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社畜道士的摸鱼成帝之路
三国:社畜道士的摸鱼成帝之路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三国:社畜道士的摸鱼成帝之路 > 第14章 :淬火寒锋与雪花盐晶

第14章 :淬火寒锋与雪花盐晶

加入书架
书名:
三国:社畜道士的摸鱼成帝之路
作者:
用户97033547
本章字数:
6942
更新时间:
2025-06-20

王九留下的粗盐包和几串薄薄的钱币如同投石入水,在赵家屯激起了层层涟漪,但更大的波澜却来自他口头承诺的三日后交割——两石精盐,三百斤熟铁锭,一批废旧残铁!这几乎是屯中眼下最渴望的战略物资!

李大目几乎是以冲锋的姿态窜回了屯子,手中挥舞着那几串钱币(被他命名为“绩效启动金”),声嘶力竭地呼喊:

“王掌柜订金来了!是粮食?不!是盐!是铁!是命根子!徐先生立了大功!染布组、叠轧组!听着!从现在起,你们的工分,双倍!谁能提前造出一匹合格的山野染布或叠轧厚布?再加一百工分!找铁匠!谁知道铁匠在哪?李五!王老三!是你们说以前打过铁的?出来!找到他们有重赏!绩效分再加两百!” 整个屯子瞬间沸腾,妇人们踩着织机的脚步更快了,染工盯着锅中翻腾的粗布神情无比专注,一群壮丁开始满屯子搜索所有摸过铁锤的流民。

很快,一个沉默寡言、脸上带着一道陈旧灼烧疤痕的中年汉子被推到了李大目面前——李五。他本是冀州一个小铁坊的匠役,黄巾破城后流落至此,技艺虽算不得顶尖,但处理些粗铁修补农具、打造简单箭头不在话下。李大目二话不说,将一小袋盐和几枚铜钱塞进他手里:“李师傅!以后你就是咱们屯的铁匠头!绩效分……按工计!只要打出有用的铁器,分少不了!眼下急务:修刀!打箭簇!”

李五攥着手里的盐和钱,那久违的、带着金属锈气和炉火温度的记忆涌上心头,原本麻木的眼神亮起了一点微光:“…得先起炉子,找些打铁的家什……”

就在铁匠铺的简陋炉火点起第一缕青烟的同时,屯中心那块相对开阔的平地,刘玄却带着几个手脚麻利的半大孩子,围着一个用石块垒起的简易小灶,旁边堆着一大堆王九留下的粗盐粒(用作演示的样品)、几个木盆、几块叠轧厚布(过滤用),以及大堆的柴草灰烬。

“大人,这是要……煮盐?”被叫来的李大目和几个核心管事疑惑不解。盐己是稀罕物,为何还要折腾?

刘玄掂起一颗粗盐粒,那灰褐色的晶体混杂着泥沙尘粒,咸味虽在,入口却带着明显的苦涩和沙感。“这就是我们辛苦换来的盐,”他看向众人,“粗盐杂质多,苦而涩,存放久了易板结,药性(指杂质对身体的危害)也更大。咱们自己吃,勉强果腹;但王掌柜的商队要运去西方,这等粗盐难登大雅之堂,也卖不上好价。徐先生以布帛开财路,我们需以巧思,点石成金——将这粗盐,炼成雪花盐!”

“雪花盐?”众人惊呼,那名字就透着珍稀贵重!

刘玄也不多解释,现代残留的记忆碎片给了他方向:“都看好了!”他下令生火,将一盆粗盐倒入一个最大的木盆里,注入干净凉水搅拌溶解。混浊的盐水浮起一层泡沫和杂质悬浮物。

“第一步,粗滤去渣!”他让一个孩子将一块叠轧厚布绷紧在一个陶碗口上作初步筛网,将盐水缓慢倾倒过滤。滤下的盐水虽然还是浑浊发黄,但砂砾草根之类的大颗粒基本被去除了。

“第二步,草木灰澄澈!” 刘玄指着旁边那一大堆柴草燃烧后留下的灰白灰烬:“取最细的草木灰,用布包好,做一个灰包。” 很快一个拳头大小、由细密叠轧布紧裹的草木灰包做成了。“把这灰包放入滤好的盐水里,搅匀!”

盐水中细小的颗粒和色素开始吸附在草木灰包表面,浑浊的溶液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得清澈透明!

众人看得目瞪口呆:“神了!大人!水变清了!”

“这叫吸附除杂。”刘玄简单解释,第三步!”他将清澈的盐水小心倒入一个洗刷干净的陶锅中,放在石灶上猛火熬煮!水分在滋滋声响中迅速蒸发,锅底开始析出雪白的盐晶。

“关键在此!”刘玄目不转睛地盯着锅中,“待盐将成未成稠状时,离火!不能再煮干!” 他迅速将大半锅粘稠盐浆倒进另一个垫着干净叠轧厚布的竹匾中,余温继续析晶。

“最后一步,细布收晶,阴干通风!”

等到竹匾中的盐浆冷却凝固,众人小心翼翼揭开布层,奇迹出现了!一层细密、雪白、如同冰晶砂糖般的盐粒均匀覆盖在布上,在简陋的土屋中闪烁着的洁白光泽!颗粒细腻如砂,绝无沙砾杂质,尝一点,只有纯粹的咸鲜,苦涩尽消!

“成了!雪花盐!真是雪白的!”李大目激动得声音发颤。

“此乃上品精盐!富贵人家、豪门庖厨方能食用之物!”旁边跟着徐庶读过几天书的管事也赞叹道。

“好!”刘玄抚掌大笑,“此法所需无非柴草灰烬、干净水源、以及……我们自己的‘叠轧厚布’做滤网!王掌柜的首批布匹尚未交付,但盐!我们能更快产出‘附加值’更高的东西!将此法定为‘雪花盐制艺’,流程保密!安排可靠人手,立刻起灶开制!首批成品要精装待售!李大目,记下来,雪花盐组,绩效分顶格!”

屯中立时又多了一片忙碌之地,雪花盐灶的烟火气与远处铁匠铺叮叮当当的打铁声遥相呼应。

炉火与箭羽:铁匠的挑战

李五很快在徐庶指点下于靠山避风处盘起了一座简陋的夯土地炉和一个石砧。风箱是拆了几件破损皮甲用厚皮和木板临时拼凑的,烧的也是山中硬柴。几件搜罗来的破锄头、旧镰刀、残破矛头被投入炉中。

“熟铁锭要过几日才有,眼下就这些破烂,必须先用起来!”李五盯着炉火,语气透着一股狠劲。他需要证明自己配得上“绩效分”。第一个任务,修复刘玄那把卷了刃的环首刀,以及给赵云那把挑杀锈尸的带倒钩凹槽矛头重新磨利加固(矛尖被腐蚀液侵蚀变钝)。

炉火熊熊,锻打声一下下响起,火星西溅。

* 修刀磨锋: 对卷刃处回火矫首,反复冷锻捶打,再用山溪边的磨石一点点磨出锋刃。虽是修补,李五用了心思,刀刃虽短了一截,但更厚实坚韧。

* 加固矛头: 破损矛头在凹槽连接处最容易断裂。李五小心翼翼地将两片破矛头叠在一起,加热后用铁楔,反复锻打融合接口处(粗陋的锻接),再打磨修复凹槽内的倒钩。成品不如一体成型牢固,但在有限条件下己属上乘。

“大人!您和赵将军的兵器,勉强修好了,能用,就是……不耐磨,尤其矛头那地方。”李五黝黑的脸上带着汗水和炉灰,将兵器奉上。

刘玄试了试刀刃,点点头:“不错!辛苦了李师傅!” (李大目立刻给李五的工分簿上记了一大笔)

赵云接过矛,掂了掂,试了下凹槽倒钩:“堪用,足矣。”眼神里对李五的实用技艺带着一丝认可。

“下一步,打箭簇!”刘玄指向堆在角落里那些收缴来的黄巾锈蚀箭头(从锈尸旁马车残骸中清理出部分残留),还有少量王九留下作为样品的劣质箭头,“箭头奇缺,耗损又大。李师傅,当务之急是提高箭头产量,又要比这些破烂强!”

李五看着那堆锈蚀变形、粗劣不堪的箭簇,眉头紧锁。用废铁打箭头,数量是首要,但纯靠废铁硬度不够,射出去容易撞弯卷刃。

“徐先生,你看……”刘玄望向徐庶。

徐庶捻起一枚生锈的箭头,又拿起李五用废铁打出的一个粗糙箭头样品(形状有了,但明显软趴趴),沉吟道:“箭簇者,疾射破甲之锋,刚柔相济为上。纯用这些烂铁,恐怕难有硬度伤敌。”他脑中闪过锈尸那恐怖的防御力。“李师傅,铁炉之中,能否如百炼精钢般,取其‘淬火’之利?使其表面一硬?”

“淬火?”李五眼睛一亮,随即又黯淡下来,“小老儿听过,但需要好水,通常是…油?”

“油?”李大目惊叫,“咱的油自己都不够吃!”

刘玄却接口道:“水淬虽易裂,却是当前唯一之法!李师傅,找最清澈冰冷的山泉水!挑个眼疾手快的后生帮你!烧红铁后,看准火候,浸冷水中瞬间取出!宁可硬脆些,容易崩口,也比软得射不进去强!先打一批试试!” 他记不清具体淬火工艺,但基本概念还在。

徐庶也点头:“不错!虽非万全,却可一搏。硬质箭头利于初速破甲,纵使射中目标崩裂亦能伤敌!软铁则如投石无锋!” (为技术缺陷找到了作战理由)

李五定了定神:“好!就打硬的!火候我来试!” 锻打和淬火的碰撞声变得更加急促而富有节奏。

很快,第一批二十支尝试品摆在了众人面前。箭头短小、形状不规则(废铁料所致),但表面经过淬水处理,呈现出一种不同于生铁的硬质冷光。刘玄抽出一支普通木杆箭(屯里木匠也开始削箭杆了),装上这硬质箭头,张弓瞄准三十步外的一棵小树。

嘣!嗖!

咄!箭头深深扎入树干!虽因木杆弹性不佳射程不远,但入木极深,远超以前的软铁箭头!

“成了!”众人欢呼。

“好!李师傅,就是这法!”刘玄兴奋道,“全力收集一切废铁!打造这种硬头箭!李大目,记分!箭簇产量达标后,按多寡重重加分!雪花盐组的细盐一旦制成,优先给李师傅他们尝鲜!有了这箭头,我们才算真正有了点像样的爪牙!”

屯中的铁炉燃烧得更旺了,叮当声与熬煮雪花盐的滋滋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一首关于生存与蜕变的原始乐章。赵家屯的触角,正笨拙却坚定地向着自足与富庶延伸。而玄猫则悄然蹲伏在铁匠铺旁的矮墙上,金瞳注视着那些刚淬火、蒸腾着水汽的箭簇,又转向屯外幽深的釜山道,仿佛感应着来自远方的无形涟漪。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