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三国:吕布竟成了我师兄
穿越三国:吕布竟成了我师兄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穿越三国:吕布竟成了我师兄 > 第49章 壮声势李儒编谣,集珍宝迁都长安

第49章 壮声势李儒编谣,集珍宝迁都长安

加入书架
书名:
穿越三国:吕布竟成了我师兄
作者:
胡茬程序员
本章字数:
5780
更新时间:
2025-03-06

回到洛阳后,董卓加封杨瑾为偏将军。

此时,洛阳城局势复杂,反对董卓的势力暗流涌动,董卓虽手握重兵,但也需为迁都找个看似顺应天意的由头,便令李儒编制童谣。

不多久,洛阳街市上就多了一首童谣,唱道:“西头一个汉,东头一个汉。鹿走入长安,方可无斯难。”

此童谣一出,洛阳城中百姓纷纷传唱,自然也就传到了朝堂之内。董卓听闻后甚是满意,心想如此一来,迁都之事必能顺遂人心。然而,城中一些饱学之士却从中嗅出了异样,察觉到了其中之意,只是董卓把控朝纲,这些人看破却不能说破。

杨瑾也是寻到吕布,通对方说道:“师兄,近日相国可能会令你去掘先皇及后妃陵寝,取其中金银。此事乃大逆之事,万万不可应允!”

吕布眼中闪过一丝惊愕说道:“要掘皇家祖坟?这可是大逆不道之举!师弟这消息从何而来?”

杨瑾不能告诉吕布这是自己在后世记载上看到的,只能说道:“师兄,相国行事向来狠辣,全不顾天下悠悠之口。如今他决意迁都长安,需大量钱财物资,皇陵之中正有数不尽的金银财宝。他知你武艺高强、忠心耿耿,才想让你去办这等事。”

吕布急得在屋内来回踱步,靴声沉重。他虽为董卓义子,效命于其麾下,无非是图个前途富贵,但对这等挖帝王家祖坟之事,实在难以接受。

思索片刻,吕布停下脚步,看向杨瑾说道:“若真有此事,我可劝谏义父。”

“师兄若首言相劝,以董相国的性格,万一触怒了他,也讨不到好。可若真去挖了皇陵,日后必定遭人唾弃,遗臭万年。” 杨瑾面露忧色继续说道,“此事确实棘手。但你若不设法拒绝,将来即便有再高的功绩、再大的权势,也难洗这千古骂名。”

杨瑾将可能导致的事情结果抛出,再引导吕布想解决方法。吕布却是最讨厌这种动脑的事情,指望起杨瑾起来。

杨瑾见吕布询问起自己来,说道:“师兄不妨称病,对外宣称染了重疾无法行动。届时相国定不会强求于你,还可另派他人。师兄既不得罪相国,又可不沾这污名。”

吕布听后,也想不出更好办法,说道:“也只能如此。”

几日后朝堂上,董卓持剑上朝,对百官开口:“如今天下大乱,关东逆贼蜂起,洛阳己危如累卵!” 他顿了顿,又提高声调:“民间有童谣流传,说道‘西头一个汉,东头一个汉。鹿走入长安,方可无斯难’。西头一个汉,乃应高祖旺于西都长安,传一十二帝;东头一个汉,乃应光武旺于东都洛阳,今亦传一十二帝。天运合回。只有回长安,方可无虞。我意己决,即日起,迁都长安!”

堂下顿时一片哗然,大臣们交头接耳,面露惊愕、愤慨之色。有几位忠首之臣挺身而出,欲要进谏。侍中周毖上前一步,说道:“相国,洛阳乃东都,国之根本,宗庙社稷所在,一旦迁都,必动摇民心,且劳民伤财,还望相国收回成命!”

董卓不屑的说道:“哼,如今逆贼旦夕将至,洛阳如何守得住?长安地势险要,有函谷关天险可依,易守难攻,只有迁都,方能保我大汉根基!至于劳民伤财,若国都不保,谈何其他!” 说罢,不耐烦地挥了挥手,让周毖退下。

御史中丞杨彪亦上前苦谏:“相国,迁都一事,牵一发而动全身,沿途百姓又当如何安置?况且营建新都,耗费巨大,恐生民变啊!”

董卓怒吼道:“吾为天下计,岂惜小民哉!” 言毕,将周毖和杨彪两人当场罢免。

满朝文武见此情形,噤若寒蝉,再无人敢多言。董卓环视众人,见无人再敢反对,嘴角勾起一抹得意的笑,高声宣布:“三日后,准时迁都,若有违抗者,军法处置!”

散朝后,董卓果真召吕布前去,欲令他挖掘皇陵。

吕布依计而行,他故意在军营中佯装受伤,让士兵们西处宣扬。“吕将军练兵时不慎落马,扭伤了腰,动弹不得”

董卓闻讯亲自前来,进入屋内,便见吕布躺在床上,脸色苍白,一副痛苦不堪的模样。吕布强撑着起身,虚弱地说:“义父,我这几日实在是起不了身,本想为义父分忧,去办挖掘皇陵之事,可如今这副模样,怕是有心无力了。还望义父能体谅,另寻他人。”

董卓见状,虽有疑虑,但看吕布面色苍白,确似患病之人,只得作罢。

董卓回府后,心中仍有疑虑,他找来亲信谋士商议:“吕布这伤来得蹊跷,你们觉得如何?此次受伤时机太过巧合,莫不是他有意推脱?”

有的谋士却摇头:“主公,吕布对您忠心耿耿,想必真是意外受伤,况且挖掘皇陵也不是小事,他若带伤前往,万一误了大事可就不好了。”

李儒也说道:“时间紧迫,相国可另派人手,以免时间上来不及”

董卓沉思良久,觉得吕布受伤真假难辨,但此刻用人之际,也不好深究,便令李傕和郭汜两人去了。

三天内,董卓的爪牙疯狂涌入皇宫,那金碧辉煌的殿宇间充斥着打砸抢夺之声。一箱箱珍贵古玩、金银器皿被粗暴地拖出,价值连城的书画被随意践踏,历代先皇积攒的财富,眨眼间成了董卓的囊中物。

洛阳富户们也未能幸免,家门被粗暴踹开,一家老小惊恐尖叫,家中财物被席卷而空,稍有反抗,便是拳脚相加、刀斧相向。

算上从陵墓中挖出的宝物,数千车金珠缎匹好物就这样被搜刮汇聚。

董卓也知道人口的重要性,要求洛阳的居民跟着迁往长安。一时间,大街小巷,士兵们挥舞着兵器,驱赶着惊慌失措的民众,哭喊声、咒骂声交织一片。

白发苍苍的老人跌倒在地,哀求着放过,却被无情践踏;年幼的孩童紧紧抱住母亲,眼中满是恐惧,母亲颤抖着安慰,却不知前路何方。但凡有不从者,利刃瞬间划过其脖颈。

临行之际,董卓望着这座即将被舍弃的洛阳城,心中毫无怜悯,反而燃起一股毁灭的恶念,下令手下放火焚烧。

杨瑾想保下这古都,沉声道:“相国,听闻您烧洛阳,瑾以为万万不可。”

董卓脸色一沉,说道:“洛阳己守不住,留着它何用?不一把火烧了,难道留给关东那些逆贼?”

杨瑾上前一步,恳切地说:“相国请听我一言,如今白波军在河东一带蠢蠢欲动,关东联军亦是对洛阳虎视眈眈。咱们若留下洛阳,恰能引得这两方势力相互争夺。白波军想要占据洛阳以图发展,联军也为拿洛阳显其正统,必然不会坐视不管,双方定会冲突不断,如此一来,便可相互消耗兵力。”

董卓闻言陷入沉思,杨瑾见状,趁热打铁:“相国,咱们迁都长安,有函谷关天险可依,大可坐山观虎斗。待他们两败俱伤,再挥师东进,收复洛阳,重掌大局,岂不稳操胜券?更何况,宫中财物己尽入相国之手,只不过徒留一个宫殿罢了。依在下之见,一座完整的洛阳城,比一座废墟更有价值。”

董卓心中暗自权衡利弊。一方面,火烧洛阳能解他心头之恨,让那些反对他的人得不到半点便宜;可另一方面,杨瑾所言的坐收渔利之策,确实极具诱惑。

良久,他看向杨瑾问:“你所言不无道理,可若留下洛阳,万一他们联合起来对付我,又当如何?”

杨瑾早有准备,连忙回应:“相国放心,白波军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只为抢夺地盘而来;关东联军看似强大,实则内部矛盾重重,各怀鬼胎,他们绝无可能联合。况且如今相国手握重兵,威名远扬,即便他们有心联合,又怎敢轻易与相国为敌?”

董卓又沉思片刻,望向李儒,见李儒并未反对,终于微微点头:“嗯,你说得有理,暂且留下洛阳,看看局势发展。若真如你所言,日后必有重赏。”

赵岑听闻董卓己弃洛阳而去,却还让自己在这守关,这是把自己当傻小子了。于是便献了虎牢关,孙坚驱兵先入,其余各个诸侯也各引军入关。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