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南王:耿氏千古事
靖南王:耿氏千古事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靖南王:耿氏千古事 > 第026章 夜谒危局

第026章 夜谒危局

加入书架
书名:
靖南王:耿氏千古事
作者:
于学忠
本章字数:
3132
更新时间:
2025-06-15

巡抚衙门的西洋钟敲响子时,那清脆的钟声在寂静的夜里回荡,仿佛是命运的召唤。孙元化独坐黑暗,他的心情如同这黑暗一般沉重。墙上《坤舆万国全图》的南海位置,正钉着那封摊开的弹劾奏章,那奏章在黑暗中显得格外刺眼。

耿仲明推门而入时,烛台“啪”地爆出灯花,仿佛是在迎接他的到来。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坚定和忧虑,他大步走到孙元化面前,说道:“大人,弹劾您的,是兵部职方司郎中陈新甲。这墨渍遮盖的原名,是他恩师周延儒的门生。”

孙元化枯指抚过奏章上“东江悍匪”西字,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愤怒和无奈。他突然惨笑一声,说道:“崇祯二年我上《抚辽末议》,说东江军是牵制建奴的利刃,陈新甲便骂我养虎为患。如今朝廷要自断臂膀!”他越说越激动,抓起案头《火攻挈要》撕得粉碎,那书页在空气中飞舞,仿佛是他破碎的梦想。

“大人,末将可带兵...”耿仲明按住刀柄,眼中透露出一丝决然。

“不可!”孙元化厉声截断,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无奈和悲凉。“你可知为何弹劾偏偏此时而至?”他指向窗外漆黑海面,“皮岛沦陷,东江镇彻底散了,朝廷再不怕建奴从海上叩关!”老人佝偻着背咳嗽起来,“飞鸟尽,良弓藏...咳咳...你我皆是该藏的弓了。”

耿仲明的心中一震,他明白了孙元化的意思。朝廷如今己经不再需要东江军来牵制建奴,而他们这些东江军余部,就成了朝廷的眼中钉,肉中刺。

“那我们该如何是好?”耿仲明焦急地问道。

孙元化缓缓站起身来,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坚定和决绝。他说道:“如今之计,只能先静观其变。我们不能轻易冲动,以免给朝廷抓住把柄。”

五更梆子敲响时,耿仲明在卧房梁上撬开暗格。密匣内除了奏章副本,还有卷毛文龙亲笔签押的东江布防图。图卷边缘题着斑驳血诗:“泪尽胡尘望蓟北,剑埋碧海守辽东。”

“大人真要留着祸根?”韩铁手盯着布防图倒抽冷气。

烛芯“噼啪”炸响。耿仲明将弹劾奏章副本塞进匣中,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沉思和决断。他说道:“你看这墨渍像不像血?”他扣死暗格,眼底映着跳动的火焰,“孙大人说得对,朝廷不怕建奴了...可朝廷怕我们。”

院墙外忽然传来马蹄急响。林慕雪推窗望去,只见一队按察司缇骑举着火把封住街口,铁甲在雪地拖出暗红反光。

耿仲明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警惕和愤怒,他抓起桌上冷酒一饮而尽,酒盏在掌心裂开细纹。他大声说道:“传令孔有德,从今夜起,天佑军火药库双岗双哨。”

寒风卷着雪沫扑进窗棂,案头《纪效新书》哗啦啦翻过十八卷“舟师篇”,最终停在戚继光手绘的福船图样上。窗纸渐渐透出青灰色,登州的黎明正裹着海腥味逼近,而城西校场上未清理的血冰,己凝成一片狰狞的赤黑色。

腊月十七,孙元化革职的邸报抵登。新任巡抚朱大典的船队尚未靠岸,登州水城己浮起异样的死寂。

孔有德策马冲上丹崖山,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愤怒和疑惑。当他看到蓬莱阁飞檐下悬着七具文官尸体——正是当日在炮场查验炸膛事故的按察司官员时,他的心中一震。

“耿仲明!”孔有德在凛冽海风中怒吼,“你疯了?”

耿仲明正擦拭长刀,刀脊倒映着阁下翻腾的墨色海浪。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冷漠和决绝,他说道:“是他们先要天佑军弟兄的命。”刀尖挑起个包袱掷过去,里面滚出按察司密令:“...待朱抚台至,尽收东江旧部械,斩耿、孔以安军心...”

海浪轰然撞碎在礁石上,咸腥水沫如雨洒落。孔有德攥着密令的指节咯咯作响,他望向海雾深处逐渐浮现的官船帆影。

耿仲明收刀入鞘,金属摩擦声刺透海风。他说道:“听见了吗?磨刀声。”

浓雾吞没了朱红官船的轮廓,只余下蓬莱阁檐角铁马在风中发出凄厉长鸣,仿佛在诉说着登州城即将到来的风暴。

在这冰冷的海风中,耿仲明、孔有德等人的命运己经悄然发生了改变。他们将何去何从?是继续为朝廷效力,还是走上反抗的道路?而这一切,都将在未来的日子里逐渐揭晓。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