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系实验室的日光灯在凌晨两点发出轻微的嗡鸣,林暖揉了揉发酸的眼睛,将最后一份实验数据导入分析软件。屏幕上的曲线图突然出现异常波动——和父亲二十年前的实验日志里某页的折线图几乎重合。
"找到关联性了?"沈初阳的声音从门口传来,他手里提着便利店塑料袋,白衬衫袖口沾着复印机碳粉,"教务处刚解封了你爸当年的实验记录。"
林暖抽出湿巾擦掉键盘上的咖啡渍,翻开泛黄的记录本。1999年9月17日的日志边缘,父亲用铅笔写着:"当第七组数据异常时,去天文台找答案。"而此刻电脑屏幕显示的,正是第七次模拟实验的结果。
江城大学天文台的铁门吱呀作响,林暖的帆布鞋踩碎一地月光。沈初阳举着手电筒扫过蒙尘的仪器,光束突然定格在某台老式光谱仪上——镜筒侧面刻着褪色的克莱因瓶图案,和父亲实验服上的徽章一模一样。
"这里有夹层。"唐小雨嚼着泡泡糖凑过来,指甲抠开仪器底座的暗格。掉出的牛皮纸袋里装着褪色照片:年轻的苏柠夏正在调试设备,而林青屿用油画笔在观测窗上画星轨,玻璃倒影里是教务处通报批评的红头文件。
三号机房的空调喷出带着霉味的冷气,林暖将老照片扫描进数据分析系统。当图像识别程序运行到第7分钟时,屏幕突然弹出警告框——父亲画的星轨中藏着二进制代码,破译后竟是当年被删除的实验参数。
"用这个参数重新计算。"沈初阳的白衬衫袖口卷到手肘,钢笔在草稿纸上飞速验算。当第七次点击回车键时,扭曲的曲线图突然舒展成完美弧线,与母亲当年的预测模型完全吻合。
跨学科答辩会的吊灯洒下冷白的光,林暖握紧激光笔走上讲台。当质疑声再次响起时,她突然调出天文台找到的老照片:"这是二十年前在相同仪器上获得的原始数据,与本次实验结果误差率仅0.7%。"
沈初阳同步打开光谱仪暗格里的实验记录,泛黄的纸页上,苏柠夏的清秀字迹旁画着藤蔓缠绕的克莱因瓶。林青屿用红笔在空白处标注:"当科学与艺术在误差允许范围内相遇,就是真理最美的模样。"
午夜实验室的观测窗映着梧桐树影,林暖往咖啡里加了第三块方糖。唐小雨突然指着屏幕尖叫:"快看论坛!"那条置顶的质疑帖下新增了管理员标注:"经教务处核实,1999年实验数据真实有效。"
沈初阳拆开新到的快递盒,里面是父亲修复的旧式光谱仪零件:"我爸说,当年你母亲在这枚棱镜上涂过特殊涂层。"当零件装入现代仪器时,分析软件突然生成从未见过的光谱曲线——正是林暖父母当年未能完成的最后组数据。
晨雾中的校史馆刚揭幕新展柜,林暖的指尖抚过父母复原的实验仪器。沈初阳调试着旁边的触屏解说器,突然发现隐藏文件夹——二十年前的视频里,苏柠夏正对镜头说:"真正的发现往往藏在误差里。"
展柜玻璃映出两人的倒影,林暖的白大褂与沈初阳的衬衫袖口不经意间相触。量子计算机的嗡鸣从地板下方隐隐传来,而第七次雨季的云层,正在天际线悄然堆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