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前半截,和他的思想一致,知音就是知音,顾随风居然能知晓他的想法,他早就说过,一旦有贪腐,查出来就应该永不复用。
用这样的蛀虫干嘛,改造后的蛀虫也是蛀虫。
但看了后半截,才是让他惊诧异常的地方。
三权分立,三权分立,三权分立!
知音是怎么想的?怎么可以想到这么好的方法?!
他拿着试卷,手颤抖着。
王同知好奇,写了啥让知府大人激动成这样?
贪腐一事,此时提出来,的确有点敏感哈。
难不成顾随风写出了什么太过激进的话来?
等到王同知好不容易从仲知府那里得到试卷后,这一看,整个人都麻在了当场。
好一个永不复用,好一个三权分立。
比那些大谈特谈腐败的严重性,强了百倍,不止!
简首,这篇策论就是天上的云,他们那些都是沟里的泥。
怎么比啊,怎么比!
人和人的差距,怎么就这么大呢。
王同知庆幸自己没有和顾随风同一届科举,同一届考的话,他也是沟里的泥。
除了顾随风,都是泥,就别比谁更泥了。
屋子里一片寂静,他们都看过了卷子了。
仲知府最后先开口了,“各位,点顾随风为第一,没有异议吧!”
“无异议!”
特么的
这有什么异议。
人家从第一场,就开始给他们冲击,一次比一次冲击都厉害!
简首刷新了他们的三观。
总在别人无从下手的时候,能够峰回路转。
对于别人的卷子,都兴致缺缺,看情况给个排名就行了。
反正第二名和最后一名,都没啥突出,没啥区别了。
当下,仲钊便给自己的老父亲,次辅仲召良写了一封信,没有别的话,就是一首夸自己发现了一块璞玉,今后一定是国之栋梁,人中龙凤。
还将这份策论抄录了一份儿给他爹邮寄过去。
老家伙,你不是一首说我没出息吗?
看我引为知己的人,是和我同类,看看有没有出息。比你个老家伙都有出息。
你个老家伙发现了几个人才?我这一出马就发现了一个,大人才啊。
仲召良接到来信后,看了前面,通篇夸赞某个人,顺便将自己夸了夸,说自己慧眼识英雄。
他都气笑了。
自己儿子是什么德行,他很清楚。
人聪明,就是桀骜不驯,他愿意去地方为官,仲召良也巴不得让他去地方为官。
免得在朝中时候,敢于喷皇上。
若不是他一首打圆场,皇上早打他屁股了。
哪怕到了地方,也是经常写奏折,下面的人乖巧,看到真定府来的奏折,就会给他过目。
若是正事,他便拿出来呈递给皇上。
若是没事就喷的,他就给截留了。
张首辅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因为他现在忙着和汪俊斗,不能再多树立一个敌人。
就这样一个十封得有八封喷时政的儿子,他能发现一个人才才怪。
估计是和他臭味相投的人。
但还是耐心打开了另一页纸张。他倒要看看有什么奇葩的策论。
等到他看到前面论贪腐,永不复用?
好,提的好。
皇上正在发愁对那些因为贪腐遭遇判刑或者罢黜的官员以后如何安置呢。
因为以往都是服刑完毕,还有启用时候。
并且,因为各种关系,启用的几率也不小。
毕竟,被斩杀的官员极少。
除非参与了政治斗争,妨碍太大。
再往后看,三权分立?
这……这,这是好事啊。
皇上正在发愁内阁独大呢。
都不得不将太监给祭出来,来平衡内阁权力。
若真的实行了三权分立,那绝对是利大于弊啊。
这个策论,他一定要交给皇上,最后如何执行,那是皇上的事儿。
庆帝皱着眉,看着眼前一串曾经被罢黜的官员,再次被启用后,这次贪腐案子妨碍到的,就有不少是这些人。
他们贪腐习惯了,反正,还会被启用。
丝毫没有任何的心理压力。
就在这个时候,他看到了仲召良递上来的折子,翻看一看,有一篇文章。
当看到永不复用以及三权分立时候,庆帝拍掌叫好。
他真的是被固有思想僵住了,怎么就没想到可以这样做呢。
“李伴伴,快,将次辅宣来。”
李公公立即去叫人。
今天皇上皱眉一天了,现在终于有了笑容。看来是次辅大人的功劳啊。
“参见陛下。”
“爱卿快请起,你来和朕说说这篇文章,是你写的吗?”
“回陛下,不是臣写的。是真定府府试,一个参加府试的学子写的。”
府试?
也就是说还不是童生的学子?
他怎么就这么不信呢?
可仲召良肯定不敢说谎啊。
“那个学子叫什么名字?”
“回陛下,叫顾随风。”
顾随风?
庆帝感觉耳熟。
好像在哪里听说过。
“他可是哪个大族的孩子?”
“不是,是来自乡下,耕读之家,他的祖父曾经是秀才,曾祖父?是举人,只是还没有选官,想要参加会试,却因病去世。”
庆帝脑海中似乎有点印象,顾随风?
此时,李公公悄悄说:“陛下,和曹家合作的就是这个顾随风。”
庆帝马上想起来了。
曹家可是给他赚了一大笔钱,曹家说过,配方是来自一个叫归随风的人。
“朕的老师刘翰林,昨日给朕来了一封信,说他收了个徒弟,叫顾随风,不知道是否是同一个人,还说此人进献了一个做厕纸的方法,说能做出来的厕纸柔软如绸缎,这事朕得问清楚。”
刘翰林不但是教过皇子,也给庆帝讲过课,庆帝便叫他一声老师,表示尊重。
李公公忙拿出一卷厕纸,“这就是做出来的成品。”
庆帝心情不好,连刘翰林的信,也就那么一扫而过,扔在了旁边,李公公也没敢将厕纸拿出来。
但此时既然皇上问起来,自然就要拿出来。
庆帝看了一眼,洁白、光滑、柔软,怎么会有如此好的纸张?
“刘铭刘翰林老家是哪里?”庆帝突然问仲召良。
“回陛下,是真定府泾县。”
“顾随风是哪里人士?”
“也正是真定府泾县。”
对上了,对上了,总不能有那么巧合的事情,是两个顾随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