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色裹着沙土沉沉压下,李嗣炎踩着嘎吱作响的冻土,踏入狼营驻地。
土墙边斜倚的枣木矛明显多了起来,足有七八十根,许多矛尖上绑缚的不再是竹刺。
而是新打磨出的、闪着暗哑光泽的铁片,凝固的血痂像勋章一样挂在上面。
营头云朗正盘腿坐在地上,手里擦着一把还算厚实的腰刀——显然是新缴获的。
“掌盘子,老孙头那边炉火没停过!新熔的那批锄头犁铧,铁水够给虎营再添三十个矛头了。”
说着他指向旁边几个柳条筐里,堆着小山带着毛刺的铁矛头和箭头,虽然粗糙,却透着沉甸甸的杀意。
马厩里的嘶鸣声也多了几分底气,二十多匹马挤在扩建过的棚子里,尽管大多仍是瘦骨嶙峋,但新添的几匹明显膘肥体壮些,毛色也亮。
简陋的驴皮马鞍数量见增,甚至有几副用了,从地主家抄来的旧铜马镫改造而成。
此时,一名精瘦的少年朗,牵着一匹格外神骏的青骢马快步走来,脸上是掩不住的兴奋:“掌盘子,您看这是新得的青骢!马队现在有二十个兄弟能上马了!”
他拍着马鞍旁挂着的武器,“铁头的骑枪和梭镖有五杆!剩下的兄弟也用上了,老槐木削的硬杆子,裹了三层浸油的葛藤,结实着呢!”
“哈哈哈....好!不错!不枉我收下你,还将最重要的马队交给由你统领,看来当真是虎父无犬子!”
李嗣炎抚掌大笑,伸手拍了拍少年郎的肩膀,以示嘉勉。
少年人名刘豹,父亲曾是一名边军的夜不收,奈何因伤退役,最后郁郁而终,母亲改嫁。
而他也沦落到王家集,一户地主家里养马为生,后来,见李嗣炎率队攻破地主家,随即便从了贼吃上干饭。
..........
绕过马厩,是喧闹许多的骡营。
整个营地近千号人,如今不再全挤在山神庙,新搭的窝棚沿着山壁延伸。
虽然不少人还是攥着改造的农具,但李嗣炎一眼扫去,上百条汉子手里握着闪寒光的梭镖、刀片。
甚至还有十几面用硬木,生牛皮蒙的简陋圆盾!
角落里热气腾腾,匠作营的人正指挥着新附的流民,用新抢来的麻绳和牛筋加固竹弓弓臂,地上堆着成捆新削的箭杆。
旁边木盆里泡着大把,从地主库房搜刮来的、虽然陈旧但依然挺括的雕翎雁羽。
“掌盘子!”
匠作营的孙老头,抱着一把沉甸甸的朴刀胚子,脸上褶子里都透着红光。
“铁料还有富余!就是好炭难寻,不然这火候能再透几分……”
孙老头的索求李嗣炎也没办法,只得随口应对了两句,就赶紧离开。
依旧在继续巡视营地,云朗挎上了把官造的制式腰刀,刘司虎正擦拭着一把厚背砍山刀。
就连刘豹腰间,都多了把带鞘的短刀,普通战兵中的矛头和真正的腰刀,也星星点点地出现。
当然,削尖的木杆和绷紧的竹弓,仍是大多数人的依靠。
但这景象,己非当初那令人心酸的破落,果然杀人放火金腰带,古人诚不欺我。
寒风卷着沙砾,依旧刮得人脸生疼,李嗣炎望着灰蒙蒙压下来的天际,感受着掌心竹弓缠布下传来的韧劲。
他这支从血火里爬出来的队伍,硬是用十几家地主的身家性命,在这豪强林立、官兵环伺的夹缝里,夯下了一份实实在在的家底。
狼营、虎营,各多了几十条敢打敢杀的汉子,加起来快二百五十条长枪!
其中小半换上了,新打的铁矛头或缴获的利刃,弓手也多了十几张堪用的猎弓。
骡营快西百张嘴,但里面能抄家伙当二线兵使唤的,少说也有一百多号,手里不再是纯粹的木棍。
刘豹那小子手下二十个骑兵,虽然好马只有五六匹,但五杆真正的铁头骑枪和十几杆裹藤硬木枪,冲起来也能唬人了。
更别提老孙头那匠作营,叮叮当当就没停过,炉子里熔掉的废铁,少说也有一两千斤。
最后都变成了一筐筐的矛头箭头,还有几把正在淬火的刀胚子!
山神后面那几口大窖,如今塞得满满当当!金灿灿的粟米、沉甸甸的麦豆,堆得都快顶到窖口了。
粗粗算下来,够这千百多号人敞开肚皮吃上西五个月!
营地里还多了十几头骡驴,棚子里拴着几头刚宰的肥猪,空气里都飘着腌肉的咸香。
除了这些外,还有沉甸甸的碎银角子,叮当作响的铜钱贯,加起来怕是有八百两雪花银。
这些真金白银,是买命、买消息、买盐巴火药的硬通货!
“嘿诶,.....如今我也是有些家底的人了,说不得——那张龙椅以后就有我李嗣炎一份!”
虽然队伍离披甲执锐、火器轰鸣的正规军还差得远,但手里有粮,腰里有刀,胯下有马,怀里有银。
再加上酸枣县这块肥肉,他自信发展起来绝不比其他起义军差。
“掌盘子!刘统领回来了!有急报!”瞭望哨的破锣嗓子带着兴奋,猛地撕破了营地的喧嚣。
李嗣炎霍然转身,眼中满是希翼之色——是吃糠咽菜还是大块朵颐,就看刘离这张嘴里,能吐出什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