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波军的行动被探子传回长安,董卓得知后大怒,在朝堂上商讨此事。
“诸位,近日白波军蠢蠢欲动,大有进犯之势,其先锋部队己经渡过洛水,欲扰我安宁,诸位是何看法?” 董卓的声音低沉而威严,在空旷的朝堂上回荡,震得众人耳膜生疼。
杨瑾挺身而出,抱拳朗声道:“太师,末将愿领命出征,平定白波军之乱,为朝廷分忧!”
董卓开口道:“怀玉,白波军虽为贼寇,但战力不容小觑。你可有把握取胜?”
杨瑾上前一步,抱拳行礼后,神色镇定地开口道:“董公,据来信,白波主力军欲来渭北劫掠,其必渡洛水,因此才派先锋开路。石羊渡此处是洛水到长安的古渡,河道宽阔平坦,利于渡河,若我军能提前赶至击败其先锋,后在河畔扎营,白波军则难以渡河,渭南长安皆无忧矣。”
董卓微微眯起眼睛,心中暗自盘算,杨瑾的计策听起来可行。但是,杨瑾最近确实太过耀眼,加入己方时就己经是中郎将了,后又被封为偏将军,在朝堂上又屡屡献策,威望逐渐提升。若这次再让他立下军功,该如何封赏?官职再升,杨瑾就要封有名号的将军了,未免官职太高;可不封赏,又担心杨瑾心生不满,生出异心。
这时,王允看到董卓面色犹豫,站了出来,他微微欠身,向董卓说道:“董公,杨将军武艺高强,又富有谋略,实乃我朝不可多得的将才。此次出征白波军,杨将军定能不负众望,凯旋而归。还望董公恩准。”
王允心中虽对杨瑾志向有所疑虑,但想到杨瑾若能借此立下军功,对实施连环计、掌控凉州军也有帮助,便决定为他美言几句。
一旁的李儒似乎看出了董卓的心思,微微向前一步,轻声说道:“主公,杨将军既有如此决心,不如便让他一试。不过,为防万一,可多派些得力将领相助。” 李儒的话看似在为杨瑾说话,实则是在为董卓出谋划策,如何既能利用杨瑾的才能,又能防止他势力过大。
董卓微微点头对杨瑾说道:“此计虽妙,只是这伏击之军,需得精锐且熟悉地形,杨瑾,你麾下兵马可够?”
杨瑾自然知晓自己兵力只有3000,当下也不隐瞒,首言道:“回董公,末将麾下人马确实有限,恐难以独立承担这伏击重任。但若调配得当,再得几位得力将领相助,必能成事。”
这时,吕布站了出来,威风凛凛,声如洪钟:“义父,孩儿愿举荐两人。一位是张辽张文远,他武艺高强,精通兵法,对战机把握精准,有他相助,定能为杨将军添一臂之力;另一位乃是魏续,也是并州人士,对洛水周边地形了如指掌,且作战勇猛,亦是不可多得之人。” 吕布说罢,看向杨瑾,眼中带着几分信任与期许。
董卓思索片刻,看向杨瑾:“杨瑾,既有奉先举荐,这二人便拨给你指挥,你需与他们齐心协力,若此战能胜,本公重重有赏;若是败了,休怪军法无情!”
杨瑾心中暗喜,连忙说道:“多谢太师,多谢吕将军举荐,末将定不负所望,与张辽、魏续二位将军携手,将白波军彻底击溃于洛水之畔!”
退朝之后,杨瑾快走几步寻到了吕布,抱拳躬身,诚恳说道:“师兄,此番出征白波军,若不是你举荐张辽,又派魏续兄弟前来相助,我还真不知该如何是好。这份恩情,杨瑾铭记于心。”
吕布哈哈一笑,笑道:“自家兄弟,说这些做甚!你有本事,又一心想为义父分忧,我自当帮衬。” 说着,他也有了些不好意思:“魏续是我小舅子,跟着我许久,也该出去历练历练。你这次让他也攒些军功,往后才有晋升的资本。”
杨瑾知道吕布这是既帮了自己,又顾全了自己小舅子。吕布对魏续很是信任的,甚至历史上在得了高顺后,还平日里把高顺的陷阵营交给魏续打理,作战由高顺指挥。
杨瑾也知道,吕布对他心中认定的自己人是无限信任的。他小舅子魏续就是他心中的自己人。
结果却是,白门楼魏续卖了吕布,高顺陪吕布一起赴死。
面对这番安排,杨瑾也是应了下来,说道:“师兄放心。”
吕布再次大笑,说道:“好,有你这句话,我就放心了。师弟,你智谋过人,此次出征,这战术指挥可得多费心。我还得在长安护卫义父,不能与你一同上阵,万事小心。” 说罢,他的眼神中闪过一丝关切。
杨瑾心中一暖,抱拳正色道:“师兄放心,待凯旋而归,定与师兄把酒言欢!”
军情刻不容缓,杨瑾立刻找到张辽与魏续商议军情。张辽身形挺拔,目光深邃,拱手道:“怀玉,愿听差遣,只望此战能护得一方安宁,为百姓除此祸患。”
魏续亦是满脸兴奋,拍着胸脯保证:“怀玉,你放心,有我魏续在,保管杀败那白波军,咱们定能大获全胜!”
第二日,杨瑾率兵两万出征,行到半路得知白波军己经攻破蒲城,己经连忙召集众人议事。
“蒲城既失,白波先锋来势汹汹,然其主力必随后而至。” 杨瑾声若洪钟,打破片刻沉寂,转头望向张辽,“文远,你领一部精兵,将蒲城团团围住,莫要放走城中一兵一卒,攻城也好,佯攻也罢,绝不可让敌军出城,对我军形成夹击之势。”
张辽虎目炯炯,抱拳应诺:“辽必不辱命!” 言罢,点齐五千兵马,向着蒲城绝尘而去。
杨瑾望向典韦与魏续,沉声道:“你二人随我速往石羊渡口。此处河面宽阔,地势平坦,水流趋缓。春秋时期是秦晋两国交往的重要关口,是兵家必争之地。白波主力欲进逼长安,必从此处经过。我们需在那拦住敌军锋芒。”
典韦说道:“有俺在,哪怕他白波贼成千上万,也休想踏过洛水一步!”
魏续亦是点头,眼神中透着决然:“愿听帅令,赴汤蹈火!”
杨瑾率领着典韦、魏续一行人,马不停蹄地奔袭到羊石渡口。
终于,浩渺的洛水映入眼帘,羊石渡口就静静卧于河畔。杨瑾猛地一勒缰绳,胯下御霄长嘶一声,前蹄扬起,稳稳停下。他身形矫健,利落地翻身下马,几步跨到渡口前沿。
此时的渡口,除了微风拂动芦苇发出的沙沙声响,再无其他动静。洛水波光粼粼,悠悠流淌,对岸的原野在暮色笼罩下,朦胧而静谧。
杨瑾不见白波军踪迹,紧绷的心弦刹那间松弛了些许,暗自松了口气。紧接着,杨瑾转身面向身后严阵以待的部队,高声下令:“张兴听令!立即加固羊石渡口工事。张旺,在沿岸增设瞭望哨,每哨安排三人,交替轮换,确保目力所及之处皆无死角。”
紧接着,他看向典韦,“典韦,你率精锐骑兵百人,溯流而上,巡查三里,注意有无敌军迹象。” 又对魏续吩咐道:“魏续,你带同样人手,顺流而下,若发现异常,即刻以烟火为号回报。”
最后,杨瑾命令手下牛成,孙安,去洛水沿岸的高处,如山顶、土丘等地,设置营地,百人一组,瞭望江面,遇到敌情燃烽火,又令周亮看管粮草后期。
一切妥当后,只等白波军来渡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