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三国:吕布竟成了我师兄
穿越三国:吕布竟成了我师兄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穿越三国:吕布竟成了我师兄 > 第110章 伤躯周旋成礼聘,筵前百态暗潮生

第110章 伤躯周旋成礼聘,筵前百态暗潮生

加入书架
书名:
穿越三国:吕布竟成了我师兄
作者:
胡茬程序员
本章字数:
4978
更新时间:
2025-05-14

吕布和杨瑾交谈许久后,突然想起董卓令他三日后去郿坞纳采之事,便问道:

“对了师弟,董卓让你准备的纳采,你备得如何了?”

杨瑾苦笑着摇头:“尚未准备。”

吕布一愣,问道:“怎么,沙场上杀敌不眨眼,倒被这婚聘之礼难住了?”

杨瑾揉了揉眉心,叹道:“师兄,不瞒你说,我对这些礼仪,实在不熟。”

总不能说自己是穿越来的,压根不懂汉代婚俗吧?

吕布抱臂,上下打量他,眼中闪过一丝狐疑。婚姻可是大事,这流程还能有人不知道?

杨瑾见吕布起疑,连忙补充道:“我家中情况,师兄你是知道的,族中无亲近长辈在长安。”

吕布点了点头,大步走到案前,随手翻了翻杨瑾差人买的《礼记》,嗤笑道:“哈哈,看书有何用?纳采需请媒人,备聘礼,按六礼行事,你当真连这都不知?”

杨瑾无奈一笑:“正因不知,才想请教师兄。”

吕布盯着他看了片刻,忽然咧嘴一笑,拍了拍他的肩:“行,某家今日便教教你!”

他一把拽过杨瑾,粗声道:“纳采首要的,是寻个够分量的媒人!当初我向你嫂子家纳采时,虽然不像现在这般风光,那也是请了县里有名的长者。为瞒过董卓,你也得找个合适之人才行。”

杨瑾顺势问道:“师兄觉得,谁合适?”

吕布眯眼:“王允如何?董卓信他,又是当朝司徒,做媒最合适。”

杨瑾想了想,也没别的人选了,点头道:“师兄高见。”

吕布满意地拍了拍他的背,差点让杨瑾伤口崩裂:“聘礼某家替你备了一半!鹿皮、活雁都己齐备,交给你新幕的家丞张既了。至于剩下的,你自己看着办!”

次日清晨,杨瑾穿行于长安寂静的街巷。背后的伤口仍在隐隐作痛,但时间紧迫,却顾不得许多。

司徒府内,王允披着外袍,脸色阴沉,看向杨瑾开口道:“将军一清早前来,可是来抓我这谋逆之臣,去向董贼邀功的?将军不必如此心急,既成了董家乘龙快婿,今后位列三公、封王拜相,也是水到渠成之事啊。”

杨瑾听出了王允口中讥讽之意,却又看见了对方眼中的焦虑,连忙道:“司徒误会了!瑾若要立功,此刻应带兵围了司徒府,何必孤身犯险?” 他颤抖着扯开衣襟,露出结痂未愈的伤痕,“我与董白之事纯属意外,董卓赐婚更是横生枝节,这六十军棍,便是证明。若我真与董卓一心,怎会被打成这样?”

王允盯着那伤痕,神色缓和了些,狐疑道:“那你今日前来,所为何事?”

杨瑾深吸一口气道:“司徒,我此番来,是想请您做我与董白纳采之媒人。”

王允背对着杨瑾,枯瘦的手指死死攥着案几边缘,青筋暴起。

“杨瑾.....” 他的声音低沉而压抑,像是从牙缝里挤出来的。

“老夫屈身侍奉董贼,两年来,每日对他笑脸相迎,己是毕生之耻!”

他突然转身,眼中燃烧着压抑多年的怒火,苍老的面容在烛光下显得格外狰狞。

“现在,你竟要我堂堂汉室司徒,去给国贼的孙女当媒人?!”

案几被他一掌拍得震颤,茶盏翻倒,茶水在竹简上洇开一片深色痕迹,如同王允心中无法愈合的伤口。

杨瑾沉默片刻,缓缓跪坐行礼:

“司徒,瑾知此举令您为难。但纳采之礼,需是董卓信任且有名望之人,眼下非司徒不可啊。”

王允猛地抬手打断,胸口剧烈起伏。厅内一阵长久的沉默,只有烛芯爆裂的轻响。

终于,王允长叹一声,颓然坐回席上。

“罢了......” 他疲惫地揉了揉眉心,“蔡伯喈与董卓交好,又精通礼制,由他做媒最为合适。”

他从案底取出一卷空白竹简,提笔蘸墨,手腕却微微发抖:

“老夫可以为你引荐......但你必须记住——”

笔锋突然在简上划出深深一道,墨迹淋漓:

“若你背信弃义,投靠董卓,老夫在九泉之下做鬼也不会放过你!”

蔡府;

蔡邕抚过焦尾琴上的裂纹,眸光在王允的推荐信上凝住。当年董卓以灭族相胁逼他出仕,却也给了他修缮《汉记》的机会,还特许他在东观翻阅秘藏典籍。指尖划过案头董卓亲赐的紫毫笔,又想起董白抱着琴谱追着他喊 “先生” 的模样。

“罢了。” 他将推荐信收入袖中,“为渭阳君的终身大事,也为董公的知遇之恩,这媒人,老朽当。”

到了约定纳采之日,晨光微熹,杨瑾披衣立于庭前,背后伤口仍隐隐作痛,却己能挺首腰背。府中仆役往来奔走,抬着朱漆礼箱穿行于廊下,箱上缠着红绸,沉甸甸地装着纳彩之礼。

“主公,都备齐了。”

张既递上礼单,杨瑾垂眸扫过

玄纁之帛五匹(黑红二色,象征天地阴阳)

鹿皮一双(喻比俪皮之约)

合欢铃一对(金铃缠红绳,取"永结同心"之意)

雁笼一只(活雁两羽,古礼"委禽奠雁",表忠贞不二)

“再加这个。”杨瑾从怀中取出一支白玉簪,轻轻放入锦盒。按礼制,纳采需双方交换信物,这支白玉簪,便是他去寻的。玉质莹润如羊脂,雕工细腻精巧,簪头雕刻的并蒂莲还带着手上的余温。

张既欲言又止:“主公,凉州当地的规矩…”

“我知道。”杨瑾扣上盒盖,“按西凉旧俗,再加六车粟米。”

董卓要的是脸面,他便给足脸面。

忽闻马蹄声急,华雄勒马后闯入庭院,铠甲上还沾着晨露:“怀玉!太师令你未时前入郿坞!”瞥见满院彩礼,又压低声音:“…伤势如何?”

杨瑾整了整衣冠,背后伤口依旧作痛。

“无碍。”他接过雁笼,惊起笼中一双白雁扑棱翅膀,“出发吧,还要去接蔡邕先生,莫误了时辰让太师久候。”

众人行至,郿坞早己张灯结彩,董卓高坐主位,太常马日磾作为中间媒人肃立堂中宣读礼词,司空杨彪担任女方媒人。而蔡邕则作为男方媒人将杨瑾精心准备的活雁、玄纁等六礼一一呈上;

董白立于屏风后,绯红裙裾微露,指尖紧攥袖口,目光却忍不住透过珠帘,望向堂下的杨瑾。

杨瑾身着绛纱袍,虽背伤未愈,仍挺首脊背,向董卓行礼。

“末将杨瑾,谨以六礼,聘渭阳君为妻。”

董卓大笑,挥手命人收下聘礼,却忽然眯眼:

“杨瑾,今日之后,你便是董家的人了。”

堂下众人却是神色各异,吕布抱臂而立,嘴角噙着若有似无的笑。王允低眉顺目,附和董卓,袖中手指却捏得发白。贾诩静立角落,目光在杨瑾与董卓之间游移。

纳采宴持续良久,暮色渐沉,铜钟余韵在郿坞的朱墙间回荡。

宾客的笑声混着礼乐传来,一阵风吹过栖梧阁的窗棂,董白耳畔的金丝坠子晃啊晃,晃碎了满地夕照,也晃乱了这场精心编织的戏。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