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南王:耿氏千古事
靖南王:耿氏千古事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靖南王:耿氏千古事 > 第092章 新旗新枷锁

第092章 新旗新枷锁

加入书架
书名:
靖南王:耿氏千古事
作者:
于学忠
本章字数:
3556
更新时间:
2025-07-06

搬迁的命令来得急如星火。不过两日,原镶蓝旗汉军的大部分兵丁,便被粗暴地分割、驱赶着,离开了他们驻扎了数年的营地。韩铁手和他手下约两百名被认为“过于耿首”、“可能心怀旧主”的老兵,被刻意打散,与其他几个来源复杂的汉军残部一起,塞进了新组建的“正白旗汉军第三甲喇第五牛录”。

新的营地驻扎在锦州城东三十里外一处背阴的山坳里。地势低洼,寒风打着旋儿往里灌。营房是临时用原木和草草夯实的泥土搭建的窝棚,西处漏风,潮湿阴冷。空气中弥漫着木头受潮后的霉味和新挖泥土的土腥气。

新上任的牛录章京(佐领)名叫巴颜,是个刚刚从关内调来的满洲年轻军官,镶着黄牙,眼神里带着一股没打过几场硬仗却急于立威的浮躁。他根本没把这些“前朝降卒”放在眼里,更别提什么安抚军心。

抵达新营地的第一晚,巴颜就召集所有新编入的兵丁训话。他站在一个歪歪扭扭的土台上,披着崭新的镶白旗棉甲,操着生硬的汉话,唾沫横飞:“都给我听好了!从今儿起,你们头上顶着的,是咱大清正白旗的天!以前那些乱七八糟的旧账、旧主子,都给老子烂在肚子里!谁要是敢提一句‘靖南王’、‘耿仲明’这些个叛逆的名字,或者私下里搞什么串联…哼!”他猛地抽出身旁戈什哈腰间的顺刀,狠狠劈在旁边一根碗口粗的原木柱子上!“咔嚓”一声,木屑飞溅!“这就是下场!全家连坐,一个不留!”

冰冷的刀锋在火把映照下闪着寒光。台下,数百名被强行整编的汉军士兵,像一群沉默的羔羊,低着头,无人敢出声。只有粗重的呼吸声在寒冷的夜空中此起彼伏。韩铁手站在人群最外围的阴影里,半边脸被火光映亮,半边脸隐在黑暗中。他那只残缺的左手紧紧握着腰间的刀柄,指甲几乎要嵌进刀鞘的木头里。他死死盯着土台上那个耀武扬威的巴颜,眼神里没有愤怒,只有一片死寂的冰冷,像结了冰的辽河。

训话结束,巴颜甩下一句“明日卯时点卯操练,迟到者鞭二十!”便扬长而去。士兵们像被驱散的羊群,默默回到各自冰冷潮湿的窝棚。没有篝火,没有交谈,只有一片令人窒息的沉默。空气中仿佛有一道无形的铁幕,沉重地压在每个人的心头。

夜半鬼语声

更深露重,山坳里的寒意透骨。简陋的窝棚根本无法御寒,士兵们蜷缩在铺着薄薄一层枯草的泥地上,冻得瑟瑟发抖。

韩铁手躺在靠近窝棚门口的位置,听着外面呼啸的寒风拍打着摇摇欲坠的棚壁。他毫无睡意,白天发生的一切在脑海中翻腾:阿克敦宣读命令时那冰冷的声音、被丢弃焚烧的耿字令旗和虎符、巴颜那嚣张跋扈的嘴脸、新营地刺骨的寒冷…还有,吉安惶恐滩边那棵光秃秃的老槐树,树下随风晃荡的身影…大帅临死前,该是何等的绝望与不甘?

就在这时,一阵极其微弱、断断续续的声音,顺着风,若有若无地飘进了窝棚。

起初像风声呜咽,细听之下,却分明是压抑的、不成调的哭泣!那哭声极其诡异,并非来自某一个固定的方向,而是仿佛弥漫在整个营地周围的黑暗里,忽左忽右,时高时低,夹杂着模糊不清的呓语,仔细分辨,似乎能听到几个破碎的词:

“…大帅…冷…”

“…回家…”

“…皮岛…”

窝棚里原本就睡不安稳的士兵们,瞬间被这声音惊醒了!寒意瞬间从脚底板窜到头顶,比外面的冷风更甚百倍!

“什…什么声音?”一个年轻士兵牙齿打着颤,声音抖得不成样子。

“是…是哭声?谁在哭?”

“不知道…好像…好像是从西面八方传来的…”

“皮岛?刚才是不是有人说‘皮岛’?”一个老兵猛地坐起身,脸上血色尽褪。

韩铁手也坐了起来,侧耳倾听。那诡异缥缈的哭声和呓语,如同冰冷的丝线缠绕着人的神经。他猛地想起白天看到的那面被烧毁的、沾着暗褐色血迹的耿字令旗。难道…是那些死在皮岛、死在登州、死在松山杏山、死在江南战场,最终却连尸骨都无处安葬的东江旧部、耿帅亲兵的…冤魂回来了?他们找不到昔日的主帅,找不到昔日的营盘,只能在这被强行抹去旧痕的新营地外徘徊、哭泣?

恐惧如同瘟疫般在狭小的窝棚里蔓延。士兵们互相靠拢,挤作一团,惊恐地瞪大眼睛望着外面浓墨般的黑暗。没有人敢出去查看,也没有人敢大声说话,连呼吸都刻意压低了。那凄切哀怨的“鬼哭声”时断时续,持续了将近半个时辰,才随着一阵更猛烈的山风,渐渐远去,最终消失在无边的夜色里。

营地重新陷入死寂,但窝棚里的士兵们,却再也无法入睡。一种比寒冷更深切的恐惧,牢牢攫住了他们的心。这新营地,这新旗帜,根本就不是归宿,而是埋葬他们过往和灵魂的冰冷坟墓!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