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三国:吕布竟成了我师兄
穿越三国:吕布竟成了我师兄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穿越三国:吕布竟成了我师兄 > 第36章 陈留城孟德创业,永安宫翠玉探信

第36章 陈留城孟德创业,永安宫翠玉探信

加入书架
书名:
穿越三国:吕布竟成了我师兄
作者:
胡茬程序员
本章字数:
7186
更新时间:
2025-03-06

自从,曹操刺杀董卓失败后,先是在中牟县遇见了县令陈宫。两人结伴而行后,又因为吕伯奢一家的事情,分道扬镳。

最终,曹操独自一人回到了陈留。此时的他深知,要想在这乱世成就大业,手中必须有兵有权。于是,他急忙找到父亲曹嵩,将自己的想法和盘托出。

曹嵩听后,捻着胡须,沉思良久,缓缓开口:“吾儿啊,招兵买马,谈何容易,没有雄厚的财力支撑,一切皆是空谈。咱们家中虽有些资产,但要成大事,这点钱远远不够。” 说罢,他抬头看向曹操,目光中透着精明与笃定,“为父倒是知晓咱们陈留当地有一户大户人家,姓卫,名弘,家资颇丰,且此人素有报国之心,若能说服他资助,大事可期。”

曹操听闻,眼中一亮,仿若在黑暗中看到了一丝曙光。他深知父亲所言非虚,第二日,曹操整理衣冠,便去拜访卫弘。

来到卫家,曹操递上名帖,表明来意。卫弘听闻是曹操到访,心中颇为诧异,赶忙将其迎入正厅。曹操见卫弘面容和善,眼神中透着几分睿智,心中暗喜,知道此番有戏。他深施一礼,开口道:“卫公,如今汉室衰微,董卓专权,天下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操虽不才,却有一颗匡扶汉室之心,欲招兵买马,讨伐逆贼。只是资金短缺,听闻卫公素有大义,特来恳请相助。”

卫弘起身,来回踱步,目光在曹操身上来回打量,良久,他停下脚步,慨然道:“曹公子所言,正合我意。我卫弘虽一介商贾,却也深知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公子既有此等雄心壮志,我愿倾尽家财,助公子一臂之力!”

曹操闻言,大喜过望,再次跪地叩谢:“卫公大恩,操铭记在心,待大业有成,必当厚报!”

曹嵩得知卫家愿意出钱,很是高兴,也将家产卖了些,用来资助曹操。父子两人又在一起商讨后续计划,曹嵩说道:“光是有钱还不行,咱们还得有个招兵的由头,让百姓们心甘情愿来投军。”

曹操激昂说道:“父亲所言极是,如今董卓倒行逆施,百姓苦不堪言,咱们就打着‘匡扶汉室,拯救黎民’的旗号,必能吸引众多有志之士。再者,对于招募来的士兵,不能一盘散沙,得有严格的训练。孩儿想,可仿照军中旧制,设立什伍之制,层层管束,令行禁止。待到我们有了些势力,发矫诏,再号令天下诸侯讨伐董卓!”

曹嵩听后,满意地点头:“吾儿考虑周全,有了规矩,队伍才有战斗力。还有,兵器盔甲也是关键,总不能让士兵们赤手空拳上战场。咱们得找些能工巧匠,打造精良兵器,同时,筹备粮草,毕竟‘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曹操深以为然,应道:“父亲放心,孩儿己有打算。陈留城中,不乏打铁铸器的能人,孩儿会张贴告示,重金招募,让他们为咱们打造兵器。至于粮草,孩儿会差人联络周边郡县,购置囤积,确保万无一失。”

曹嵩看着曹操侃侃而谈,眼中满是欣慰与赞赏,他缓缓起身,拍了拍曹操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吾儿啊,你既有如此雄才大略,为父深感骄傲。从今往后,这一切便交由你去操办,为父相信你定能成就一番大业。你两个堂弟,曹洪和曹仁,也有本事,可随你共举大义。为父年纪渐长,精力有限,便退居幕后,若有需要,随时来找我便是。”

曹操闻言,眼眶微红,跪地叩谢:“父亲信任,孩儿定不负所望,必当竭尽全力,闯出一片天地,上报国家,兴复汉室。下报父亲养育之恩!”

不久,一支数千人的军队便组建起来。曹操亲自训练士卒,日夜操练阵法。

话说在陈留附近,有两位豪杰,一位是乐进,字文谦,阳平卫国人。他身材短小精悍,双目炯炯有神,透着一股果敢之气。自幼好武,练就一身过硬本领,平日里在乡间,常为邻里打抱不平,对董卓的恶行亦是深恶痛绝。

另一位是李典,字曼成,山阳巨鹿人。身形魁梧壮硕,面容忠厚老实,却心怀壮志。他熟读兵书,虽出身世家,却毫无纨绔之气,一心想在这乱世之中建功立业。

当乐进、李典听闻曹操回乡招募人马,欲讨伐董卓,拯救苍生,二人心中顿时燃起熊熊斗志。他们深知曹操孤身刺董,心有大志,且如今汉室衰微,正是英雄挺身而出之时。无需多言,二人各自收拾行囊,背上行头,首奔曹操招募之处而来。

曹操此时正在营帐之中,与几位谋士商议招募细节,忽闻帐外通报,说有两位壮士求见,声称愿投军效力。曹操心中一喜,赶忙起身相迎。只见乐进昂首阔步走进帐内,抱拳行礼道:“曹将军,在下乐进,字文谦。久闻将军大名,今闻将军招募义士,讨伐董贼,我愿携这一身本领,追随将军左右,万死不辞!” 曹操见乐进英姿飒爽,言语间豪情满怀,心中大悦,连忙扶起,赞道:“文谦壮士,来得正好,有你相助,大事可期!”

话音未落,李典也大步踏入,同样行礼道:“末将李典,字曼成。听闻将军义举,特来投奔,愿为将军鞍前马后,共扶汉室!” 曹操转头看向李典,见他身形魁梧,一脸赤诚,更是欣喜,说道:“曼成啊,有你加入,犹如猛虎添翼!”

又过了一月,陈留城外尘土飞扬,一支浩浩荡荡的队伍渐行渐近。曹操听闻消息,急忙出帐观望,只见为首二人,一人威风凛凛,手持一杆雀舌枪,正是夏侯惇;另一人面容冷峻,手持一柄泼风刀,则是夏侯渊。二人身后,数千名精壮士兵整齐列队,个个精神抖擞,意气风发。

夏侯惇与夏侯渊见到曹操,赶忙下马,疾步上前,夏侯惇单膝跪地,抱拳高呼:“兄长,我二人闻你在陈留招兵买马,欲图大业,便在族中广发号召,西方豪杰纷纷响应,如今带来这几千儿郎,愿全部交于兄长麾下,助你成就霸业!” 夏侯渊也紧接着跪地,朗声道:“我等愿随兄长出生入死,荡平乱世,还天下安宁!”

曹操见状,眼中泪光闪烁,心中满是感动与振奋。他快步上前,一一扶起二人,激动地说:“二位贤弟,你们来得太是时候了!有你们相助,何愁大业不成!” 说着,他扫视着眼前这支生力军,豪情万丈地高呼:“今日起,咱们兄弟同心,必能在这乱世闯出一片天地,让董卓之流闻风丧胆!”

自此,曹操的第一支军队成立了,向着讨伐董卓、平定乱世的宏伟目标大步迈进。

洛阳皇宫内,何皇后,这位曾在后宫尽享尊荣的女子,几缕发丝肆意地垂落在脸颊两侧,衬得她显得有些憔悴。此刻她如惊弓之鸟,满心惶恐。自从被董卓关到永安宫后,就只剩下了一个贴身宫女翠玉照顾她们母子。并且每日送来的吃穿日用也越来越少。

她深知,自己儿子只要活着一天,对皇位就永远有威胁,董卓就会心中不安。她如何不知道董卓的心思,之前她儿子当皇帝时候,她也认为陈留王刘协是个威胁。董卓心狠手辣,绝不会给自己留下隐患,自己与儿子的性命仿若风中残烛,随时可能被无情扑灭。

在这生死攸关之际,何皇后强压下内心的惊惶,将翠玉悄悄唤至跟前。翠玉自幼入宫,跟随何皇后多年,忠心耿耿,心思细腻,是她最为信任之人。

何皇后紧握着翠玉的手,眼中满是忧虑与决绝,声音颤抖却又透着几分坚毅:“翠玉,如今局势危急万分,董卓那贼子定不会放过我们母女。我现下心中害怕极了,但绝不能坐以待毙。你向来机灵,你悄悄去打听那董卓的一举一动,还有哥哥的旧部现在都怎么样了?还有官外护卫情况如何?一丝一毫都莫要放过,咱们母子的性命,可就全指望你了。”

翠玉眼眶泛红,跪地泣拜:“皇后娘娘放心,奴婢就算拼了这条性命,也定要护娘娘与少主周全。奴婢这就去,定不辱使命。” 说罢,她迅速起身,利落地整理了一下衣衫,将头发盘得紧实,扮作普通宫女模样,怀揣着何皇后的殷切嘱托,悄然融入宫廷的暗影之中。

翠玉深知此次任务关系重大,一路上,她小心翼翼地避开巡逻侍卫,凭借着对宫廷路径的熟稔,七拐八绕,专挑隐蔽小道前行。她先是来到御膳房附近,佯装忙碌,暗中留意着前来取膳的太监与宫女们的只言片语,期望能从中捕捉到有关董卓的蛛丝马迹。

却只打听到董卓每天花天酒地,吃的也是极其奢华,并没什么有用信息。见一无所获,她又辗转至宫门附近,与负责值守的小侍卫攀谈,以柔媚之态旁敲侧击,打听近日守卫情况。

然而,宫中风声鹤唳,众人皆三缄其口,翠玉一番打探下来,收获寥寥。但她并未气馁,凭借着一股韧劲,继续穿梭于各个宫殿之间。当她行至一处偏僻的冷宫时,偶然听到两名董卓麾下的亲卫兵在墙角窃窃私语。翠玉心头一紧,悄然靠近,竖起耳朵细听。

“听说了吗?董太师近日将何将军手下许多将官罢免了。”

“可不是嘛,我还听闻,有几个原先对何将军忠心耿耿的被首接弄死。”

“现在,洛阳原来军队的领导,都被安排成了凉州将领。”

“你说永安宫里那两位?”

“嘘!那可不是咱能瞎说的,不过对那何皇后母子,估摸着太师也是要下狠手了。”

后面的话语声音渐低,翠玉心急如焚,却又不敢贸然现身。待两名士兵离去,她心急火燎地按照原路返回,一路狂奔至何皇后寝宫。

何皇后在殿内来回踱步,坐立难安,见翠玉归来,赶忙迎上前去:“翠玉,如何?可有打听到什么?” 翠玉喘着粗气,将所闻一一禀报。何皇后听闻,脸色瞬间惨白,身形一晃,险些跌倒。她知道董卓开始清洗哥哥何进部下这事意味着什么。

翠玉急忙扶住,轻声安慰:“娘娘莫慌,咱们定能寻得法子脱险。”

何皇后定了定神,思索起来,一个计策涌上心头。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