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元旦,新年的钟声刚刚敲响,余音似乎还在空气中回荡,袁兴茅就迫不及待地搬进了副厂长办公室。那间办公室的布置简洁而庄重,深棕色的皮椅静静地摆在办公桌后面,仿佛还残留着前任主人的体温。然而,袁兴茅并没有丝毫犹豫,他径首走到皮椅前,毫不犹豫地坐了下去。
这把皮椅对于袁兴茅来说,不仅仅是一个座位,更是他迈向新征程的起点。他轻轻地抚摸着皮椅的扶手,感受着它的质感和温度,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使命感。
袁兴茅从口袋里掏出一块干净的抹布,开始仔细地擦拭桌面。他的动作轻柔而专注,仿佛在擦拭一件珍贵的宝物。每一个角落、每一条缝隙,他都不放过,似乎要将过去的一切痕迹都彻底抹去,为自己的新开始创造一个全新的环境。
擦拭完桌面,袁兴茅满意地看着干净整洁的办公桌,然后从文件夹里取出一份精心制定的“供销科改革时间表”。这份时间表详细列出了他对供销科改革的计划和步骤,每一个时间节点都精确到了天。他将时间表小心翼翼地贴在办公桌前的墙上,确保它能够时刻提醒自己改革的进度和目标。
看着时间表上密密麻麻的计划,袁兴茅的心中充满了对酒厂未来发展的决心和期望。他深知改革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但他坚信只要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目标。
在全厂动员会上,袁兴茅站在主席台上,目光坚定地扫视着台下的众人。他手中拿着那份改革方案,仿佛那是他手中的一把利剑,能够斩断一切阻碍改革的荆棘。
当他举起手中的改革方案时,全场的目光都集中在他身上。他深吸一口气,然后用洪亮的声音宣布:“从今天起,供销科实行绩效工资,连续三月业绩垫底的,转岗车间!”
他的话音刚落,台下顿时炸开了锅。人们交头接耳,议论纷纷,质疑声、反对声此起彼伏。然而,袁兴茅并没有被这些声音所干扰,他静静地站在台上,等待着大家的反应。
老周的徒弟小马更是情绪激动地跳了起来,大声喊道:“我们跑了十几年的渠道,你说换就换?”面对众人的反对,袁兴茅没有丝毫退缩。他冷静地翻开经销商名录,目光如炬,说道:“临县王老板去年进了500箱酒,有300箱压在仓库,为什么?因为他不懂市场趋势!”说着,他指向新来的大学生小李,“小李做的《regional ptio》显示,年轻人更喜欢低度酒,而我们的供销科还在主推60度大曲!”袁兴茅用实际数据和案例,有力地回应了众人的质疑,让大家不得不重新审视当前的市场形势。
会议结束后,老周托人给袁兴茅送来了一个铁皮盒。袁兴茅打开盒子,里面装着各地经销商送的土特产清单,还有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动了别人的饭碗,小心自己的位子。”袁兴茅看着纸条,嘴角露出一丝冷笑,他毫不犹豫地将纸条扔进了碎纸机,但却把清单锁进了保险柜——因为他知道,这份清单上不仅有潜在的威胁,更有他未来改革需要的人脉地图。
深夜,办公室里一片寂静,只有袁兴茅的皮鞋跟敲打着地面,发出“咔咔”的响声。他在房间里来回踱步,思考着改革的下一步计划。墙上挂着新拍的厂区照片,制曲车间的老槐树被他用红圈圈了起来,旁边还写着“未来技改重点”。看着照片,袁兴茅的思绪不禁飘远,突然想起林秀云今天说的话:“你现在看人的眼神,像在看酒坛,琢磨着怎么撬开盖子。”这句话让他心中一震,他知道,为了酒厂的发展,自己不得不变得更加果断和强硬,但他也暗暗告诉自己,无论如何都不能迷失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