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墨染征袍
三国之墨染征袍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三国之墨染征袍 > 第42章 欣欣向荣的河东新政

第42章 欣欣向荣的河东新政

加入书架
书名:
三国之墨染征袍
作者:
迟醒未晚
本章字数:
5000
更新时间:
2025-05-27

自刘鸳离河东回京议亲这段日子里,华雄政务军务两手抓可以说让自己忙的十分充实。

河东的政务方面,由于解决裴、卫两大本地世家豪族后没收充入官田的田产极其可观,在杜畿、韩浩、枣祗这三位历史上曹魏阵营中极擅发展经济和屯田的能吏的治理下,河东郡己经在春耕期这些农田不但没有出现荒芜现象,甚至还消化了不少关外流民组织开垦官田与荒地,临近秋收时分整个河东郡的粮税几乎可预见的比往年增长三成以上。

当然农事方面毕升那不务正业的监盐税官也出了不少力,为了让他那宦官老爹早日被河东百姓供上长生牌位,除了大力招募木匠帮助建造水翻车以几乎成本价售出不说,竟还出资了一部分赞助郡守府修建水渠,当然善事归善事,那家伙在私盐方面不少捞钱的事华雄也是挣一只眼闭一只眼,左右这其中也有自己的一份。

手中有钱有权有兵,华雄的心思也开始向外开始扩散,华忠的军统细作队伍规模己经不仅仅限于河东一郡之地,大有散布整个司隶校尉部甚至是并州部分郡县的趋势,华丰楼新开的五家分号己经分布在河南尹的洛阳城、京兆尹的长安城、并州的太原郡的晋阳城、上党郡的长子城、雁门郡的阴馆城、朔方郡的临戎县。

这些隶属军统的细作们除了以酒楼生意为掩护打探各地军政要员消息,还做着粮食、毛皮、马匹的身份,因为有着河东太守府这一后盾在,从河东到并州之间的路引往来倒也是十分方便。

当然即便这样,华雄还是感觉烧钱如流水一般,主要是典韦那家伙招募亲兵要求太严格,除了最低七尺以上身高能开两石弓的力气外,还得能负重三十斤以上重铠,活脱脱要把亲兵队伍打造成一支铁浮屠,之前那二十名亲兵几乎淘汰了一半去军中做了些最基层的伍长、什长之类的。

弄得每次华雄见到那从全郡近万报名的青壮中挑选产生的一百亲兵队伍和那一百副亮闪的重装玄甲盔,还有人均两匹良驹的配置就大呼心疼,这开销都足以养一千以上精兵了,就连华忠私下都骂过几次典韦是个败家玩意儿。

好在杜畿那边反应今年秋收应该会有不错的收益,华雄并不像大汉其他州郡太守般横征暴敛,河东的军士家属更是享受了每户不超过5亩地的10年免税特权,虽杜畿也心知肚明此为华雄私人收买军心的手段,但裴、卫之乱后不破不立的河东确需要一位强势的太守,倒也没说什么,左右光是查抄没收裴、卫两大家族所获都能抵得上河东郡几年的税收了。

彼时东汉末年黄巾之乱未起时,关中人口富庶的内郡之地,税收还不算让老百姓完全活不下去,司隶相当于十三州的中央州,也是在执行东汉建国时定下的标准田税上加税幅度最小之地,标准亩税即自有田为十五税一加上每亩时十钱的亩税,但实际操作中其他州郡多为提高几倍,而河东仅采取十税一的加每亩二十钱亩税政策。

在有耕牛的情况下一个中上农家庭人均可耕种30亩,平均亩产10石情况下不过税粮1石,除去干湿损耗,实际一亩薄田的贫下农家庭交完税粮后还能剩余8石约240斤粮,加上亩税也能有超过两百斤粮食够一家三口勉强温饱。

当然这些尚不是最让河东百姓念华雄好的地方,东汉大部分地方的口税是从郡内人口三岁起征,每年二十钱,首至十西岁,十五岁至五十六岁每年一百二十钱的口税,一个三口之家一年仅口税就要260-360钱,须至少卖出1石粮才可缴纳,如果一个三口之家只有一亩薄田的情况下,缴纳田产税粮和亩税钱后再加上口税,则人均一年可食用粮至多不会超过60斤,这还得是没有任何其他衣住行开销的情况下,人均可食粮食一日不到二两,但这笔账华雄算下来其实真正占一郡税收比例极小,在世家和豪族藏匿人口过半的社会背景下,口税给贫民的负担几乎快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但对官府的经济贡献竟不足5%。

因此华雄将其改为人均亩产少于三亩家庭可不缴纳口税与亩税钱,仅需缴纳亩税粮即可,一时间整个河东郡百姓都纷纷赞扬华雄的仁政,由于这项政策也没触动世家豪族利益,因此推行起来倒也顺畅。

紧接着郡守府又颁布了鼓励外州郡流民和本州郡百姓垦荒民屯的政策,规定了本郡各县户籍家庭中人均拥有土地不超过五亩土地人口每人可再认领不超过五亩的荒田,认领部分按照五税一比例缴纳税粮,外地流民每人可认领不超过三亩,按照三税一比例缴纳税粮。

又以官府名义从各州郡购买了大量耕牛,三口或以上家庭垦荒超过三十亩的可向官府租借耕牛,耕牛按每亩收粮1石抵租牛税。

同时要求各县户籍认领垦荒人口无论是本县还是流民需登记户籍,按新规颁布日期本州郡户籍人口一月内本郡县未主动登记者一律罚钱二千、举报者可得一千,无力缴纳罚款者一律充徭役一年用于修缮各县城墙、官道与义务耕种官田,官府仅负担一日一顿半干稀温饱。外郡县无路引人口或流民自进入本郡县起七日内未主动向所在地官府登记者罚钱五千,举报者可得两千,无力缴纳罚款者充徭役二年用于于修缮各县城墙、官道与义务耕种官田,官府仅负担一日一顿半干稀温饱。

华雄与杜畿、韩浩、枣祗合计弄出的河东新政在未明显损害世家豪族的核心利益的前提下,反倒是令河东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局面,田税人口均有明显上升的趋势。

待所有事情都上了正轨,眼看秋收在即,各项举措都即将到了收获的时分,这天华雄也是难得的放松了起来,将麾下文武均聚集太守府中弄起了小火锅来。

杜畿、毛玠、徐晃、太史慈等一众文武对于这种吃饭的方式都十分好奇,只有每日跟随在华雄身旁见多不怪的典韦一副看乡巴佬的样子暗暗发笑。

每逢一个王朝的末期都伴随着小冰河时代的来临,虽为秋初,但屋内外天气温差己经非常明显,屋内热气腾腾,屋外却时有刺骨寒风吹过。

华雄掐着指头算着日子,这年鲜卑新继汗位的和连怕是要不安分了,历史上也正是记载着这年冬季鲜卑南下犯汉,看来草原上这个冬季怕是会很难过了,只是不知道那万年公主刘鸳回京议亲下嫁南匈奴的事与鲜卑南犯是否有关联。

如果自己记得没错的话,这场鲜卑南犯的闹剧来的汹涌,退的也极快,和连那个志比乃父能力不足的家伙很快就会战死,鲜卑也将分裂成好几块,最终最大的话事人会是轲比能,因此华雄倒是不担心河东有失,只是盘算着在这次的鲜卑南侵的战争中自己是否有机会获取足够的利益壮大自身。

想必那圣旨此刻应己在路上了吧,河东临近并州,按道理陛下是一定会启用自己协防并州的。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