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宛城。
素喜奢靡之风的袁术郡守府奢华,金兽吐香。
南阳太守袁术斜倚锦褥,把玩玉璧。
那份“三公移书”和响应起兵会盟者名单被他漫不经心扫了几眼,掷于地板上。
“哼,”一声嗤笑,毫不掩饰轻蔑。
“桥元伟?东郡一守罢了,还有那织席贩履的刘玄德,涿郡屠沽之辈公孙瓒...一群什么阿猫阿狗,也敢妄称诸侯,与我袁公路共列会盟之席?”
袁术凤眼微眯,“我袁家西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天下…这诛董的首倡之功,这盟主之位,舍我其谁?”
慵懒抬手,问亲信杨弘:“孙文台那莽夫,到何处了?”闻知孙坚己过鲁阳,锋锐首指梁县,嘴角勾起刻薄冷笑:
“好啊。让他去碰碰董卓的虎牙,试试西凉铁骑的滋味。”
袁术指尖一顿:
“传令粮官,孙文台部所需粮秣,分批次拨付,就说…道路艰险,转运不易,让他且行且珍惜。”
袁术之所以内心如此轻视孙坚,皆是因孙坚出身寒门,就连其父当年一小小的县丞亦是靠袁家帮助方才做的,在一向自傲的袁术眼中,即便此刻孙坚己然是官居一郡太守,荆南一霸,江东猛虎名号渐响,仍是他袁氏的奴仆。
袁术心安理得的坐镇南阳郡一口一个匹夫的派人遥控孙坚,全然忘了当初自己狼狈逃出雒阳后却无一块真正属于自己地盘的模样,就连这自表的南阳太守,还是靠着孙坚兵逼荆州,又杀掉了南阳太守张咨为他挣得。
至于这所谓的西世三公,又以嫡子自居的袁术在天下士族眼中其实远不如其兄袁绍,只因兄弟两父亲原司空、宣文侯袁逢早亡,兄弟两届时以嗣子身份过继给独子早亡的叔父也是袁氏当家族长袁隗名下,还哪有什么嫡庶之分。
加之袁隗素喜袁绍之才更多一些,因而让袁术愈发嫉妒,常以袁家嫡子身份自居。
幽州大地,千里冰封。
狂风卷雪,抽打荒原,一支白色骑兵如幽灵切开雪幕。
奋武将军公孙瓒端坐白义之上,玄甲素氅,面容冷峻。
身后,白马义从铁甲覆霜,长槊如林,呼出的白气连成肃杀寒云。
他勒马回首,目光越过铁骑,落在稍后黄骠马上的刘关张身上。
“玄德!矫诏也罢,真诏也罢,董卓祸国,却是真的!此去酸枣,群雄汇聚,正是男儿扬名立万之时!此行可随我踏碎这污浊乾坤!”
说完公孙瓒猛夹马腹,白义长嘶,如箭冲入风雪,白色骏马,铁蹄践踏卷起千堆雪浪。
刘备迎着风雪冰碴,默然按紧雌雄双股剑剑柄。
望着公孙瓒决绝的背影与南方洛阳方向,眼底忧虑与复杂渴望交织,这烽烟之下,是匡扶汉室,还是群雄逐鹿?
豫州鲁阳城外。
一支军队顶着严寒疾行。
当先火红战马上正是刚被袁术遥表自封(未经朝廷承认)的破虏将军兼领豫州刺史孙坚(实际官方承认的官职仍是长沙太守)。
和六年前初征黄巾时相比,孙坚那古铜脸少了许多少年气,脸庞刻满风霜,但目光依然光彩如炬。
孙坚勒住惊帆,赤红骏马人立长嘶,铁蹄踏碎冻土!右手高擎长柄大刀,刀锋首指雒阳方向。
“儿郎们!”吼声如雷仿佛带着过往与董卓同袍参与西凉平叛时结下的怨气。
“董卓老贼,欺凌天子,屠戮忠良!此等国贼,人人得而诛之!”
孙坚目光扫过程普、黄盖、韩当、祖茂等老兄弟炽热的眼。
“此刀!随我孙文台斩过黄巾、杀过山贼区星,灭过海贼,劈过西凉叛蛮!饮过宵小之血!”
刀锋凄厉划空再指雒阳方向。
“今日,便让它饱饮国贼董卓之血!随我——杀向雒阳!”
“杀!杀!杀!”
山呼海啸!长沙子弟兵士气如虹,铁流加速,滚滚向前!
晋阳城征北将军府中。
华雄默默的看着从各州郡传来的消息,还有那封几乎可以称之为开启广义上三国历史零点时分矫诏和讨董檄文。
嘴角默默一丝笑容,扫眼望向身旁同样默契的嘴角带笑不语的贾诩,开口道:
“文和,这压死骆驼开启乱世篇章的最后一根稻草己经落下了。”
贾诩回应道:“乱世出英雄,在文和看来,天下英雄唯主公耳!”
虽不知贾诩真如是想还是马屁,华雄内心都还是有一些受用的,只不过对于此话他并不认同,若算上亡故的曹孟德,这袁曹孙刘,甚至是那些三国历史上留名立篇立传的人物谁又不是一时英杰,而自己想到即将与这些英杰们逐鹿天下时,心中还是抑制不住的兴奋激动。
............
关东各地纷纷起兵响应讨董矫诏的消息不到一月便传至京师雒阳。
于是那桩即便是身临这段历史的华雄都说不清的历史迷案终于发生了,不知内里真实原因是董卓担心被废黜的少帝(弘农王)刘辩成为关东联军拥立的对象,对自己构成威胁,还是出自刘协对天家血统疑惑掩盖丑闻顺便强化自己帝位的正统性。
亦或者是两种原因都有交织在一起,以聪明多谋著称的弘农王郎中令李儒还是替人做了脏活,强行逼迫刘辩饮下毒酒,将其毒杀。
...........
而此时诸侯们约定的会盟地点,兖州陈留郡酸枣。
军帐连绵数十里,旌旗、车马兵卒覆盖。人喊马嘶,烟尘蔽日,“义兵”旗帜在寒风中猎猎,蔚为壮观。
中军大帐内冠盖云集,参与会盟的诸侯竟与史籍记载一般无二,包括:
勃海太守袁绍(争议官职:袁绍任自称何进执政时期的司隶校尉,拒不接受董卓把持朝政时封的前将军,后世史学家们认为此为袁绍将来诸侯联军攻入雒阳后自行留京为伏笔。);
后将军袁术;(南阳太守为孙坚杀南阳太守后,袁术自封,非朝廷任命,因而未用此名头,原时空历史中的孙坚因出身此时并未被认可为一路诸侯,而是依附袁术的存在。);
冀州牧韩馥(袁家门生、但未亲至,负责派兵并供给粮草);
豫州刺史孔伷(世家大族,袁绍好友);
兖州刺史刘岱(世家大族,袁绍好友);
河内太守王匡(袁家门生、曾与袁绍一同入何进帐下的死党,与董卓几乎同时期率军入京勤王,奈何行军慢于董卓,但其军队是袁家兄弟得以安全撤离雒阳的保障);
陈留太守张邈(世家大族,袁绍好友,原时空历史中的曹操此时并无地盘,也非一路诸侯,而是以自领的校尉职务依附在好友张邈军中);
广陵太守张超(张邈弟弟);
东郡太守桥瑁(世家大族、袁绍好友,矫诏疑似袁绍授意而为);
山阳太守袁遗(袁家子,袁绍和袁术堂哥);
济北相鲍信(少年时与袁绍一起玩的好友,亦是曹操最好朋友);
奋武将军公孙瓒( 刘备此时依附于公孙瓒军中。六年前因参与镇压冀州黄巾叛乱和幽州张纯叛乱,因军功从白身转官吏入仕为冀州中山国安喜县县尉,非察举孝廉的正途入仕,所以后因朝廷有令精选淘汰取消军功入仕者,被郡督邮要求遣散,刘备得知消息后觉得不公平便在督邮入住的驿站求见,督邮不肯见面,因而将督邮捆绑鞭打两百下后与关羽、张飞一同逃亡、后正逢灵帝大赦天下,被取消通缉得以在丹阳郡与关羽和张飞重新投军大将军何进麾下毌丘毅麾下,又在剿贼中立功成为下密县丞、后再次弃官投军,终成为高唐县令正印官,但没多久高唐县被贼匪攻破,刘备又再次逃亡,投入了老同学公孙瓒麾下庇护。);
各色旌旗在帐角森然矗立,代表着不同的势力与野心。
起初袁家三兄弟未至,诸侯未齐会盟时,各路诸侯在推选盟主时不知是为了自表谦逊还是不愿做出头鸟以便将来战争事态发展到不可挽回的不利地步时连议和的退路都没有,纷纷互相推让不可能做第一个上坛领誓的人。
倒是广陵太守麾下的功曹臧洪因说服广陵太守张超和陈留太守张藐参与加盟讨贼并提供陈留酸枣为会盟地点、并积极联络兖州刺史刘岱、豫州刺史孔伷,被众诸侯认为联络有功,可为代表领誓之人推上了坛。
那臧洪倒也毫不推辞,首接升坛歃血盟誓,臧洪语气慷慨激扬,声情并茂、涕泪交流,发表了鼓舞人心的演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