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镜涵明录
历史小说
首页 > 历史小说 > 玉镜涵明录
作者:
九转大帝
主角:
林羽
作者:
九转大帝
主角:
林羽
更新至:
第7章 同乡会里,乡音乡情
0次阅读 0累计人气值 3.23万字
《玉镜涵明录》讲述考古队员林羽在 1956 年定陵发掘中,因意外穿越至万历十五年,成为浙江会稽举子。他凭借抄录《明神宗实录》等史料的笔记,应对科举与官场风波。从翰林院修史时的史料争议,到归德府溯源时的家族谜团,他在历史洪流中挣扎。故事紧扣万历朝真实脉络,以林羽的视角,展现明代官场、民生与历史隐秘,在虚构与史实间,铺展一幅晚明社会画卷。
0次阅读 0累计人气值 3.23万字
简介
历史古代 历史 明朝
《玉镜涵明录》讲述考古队员林羽在 1956 年定陵发掘中,因意外穿越至万历十五年,成为浙江会稽举子。他凭借抄录《明神宗实录》等史料的笔记,应对科举与官场风波。从翰林院修史时的史料争议,到归德府溯源时的家族谜团,他在历史洪流中挣扎。故事紧扣万历朝真实脉络,以林羽的视角,展现明代官场、民生与历史隐秘,在虚构与史实间,铺展一幅晚明社会画卷。 ...

第1章 金刚墙启,地宫初瞻

1956 年 5 月的北京,暮春的风里还裹挟着些许凉意,却吹不散定陵发掘现场的燥热。黄土被往来的脚步扬起,在探方上空凝成一道朦胧的尘幕,几十名考古队员围在金刚墙前,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期待与紧张。

林羽挤过人群时,后背的粗布工装己被汗水浸透,紧紧贴在身上。他胸前的考古笔记边角磨得发亮,封皮上 “定陵发掘日志” 六个字是用红漆写的,此刻正随着他的呼吸微微起伏。“李队!” 他扬声喊道,声音里带着难以掩饰的兴奋,“砖缝里的残留物取样好了吗?”

队长老李正蹲在金刚墙前,手里捏着根裹着棉絮的细竹片,闻言回过头,老花镜滑到了鼻尖上:“小林来得正好,你看这砖缝里的朱砂,质地多硬实。” 他往旁边挪了挪,露出墙面上一道不足半指宽的缝隙。

林羽立刻蹲下身,从工具包里掏出放大镜。阳光穿过尘雾,在放大镜下聚成一点金光,照亮了砖缝里那抹暗红。“是混了桐油的朱砂,” 他肯定地说,手指轻轻拂过砖面,“《明会典》里记着呢,皇陵封砖必用朱砂调桐油,‘取其防潮、避虫,以固陵寝’。” 说着,他翻开笔记,笔尖在 “5 月 17 日” 那一页划过:“金刚墙砖缝朱砂含桐油成分,封砌工艺与《大明集礼》载‘陵寝营缮则例’吻合。”

这本笔记是他的命根子。里面除了发掘日志,还抄满了从各处找来的史料。《明神宗实录》里万历帝的日食记录、《酌中志》里魏忠贤的饮食偏好、甚至连《宛署杂记》里记载的万历年间北京物价,都一笔一画抄得清清楚楚。最珍贵的是夹在中间的那张泛黄照片 —— 爷爷站在归德府老宅门前,穿着蓝布长衫,照片背面用铅笔写着 “万历间先祖任归德府学训导”,字迹己经有些模糊。

“听说这地宫里藏着龙袍呢,” 旁边一个年轻队员搓着手,眼睛亮晶晶的,“光是那顶金丝翼善冠,就得值多少银子?”

林羽忍不住笑了:“何止龙袍。你看《万历起居注》,万历二十三年冬至,皇帝穿的‘十二章衮服’,光是金线就用了三百多两。不过啊,” 他话锋一转,指着金刚墙,“这墙里藏的不只是宝贝,还有整个万历朝的谜团。《明史》说万历二十多年不上朝,可《神庙留中奏疏汇要》里,万历二十西年的漕运奏折上还有他的朱批呢。”

正说着,头顶突然传来一阵沉闷的响声。不是工具碰撞的声音,更像是从地宫深处滚来的闷雷。林羽心里咯噔一下,还没来得及反应,就见头顶的土层簌簌往下掉。

“不好!” 老李猛地站起身,话音未落,探方边缘的脚手架突然 “哗啦” 一声塌了半边。林羽只觉得一股巨大的力量把自己往前推,后背重重撞在金刚墙上,眼前瞬间黑了下去。

失去意识前,他死死按住胸口的笔记。那纸张的粗糙触感,成了他与这个世界最后的联系。

继续阅读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