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阳帮主呀又做梦了
昭阳帮主呀又做梦了
当前位置:首页 > 青春 > 昭阳帮主呀又做梦了 > 第30章 槐树下的春天

第30章 槐树下的春天

加入书架
书名:
昭阳帮主呀又做梦了
作者:
昭阳帮主呀
本章字数:
3054
更新时间:
2025-07-07

北方的初春还裹着寒意,老槐树的枝桠上刚冒出嫩绿的芽。陈德发蹲在院门口,用树枝在地上画着歪歪扭扭的棋盘,老伴李秀兰坐在门槛上纳鞋底,不时抬头望向村头的土路。这是他们收养小孙女小满的第三个年头,日子清贫却也安稳。

"他爹,要不咱们......再要个孩子?"李秀兰突然开口,针尖在粗糙的麻绳上快速穿梭,"小满也该有个伴了。"陈德发握着树枝的手顿了顿,皱纹里藏着叹息。他们年过五旬,膝下无儿无女,三年前从县城孤儿院抱回小满时,医生就说他的肺痨怕是撑不了几年了。

三月庙会那天,两人带着小满去赶集。人潮熙攘间,一个瘦骨嶙峋的少年蜷缩在戏台角落,身上的单衣破得像渔网,脚上的草鞋早没了后跟。"这孩子从贵州来的,逃荒到这儿,家里六个娃,就剩他一个。"看热闹的村民议论着,"十九岁的大小伙子,讨饭都讨不利索。"

李秀兰挤到跟前,少年正用冻得发紫的手捧着半碗凉水。当他抬起头,那双眼睛让她心头一颤——漆黑的眸子里,既有荒野求生的警惕,又藏着不属于这个年纪的沧桑。"跟我们回家吧。"她蹲下来,声音比春风还轻,"有口热乎饭吃。"

少年叫周远,这个名字是陈德发取的。"人活着,总得往远处看。"老人把新做的棉袄披在他身上,油灯下,少年身上的鞭痕触目惊心。原来逃荒路上,他曾被人贩子抓住,好不容易才逃出来。

起初,周远像只惊弓之鸟。半夜听见狗叫,会猛地从炕上坐起来;吃饭时总等所有人放下筷子才敢动碗。小满却不怕他,总是举着野花往他手里塞:"哥哥,戴这个好看!"渐渐地,少年开始主动帮着劈柴打水,在菜园子里除草时,会给小满讲贵州的大山和漫山遍野的映山红。

那年秋天,陈德发的病情恶化了。周远背着老人去镇上的医院,二十里山路,他咬着牙愣是没歇一口气。病床前,老人拉着少年的手:"远子,帮我照顾好她们......"周远红着眼眶点头,转身就在砖窑厂找了份活。重体力劳动让他的手掌很快磨出血泡,但每个月发工资那天,他都会买半斤红糖揣在怀里——那是李秀兰最爱吃的。

日子在困苦中流转。周远白天在砖窑厂干活,晚上跟着村里的老会计学算账;李秀兰在院子里种了几畦菜,还养了几只下蛋的母鸡;小满背着旧书包,每天走三里路去上学。每当夜幕降临,三间土坯房里总会飘出欢声笑语,煤油灯下,周远教小满认字,李秀兰纳着鞋底,时不时插上几句。

转机出现在1983年。村里办起了集体砖厂,周远因为踏实肯干,被选为技术员。他带着工人改良工艺,砖厂的产量翻了一番。那年冬天,他用攒下的钱给家里买了台黑白电视,雪花点闪烁的屏幕前,小满兴奋得又蹦又跳,李秀兰却偷偷抹起了眼泪——这是他们家第一次有了像样的电器。

五年后,周远考上了夜校的财会专业。每个周末,他骑着二八自行车往返县城,书包里永远装着给小满买的练习本和李秀兰的红糖。1990年,他拿到了会计师资格证,被镇办企业聘为财务主管。那天,他带着全家人去县城照相馆拍了张全家福,照片里,李秀兰笑得满脸皱纹,小满扎着红头绳,而他站在两位老人身后,挺首的脊梁撑起了整个家。

2008年汶川地震,周远第一时间捐出三个月工资。"贵州是我的老家,西川离得近,能帮一点是一点。"他对惊愕的同事说。那年清明,他带着妻女回到贵州,在荒草丛生的山坡上,为早己没了坟头的亲人们烧了纸钱。山风掠过,漫山遍野的映山红开得正艳,恍惚间,他又看见了那个在河北老槐树下,第一次吃上热乎饭的自己。

如今,老槐树枝繁叶茂,树下的石桌上刻着棋盘。小满己经是镇上小学的老师,周远成了当地知名的企业家,李秀兰的白发里别着鲜艳的红花。每年春天,全家人都会聚在槐树下,听老人讲那些艰苦却温暖的岁月。而关于那个逃荒少年和收养他的老夫妻的故事,也像春风里的槐花,飘散在十里八乡,成为最动人的传说。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