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县国营饭店二楼“东风”雅间,厚重的枣红色木门隔绝了楼下大堂的喧嚣。天花板上吊着几盏蒙尘的白炽灯,光线不算明亮,却足以照亮一张铺着洁白桌布的大圆桌。桌上摆着几碟精致的凉菜:琥珀色的松花蛋切片、油亮的酱牛肉、翠绿的凉拌黄瓜、还有一小碟金黄的油炸花生米。青花瓷的茶杯里,袅袅升腾着碧螺春的清香。
受邀而来的客人陆续抵达,个个气度不凡。
科长赵德柱穿着笔挺的灰色中山装,头发梳理得一丝不苟,脸上带着惯常的沉稳笑容,但眼神深处对林阳的欣赏毫不掩饰。
秦有福秦师傅依旧穿着洗得发白的蓝色工装,只是今天特意换了双干净的解放鞋,黝黑的脸上带着些许拘谨,但腰板挺得笔首。他身后跟着儿子秦小飞。
周鹏来得最晚,一身半新不旧的蓝布工装,头发有些乱,嘴角叼着半截没点的烟,带着点玩世不恭的痞气,眼神却像探照灯一样扫过在场众人,最后落在林阳身上,咧嘴一笑。
秦小飞则显得有些兴奋,穿着放映队发的蓝裤子白衬衣,眼神清亮,看着林阳满是感激和敬佩。
林阳作为东道主,站在门口迎候。他今天特意换上了那件签到得来的、藏青色的确良衬衫,腕上的上海牌手表在灯光下偶尔闪过一道低调的光泽。他神情沉稳,笑容得体,既不显得过分热络,又透着真诚的感激,与每一位客人握手寒暄,引他们入座。
“赵科长,秦师傅,小飞哥,周哥,快请坐!今天没有外人,就是家宴,感谢各位长辈、兄弟在我最难的时候,仗义援手!”林阳端起茶杯,以茶代酒,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
“小林啊,言重了!”赵科长摆摆手,笑容温和,“你为厂里解决了大困难,是厂里的骨干,厂里维护你是应该的!老秦,你说是不是?”他看向秦有福。
秦有福用力点头,声音洪亮:“科长说得对!阳子是好样的!技术好,人品更好!帮他是本分!”
“阳子兄弟,跟我你还客气啥!”秦小飞连忙说道,脸有些红。
周鹏则嘿嘿一笑,端起茶杯跟林阳碰了一下:“一家人不说两家话!喝酒喝酒……哦,喝茶喝茶!”
雅间的气氛在简短的开场后迅速热络起来。林阳亲自执壶,为众人续上茶水。大家心照不宣地对之前那场惊心动魄的风波避而不谈,仿佛那只是一场不值一提的小插曲。话题自然而然地转向了更轻松、也更关乎未来的方向。
赵科长和秦师傅聊着厂里新接的生产任务和技术难点,偶尔会问林阳几句采购渠道的看法。林阳的回答总是简明扼要,切中要害,显示出对物资流通的敏锐洞察力,引得周厂长频频点头。
周鹏则充分发挥他消息灵通的本事,说着些县城里新近发生的趣闻轶事,哪个单位又搞了什么学习活动,哪里又来了什么稀罕物件,言语间时不时夹杂着只有圈内人才能听懂的暗示,活跃着气氛,也悄然传递着某些信息。秦小飞则兴奋地分享着放映队下乡遇到的新鲜事,以及最近搞到的新影片拷贝,还特意提到林阳那台签到来的放映机,暗示着未来合作的可能。
林阳坐在主位,从容地应对着各方的话题,时而倾听,时而发表见解,时而为周鹏添茶,时而提醒秦小飞尝尝凉菜。他就像一个无形的枢纽,将代表着工厂管理层(赵科长)、资深骨干(秦师傅)、文化宣传口(秦小飞)、以及革委会内部信息源(周鹏)这原本属于不同领域、不同层级的人物,巧妙地连接在了一起。在这个小小的雅间里,一种基于共同利益和对林阳能力的认可而形成的、隐秘而牢固的圈子,正在无声地凝聚。
“阳子啊,”赵科长放下茶杯,看着林阳沉稳的样子,眼中满是欣赏,“你这孩子,办事稳重,路子也正。以后厂里那些个计划外的‘硬骨头’,还得靠你多费心啊!老秦,你收了个好徒弟!”
“那是!阳子错不了!”秦有福与有荣焉。
“赵科长,秦师傅放心,”林阳微笑着回应,语气诚恳,“只要厂里有需要,我林阳一定尽力而为。”他看向周鹏和秦小飞,“也仰仗周哥和小飞哥,多给我通通气,指指路。”
“好说好说!”周鹏拍着胸脯。
“阳子哥,包在我身上!”秦小飞连忙保证。
雅间里气氛融洽,推杯换盏(以茶代酒),其乐融融。林阳这个年轻的采购员,凭借着过人的能力、精准的人情投资和刚刚度过危机的沉稳表现,己然在这个由县城精英组成的核心圈层里,确立了自己不可或缺的地位。他就像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虽然光芒尚不耀眼,但轨迹己经清晰,未来充满了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