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从张小乙下南京开始
穿越从张小乙下南京开始
当前位置:首页 > 悬疑 > 穿越从张小乙下南京开始 > 第十回 安金御巧手改寒箱 墨雪驹铁甲踏冰原

第十回 安金御巧手改寒箱 墨雪驹铁甲踏冰原

加入书架
书名:
穿越从张小乙下南京开始
作者:
神色淡然的西吉斯孟
本章字数:
6604
更新时间:
2025-06-25

凛风卷雪覆荒城,孤影驱寒铸铁营。

巧借残垣拼暖厦,精调旧器御霜旌。

裁皮熔甲为鞍鞯,凿石穿冰作蹄程。

且看葫芦藏百物,再踏冰河赴险征。

安金御握着雷沥枪,枪身龙纹在零下西十度的寒风中泛着冷光。呼啸的北风裹挟着冰碴,如细针般扎在他裹着兽皮的面颊上。他用枪托敲击锈迹斑斑的集装箱,通过回声判断箱体内部结构:沉闷均匀的声响表明没有大面积锈蚀穿孔。墨雪用铁蹄刨开冰层,每一次刨击都迸溅出细碎的冰晶,露出箱体底部凹陷处——那里埋着半块冻得梆硬的蓄电池,外壳上"2019年中国制造"的字样己被冰霜覆盖,但依稀可辨。

撬开生锈的门锁时,安金御发现门轴处还残留着2019年的防冻润滑油,在如此严寒中竟仍未完全凝固。他用雷沥枪熔断固定铆钉,蓝白色的电弧光在昏暗的环境中格外刺眼,小心卸下箱门。箱体内部曾是冷链货舱,铝制冷凝管错综复杂地排布在天花板,管壁结着层白霜,宛如被冰雪雕琢的枝蔓。他哈出一口热气,观察霜花融化速度——这是判断管道密封性的土办法,若霜花快速融化,说明管道可能存在泄漏点。当发现某段管道的霜层迅速消失时,他立刻标记位置,准备后续修补。

太阳能板清冰是最关键的步骤。雷沥枪以每秒200次的高频震动击碎冰壳,震落的冰块如冰雹般噼里啪啦砸在地面。墨雪则配合吹出螺旋气流,将碎冰卷向空中,形成一道旋转上升的冰雾柱。安金御戴上鹿皮手套,手套内还垫着从废弃手套上拆下的绒毛,用自制的铜丝刷仔细清理板面。他发现光伏板边缘的EVA封装胶己出现裂纹,便从废弃汽车上割下橡胶条,用松脂与捣碎的木炭混合熬制的胶水重新密封。这种胶水在低温下会迅速凝固,形成坚韧的密封层。当第一缕阳光照射板面时,他立刻用自制的电流表测量,电流强度从0.3A提升到1.2A,证明清理有效。但他并未松懈,又仔细检查了太阳能控制器的线路,用兽皮条重新捆绑加固松动的接头。

解决了能源问题,安金御开始着手改造集装箱的保暖系统。他在附近废弃房屋的废墟中搜寻,找到了几床羊毛毡,虽然破旧,但仍有较好的保暖性能。他将羊毛毡剪成条状,塞进集装箱的夹层缝隙,每塞一段都用木棍压实。为增强密封性,他猎杀了一只野兔,用兽骨熬胶,混合捣碎的红砖粉末和干燥的苔藓,涂抹在接缝处。这种自制胶泥在低温下会变得异常坚硬,形成一道牢固的屏障。测试隔热效果时,他在舱内点燃松枝,用黏土捏成的简易温度计测量,夹层外侧温度仅上升3℃,证明保温性能良好。

供暖系统的改造更为复杂。他将冷凝管改造成水循环管道,首先用雷沥枪小心切割管道,避免损伤管壁。在铸铁炉底部凿出三个通风孔时,他先在炉壁上用木炭画出标记,再用凿子一点点凿出孔洞,每凿几下就停下来,用兽皮包裹的手感受炉壁的温度,防止因用力过猛导致炉体破裂。他用铁皮制成可调节的风门,通过在铁皮上打孔,穿上麻绳来控制风门的开合角度。经过反复调试,终于找到最佳的进风量,使炉火既能保持旺盛,又不会消耗过多燃料。

保暖住所初步成型后,安金御开始为自己和墨雪准备御寒装备。在废弃军需库搜寻时,他发现了半箱未拆封的羊毛大衣,大衣内衬里藏着细密的铜丝网,这是为了防止静电积累而设计的。他将铜丝网裁剪成小片,仔细缝进自己的皮靴内侧,每一针都穿透多层皮革,确保铜丝网不会移位。找到的破损电热马甲经拆解,石墨烯发热膜被他巧妙缝入兽皮背心。为了给发热膜供电,他从蓄电池上引出电线,用松脂涂抹线头完成绝缘处理。但他仍不放心,又用废弃的塑料片包裹电线,并用兽筋捆绑固定。

墨雪的鞍具制作耗时三天,堪称一项浩大的工程。安金御从报废的拖拉机上拆下钢板,先用雷沥枪将钢板切割成合适的大小,再反复加热、捶打,熔铸成薄片。鞍桥部分,他在森林中寻觅许久,终于找到一根弯曲的鹿角,其天然的弧度和韧性正好适合作为缓冲部件。鞍垫采用三层结构,最内层是从实验室废墟中找到的气凝胶毡,这种材料质地轻盈却具有极佳的保温性能;中间层是晒干的苔藓,起到填充和缓冲的作用;最外层包裹驯鹿皮,既柔软又耐磨。为确保贴合度,他让墨雪穿着鞍具行走十里,每走一段就停下来,根据磨痕反复调整填充物厚度,有时甚至需要拆开重新缝制。

蹄铁改良是整个工程的点睛之笔。他将墨雪的普通铁蹄加热至红热状态,这个过程需要持续添加燃料,保持炉火的高温。当铁蹄呈现出暗红色时,迅速浸入从矿洞采集的锰矿石溶液,通过渗碳处理增加硬度。溶液在低温下很快就会凝固,他不得不一边加热溶液,一边进行操作。为解决防滑问题,他用凿子在蹄铁表面刻出菱形凹槽,每一道凹槽都需要反复凿刻,确保深度和角度一致。然后嵌入从卡车轮胎拆下的橡胶块,橡胶在低温下变得坚硬易碎,他先将橡胶块放在炉火旁加热,使其软化后再迅速嵌入凹槽,最后用铜钉固定。试验时,墨雪在结冰的斜坡上急停未打滑,蹄铁与冰面摩擦的火星让安金御露出欣慰的笑容,但他也注意到部分橡胶块有脱落的迹象,又重新进行了加固。

住所与装备改造完成后,安金御开始处理最后的安全隐患。铸铁炉的安装经过反复测算,他在集装箱地板上用木炭画出精确的圆圈,再用雷沥枪切割出比炉体首径小2厘米的孔洞,确保炉体安装后紧密贴合。西周垫上从铁轨拆下的石棉板隔热,石棉板边缘用自制的陶土浆粘连,防止热量泄漏。烟囱采用三段式设计,每段接口处缠绕浸湿的麻绳——麻绳干燥后会自然收紧,形成良好的密封。为防止倒灌,他在烟囱顶端加装可旋转的铁皮风帽,风帽的转轴部分涂抹了从废弃机械上收集的润滑油,确保在低温下仍能灵活转动。

防火措施更是细致入微。在炉体周围铺设三层防护:最底层是从河滩采集的鹅卵石,每一块都经过挑选,大小均匀;中间层为捣碎的红砖粉末,增加隔热效果;最上层覆盖厚达十厘米的沙子,用于灭火。墙角放置装满水的陶罐,水面漂浮着凝固的动物油脂——一旦起火,油脂燃烧形成的薄膜可延缓水分蒸发,延长灭火时间。他还特意制作了防火毯:将多层亚麻布浸泡在黏土溶液中,晾干后变得坚硬耐火,平时折叠好放在触手可及的地方。

燃料储备同样讲究,收集的桦木需要先劈成细条,这个过程需要极大的力气和技巧。他将桦木放在石头上,用斧头小心劈开,每一根细条都要保证粗细均匀,以便充分燃烧。劈好的桦木用兽皮包裹后存入乾坤葫芦保鲜,葫芦内的特殊空间能保持恒定的温度和湿度。从加油站废墟找到的燃油,则装入密封的金属罐,罐口涂抹蜂蜡防止挥发后收入葫芦。为提高燃烧效率,他在炉篦子下方设置可调节的通风口,通过增减铁片控制进风量。经过多次试验,他发现桦木与燃油以3:1的比例混合燃烧,既能产生高温,又能延长燃烧时间。应急火种用干燥的艾草、硫磺与松脂混合制成火绒,装在防水的兽皮袋中存入葫芦,火绒的制作需要精确控制各种材料的比例,否则可能无法点燃。

出发前夜,安金御对所有装备进行最终测试。兽皮包裹的水银温度计显示,改造后的集装箱在-35℃环境下,内部温度稳定维持在8-10℃,但他仍不放心,又在不同位置放置了多个温度计,确保温度均匀。墨雪的新鞍具承载两百斤石块行走三里未变形,但在检查时发现一处缝线有轻微磨损,他立刻用兽筋进行加固。备用修补材料,包括羊毛毡、兽皮、松脂胶泥等,通过意念收入葫芦特定空间,他反复确认每一样物品都放置妥当。

他还利用自制的简易测绘工具,在附近冰面进行了详细的探测。用一根长木杆绑上尖锐的鹿角作为探冰杆,每走一步就插入冰面,通过感受阻力判断冰层厚度。同时,他用木炭在冰面上标记出不同区域,绿色表示安全,黄色表示谨慎通行,红色则严禁踏入。经过一整天的努力,终于手绘出详细的冰层厚度分布图,他将图纸卷好,仔细放入葫芦中。

晨光穿透集装箱的破窗时,金色的光线洒在安金御疲惫却坚毅的脸上。他己将雷沥枪固定在马鞍旁,枪身的龙纹在阳光下闪烁着神秘的光芒。墨雪踏出门的瞬间,蹄铁在冰面上凿出深深的印记,清脆的撞击声在寂静的雪原上回荡。远处贝加尔湖的冰面传来沉闷的开裂声,宛如大地的心跳。一人一龙迎着朝阳出发,葫芦中藏着改造住所的智慧、锻造寒衣的匠心,还有探索未知的勇气。他们即将踏上新的征程,而这片寒冷的冰原,将见证他们更多的传奇故事。

正是:

巧手熔金筑暖庐,匠心裁甲护征驹。

葫芦藏尽寒原策,再向冰河踏险途。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