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墨染征袍
三国之墨染征袍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三国之墨染征袍 > 第24章 河东地头蛇覆灭(三)

第24章 河东地头蛇覆灭(三)

加入书架
书名:
三国之墨染征袍
作者:
迟醒未晚
本章字数:
5528
更新时间:
2025-05-26

雒阳,樊府。

“好酒!此等浓烈,此等醇厚!真不愧云露之名!”樊陵尝完毕岚带来的酒,嘴中啧啧称奇:“

不知是何高人,竟能产如此美酒……”

“这是我那犬子毕升从安邑那带来的美酒,说是那郡司马华雄多年前因机缘得一仙长所赐……可现如今除了陛下那进贡了十坛,这满天下所余不超过五坛,尽在我等手中。我与张常侍等人初见这酒,也觉这清亮如水,不像那酒样,可尝过后,便被此酒彻底折服。话说我那犬子还要交来一封书信……”

“快拿来让我瞧瞧,我定要知道这华雄是何等人物。”樊陵拿过书信,迫不及待地打开,却越看越觉内心发怵。

“樊兄,信中如何?”

樊陵猛然拍桌而起:“坏大事!那贡马从并州上贡,一路无碍,却在安邑那处,让那裴茂豢养的私兵劫走!信中所说,这裴茂、卫宁二人,贪墨军饷走私盐产,这可是十恶不赦的大罪!我马上进宫禀告陛下!”

(注:灵帝时期司隶校尉、太仆卿樊陵与十常侍交好,被认为是宦官党羽。)

……

“算算日子,圣旨应该是要到了……”

华雄掐着手指算着时日,从雒阳到此处,不会超过三天时日,这几日内,华雄将安邑城东驻军营下军士和细作己将那裴茂细作尽数抓捕灭杀。

“圣旨到!!!”

太守府前、王允、华雄等人,跪地接旨。

“帝闻河东裴、卫二族侵吞军饷、贩私盐而违禁,偷漏赋税,劫贡马,赃证俱在,悖逆无状,当族诛以儆不臣。遂擢有功者:河东太守王允迁豫州刺史加光禄大夫,郡丞丁管擢侍御史,郡司马华雄擢太守领中郎将,解县丞杜畿升郡丞,徐晃迁都尉,毕升迁盐池监税,余者俟华雄率部讨逆贼裴茂于闻喜坞堡,尽收其私兵,复夺并州贡马入朝后,再行奏请封赏。”

“臣等谢主隆恩!”

华雄嘴角微微扬起,计划奏效,接下来便是讨伐那私兵便可,只需时日,一切都将尘埃落定……

待天使简单用过茶水之后便面带不悦的离府回京复差,毕竟在王允这等清流世家中尚属独一帜的倔傲之人是绝对不会做出贿赂宦官这种自降身价之事,华雄自也不会当面去做什么,只不过当天使离城没多久偶遇华忠并接纳了一些“土特产”后还是喜笑颜开的踏上了回京路。

太守府中华雄恭敬的向王允拱手作揖:

“恭贺子师公荣升,今后得见将以使君相称了!”

王允脸色不悦,用力挥挥衣袖背过身,似乎对着超出预料的圣旨内容极为不满。

“怎么,华府君这就急着赶老夫离开这太守府?”

“下官不敢!”

“老夫且问你,这毕升阉宦之后有何功劳得任盐池监税?还有徐晃虽有微功但非战场之功,又如何能越过司马首迁一郡都尉?”

华雄装作一副痛心疾首的模样道:“子师公莫不是疑我勾连贿赂阉宦虚报军功?”

“若非如此,这圣旨提升人员为何会是这等结果?”

“子师公当知雄曾以《爱莲说》明志,也须知我与那毕升有过龌龊,当知我之立场,如今定是那十常侍想要分化离间我等,以子师公之智安能信乎?如子师公不信,雄愿挂印辞官以示清白。”

见华雄痛心疾首一副义愤填膺的模样,王允脸色有所缓和,似是信上了几分,回身将华雄扶起。

“子建勿怪,方才是老夫气急了,老夫自是信的过子建为人,素闻那杜伯侯在解县县丞位上政务娴熟也算一能吏,徐晃军中素有忠勇孝名,此二人定是能辅助子建治理好河东,只是老夫唯独担忧那毕升,盐税乃国之重器,如今阉宦之子介入怕是不妙!”

华雄心说老子当然知道不妙,只是这不妙就是老子刻意推动的,如果这河东真的一点阉宦势力都没有,你们这些世家清流阵营也好何进的外戚阵营也好还能重视我?

再说现在黄巾之乱还未爆发朝廷对地方还是有一定威信的,真把河东经营成自己的一块铁板怕也是取死之道,裴、卫二人都知道演面上不和,自己又何尝不懂,这次闻喜平叛之后,上京面圣怕是还要交出几个县令、县尉的位置给那毕升,如此才更像那么一回事。

至于养虎为患?华雄丝毫不担心,只要自己牢牢掌控河东军权,将来这些人不过是养肥的猪随时可杀。

华雄装作一副忧心忡忡的样子,重重叹了口气:

“诶!子师公所言,雄又何尝不知,奈何朝中无人为援,以前尚有子师公在河东以为靠山,这将来公远在豫州,雄唯有小心谨慎,努力护河东一郡百姓不遭阉宦祸害。”

“子建无需担心,此处率兵平叛当速决之不留隐患以此为功获陛下青睐,老夫也会修书一封给袁公,届时子建进京后可上门拜访袁公。”

“如此,雄便谢过子师公相助了,雄身无长物以赠,离别之际但有诗词一首相赠,盼子师公勿弃。”

“哦?子建向来诗才了得,定是佳作,快快吟来。”

见王允迫不及待希冀的模样,华雄内心对大诗人王勃say一声sorry后便开始对其大作《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进行了无耻的改编表演。

“此诗名为《送王使君之任豫州》”

华雄满怀惆怅的背对王允抬头望向城门楼方向念出: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第一句念完又转过身来带着一丝离别的愁绪望向王允: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最后两句华雄轻踏脚步走向王允握住其双手:

“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一首诗吟毕,一向老谋深算遇事冷静的王允竟眼含热泪,虽不知是政治家的表演还是当真被华雄这情真意切的表演所打动,握着的双手不断摇晃颤抖: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好,好一首离别赠诗,此诗定当流传千古,如有幸老夫随子建此佳作同载竹帛史册,皆拜子建所赐,子建言无长物所赠,但此离别所赠己胜万金!”说罢,王允深深作揖。

而后的时间里郡府太守印信公文等交接十分顺利,徐晃也成功入驻都尉府,不知是真情亦或假意,王允此行离开时除了一同获得升迁的原郡丞丁管之外,意外的将自己属吏户曹司马芝,贼曹闵贡留在了河东,名为留助华雄一臂之力。

翌日,意气风发的杜畿到安邑城正式就任郡丞一职,这比历史上杜畿在做县令时跟人吹牛时早了很多,虽只是太守副职,但以华雄对他的信任而言,此时他己与太守无异。

(注:史书记载杜畿曾为县令时跟人吹牛:“别看我没做好这一小小县令,如果是让我做家乡的太守,我能治理的很好。”)

.............

城东校场点将台,华雄端坐主位,手持军令。

“都尉徐晃!”

“末将在!”

“令你率一千骑兵,一千步兵发兵闻喜坞堡剿灭叛军夺得朝廷贡马!”

“末将领命!”

“百夫长杨奉!”

“末将在!”

“令你率所部分头前往各县传本将命令,以换防名义从各县驻军中每县抽调百名精锐,于安邑与解县中段筑营寨以为犄角为安邑与解县防御之屏障。”

“末将领命!”

“百夫长张既!”

“末将在!”

“令你暂管安邑城西门巡卫,待此次平叛结束通过军演比武选拔新勇填补裴贼心腹遗留军职后再另行安排。”

“末将领命!”

...........

光和西年夏,东郡太守、中郎将华雄奉诏讨河东裴、卫二氏,以其侵吞军饷,私贩官盐,蓄养部曲,劫掠贡马。尽收贡马百匹。帝敕雄护贡马诣阙,荐擢勋臣。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