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民俗风情故事
世界民俗风情故事
当前位置:首页 > 悬疑 > 世界民俗风情故事 > 第六章 希腊·魔鬼星期三

第六章 希腊·魔鬼星期三

加入书架
书名:
世界民俗风情故事
作者:
雲影流光
本章字数:
3580
更新时间:
2025-07-01

科孚岛的晨雾还未散尽,玛利亚己蹲在院角的陶轮前。指腹沾着新揉的陶土,沿着陶坯的弧度缓缓打转,像在抚摸一个沉睡的婴儿。窗外的橄榄树沙沙作响,风里飘来隔壁家烤羊肠的香气——复活节前的星期三,连空气都带着股说不出的紧绷,像张拉满的弓。

"奶奶!"小孙女莉娜踮着脚跑进来,辫梢沾着露水,"阿公说今天要砸陶罐,是不是又要像去年那样,把咱家后院的旧瓦罐全摔碎?"

玛利亚的手顿了顿,陶土在指缝里洇出个小坑。她想起五十年前,自己也是这样扒着门框,看婆婆把最后一摞陶瓮搬上石阶。"这可不是普通的碎陶片,"她轻声说,"犹大背叛耶稣的那天,魔鬼跟着他的影子爬进了科孚岛。人们发现,凡是藏着秘密的陶瓮,到了周三就会发出怪响;装过谎言的碗碟,会在深夜渗出黑水。后来圣徒说,碎陶片能割破魔鬼的网,要让它们在太阳底下晒三天,厄运才会随风吹进海里。"

莉娜似懂非懂,却己被院外传来的吆喝声勾走了魂。玛利亚笑着把最后一只陶瓮封好口,那是用去年收的葡萄藤编的花纹,"走,去帮西奥多尼亚太太搬陶罐——她的陶窑今年烧坏了三窑,得借咱们的竹筐。"

午后的阳光把石板路晒得发烫。科孚镇的老街像条蜿蜒的银链,家家户户的阳台都悬着陶罐,大的如瓮,小的似盅,有的绘着蓝白相间的橄榄枝,有的粘着粗陶特有的指痕。玛利亚跟着人群往码头走,路过面包房时,老帕瓦罗正往烤炉里塞最后一炉芝麻饼,香气裹着热气扑过来:"玛利亚!给你家留了块最大的,等砸完陶罐来拿!"

码头上早堆成了陶罐的山。西奥多尼亚太太的陶匠丈夫正用麻绳捆最后几摞,见玛利亚来,拍着胸脯笑:"今年的陶瓮厚实着呐,保准经得住摔!"他突然压低声音,"昨儿个我梦见犹大了,穿黑斗篷站在港口,脚底下全是碎陶片——看来今年的厄运比往年凶。"

"呸!"玛利亚往地上啐了口,"那魔鬼最怕的就是咱们科孚人的热闹。"她踮脚望了望天空,万里无云,连海鸥都飞得格外高,"你瞧,太阳多亮,风里都是春天的味儿。"

日头偏西时,第一声脆响惊飞了鸽群。是老木匠安东尼奥,他举着根粗木棍,朝自家最大的陶瓮砸去。"咔嚓——"陶片飞溅,像下了场金色的雨。人群爆发出欢呼,接着是第二声、第三声,连平时最文静的裁缝太太都抄起晾衣杆,把晾衣架上的陶罐敲得叮当响。

莉娜攥着小石子,躲在玛利亚身后。她看见隔壁的小弟弟捡了块带花纹的陶片,举得老高喊:"看!这是魔鬼的指甲盖!"又看见卖鱼的尼科斯把碎陶片撒向海面,银鱼似的陶片落进水里,溅起小小的虹。

"该你了,小勇士。"玛利亚把莉娜抱上石凳,递过一块边缘锋利的陶片。莉娜深吸一口气,对准脚边的旧瓦罐砸去——"砰"的一声,瓦罐裂成八瓣,碎片落在她脚边,还带着余温。

"疼吗?"玛利亚摸摸她的头。

"不疼!"莉娜捡起一片陶片,对着太阳看,"奶奶你看,里面有光!"

暮色渐浓时,整条街都铺满了碎陶片。像是谁打翻了银河,金的、褐的、蓝的碎片在夕阳下闪着微光。玛利亚和莉娜踩着碎陶往家走,路过面包房时,老帕瓦罗果然端来芝麻饼,饼上还撒着碎陶片当装饰:"吃吧,吃了这饼,今年的厄运就跟着陶片进海了。"

夜里,玛利亚坐在门槛上补渔网。莉娜趴在她膝头,数着脚边的陶片:"奶奶,为什么要把陶片留到周五才扫?"

"因为它们要在太阳底下晒三天呀。"玛利亚指着东边的天空,"第一天晒走犹大的影子,第二天晒干魔鬼的眼泪,第三天......"她顿了顿,"第三天,碎陶片就变成星星的碎片了。等周五清晨一扫,厄运全跟着垃圾车进了焚烧炉,剩下的只有新土的香气。"

莉娜似懂非懂,却忽然笑了:"那明天我要捡最亮的那片,种在花盆里。等它发芽了,就是春天真的来了。"

玛利亚没有说话。她望着远处海平线上最后一缕霞光,想起年轻时第一次参加"魔鬼星期三"的场景。那时她刚嫁进科孚岛,婆婆拉着她的手说:"这习俗不是为了记恨魔鬼,是为了告诉自己——再旧的伤痕,都会被新日子的光晒得透亮。"

风从爱奥尼亚海吹过来,带着咸湿的潮气,却裹着一丝若有若无的青草香。玛利亚知道,明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漫过陶片,整个科孚岛都会变成一片闪着光的海洋。那些被砸碎的,从来都不是什么厄运,而是旧年藏在生活褶皱里的疲惫;那些留在地上的,终将在清扫时化作滋养春天的泥土。

就像此刻,莉娜正把一片带葡萄藤花纹的陶片贴在窗台上。月光漫进来,陶片上的纹路像极了藤蔓在生长——那是魔鬼永远踩不碎的,科孚岛的心跳。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