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二姑家,沈枝本想着回自己屋坐一下缓一缓,毕竟这么大的领导两辈子加起来还是第一次见。
面上她淡定又从容,但心里的压力不小。
刚坐下几分钟,屋外就传来动静。
二姑一家今天居然一起回来了。
“枝枝在家吗?”
沈枝从躺椅上爬起来,“二姑我在呢!”
听着门外催促的声音,沈枝不情愿的爬起来,到客厅找了个一个弯着腰靠着扶手。
“二姑,你要说啥,好累啊。”
沈云丽去接孩子放学,结果丈夫的车还没停稳就开始夸人。
说是李老书记特意打了个电话过来夸人,说沈枝真是个聪明伶俐的,自己当初没看错,有耐心学养花的姑娘都不错。
童历成把今天发生的事情大致问了一下,心里万分庆幸当初自己脑子拐了个弯。
“你这丫头发生了这么大的事情,你都不跟姑姑讲的?还是我老沈家遗传的天赋,我就没说出我们家枝枝这孩子长大必定会有出息。”
沈云丽是觉得脸上无比有光,毕竟那么大的领导这样夸奖一个二十出头的孩子。
她大侄女是未来可期。
一高兴,沈云丽今天晚上就做了十个菜,一家子加上沈枝六个人根本吃不完。
饭桌上,沈云丽难得喝了二两,因为是商场车间的总负责人,沈云丽几乎从不会喝酒。
童京南倒是挺淡定,不过心里也为表妹感到高兴,两人坐一边,童京南好奇的打听着今天发生的事儿。
沈枝一一回答。
说到底算是她瞎猫碰上死耗子,领导问的问题刚好都略知一二,加上她本人深谙套路,所以杂糅下来就是一个还算不错的答案。
几个大人聊得正上头,家里的电话就响了。
童京南起身去接,对面说是沈枝的领导。
沈枝快速起身走过去,确实是谢处的声音。
突然接到通知,让她收拾好西天的行李和洗漱用品,明早上会有车来接她。
跟着一起去基层做调研,期间需要不断记录调查情况,回来还要在大会做总结报告。
其实这些不在谢玲的转达范围内,但身为上司,还是适当地给下属忠告。
沈枝一夜之间在政府大院儿成了红人,谢玲也听说了。
“谢谢领导,我清楚了。”
挂断电话,沈枝跟二姑一家说了基本情况,转头去收拾行李。
突然就要外出三西天,沈云丽不免担心,帮着收拾行李的时候不忘嘱咐她注意安全。
沈枝明白这是领导对自己的考验,如果不出意外自己可能会在这条路上越走越远……
……
沈枝第二天一早就提着行李跟二姑一起在外面等人。
以她多年的工作经验打底,沈枝对自己通过这次考验十分有把握。
“二姑,车来了,我就走了。”
“是沈枝同志吧,上车。”
沈枝刚上车就看到了凌雪,惊喜不是一星半点儿。
沈枝透过窗户跟二姑介绍了凌雪,沈丽云见有熟悉的同志跟她一起,放心了不少。
“千万注意安全!”
沈枝应下,车开始启动慢慢离开这条巷子。
凌雪跟老爹求了半天才被批准跟着一起。
有个熟悉的人,沈枝更有底气了。
车开了西个多小时才到那个地方。
沈枝和凌雪到的时候,大领导们正在镇上的干休所讨论本地的旱灾。
每年几乎这个县份都会遇到旱灾。
沈枝来了以后就被安排到一边,来之前车上的另外一位男同志己经跟她说清楚了工作内容。
就是负责记录调研内容,回去做调研报告,有可能需要她在大会做汇报。
沈枝拿出准备好的笔记本,快速的记下来主要内容,在结束阶段做了汇总。
开完会,各位领导又开车去了旱情最严重的村子。
田里的农作物都了,土地全是裂口,看得人心痛。
老百姓看到有领导,诉说完心里的苦,只能默默流着眼泪。
光靠政府补贴的那点钱根本不足以填补窟窿。
沈枝看得心里难受,想到了自己家里。
根据当地村委会负责人的口述,大家得知上半年几乎没雨,夏末到秋末雨水丰沛降水量很大。
降水季节不对,所以年年上半年大家都叫苦叫难。
沈枝私底下问过农户,雨水多到那种程度。
如果现实的话,可以修建蓄水的雨窖留到第二年用。
沈枝想起前世刷短视频,看到过一种西北地区储水的方法,在这个村子周围的地势,可以考虑用这种方法解决。
休息的时候,沈枝一个人蹲在墙角找了个板凳,把水窖的剖面图画了出来,并写了了详细的原理。
不过还得实地调查山坡上的土质,如果太松,就不适合修建水窖。
但这个问题她不是专家,不能靠眼力判断,还得找这方面的专家。
沈枝在休息的时候,大着胆子将自己的想法和画出来的剖面图以及涉的原理交给了正为此苦恼的领导。
她有条不紊地说出自己推荐这种方法的原因,一一列举,有理有据,说的人心服口服。
“只不过现在还需要一位地质方面的专家来看看,当地的土质能不能挖蓄水窖,如果可以我相信明年大概能够小幅度缓解旱情。”
说完蓄水的方法,沈枝有些说上头了,没收住,从另一个角度开始分析解决缺水的方法。
虽然不能改变当地气候,但人定胜天这句话不是白说的,她循序渐进向大家科普一些耐干旱的农作物。
她知道的就不止一种,有些还未在全国大范围推广种植。
没钱挖蓄水窖的农户就可以改变种植思维。
沈枝大概说了有十来分钟,两种方式兼顾了大部分的村民,且有根有据,将优缺点一并提出来,不是空穴来风。
凌天明越发确定昨天突然的决定。
沈枝确实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真没想到她的知识面如此广泛。
大领导当即就让下属去联系地质专家。
当天晚上下午地质专家就来了,考察了这个村子周几座山的土地情况,确定可以建水窖没有问题。
又说了些注意事项,和沈枝当时在领导面前说的很相似。
沈枝的工作能力再一次得到了验证,往上走只是时间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