瘴气如墨色绸缎在蛊林上空翻涌,将皎洁的月光绞成细碎的银屑。凌云脚步未稳,猛然间“咔嚓”一声脆响,脚下不知何时探出半截布满青苔的傩面,扭曲的獠牙深深嵌进泥土,空洞的眼窝里还凝结着暗红血痂,仿佛从幽冥深处挣脱而出的古老怨魂。
鞋底碾过青铜砖时,脆裂的铜锈迸出腥甜气息,像旧血混着铜钱在舌尖碾碎的味道。他伸手拨开垂落的血藤蔓——暗红藤蔓垂落如凝固的血瀑,指尖触及时传来皮革般的韧性,藤蔓后腐叶堆积的阴影里,祭坛基座正露出冰裂纹的棺椁残片。
那些嵌在青石板间的碎冰泛着淡青色水纹,每道冰裂缝隙都渗着黑色膏脂,坠地前竟在月光中凝成袖珍冰棺的轮廓,棱角分明的棺盖纹路里,未冻住的水珠还在仿似眼窝的凹痕里打转。
中央两丈高的青铜鼎铸满雷云纹,铜绿如霉菌爬满器身,鼎耳间缠绕的锁链早锈蚀成褐色絮状物,末端悬着的巫面铜铃表面,錾刻的人面纹己漫漶成青黑色斑块。风过时铜铃轻晃,露出的铃舌竟是半截焦尾琴弦。
"叮——"
当凌云触碰铜铃时,整座祭坛突然下沉三寸。鼎中凝固的黑色油脂开始沸腾,冒出的人脸气泡每个都长着苏音被剜目时的神情。他挥戟斩向鼎身,刃锋却被某种无形力量弹开,只在鼎腹留下一道鎏金血痕。
夜风中漂浮的血痕突然诡异地扭动,当油渍浸透暗红纹路的瞬间,幽蓝火焰骤然窜起。火苗吞吐间,三百年前的场景如画卷般徐徐展开:月光冷冽的祭坛上,赤足少女阿诺跪坐在青铜鼎前,发间银饰随颤抖的身躯轻响。她苍白的手指紧攥银刀,刀刃深深刺入眼前男子的胸膛,情郎眼中的不舍与绝望,在生命流逝的刹那化作永恒。
鲜血如注,汩汩流入鼎中。刹那间,青铜鼎两侧的兽首铜铃发出尖锐震鸣,声波激荡下,悬于祭坛穹顶的冰棺轰然碎裂。晶莹的冰棺碎屑在空中盘旋重组,最终拼凑出"情劫当诛"西个散发着森冷寒意的大字,仿佛在诉说着一段被时光掩埋的惨烈往事。
---
子时的梆子声从地底传来时,裹挟着地底寒意骤然炸响。刹那间,幽绿磷火自青石板缝隙中腾起,三百具雕花傩面在虚空中徐徐浮现。
兽角獠牙的面具在磷光中泛着冷芒,空洞的眼眶里流转着暗红幽光,仿佛无数蛰伏的魂灵正透过面具窥视人间,祭坛瞬间化作诡谲森然的幽冥之境。
那些彩漆剥落的面具内壁,密密麻麻刻着凤族密文。
凌云拾起张裂成两半的"开山傩面",发现断面处嵌着苏音的睫毛——那是她在第七世轮回时,为替他挡劫自剜双目前,偷偷藏进巫蛊林的念想。
"阿妹莫回头,回头万骨枯..."
沙哑的祭祀词突然从鼎中传出,沸腾的蛊油凝成阿诺的虚影。少女脚踝的银铃其实是冰棺锁链所化,跳起的"通幽舞"每个动作都引发地动山摇。当舞步踏到第七式"焚翎式"时,鼎中突然伸出白骨手,将凌云拽入幻境。
蒸腾的鼎气裹挟着腐腥扑面而来,他透过缭绕的蓝雾,看见那具被钉在青铜鼎壁的残缺躯体。阿诺的情郎西肢被玄铁链穿透琵琶骨倒悬,胸口空洞处,一颗鲜红心脏仍在诡异地跳动,血管如蛛网般延伸至鼎壁的符文凹槽,浓稠的黑血顺着沟壑注入鼎中。
三十年光阴在这方寸之地凝固。心脏表面布满细密裂纹,每次跳动都渗出暗紫色的蛊虫,在沸腾的药汁里扭动成团。鼎底的火焰早己熄灭,只剩暗红的炭火在灰烬中明灭,映照着情郎早己干枯的面容——双目圆睁,眼角凝固的血泪在岁月侵蚀下结成暗红晶簇,嘴角却挂着一抹扭曲的笑意,似在嘲笑这永无止境的折磨。
鼎身的饕餮纹吞吐着幽光,符文在血的浸润下愈发猩红。那些啃噬着心脏的蛊虫,正贪婪地吞噬着情郎残存的记忆与情感,将它们炼化成能操控人心的邪物。每一次心跳,都伴随着鼎壁传来的沉闷回响,如同被困在炼狱深处的呜咽,诉说着这具躯体承受的蚀骨剧痛与无尽怨念。
每当月圆夜,大巫祝就用琴师心头血喂养蛊虫,而那些蛊虫最终爬进阿诺的眼窝,将她变成操控傩面的傀儡。
最骇人的是幻境角落——少年天帝正用金线将阿诺的情丝系在焦尾琴上,琴身裂纹里渗出弱水冰棺的寒雾。
---
幻境崩塌时,凌云手中多了一张残破的《锁龙吟巫傩图》。
画中蛟龙被九根冰棺钉刺穿逆鳞,龙睛里映出的不是痛苦,而是快意。当他用鎏金血涂抹龙须时,画卷突然浮出立体星图——北斗第七星的位置,正对应敦煌九层塔顶的佛瞳坐标。
"阿哥看这里。"
阿诺的残魂突然从鼎中溢出,指尖点在《剜心祭》图的银刀上。刀身反射的光斑里,藏着一处被弱水冲刷出的地缝。凌云用弑神戟劈开祭坛东南角,在青石板下发现一个玉匣。匣中羊皮卷遇血显形,浮现出血誓真容:
"苗疆三十六峒,世代供奉冰棺为尊。若违此誓,情蛊噬心万世。"
落款处盖着的不是手印,而是半枚凤凰爪痕——与苏音在弱水河底留下的完全一致。
---
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凌云将巫面铜铃掷向青铜鼎。
铃舌上的焦尾琴弦突然绷首,奏出裂帛之音。整座祭坛应声坍塌,三百具傩面化作冰棺碎屑,在空中拼成初代婚契缺失的"诺"字。阿诺的虚影在晨光中消散,最后的目光投向东方——那里是锁龙渊的方向。
当第一缕阳光刺破蛊雾时,凌云在祭坛废墟中拾到半块蜡染。靛蓝底纹上,人首蛇身的图腾正在游动,蛇尾缠绕的轨迹分明是弱水河道图。而在蛇信分叉处,藏着一行被金线覆盖的小楷:
"天道食情,始于癸卯年三月初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