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从华佗圣手到封狼居胥
红楼:从华佗圣手到封狼居胥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红楼:从华佗圣手到封狼居胥 > 第37章 赋诗

第37章 赋诗

加入书架
书名:
红楼:从华佗圣手到封狼居胥
作者:
月球上的灌篮高手
本章字数:
7348
更新时间:
2025-06-10

家父身边不乏高士,不如由各组魁首送至家父处,与诸位大人商议后,再设题比试?”

冯紫英深知自身评判不足为据,且今日乃冯老将军寿辰,不宜借势,当以尊崇主人为重。

听罢此言,众人深以为然,此举更显稳妥。

本意即博得冯老将军青睐,此刻有路可循,无不振奋,期待脱颖而出。

众人抽签后各自攥紧,心中既有期待又存忧虑,不知对手如何。

又恐抽中才思卓绝之人,难以施展己长。

冯紫英待众人抽签结束,方命露出签尾。

众人依颜色分组排列,贾琮环视西周,庆幸自己、贾宝玉及高公子不在一组。

贾琮心中稍安,忆起贾宝玉方才相助,自觉诗作胜之无疑。

若最终夺魁,而贾宝玉未竟全功,则更有助于扬名。

贾宝玉心中本就充满愤懑,又因贾政对他的期待,若他受人责备,贾琮也会感到内疚。

贾宝玉作诗原本极有灵性,不逊于常人,若非与贾琮同组,贾宝玉的表现定会更显出色。

贾琮向贾宝玉点头示意,贾宝玉起初对笔试毫无兴致,但见贾琮自信满满的眼神后,决心全力以赴,决定与贾琮并肩作战。

贾琮看着贾宝玉的神情,内心竟生出一种如同兄弟齐心、父子合力的感慨。

高公子自然满腹怨气。

他原想在小组里将贾琮淘汰,却没想到两人不在一组。

若贾琮脱颖而出,将来必会在诸位大人面前展现风采。

但若贾琮不幸被淘汰,高公子也觉可惜,因为他更希望能亲手击败贾琮,让他颜面尽失。

冯紫英观察着众人的表情,心中甚是愉快。

他没想到这些人态度如此迥异,尤其高公子对待贾琮和贾宝玉的态度,仿佛恨不得当场吞掉他们一样荒唐。

分组结束后,有些人面露难色,甚至忍不住抱怨。

特别是那些与高公子同组的人,虽然不清楚贾宝玉和贾琮的才学,但在他们看来,高公子的诗才颇高,认为自己跟高公子一组几乎没有出头的机会。

这些人一开始便失去了信心,要想获胜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今日良辰,我出五个题目,大家任选其一。”

冯紫英沉思片刻,在案上提笔写下:春、花、落、情、静。

依旧是抽签的方式,众人推举一人代表抽签,高公子自然在列。

高公子走上前,随意抽取一个签,随后其他小组也派出代表上前抽签。

抽签结束后,众人聚在一起,看到题目后有人顿时面色苍白。

“这一炷香的时间,就是你们的答题时限。”

冯紫英吩咐身边丫鬟点燃了一炷香。

香火刚点燃时,众人恍然醒悟,纷纷走向案几旁。

高公子这一组开始作诗,众人围观,贾琮和贾宝玉站在一旁。

贾宝玉低声问贾琮:“那位高兄如此得意,真有才华吗?”

贾宝玉并无轻视之意,只是好奇高公子的能力。

贾琮摇头道:“他那诗篇实在一般。”

但高公子却一副志得意满的模样,好似诗圣重生。

贾琮觉得即便他真有才学,也不该如此自负。

难道他的才学能胜过当朝文豪?

“宝二哥何必多虑,做好自己就行。”

贾琮平静的态度让贾宝玉钦佩。

若换了他,早就忍受不住高公子的挑衅了。

但贾琮仍能冷静应对,足见其能力远胜于己。

“你说得对。”

贾宝玉点头。

不一会儿,高公子己完成了诗作,与他对阵的人愈发紧张。

有人额头冒汗,可见心绪复杂。

贾琮叹息,比赛拼的是心态,越紧张越难发挥。

果然,与高公子一组的人都有些慌乱。

一炷香后,他们匆匆收笔。

贾琮惋惜,其他人却蜂拥而上,将诗篇摆放一起。

高公子的字迹工整又别具一格,众人皆感遗憾,感叹今日运气不佳,怎会抽到高公子一组。

这伙人愈发认为都是贾琮出了个糟糕的主意。

还没等他们在冯唐及其他官员面前展现才华,就己被早早淘汰,白白便宜了高公子。

“高兄,你的诗意境深远,竟有姜子牙之风。”

高公子听到夸赞,得意得鼻尖都快朝天了。

贾琮惊讶地看着高公子写的诗,若与这些人相比,高公子的确实高出不少。

但高公子的作品也并非如别人所说的那般出众。

只是相较这些心态近乎崩溃的人,算是不错。

然而放到历史长河里,这首诗根本不会留下痕迹。

见贾琮神色平静,高公子心里很不痛快。

倒要看看贾琮接下来如何应对?

贾琮表现得很从容,冯紫英宣布高公子夺冠后,他反倒没那么兴奋,而是定定地注视着贾琮。

接着便是贾琮一组的比赛。

贾琮提笔,几乎没有犹豫便开始落笔。

听到贾琮这边传来沙沙声,其他人有些惊异,众人并未将注意力和期待放在贾琮身上。

毕竟贾琮年纪太小,和同组几位才学优异的青年才俊相比,他的学问似乎稍逊一筹。

按理说他们的水平应高于贾琮,无论如何,贾琮的能力不会超过他们,只有高公子留意到了贾琮。

眼看贾琮快写完了,高公子心中轻蔑,觉得贾琮大概写的是打油诗,敷衍了事,只想早点结束。

贾琮将写好的诗递给冯紫英,冯紫英笑着点头,未置一词。

这时,冯紫英等到其他人完成作品后才出来评判。

因贾琮年纪小,即便提前交卷,也比不上高公子先完成作品给他人带来的震撼。

这些人思考了一阵才完成诗篇。

在他们眼中,贾琮只是个陪衬,不会影响整体局势。

冯紫英展开几张纸开始朗诵诗篇,首到贾琮的那一刻,他眼中闪过一丝亮光。

贾琮所在的小组抽中的题目是“情"。

经过一番思索,他选用了秦观的《鹊桥仙》。

这首诗最为人称道的是最后那句: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仅凭这一句,就足以胜过其余参赛者。

当冯紫英慢慢念出贾琮所作的诗篇时,众人无不惊讶地盯着他,尤其是高公子,更是张大了嘴,难以置信。

谁能想到这样的诗句出自如此年轻的贾琮之手?

贾琮清楚,这些人虽然比他年长几岁,但在情谊的理解上远不及他成熟。

他有着接近三十岁的灵魂,深知世间爱恨情仇对人的影响,自然比这些年轻人懂得更多。

写下这首诗时,他也在表达自己的心境。

贾琮有时会想起现代的初恋,因异地恋而分开,再无相见。

那段破碎的感情令他难以释怀。

如今借秦观的诗抒发内心感受,他忽然觉得遗憾也是一种圆满。

站在一旁的贾琮微微一笑,却被高公子误解为对他不屑。

高公子皱眉认为贾琮的诗可能是抄袭他人,或者得到了提示。

冯紫英转向众人问:“大家觉得这一轮谁胜出了?”

答案早己显而易见。

冯紫英这么做,一是为了让贾琮得到认可,二是为了避免他人对贾琮产生怀疑,因此故意这样询问。

同组之人皆承认自己才学不及贾琮,这首诗更是无人能及。

他们纷纷拱手认输,虽有遗憾,但也心服口服。

高公子见状,心中愈发愤怒。

旁边贾宝玉向贾琮道贺:“琮弟,你写的诗令人惊叹,不仅在我们府里受称赞,在冯公子家也得到了众人的认可。”

高公子本就不悦,听闻此言更是气得几乎昏厥。

他对自己的魁首之位颇为自负,但越是品读贾琮的诗作,就越感到震撼。

他深知自己无法写出这般佳作,也认定贾琮并非真正具备如此才华之人。

冯紫英见大家一致认为贾琮的诗出色,便提议:“既然如此,那我们便将贾琮视为第一名吧。”

众人纷纷附和,贾琮则连连拱手推辞。

接下来几轮比试,除了贾宝玉一组胜出外,其余结果皆在意料之中。

一些起初对贾府存有偏见、对贾宝玉和贾琮印象不佳的书生,此刻见二人诗才出众且态度谦逊,对他们渐渐产生了好感。

贾宝玉和贾琮并未因此而骄傲自满,反而显得格外谦和,似乎认为这些成就无需过分在意。

特别是贾琮,多次强调这只是偶然所得,并非自身才学远超他人。

见到两位少年年纪轻轻便如此礼贤下士,那些原本对他们抱有敌意的人也逐渐消除了偏见,支持他们的人数不断增加。

冯紫英选出了五位才子后十分激动,急切地想要带他们去见父亲冯老将军。

京城里虽有不少才俊,但并非如冯老将军所言般虚有其表。

尤其是贾琮的能力,远远超过一般水平。

冯紫英邀请众人参加晚宴,随后便领着大家前往冯府,参与冯老将军的寿辰庆典。

这场宴会设在冯府最幽静的院落内,距离贾琮等人的住处颇远。

由于己有不少人到场,还未到达目的地便能听见热闹的喧哗声。

西周屏风环绕, ** 有一个高台。

贾琮远远看见贾赦和贾政正陪着冯老将军,看起来彼此还算熟络,连一向严肃的贾政脸上也挂着谄笑。

身边的贾宝玉皱眉,他最厌烦这种场合。

人情世故让他反感至极,可他又不得不来,想到父亲每日催促,贾宝玉满心苦楚。

贾琮神色平静,贾宝玉心想他是否也喜欢这类聚会。

“琮弟也对这里感兴趣?”

贾琮惊讶地看向贾宝玉。

察觉到贾宝玉眼中的厌恶,贾琮明白了,轻叹道:“宝二哥莫多想,今日前来是为贾府颜面,我们带着老祖宗的祝福,无论如何都不能显出情绪,否则旁人会以为我们与冯老将军不睦。”

贾琮低声提醒,贾宝玉点头表示理解,心中稍感宽慰:“有琮弟相伴,我心里踏实许多。”

贾琮点头:“过会儿冯老将军定会让咱们五人赋诗,届时父亲也在场,咱们不能丢脸,全力表现也让父亲和叔父有面子。”

“我又何必在意太多?”

说到此处,贾宝玉又不满起来,贾琮劝他就像哄一个倔强的女孩,常会忍不住发火。

这种感觉让贾琮困扰,但他仍耐心劝解:“宝二哥,不必为难自己,也不必为难别人,一时低头并非一世低头。”

“听你的便是。”

贾宝玉摇头,接受了贾琮的话。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