄所言缓步将宗亲皇族任命于各州刺史,而后对皇亲所任州改史为牧,奈何始终缺一由头。”

华雄心想得了吧,你很快就有机会了,历史上刘焉确实有此提议,而且是在黄巾之乱之后,那时确实是最好时机,可惜你还是小看了宗亲们的野心,刘焉、刘表、刘虞这三位大汉宗亲州牧哪个在东汉岌岌可危天下大乱之时想的不是割据地方,甚至传言刘焉还是因听一算命先生说益州有天子气才主动自荐去的益州,靠皇亲统治天下这套在洪武大帝朱元璋死后都走不通,更何况是这风雨飘摇的东汉?

当然华雄并未因此小看灵帝,出于历史的局限性能平衡朝廷以弱龄之时坐稳皇位,而后又祭出诸多限制世家门阀的诸如“三互法”和“鸿都门学”企图打破世家选拔官员入仕察举制垄断己是不易,只可惜三互法实行时大汉世家门阀己是发展到巅峰时刻,实行的时机太晚,鸿都门学更是沦为宦官敛财的工具,就连灵帝最后也不得不跟着敛财。

(注:三互法:官员不得在本籍家乡或姻亲家乡甚至是首系亲属有担任官员的州郡任刺史、太守等正印官,需要互相回避,切断地缘+血缘纽带,通过频繁调换官员,防止地方形成独立政治集团,限制察举制下“本地世家举荐本地人为官”的传统,但在读书人基本出自世家大族且多年联姻的情况下导致各州郡官位空悬,万里萧条,因此不得不灵活调整,因此除了限制一些小世家外,对大世家门阀几乎无碍。鸿都门学更类似于古代科举的雏形,通过经学各科简单考试后授予官职,最终沦为宦官敛财工具。)

“陛下,不知臣能为陛下做些什么,但能为陛下分忧,臣万死不辞!”

“近年来大汉各处道教分支盛行,各种长生之术充斥市井,可朕知道那不过是江湖骗子们的把戏,倒是那云露酿,朕听闻是爱卿年少时于陇西遇一云游隐士道长所赠,不知真假?”

“臣不敢欺瞒,此并非传言,确有此事。”

“能制出如此仙酿之人,想必必是那外化仙长,说不定会懂那长生之术,即便是炼出长生丹药怕也不足为奇,爱卿可愿为朕寻那仙长?”

华雄心中此刻万匹草泥马奔过,我去,我只是随口编个谎话,这灵帝居然信以为真了,这尼玛叫我哪里去给你找那子虚乌有的仙长去啊,长生丹药咱练不出,那毒药倒是简单,江湖骗子那一找一大堆,再说咱刚想扎根河东郡稳打稳扎掌兵权揽人才蓄势待发登上东汉末争霸天下的舞台,哪有空给你跑到西凉的境外找长生之术啊。

“爱卿可有为难?”

“陛下,这...这...”

“好啦,朕也明白,那仙人云游西方怕是一时半会儿也难寻得,朕也不勉强于你,再说你好歹也是一郡之长,贸然替朕跑去化外之地寻那长生之术,后世指不定要骂朕是昏君。”

我去?你这家伙居然一点自知之明都没有?你就算在历史长河里算不上排名前几的昏君,也至少是个昏君排行榜中游水准。

“臣谢陛谅,臣并非有推托之意,只是确如陛下所言,那仙长云游西方,臣担心所寻时间过长让陛下失望。”

“无妨,爱卿对朕一片忠心不愿撒谎,朕自是感受的到,朕便赐你一道密旨,允你暗中组建一支千人队伍替朕西方寻访,若能寻访得更好,若不能,待朕驾鹤西去,你便入京为后世之君辅政之臣。”

我擦!!! 意外收获哈,这下在河东私下暗地扩编养兵倒也不怕了,将来董卓那家伙败了自己名正言顺进京挟天子以令诸侯,老刘啊老刘,你这辨忠奸眼神真棒!

华雄努力挤出几滴热泪,奥斯卡影帝上身一般匍匐在地用力将额头磕出血痕,声泪俱下:

“陛下如此重托,臣华雄必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己以报陛下天恩。”

“好了,爱卿退下吧,这密旨自会有人给你。”

“臣告退!”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