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墨染征袍
三国之墨染征袍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三国之墨染征袍 > 第115章 王允献策董卓燃野心

第115章 王允献策董卓燃野心

加入书架
书名:
三国之墨染征袍
作者:
迟醒未晚
本章字数:
5300
更新时间:
2025-06-23

右扶风郡,槐里城,征西将军府邸。

府邸深沉肃穆,青铜兽炉吞吐着袅袅青烟,董卓踞坐于铺着厚厚狼皮的矮榻上,粗粝的手指着酒樽边缘,眉头紧锁,只因堂下亲兵刚刚禀报:原豫州刺史王允,于府外求见。

“王允?王子师?”

董卓瓮声重复着这个名字,语气充满困惑与一丝不悦。

“这老儿与咱家有何交情?当年在河东,若非他顶了咱家的太守之位,咱家何至于蹉跎许久!旧怨未消,他倒主动找上门来了?”

侍立一旁的心腹谋士李儒,闻听王允之名,眼中精光一闪,此前他因曾为皇子协博士教导过数月,在刘辨继位后预感不妙便早早辞官投奔了董卓。

他捻着颌下稀疏的短须,趋前一步,声音低沉而清晰:

“主公,成大事者,岂可拘泥于个人恩怨?王允此时不投雒阳素有交情的袁隗,却千里迢迢来寻主公,必有深意。前些时日,晋阳王氏满门倾覆,正是华雄手笔。王允乃王氏宗族耆老,此来,定与华雄有关!其中必有可图之利,主公何不见上一见,再做定夺?”

董卓沉吟片刻,眼中凶戾之气稍敛,代之以枭雄的审慎。

他猛地将酒樽顿在案上,发出沉闷一响:

“好!文忧所言有理!开门,迎客!咱家倒要看看,这王子师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将军府中门大开,王允一身沾尘儒袍,风尘仆仆,面容憔悴,但腰背依旧挺首,在表面谦虚实则一副居高临下模样的董卓的邀请下,深吸一口气,稳步踏入。

一番客套寒暄,虚情假意地互道仰慕之后,堂内气氛依旧微妙。

王允深知董卓性情,不再迂回,放下酒樽,首入主题:

“仲颖公雄踞三辅,手握重兵,威震关西羌胡。然,公可曾想过,效仿那伊尹、霍光,行废立之事,做那从龙辅政之臣,名垂青史,功盖千秋?”

董卓心中剧震,面上却不动声色,哈哈一笑,大手一挥:

“子师公说笑了!伊尹、霍光之功,卓岂敢奢望?当今天子虽幼,却乃先帝嫡长,名正言顺承继大统,并无过失。纵有竞争者,唯赵王刘协尔。然协殿下如今远在并州晋阳,为华子建所护,安享富贵王爵,似也无意大宝。华子建与咱家,相识近十载,颇有交情,咱家又岂能强为之,行那不义之事?”

他刻意提及华雄,目光紧盯着王允的反应。

果然,一提到华雄,王允眼中压抑的怒火瞬间喷薄而出,他猛地一拍案几,声音因激愤而尖利:

“华雄?!仲颖公莫要被此子伪善所欺!人皆言其仁义,在允看来,此子实乃乱世枭雄,豺狼心性,最不可信!昔日在河东,允亦曾对其多有提携,助其立足!我晋阳王氏,更是不遗余力,倾全族之力助他掌控并州军政!结果如何?”

王允的声音颤抖控诉道:

“我王氏阖族男丁发配边塞修长城,世代为奴!女眷充入织坊,沦为贱役!此等忘恩负义、心狠手辣之徒,仲颖公难道指望他能念及旧情?”

他喘了口气,激动的语速更快:

“仲颖公可还记得当年在河东被罢官时?此人一首《爱莲说》,将自己与你还有十常侍之间撇得干干净净,独享清名,何曾为公发过一言?再看那河东毕升!昔日为华雄敛财聚宝,如同家犬!如今呢?十常侍方才势弱一些,便被其河东旧部如宰肥猪般屠戮,家财尽数抄没,用来收买河东军心!兔死狗烹,鸟尽弓藏!此乃华雄惯用之手段!仲颖公今日手握重兵,坐拥司隶富庶两郡,实力雄厚,难道就不怕成为他华雄眼中下一块待宰的肥肉?”

王允的话,如同毒刺,狠狠扎进董卓心底最深的隐忧。

董卓脸色阴沉下来,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案几。

李儒适时接口,语气凝重:

“主公,子师公所言,句句切中要害,华雄羽翼渐丰,持节督并、凉,其志非小。然,欲行伊霍之事,最大难处有二:其一,名分!赵王刘协远在晋阳华雄掌心,我等欲行废立,师出无名。其二,京师雒阳,虽经凉州动荡,平叛损失致使元气大伤,但仍有数万兵马。更有执金吾丁原麾下旧部并州狼骑偏师驻扎,其麾下猛将吕布,骁勇冠绝,万人难敌。此前华雄携数万精锐入雒阳,尚不敢轻举妄动,我等欲入京,谈何容易?”

王允见董卓意动,表现出一副成竹在胸模样捋了捋胡须,沉声道:

“文忧先生所虑甚是,然并非无解!雒阳局面,看似何进、袁氏与宦官因立刘辨而暂时联手,实则三方各怀鬼胎,绝非铁板一块!少帝年幼无法亲政,三方为争权夺利,冲突必不可免!此等‘和谐’,断难持久!仲颖公只需对三方虚与委蛇,示唯命是从,马首是瞻之姿态,静待其变。届时,必有其中一方,为压制对手,主动邀公率军入京,以作奥援!此乃驱虎吞狼,坐收渔利之机!”

他顿了顿,眼中闪烁复仇光芒:

“至于赵王殿下……此事交予允!我王氏在并州经营数百年,门生故吏遍布州郡,虽遭华雄重创,根基犹存,岂无一二忠贞死士潜藏?只是此前苦于无法近得殿下之身,难获其信任罢了。”

他看向董卓,“听闻令婿牛辅将军麾下,有一人名为董承,乃董太后族侄?按辈分,当为晋阳长公主刘鸳与赵王刘协之舅!若使董承以舅父探亲之名,携重礼亲赴晋阳,探望外甥、外甥女,叙天伦之情。此乃人之常情,便是华雄有疑,也断无理由阻拦其姐弟相见!”

王允压低了声音,继续蛊惑道:

“届时,允自有万全之策,将一份赵王殿下绝无法拒绝的‘理由’,交予董承,由其亲口转述,晓以利害,动以大义!只要殿下心中那点不甘被点燃,允在并州潜藏之人,自会寻机助殿下秘密离开晋阳,潜行至弘农郡牛辅将军处!待殿下抵达弘农,只待京师有变,届时,仲颖公便可高举‘奉赵王、清君侧’之大旗,率西凉铁骑,携殿下入京!诛除奸佞,匡扶社稷!这伊尹、霍光之功勋,彪炳千秋之伟业,舍仲颖公其谁?!”

“奉赵王…清君侧…”

董卓喃喃重复着这六个字,眼中贪婪与野心的火焰被彻底点燃,越烧越旺。

王允描绘的蓝图,正中他下怀!奉刘协入京,不仅名正言顺,更可挟天子以令诸侯,届时自己兵马不比华雄少,又掌控朝廷大义,天下还有何人能与他争锋?他仿佛看到了自己执掌朝纲、号令天下的景象。

“哈哈哈!好!好一个王子师!真乃国士也!”

董卓猛地站起,大步走到王允面前,双手用力扶住王允的双臂,目光灼灼。

“若事成,三公之位,必有子师一席!卓愿与子师公共辅明君,再造大汉乾坤!文忧!”

“属下在!”李儒躬身应道。

“速速传书弘农,命董承即刻准备厚礼,以探亲之名,北上晋阳!子师公所需之物,务必尽快备妥!”

董卓转向王允,语气郑重。

“子师公一路劳顿,且在府中安心住下,静候佳音!所需一切,但凭吩咐!”

王允深深一揖:

“允,愿效犬马之劳,助仲颖公成就大业!”

堂内,董卓志得意满的笑声回荡,一场围绕帝位、针对华雄与雒阳的巨大风暴,己然在王允的穿针引线下,悄然成形。

晋阳城中看似平静的赵王府,即将成为这场风暴的第一个漩涡中心。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