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入三县的粮食,方、刘、孔三位县令也迫不及待的架锅在县衙熬煮起来。
水多米少,但香气依旧飘散到县中各处。
“娘,有救啦。”一个中年汉子跌跌撞撞跑了回来。
“县令大人在县衙门口支起了锅,让大家拿着碗和户籍,每人去领一碗呢。”
“好、好啊,有救了,有救了,我们小虎子不用被饿死了。”老妇人艰难支起身子,枯瘦的手轻轻抚摸着孙儿的脸。
“大毛,来背娘,翠姑,把小虎子抱起来,大丫二丫,去拿户籍和碗,咱们一家奔生不奔死!”
老妇人瘦弱,说出口的话,虚弱却坚定。
一家人又哭又笑。
他们知道,这些天老人躺在床上,一点东西不吃,是想学隔壁的李大伯,等死了后,让儿孙们吃肉喝血,能支撑下去。
如今好,不用死了,谁也不用死了。
只要给他们一碗稀稀的粥水,他们就能再坚持几天。
衙役们敲着铜锣走街串巷,人们也奔走相告。
脸上不复之前的死气,各个复燃出对生的希望。
所有人,都集聚在县衙门口。
巡卫队和衙役来回走动,维持着治安。
“诸位请听迟一言。”孔迟从衙内缓缓走了出来。
吵闹的人群顿时安静下来。
对于这位从北疆走出去,又回到北疆,一心为民着想的县令大人,他们是钦佩信服的。
“迟有愧!身为一方父母官,本该护佑一方安宁,然迟治下,饿殍遍地,让诸位痛失亲友,请诸位受迟一拜。”
他躬身行礼,长揖不起。
县内百姓们想起饿死的亲人,流民们忆起一路上不断倒下的同伴,哭声顿时爆发出来。
过了许久,一位老叟拄着拐杖走出来,
“孔大人,快快起来,这不怪您,这段时日,您与我们过的是一样的日子。”
孔迟想到历来康健的祖母在这场灾难中死去,也不禁湿了眼眶。
“是啊,您已经做得够好了,”其余人也站了出来,“要怪,就怪这天灾,怪那高岚,还有那狗官!”
他们想到陶辉,恨得咬牙切齿。
“还有那朝廷,那些达官贵人,那个昏君!”这是被赶到北疆的流民。
天灾大难,他们不想着救济灾民,反而将他们驱赶到北疆,他想着一路上死去的三个儿女,眼里满是悲痛,身边的大女儿和妻子也埋头痛哭。
广场上安静下来,百姓对高位者有着本能的畏惧,但他们心里何尝不是这样想呢?
将军带领将士抗击敌寇,朝廷却不发粮草,他们遭了灾,也不派人赈灾,还命大军拦住他们南下的道路,这样的帝王,这样的朝廷,当真没有错吗?
孔迟接话:“幸而今日将军得“仙女娘娘”相助,仙女娘娘不忍我北疆百姓饥寒交迫,特意赐下仙粮。”
“仙人?真的有仙人吗?”
“老天没有放弃我们啊。”
“仙粮,真的是仙粮,这米好白啊,一点稻壳都没有,也不碎,我从未见过这样的大米!”
有靠近铁锅的人说道。
“真的有神仙,真的有神仙啊……”
“谢仙女娘娘。”有人双手合十,朝天跪拜。
渐渐的,以他为中心,一圈又圈的百姓跪下,虔诚叩首。
紧接着,是衙役,巡卫,还有孔迟。
来送粮的亲卫坚定不移的相信江知意是神仙,另一方世界,必然是仙界,不然怎么解释那扇神奇的门,奇怪的仓库,看不懂的文字,精良的包装,还有那顿美味的饭菜?
只有神仙,才能享受到这些吧?
而他们的态度也大大影响了三县县令。
不管如何,现在的北疆需要这些粮食,也需要有一个能让人信服的“神仙”。
有了信仰,百姓们才能活下去啊。
粥熬煮好,以家庭为单位,拿着户籍去文书处登记,衙役再给打上满满一勺的米粥,虽然依旧米少汤多,但米汤白净,也能吃到大米,忍受饥饿许久的百姓们已经很满足了,况且,这是精米、仙米,味道香醇,里面还放了盐,喝上一口,便仿佛有了力气。
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了安北县和卫北县,以及,第二日凌晨的固北县。
固北县情况特殊,里面都是些落单的,穷凶极恶的壮年流民。即便手无兵器,也都饿得没有力气,但仍需将他们困在此处,以防祸害其余县的百姓。
就连送粮,生怕他们看见后闹事抢夺,也只能夜里偷偷送。
林旬带着一队人马,顺利把粮食送到蒋总兵手上。
众人看到粮食的惊喜暂且不提,就是那头大猪,已经快叫他们激动疯了。
连夜吃了和军中一样的瘦肉粥,让将士们有力气能对抗流民的暴动,这才开始熬煮给流民的粥。
林旬等人留下帮忙,直到顺顺利利将粥分发完毕,才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