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相之后:瞻云复汉志
蜀相之后:瞻云复汉志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蜀相之后:瞻云复汉志 > 第111章 南中铜鼓 夷汉同庆

第111章 南中铜鼓 夷汉同庆

加入书架
书名:
蜀相之后:瞻云复汉志
作者:
难知冬藏
本章字数:
4452
更新时间:
2025-06-06

金砂江水拍岸有声,将建宁城外的竹林映得一片墨绿。诸葛瞻身着蜀锦深衣,外罩南中藤甲,在孟获的陪同下穿过竹制牌坊。牌坊上挂着的铜铃随山风轻响,与远处传来的铜鼓声应和,惊起几群五彩斑斓的鹦鹉,扑棱棱掠过蓝天白云。

“诸葛校尉请看,”孟获的青铜护腕撞在竹门上,发出钝响,“这是按汉家礼制修建的盟誓台,台基用的是建宁特产的红砂岩,掺了糯米浆,比蛮人村寨的石墙还结实。”他转头时,耳垂上的犀角坠子晃出弧线,露出脖颈间未愈的刀疤——那是第三次叛乱时,被蜀汉牙门将王平所伤。

盟誓台中央,八面铜鼓整齐排列,鼓面上的太阳纹被擦得发亮,映出围观夷汉百姓的面孔。诸葛瞻抚摸着鼓身的蛙形浮雕,指尖触到斑驳的铜绿:“此鼓可曾用于战阵?”

“从前用来聚兵,”孟获咧嘴一笑,露出参差的犬齿,“如今嘛,是庆祝夷汉一家的礼器。校尉且看——”他击掌三声,数十名夷族少女鱼贯而入,头插孔雀翎,腰系兽皮裙,手中的竹篾灯笼里盛着萤火虫,在暮色中划出流动的光带。

鼓声响彻云霄时,诸葛瞻看见人群中的阿蛮。她穿着改良后的夷族服饰,裙摆处绣着太学工坊的齿轮纹样,正与几名夷族工匠热烈交谈,手中握着新制的铁犁模型。七日前,她带着医学生和工匠来到建宁,说是要“把太学的学问种在南中土地上”。

“孟获将军,”诸葛瞻取出一卷蜀锦,“这是陛下赏赐的‘汉夷永睦’金印,另有铁器三百斤、桑种十石,不日便会运抵。”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台下的羌族使节,“陇右的羌部听说南中归附,也想派子弟入太学学习冶铁之术。”

孟获接过金印,青铜色的脸庞泛起红光:“我早跟他们说,跟着汉家有饭吃!去年卑水一战,若不是校尉的火攻妙计,我这把老骨头早喂了豺狼。”他忽然压低声音,“听说郭淮那老贼在陇右屯兵,需要铁矿的话,卑水山谷的矿脉随你开采。”

铜鼓声中,夷汉百姓开始围炉烤肉。诸葛瞻接过阿蛮递来的烤肉,发现肉串用的是太学工坊新制的铁签,尖端还刻着防滑纹路。“这铁签子,”阿蛮眨眨眼,“是用卑水铁矿炼的精铁,比寻常铁器硬三分。”

远处传来孩童的笑声。几个夷族少年追着一只花翎鸡跑过,腰间挂着用废弩机零件改做的哨子。诸葛瞻想起七年前随父亲南征时,这些孩子还在山林中躲避战火,如今却能在汉人学堂里读书写字。他摸了摸腰间的青釭剑,剑柄上的纹路里还嵌着当年的血渍,此刻却显得格外温柔。

“校尉!”陈丰的声音从人群中传来,这位太学算生的衣摆上沾着草汁,“卑水屯田的水渠测量完毕,按您给的公式,每亩可增产青稞两斗!”他身后跟着几个扛着算筹的算生,却在看到铜鼓时齐齐住口,眼中泛起好奇。

夜色渐深,不知谁点燃了火把。孟获突然起身,从腰间解下祖传的豹皮箭囊,抛向空中:“今日起,南中八郡永不反叛!若有违誓,就像这箭囊——”他张弓搭箭,箭矢破空而出,将箭囊钉在盟誓台的立柱上,“千疮百孔!”

人群中爆发出欢呼。诸葛瞻注意到,立柱上还留着当年父亲七擒孟获时留下的箭痕,与新箭孔交错在一起,宛如一幅天然的壁画。他起身举杯,青稞酒的香气混着松脂味扑面而来:“愿汉夷同心,永息刀兵!”

铜鼓声再次响起,这次却多了汉家的编钟声。太学乐官们捧着青铜编钟加入队列,与夷族的芦笙、口弦琴合奏出奇异而和谐的旋律。阿蛮不知何时换上了夷族的羽冠,正用羌语教几个少女唱《梁甫吟》,歌声穿过竹林,惊起一片白鹭。

子时,人群渐渐散去。诸葛瞻独自登上盟誓台,望着金沙江上升起的圆月。孟获的豹皮箭囊在风中轻轻晃动,箭矢尾部的羽毛扫过立柱上的旧痕。他摸出袖中的星图,改制后的北斗七星正指向建宁方向,斗柄末端的天权星格外明亮。

“丞相在天有灵,”他低声道,“您七擒孟获时种下的种子,如今终于开花结果了。”江风带来远处的铜鼓声,那是尚未散去的百姓在通宵庆祝。诸葛瞻展开太学工坊的密报,上面写着“马镫己批量铸造,火器竹筒改良完毕”,嘴角不禁扬起笑意。

忽然,阿蛮抱着一卷图纸跑来,发间的羽毛掉了一支:“校尉,卑水铁矿的冶炼法改良了!用南中特有的白垩土做溶剂,出铁率能提高三成。”她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这样一来,陇右的骑兵就能早日装备精铁马镫了。”

诸葛瞻接过图纸,借着月光看清上面的冶炼流程图。阿蛮的字迹力透纸背,在“淬火”二字旁画了个醒目的圆圈。他想起白天看到的夷族工匠,他们赤着上身,在熔炉前挥汗如雨,身上的图腾与汉家工匠的围裙相映成趣。

“通知李恪,”他将图纸收入袖中,“让太学工坊派十名匠师来南中,就说这里有最好的铁矿,还有最肯学的徒弟。”他望向孟获的村寨方向,那里的竹楼己点起灯火,“将来,南中会成为蜀汉的铁库,而你们,会是开启宝库的钥匙。”

晨雾漫过金砂江面时,诸葛瞻踏上归程。孟获带着部族百姓相送,孩子们追着他的马跑了好远,手中挥舞着用火药残渣染成红色的羽毛。他勒住缰绳,回头望去,盟誓台上的铜鼓在晨雾中若隐若现,宛如一群蹲伏的巨兽,守护着这片新生的土地。

此去汉中,他将带着南中的铁矿样本和夷族工匠的期待。而在身后的建宁,铜鼓声仍在群山间回荡,那是夷汉同庆的余韵,也是蜀汉复兴的先声。诸葛瞻摸了摸腰间的青釭剑,剑柄上的血渍己被岁月磨平,取而代之的,是孟获赠送的兽牙流苏——那是友谊的象征,也是战争与和平的见证。

太阳从金沙江上升起,将远处的雪山染成金色。诸葛瞻策马前行,身后的南中大地在晨光中舒展,宛如一幅壮丽的画卷。他知道,父亲的理想正在这片土地上一点点实现,而他,正走在一条连接过去与未来的路上,每一步都坚实有力,每一步都充满希望。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