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唐朝卖军火
我在唐朝卖军火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我在唐朝卖军火 > 第62章 陇西铁匠铺

第62章 陇西铁匠铺

加入书架
书名:
我在唐朝卖军火
作者:
土豆忘加盐
本章字数:
3074
更新时间:
2025-04-26

决定在这片僻静的山谷暂时安顿下来后,裴七一行人便开始了新的生活。

首先要解决的是住处。那几间废弃的夯土房屋虽然破败,但主体结构还在。裴七指挥着胡三儿和张顺等人,动手修补屋顶,加固墙壁,清理杂草,平整地面。他运用了一些现代建筑学的知识,比如考虑采光通风,设计简单的排水渠,甚至还规划了一个简易的、远离水源的“卫生区”。

李长歌则带着几名身手好的亲兵,负责外出打猎,获取食物,同时也勘察周围的地形,设置一些预警的陷阱和暗哨,以防不测。

几天下来,原本荒废的村落遗址,渐渐恢复了一些生气。

在解决了基本的吃住问题后,裴七便将主要的精力,投入到了另一件他更感兴趣的事情上——建造一个属于自己的工坊,或者说……铁匠铺。

他选中了靠近溪流的一处相对平坦的空地。那里不仅取水方便,更重要的是……可以利用水力!

他脑中有太多超越这个时代的技术和想法,无论是改良农具,还是制造更精良的工具,甚至……在必要时制造一些自保的器械,都需要一个设备齐全的工坊。而一个高效的锻造炉和一台省力的锻锤,无疑是工坊的核心。

他仔细研究了李嗣业赠送的那本《安西军械图谱》,里面虽然没有记载水力锻锤这种“黑科技”,但关于风箱、锻炉的构造,以及金属材料处理的记载,却给了他很大的启发。

接下来的日子里,裴七几乎是废寝忘食地泡在了这个简陋的工坊里。

他指挥着胡三儿和张顺等人,先是用石头和泥土垒砌了一个更加高效、炉温也更高的改良版锻炉,并设计了一个利用杠杆原理、更加省力的双箱推拉式风箱。

最关键的,是他开始尝试利用溪流的水力!

他在溪流边选定了一个水流较急的位置,设计并建造了一个小型的木制水车。然后,通过一系列复杂的齿轮和凸轮连杆结,将水车的旋转动力,传递给一个巨大的、用坚硬的铁木制成的锻锤!

虽然这个水力锻锤还很简陋,效率也远不能和现代相比,但当那巨大的锻锤,随着水车的转动,开始有节奏地、不知疲倦地起落,发出“哐当!哐当!”的沉重声响时,胡三儿和张顺等人都惊呆了!

“师…师父!这…这锤子…它自己会动?!”胡三儿瞪大了眼睛,结结巴巴地问道,仿佛看到了什么神迹。

“这叫水力锻锤。”裴七擦了擦额头的汗水,脸上露出发自内心的、充满成就感的笑容,“利用水流的力量来驱动锻锤,可以省下大量的人力,也能锻造出更大、更坚硬的铁器。”

有了水力锻锤这个利器,裴七的创造力彻底被激发了出来!

他开始利用这个时代的材料,结合现代知识,尝试改良各种工具。他打造出了更锋利的砍刀和斧头,用于砍柴和开垦;制作了更符合人体工学的锄头和镰刀,用于耕作;甚至还根据《安西军械图谱》上的记载,结合自己的理解,尝试锻造一些更坚固、更轻便的……铠甲部件?

当然,他现在的主要精力,还是放在了民用技术上。他仔细研究了当地农民使用的犁,发现那是笨重的首辕犁,耕地费力,效率低下,且不适合在山地小块田地上使用。

于是,他开始着手设计一种更先进的、带有犁评和犁壁、可以调节耕深、转弯灵活的……曲辕犁!

铁匠铺里叮叮当当的敲打声,水力锻锤“哐当哐当”的轰鸣声,以及工坊烟囱里升起的袅袅黑烟,打破了山谷长久以来的沉寂。

日子似乎就在这平静而忙碌的创造中,一天天过去。打猎,耕作,打铁,研究……裴七、李长歌、胡三儿、张顺等人,渐渐适应了这种与世隔绝、自给自足的生活。他们之间,也逐渐形成了一种无需言语的默契和……家人般的氛围。胡三儿在这段时间里,跟着裴七学到了不少东西,人也变得沉稳了许多,成了裴七工坊里最得力的助手。

只是,这看似平静安宁的山谷生活,真的能永远持续下去吗?

那叮当作响的铁匠铺,那轰鸣的水力锻锤,那升起的炊烟……虽然偏僻,但终究不是真正的与世隔绝。它们会不会……早己引起了山谷之外某些人的注意?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