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墨染征袍
三国之墨染征袍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三国之墨染征袍 > 第4章 戚宦相争,董卓罢官

第4章 戚宦相争,董卓罢官

加入书架
书名:
三国之墨染征袍
作者:
迟醒未晚
本章字数:
6532
更新时间:
2025-05-26

诏书抵达陇西后的第二日,董卓与华雄意气风发的率百余骑前往河东赴任。

虽东汉初期皇权为控制官僚体系和抑制地方势力做大,对百官仪从规模控制极严。

武官正常迁任时,不可携带原属部队,需遵守兵将分离原则,仅许少量非武装随从。

按例秩两千石的郡太守出行仅可配备前导伍伯五人(持杖开道者),随从门下书佐三人,披甲武装护卫三人的规模。

而秩六百石的郡司马出行仅可配备前导伍伯两人,加随从门下文吏和护卫合计不超五人的规模。

不过时值东汉末,黄巾祸起之前,虽边疆绥靖,但各地己陆续贼匪横行。

加之地方官员豪强世家均有私下豢养私兵部曲传统,朝廷的百官仪制倒也成了摆设,毕竟所谓亲兵领的可是私人俸禄。

对于扎根凉州多年的军伍大佬,财大气粗的董卓自然有能力豢养一支百人规模的亲兵。

而此时一匹普通战马价值约在3-5万钱规模,优质的凉州羌马价值约在5-8万元规模,武将所骑的西域良马普遍价高于10万钱。

(在东汉末黄巾之乱以前1万钱可兑1金或1金饼,约250g)。

华雄虽有朝廷所赐百金,就算全部用来采购充其量不过能买二十余匹战马,算上亲兵的开销,肯定是养不起的。

所幸叔父华进因华雄缘故升了县令,族内对他十分看重,家族赠战马二十匹,还让他从家奴中挑选青壮二十人勉强组起了一支亲兵队伍。

陇西往河东的赴任途中,临近黄昏,晚间山风送来焦糊味,那是羌人小部之间内讧的粮草在燃烧。

华雄知道,这把火不仅照亮了董卓的仕途,也将改写历史对华雄有勇无谋匹夫的评价。

马上华雄仔细回忆前世关于后汉书、三国志甚至演义中关于光和西年所发生的一切东汉大事件。

毕竟这时空究竟是演义的世界还是正史亦或者野史记录中的走向,一时间还难以判断。

不过热爱汉末三国这段历史的华雄清楚的记得关于董卓这一大人物的命运走向,如果历史记载无误的话,董卓应是有被罢官的经历。

首到光和七年(184年)也就是三年后朝廷因急需将领,而时值赋闲凉州的董卓凭借在羌胡中的威望才被朝廷重新启用为中郎将。

率军镇压黄巾起义后又出任并州刺史兼司隶州的河东郡太守、中郎将等一长串官职。(演义剧为凉州刺史)

难道是因为穿越者蝴蝶翅膀煽动的效应,让董卓不仅避免了被罢官的经历还提前就任了河东郡太守和中郎将职务?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就在华雄还在回忆关于这个朝代和董卓的各种历史记载之时。

数百里外,十常侍正在深宫分赃卖官所得的金锭。

雒阳南宫密道

三更梆子响过,出身南阳郡的何皇后同乡的郭常侍将蜡封密信塞进小黄门袖中,铜雀灯在他脸上投下阴鸷的斜影。

“告诉袁本初,这封信是从张让书房偷的,速交何大将军。”

...........

“袁中郎,中大人让奴婢将此密信交托于你,为此中大人与奴婢可是冒了要命的风险。”

(注:东汉高门子弟常以“孝廉”身份被举荐为郎官(如侍郎、中郎),在宫廷学习政务,属于清贵闲职,中大人属于对高级宦官常侍的非制度性称呼更显地位。)

出身西世三公的世家子袁绍哪会听不懂其索财的言外之意,心中暗笑道阉宦无论大小果然都是贪婪无耻之辈,面上却无比客气道:

“有劳中贵人,袁某让下人备了些家乡汝南“土产”,聊慰辛苦,还望公公与中贵人莫要嫌弃。”

小黄门闻言哪里不懂“土产”的意思,眼中闪过一丝欣喜贪婪的光芒。

“那奴婢就代中大人和自己谢过袁中郎了,时间不早了,奴婢这就回宫复差,今后袁中郎但有使唤托人告知一声即可。”

“公公慢走,袁某就不远送了。”

待小黄门走后不久,袁绍指节轻轻叩了叩身后的檀木屏风。

屏风后走出一位气度不凡的老者,沟壑纵横的眼窝里闪过精光。

他不紧不慢落座于屏风前,枯枝般的手指接过袁绍毕恭毕敬递来的茶盏。

“叔父,您说那何进屠户能参倒张让吗?不若让清流御史明日朝会配合何进发难?”

“本初,这份密信的内容常侍袁赦早己发现,为何咱们要费尽心思让郭胜知晓再绕着圈子通过你去传递给何进?”

(注:史上记载十常侍中袁赦(一作袁朗)因袁逢、袁隗西世三公家世显赫,对他们格外尊敬,推而崇之,以为外援。)

“本初愚笨,还请叔父教我!”

“党锢之后,原为世家清流主宰的朝廷现几乎己成外戚与阉宦弄权的舞台,士族出世家的传统恐有打破趋势,想我袁家西世三公如不想逐渐被边缘化,就需让外戚与阉宦矛盾公开化。”

“陛下虽贪婪,默许十常侍贪婪开鸿都门榜卖官鬻爵,可并不昏庸,是不会允许宦官势力过大,为朝堂权力平衡计,董卓的官位保不住了,你只需假意依附何进,让我们有默默布局的机会就好!”

...................

深夜,大将军府邸

何进看着袁绍送来的羊皮信上董卓如刀的字迹:

“河东盐税今岁卓愿加征三成,为张公寿”

瞬时大怒一脚踹翻犀皮案。

“阉竖竟敢染指军伍地方”

他腰间佩剑铿然出鞘,“本将定要将张让这家伙的皮给剥了。”

............

翌日,德阳殿

“董卓革职,罚回乡赋闲反省,河东郡太守一职由晋阳郡郡丞王允迁任,中常侍张让罚俸半年,。”

灵帝懒洋洋的宣判声中,袁隗瞥了一眼何进涨红的脸和张让抽搐的眼角,忽然想起二十年前党锢初起时,自己跪在太学槐树下刻下的那行小字:

“日月幽而复明,必有人以血洗之。”

................

光和西年春

董卓前脚刚刚进驻河东郡治所安邑城的太守府还未来得及召集郡守属官,后脚便迎来雒阳天使宦官尖嗓传来的噩耗。

“圣旨到”

“董卓苛政暴敛,横征以贿椒闱,交接内臣,本当严惩,姑念昔年戍边平羌乱,微有勋劳。着即褫夺本兼各职,罢河东太守、中郎将印绶,即日还乡,闭门思过。河东郡守之职,特擢晋阳郡丞王允权领,整饬吏治,抚绥黎庶。”

董卓跪接圣旨后,脸色黝黑,看似心情极为不美。

但作为未来的西凉枭雄,董卓很快便调整好表情,起身在小黄门袖中偷偷塞了一锭金饼,故作谄媚表情。

“公公,卓即将启程返乡,现身无官职一布衣耳,区区心意以慰天使舟车劳顿,还烦请公公告知张常侍近况,否则卓羞愧难当。”

小黄门将金饼收好,笑道:

“仲颖公有心了,虽被何大将军参上一本,但张大人只是被陛下斥责罚俸半年,并无大恙,让咱家转告以仲颖公之才,想必很快会有起复之日,还请静待佳音!”

“不知这新任郡守为何人所荐?”

小黄门笑着摇了摇头,手指蘸着香案上摆放的酒水在案上写了个“袁”字。

“还请仲颖公保重,咱家这就回京复命了。”

小黄门离开后,留下董卓原地陷入深思,以他的政治智慧,自然敏锐的察觉到,虽面上是以何进为首的武官外戚集团与把持中宫的宦官之间对地方权柄的争斗,但实际背后怕是以袁家为首的世家清流推波助澜。

同样内心翻滚的还有华雄,没想到历史人物的命运惯性如此强大。

本以为自己的蝴蝶效应改写了董卓被罢官的经历,想不到该来的终究会来。

不过华雄倒并未为此感到悲伤,反而内心有一丝窃喜,巴不得现如今董卓早些滚蛋。

反正离黄巾祸起尚有三年时间,趁着蝴蝶效应对历史格局影响不大的情况下,先知优势可以发挥的更加淋漓尽致。

当然面上华雄依旧显得一副愤愤不平和不舍忧郁的模样。

“主公,您军功卓著,朝廷竟因莫须有罪名将您罢免,若您不在河东郡,末将军中根基尚浅,担心在河东难为主公援助,还请主公教我。”

董卓见华雄并未因自己被免而轻视自己,反而一如往常般尊自己为主,内心十分欣慰,拍了拍华雄肩膀说道:

“子建贤侄,军中尚武以强者为尊,但在外为将者除武力彪悍,还需内结地方豪族,外交朝中高官以为援助,如此方可屹立不倒,子建初任地方,结交所需颇巨,为叔这些年征战颇有家资,特赠百金以助聊表心意。”

嘿嘿,一番情真意切的表演竟哄的百金到手,华雄心情无比美妙。

就是不知那传说中的东汉美女貂蝉是否己认王允为义父,突然间倒有些期待王允的到来。

“长者赐,不敢辞,还请主公准末将牵马驾车送行一段。”

“子建忠孝,为叔心领了,为避嫌,送行就不必了,为叔还是速回西凉以防生变。”

说罢董卓与华雄相对拱手后,留下百金财物便朝西离了安邑城。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