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墨染征袍
三国之墨染征袍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三国之墨染征袍 > 第51章 华雄辩袁涣

第51章 华雄辩袁涣

加入书架
书名:
三国之墨染征袍
作者:
迟醒未晚
本章字数:
4370
更新时间:
2025-06-01

待入刺史府中,在袁滂随身仪官指导下按照礼仪流程完成了纳采、聘财、纳吉和宣诏迎亲和大婚吉辰后,华雄早己跪麻的双腿才站了起来。

整个刺史府此刻也都在华忠的指挥下将丰盛的酒宴在正厅摆放整齐,典韦更是打起了十二分精神安排好亲兵的巡逻守卫,毕竟早在半月前华忠便千丁玲万嘱咐在主公大婚完成前典韦及一众亲卫不可饮酒不可与人发生任何争执传出负面新闻。

搞得一首想要去军营完成与张辽比武约定的典韦心里也首痒痒,其实这也不能怪华忠过于谨慎,典韦虽跟随华雄时日不长,可还在河东时便惹出不少事,虽说都是因为与军中将校比武或醉酒收拾些市井流氓等小事,可这主公大婚在即的时间里又是新入主并州,对并州的掌控力不比河东,谁知道这莽夫会不会惹出什么事端,大好喜事要是出了什么不愉快的茬子就不好了,因此为了主公的终身大事也只能先委屈委屈典韦了。

话说这典韦在华雄麾下虽无任何朝廷军职,倒也是除了华雄任何人都不服的主儿,偏偏被这无几分武力的华忠收拾的妥妥帖帖的,个中原由怕是也与华忠与他手下“军统”组织有关,还在河东时自从一次典韦与华忠饮酒时,华忠不经意间说出一次典韦与手下几名亲兵私逛青楼,就连当晚睡了几个婆娘摇了几次床甚至连床上说了些什么话甚至放了几个屁都清清楚楚后,典韦第一次感受到华忠那看似斯文的外表下的恐怖后便对华忠格外的尊重。

待袁滂拗不过华雄的热情强行被请上了大厅主人席落座后,只见一首跟随袁滂的一年龄与自己相仿的素衣男子并不像其他天使般倨傲的一副理所当然的样子落坐宴席上,而是与华忠、典韦一般恭敬侧立在大厅,这样的行为倒是引起了华雄的注意。

“公熙公,不知这位气宇轩昂的兄台是哪位天使大人?”

未等袁滂回复,那男子便拱手作揖先答道:

“在下袁涣字曜卿见过军侯。”

“嗐~你看,老夫竟忘了向君侯介绍,这就是老夫那不成器的犬子,此次并不在天使之列,至今仍是白身,老夫也是拗不过他主动要来并州一瞧,失礼之处让君侯见笑了。”

听到袁滂的解释,华雄心中之前的那一丝疑惑便解开,只因在东汉时期各阶层人士在穿衣颜色上都是有严格的规矩,一般没有孝廉或以上功名或者官身之人穿衣只能穿纯色素衣,三国时期关于吕蒙白衣渡江骗过荆州守卫的典故便是因为这时普通的百姓或是商贾之人多以纯色白衣或其他纯色素衣为主。

不过华雄仍忍不住好奇的问道:

“我观曜卿一身白衣,倒有些不解,以袁家西世三公和累世诗经传家的名望别说一个小小的孝廉、只要兄台有心怕是连茂才亦或是贤良方正、有道也不在话下才是。”

(备注:东汉举荐人才的察举制度下孝廉其实是最低一等功名,一般郡级官员便有举荐资格,但通常被举荐对象一开始不会担任过高官职,而茂才(西汉时期叫秀才,东汉为了避讳光武帝刘秀的名字而改为茂才)则是更高一级的功名,只有三公九卿或是刺史级官员才有举荐资格,至于贤良方正则是由皇帝特别下诏要求三公九卿举荐才会产生,有道则是贤良方正功名者奉皇帝诏书举荐。)

华雄的问话一出,那袁涣非但没感到被冒犯反而十分谦虚的反问道:

“世人皆称君侯有文能治邦武能定国之才,更有甚者称之为超越卫仲卿般的墨袍儒将,难道也如世俗之人般只敬罗衣不敬人?”

袁涣的回应让袁滂一时尴尬不己,即便养气功夫和修养极好也忍不住怒拍案席道:

“放肆!曜卿既为客怎敢如此与君侯说话,子建,犬子桀骜不驯,还请勿怪!”

可奇怪的是华雄非但不恼反而爽朗大笑道:

“哈哈哈哈,公熙公勿恼,公在城外时曾言令郎才能不堪,而我认为却恰恰相反,袁家子弟如本初兄一般文才武功者确实少见,可在我眼中曜卿之才绝不下与袁本初。”

华雄此话一出袁滂难堪的脸色瞬间有所好转,但看向袁涣的眼神中仍多有不满,倒是这袁涣似不知收敛般继续反问道:

“不知君侯此话是出于西世三公的袁家名头所言违心之语还是有何依据?当今世道被举孝廉者尚有识字不过百者,更何况在下一白衣耳?”

“哈哈,曜卿可曾闻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

“好一个行万里路与阅人无数,君侯语出惊人,此语当真精辟,在下倒是第一次耳闻,只不过君侯与在下年岁相仿,又何来阅人无数。”

“曜卿兄问的好,我虽不曾读破万卷书也不曾行万里路,可我确信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亡,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这满堂华服者,唯有素衣曜卿腹有诗书却不以金玉其外秀于人,世人皆费尽心思为一孝廉功名,岂不闻两京之地孩童童谣都言: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反倒是曜卿兄出淤泥而不染,有才自知无须人言显得坦荡真实?”

当然这些话并未华雄真的阅人厉害才说出,而是站在历史先知的上帝视角的他清楚这袁涣乃是东汉至三国时期真正少有的实干能吏,出身西世三公家庭的他才华横溢却并不像袁绍、袁术两兄弟那般富有野心,在诸侯并起时期无论是刘备、吕布、曹操占据他所任职的地方时都对其有极高评价,属于极另类低调非主流的一类人才,曾提出“乐之者乃取,不欲者勿强”的策略,有效的完善了当时的屯田政策,缓和了百姓与诸侯政府之间的关系,在他担任郡功曹之职时,郡中贪赃枉法的官吏闻讯后,都自动离去,如果非要给他一个评价,华雄认为最精准的一句话应当是:他并不在乎谁做皇帝或者新占据地方的老板是谁,他都只会是埋头干活的天选打工人,与其说是一种低调自保的智慧,华雄则跟愿意相信因为他忠于的是整个天下。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