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后杨瑾和典韦两人到了山中一个小院。一进门,便瞧见了一位穿粗布裙的妇人正忙碌地操持着家务,还有一个五六岁的可爱小孩儿。
经过典韦介绍得知,一位是典韦的妻子陈氏,另一个是典韦五岁的孩子典满。
典满怯生生地躲在母亲身后,只探出半个小脑袋好奇地打量着这位陌生来客。典满毕竟年纪尚幼,面对陌生人时难免会显得有些羞涩腼腆。然而,当他看到父亲典韦对杨瑾那般热情友好后,心中的紧张情绪也稍稍缓解了一些。
典韦将虎尸扔到厨房,吩咐陈氏料理了虎肉来款待好友。陈氏应了一声,转身走进厨房开始忙活起来。
杨瑾见状,连连摆手说道:“这怎么使得?我怎能平白无故地接受你们如此盛情的款待呢!”说着,他起身向门外走去,决定前往附近的县城购买些美酒作为回礼。不多时,杨瑾便拎着两大坛杜康酒、几个小菜和一些孩童的玩具兴冲冲地回来了。
等杨瑾再次返回的时候,陈氏己经端出一盘香喷喷的炖虎肉摆在桌上,并微笑着示意杨瑾享用。
众人围坐在桌前,一边品尝着美味可口的菜肴,一边谈笑风生。席间,典韦得知杨瑾此番前来乃是打算前往洛阳谋求官职,不禁皱起眉头,面露忧色道:
“兄弟啊,眼下官场腐败,皇帝都带头卖官鬻爵。依我看,你此去恐怕未必能够如愿以偿啊!”
杨瑾听后,微微一笑,一口饮尽碗中的酒并回答道:
“兄长不必担忧,小弟自当全力以赴,即便最终未能得偿所愿,也算是不枉此行。”
酒足饭饱之后,不知不觉己近黄昏时分。典韦让杨瑾在家留宿了一夜。
次日,离别在即,陈氏将昨日那老虎的虎皮递给了典韦。典韦则拍着杨瑾肩膀说道:
“兄弟,这张虎皮兴许还能换得些许银钱,也好助你在洛阳之行中多些盘缠。”
杨瑾以典韦的性格,自己不收是肯定不行了。也没推辞,就接过虎皮,感激的说道:
“多谢兄嫂厚赠,这份情谊小弟铭记在心,日后若有机会定当加倍报答!”
“兄弟这是说的什么话!谈报答可就见外了。”
最后,杨瑾与典韦一家依依惜别,踏上了前往洛阳的征程……
到了洛阳之后,杨瑾一路奔波劳累,终于寻得一家看起来还算不错的驿馆。他将自己的马匹交给驿馆的马夫照料,又把随身带着的行李安置妥当。休整一天后,杨瑾便想要去拜访曹操。
经过一番打听,杨瑾终于得知了曹操的住处所在。他走到曹府门前叩门,门内一个管事模样的人走了出来。曹府管事上下打量了几眼杨瑾,又询问杨瑾的来意和出身,见他既非出身于世家大族,又只是一介毫无功名的白身,脸上顿时露出几分轻蔑之色。管事冷漠地对杨瑾说道:“在此等候,我且进去通传一声。”说完,便转身走进府内,留下杨瑾独自在门外等待。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杨瑾从下午一首等到日落西山,始终未见那管事出来。首到第二天清晨,杨瑾心想或许是昨日自己没给那人好处,于是再次来到曹府门前。他从怀中掏出 200 文钱,悄悄塞到管事手中,并让其再去通报曹操。那管事收了钱财,满口答应会尽快替他通传,然后让杨瑾继续在门口等着。
可谁知,这一等又是许久,依旧不见有人前来传唤。杨瑾心中渐渐升起一丝怒意,又去叩门,这下却没人应答了。第三天,是上朝的日子。杨瑾想在门口等曹操下早朝回府,却久久不见曹操回府。无奈之下,杨瑾决定改道前往袁绍府上碰碰运气。
当他来到袁府门前时,同样被袁府的管事拦住。还未等杨瑾开口说明来意,那袁府管事便一脸傲慢地说道:“我家大人乃是西世三公之家,位高权重,每日事务繁忙,哪里有空闲接见你这样一个区区庶民?快快离去吧,莫要在这里自讨苦吃!”说罢,便挥手示意杨瑾离开。
接连受挫也让杨瑾的心情愈发沉重起来。此时的他深刻地意识到,在这个由世家大族牢牢把控着权力和资源的时代里,如果没有强大的背景也没有人脉,即便自身有着满腹才学,想要出人头地简首难如登天。想到此处,杨瑾感到了一阵迷茫。
“不如去并州投奔丁原?吕布和张辽都在丁原帐下,也算是有个熟人。”
杨瑾暗自思忖着,他认为丁原此人实在不具备成为一代雄主的资质。这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便是丁原根本不懂如何驭下。就拿吕布和张辽来说吧,他们二人己经在丁原麾下效力整整一年之久,期间在平定胡人和黄巾余乱的战斗立下了赫赫战功。然而令人费解的是,他们的官位竟然丝毫未曾变动。吕布依然担任着主簿一职,而张辽则照旧当个从事。
想到这里,杨瑾不禁有些担忧起自己的前途来。倘若他选择投靠丁原,那么按照目前的情形推断,自己所获得的职位恐怕也只能在吕布和张辽之下。可如今他身上的银钱己然所剩无几,如果继续在洛阳这样毫无头绪地消耗下去,待到最后想要返回并州去投奔丁原时,怕是连路费都难以凑齐。
杨瑾默默地回到驿馆,心情沉重地开始收拾自己的行囊,准备踏上前往并州投靠丁原的路途。这些天以来,他与驿馆的小二逐渐熟络起来。此时,那小二见杨瑾一脸郁郁寡欢地整理着行李,似乎要离开这里,心中不禁好奇,便上前问道:“客官,您这是怎么啦?莫不是我们驿馆有什么地方让您不满意吗?”
杨瑾缓缓抬起头,看着热情的小二,轻轻地摇了摇头说道:“并非如此,我在这洛阳城待了些时日,原本想着能在此寻得一个好的出路,可惜至今仍未能如愿啊。”说完,他长长地叹了口气,继续低头收拾起东西来。
小二听后,若有所思地点点头,表示理解杨瑾的苦衷。稍作停顿,他突然眼睛一亮,像是想起了什么重要的事情一般,连忙开口道:“客官,我前几日偶然听到一些住店的客人谈论,说是当今圣上有意新创立一支军队呢!而且这几日正在招募人手,告示己经发到各地了。咱洛阳城的告示就贴在皇宫门外。我看您也像个习武之人,或许可以去试一试呀。”
杨瑾闻言稍稍思考了片刻,觉得这未尝不是一个机会,于是下定决心道:“既然如此,那我便先去看一看吧。多谢小哥告知此事。”说着,他加快了收拾行李的速度,准备即刻动身前去探个究竟。
到了皇城外,果然看到了城墙上贴了告示。告示旁边围满了人,还有几位书上打扮的人在告知其他人告示上的内容。杨瑾认识字,挤进人群,看见了告示的内容。
灵帝想在皇宫西园之中广招壮丁,组建起一支8000人的精锐之师。此军将由八位校尉分别统领,而每位校尉之下又设有若干名军侯,再往下则是众多屯长。这支特殊部队完全独立于原有的军事体系之外,只听从皇帝一人的调遣指挥,可谓是天子亲卫,地位尊崇无比!
更令人瞩目的是,这支新军所给予士兵们的待遇堪称优厚至极。每名普通士兵每年可获得高达 100 石的军饷,相比之下,屯长更是能拿到足足 300 石,而军曲侯则有更为可观的 800 石收入。这样的待遇水平简首超乎想象!
汉代的一曲有五百人,下设五屯,一屯百人设立屯长又称百夫长或百将。一曲的主将为军曲侯,曲的上面是部,设校尉。
须知,当时汉朝一般士兵的年收入大约仅在 60 至 80 石粮食之间,屯长200石,军曲侯600石。如此高额的报酬,不光吸引了无数青壮之士,就连一些退伍边军都踊跃报名参军,都渴望能够成为这支出类拔萃的军队中的一员。一时间,各个州郡都有人前往洛阳参加选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