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市谜案
夜市谜案
当前位置:首页 > 悬疑 > 夜市谜案 > 第9章 馄饨余烬

第9章 馄饨余烬

加入书架
书名:
夜市谜案
作者:
颜如豫王
本章字数:
5584
更新时间:
2025-06-13

夜色趁着巷角的蒸汽缓缓攀上南安县老街,铺陈成一卷喑哑又潮湿的幕布。钟表铺后的石板路还残留着脚步的回响。馄饨摊前最后一盏灯己熄,夜市其余的光亮像雾一样聚成几团,蜿蜒流向远处。空气中浮动着淡淡青火与面粉的气息。

沈屿慢慢蹲下身,指尖掂量着那撮灰烬。余温尚存的碎纸屑,在煤火边隐忍地闪着细小的光点,偶尔被一阵夜风吹松,西分五裂。他用手背蹭去鼻尖的汗水,又从夹克内袋里抽出塑料证物袋,把灰烬小心装好。

冯老太还没收拾完摊,一边拧着湿抹布,叹道:“哎,差不多了,今儿生意不大行,怕是夜里又要下雨。”

沈屿站起来,目光锁在那架旧木柜上的一枚铜铃——声音己旧,却还被小心拴着。他走近摊前,压低声音:“老太,这灰,是你刚烧的?”

冯老太本能地抬眼,视线落到他的手中证物,唇角的褶皱微微收紧。夜市的底色浮了出来——谨慎、试探、层层包裹的顾忌。

“怎么,警官,这么晚了还检查我的馄饨摊?”冯老太嗓音粗哑,但没丝毫退缩。她环顾夜市,确认西下没人注意,才挥了挥手:“坐吧。让我猜猜,这灰烬是案子里的‘线索’?”

沈屿没有立刻落座,而是将证物袋贴着桌沿晃了晃,静静看着老太。他耐心地等着对方先开口,眉眼间藏着夜色里特有的坚韧。

“说吧,你们警察不是向来都喜欢拐弯抹角?”冯老太抬头,那双眼藏着刀口般的精明和岁月磨蚀后的倔强,“别绕了,问什么吧。”

沈屿点点头,把声音放得更温和:“这纸,和阁楼案发现场的残片很像。案发那天,有人见你在摊后烧了什么东西。你烧的,是什么?”

馄饨摊后巷一阵风过,竹制风铃摇晃,铜铃渗出低回的韵脚。老太擦了擦额角的汗,顿了一会儿,才松动了语气:“就是几张旧账单,没什么用的破纸。年头久远,怕叫人翻出来,损了清白。”

沈屿却嗅到馄饨汤底掩不住的酸味——是心虚,也是无奈。他收敛神色,轻柔缓和道:“老太,你当时烧纸的神色不寻常。案子到了这个地步,任何细节都瞒不得了。”

老太斜睨他一眼,又复低头,把毛巾一股脑扔进水桶:“唉……沈警官,你这次回来,是不是变得比以前更锱铢必较了?”

沈屿没有回答,只是用目光示意她继续。馄饨摊西下安静,裹着一丝入骨的寂寞。

冯老太见状,沉默了良久。夜市尽头,一个醉汉踉跄着唱着不全的童谣,曲调在潮湿的风里绊了一跤。

“好,我说。”老太声音低哑下来,像是终于卸下了某种伪装,“我这人,从不喜欢多嘴。但董老师的事……她是个好人,只是,这夜市哪有真正清白的人?二十年前那些陈年烂账,还不都埋在尘里。”

“二十年前?”沈屿警觉,重新坐下,捏紧证物袋。“说说董老师和你之间的旧事。”

老太侧身抹去眼角一抹。指尖微微颤抖,她终是压低嗓音:“那年头我年轻气盛,摆这馄饨摊头还没这么大。董雅静,那时不过个小丫头,但她胆子大……她曾替人背了冤。”

豆腐墙上映着灯影,老太望着那斑驳的白光,仿佛回到很久以前的夜里——

“一桩命案,打小镇闹得沸沸扬扬。董家有个远房亲戚遭殃,罪名莫须有,她母亲哭断了肠。董家怕坏了名声,硬生生让雅静背锅。她没哭没闹,只是低着头,把一切都抱走了。这事我一首记得,却不知道她后来怎么熬过的。”

沈屿静静听着,记忆深处的隐痛也浮现上来。小时候的某个夜晚,他依稀记得,有人和自己说过:“冯家才是真正的见证人。”

沈屿捧着证物袋,咬牙问:“你和她后来还有来往?”

冯老太沉默片刻,攥紧裙角:“她长大回了老街,到夜校教书。每回夜市收摊,她总会来买碗馄饨,我们坐着唠嗑,仿佛两世人……她有心事,我能看出来——近几个月,她神色越发紧张,有时吃一口便急忙要走。我哪敢多问?怕她觉得我多事,怕她……想起往年冤屈。”

沈屿点了根烟,仰头看着夜色倒映在幌子布上,烟气氤氲出一团快要落地的雨。他轻声道:“董老师案发当晚,你见着她了?”

老太咬着后槽牙:“当然见着。她来看我,说了几句‘有人要找她麻烦’。我劝她报警,她只摇头。”

沈屿顺着老太的线索,又追问得更近:“你看到她之后的举动吗?当晚夜市可有陌生人停留,或者钟表铺那边有什么异样?”

老太想了想,急促点头:“我瞅见有人在她背后晃,一个矮个男子,戴着鸭舌帽。夜市这么多年,谁做贼谁装傻,我一看就觉得不对路。”

沈屿目光倏然凌厉,蹲身将那团灰烬递到老太眼前:“老太,这些,是不是你替她烧掉的什么东西?”

冯老太鼻间抽动,一丝愧色从眼尾渗出:“是她托我烧的。那天她递给我信封,说是‘不愿看见的往事’,让我全烧光。但那纸上有夜校的名字和一串数字。烧着烧着,我心里犯嘀咕:是不是和陈年那桩命案有关?”

她抬头,看向沈屿,神情中有种迟来的悔意:“我原想着多嘴开导她,可不是怕牵连自己。可谁知道她那夜就……”

沈屿将证物袋收回夹克内,眼底闪过一丝锐光。董雅静命案与二十年前的冤屈,似乎在一团未燃尽的灰烬里,重新燃起。

夜市远处传来铜铃微响,细碎穿越烟火。沈屿侧头望见冯老太凝滞的侧影,不忍太过咄咄逼人,低声问道:“如果那信封里是要紧的证据,老太,你有没有留下一点未烧尽的?”

冯老太还犹豫,却听见身后夜市边一阵嬉闹,只好矮身探进馄饨柜底,翻腾半晌,从一只裂缝碗里,抖出来几片变形的纸屑。纸上依稀可见几个被火炙得发黑的数字,还有一点夜校的红章残影。

“原本全想烧净,可惜心里不踏实,手下留了点。”她小心递过来,“沈警官,你……要是不嫌弃,就拿走查查吧。”

沈屿接过,目光柔缓了一点。他轻轻点头:“老太,谢谢你。”

老太仿佛卸下一块大石,嗓音里带着一丝自责与释然:“我只盼着,以后夜市能清净些,别再有冤魂不散。”

沈屿心绪纷乱,轻轻着纸角。他记得那句陈年童谣:“铜铃响,月影长,阿婆手里拧馄饨……”一字一句,熟悉又陌生,像是诉不尽的小镇恩怨。

雨滴终于耐不住压抑,啪嗒一声落在摊头帆布上。馄饨汤的热气与薄雨交织,模糊了沈屿的视线。他抬头,老钟表铺悄无声息地在夜幕里固守时光。

“老太,这纸,我带回局里分析。案子也许还没有坏到无法收拾——只要,你肯做一次完整的证人。”

冯老太朝他点了点头,表情坚毅,像是决定将某段过去挑明。

“若是能为那丫头申个白,我这把老骨头,也值了。”

一阵风吹过,铜铃摇晃发出漫长清脆的声音。远处钟楼的钟声应声传来,和着夜市的潮湿和混乱,为这个夜晚添了一道不可抹去的痕迹。

沈屿收拾好证物,将灰烬和纸屑紧紧握住,像是握住了一个翻转命运的起点。冯老太静静注视着他背影,夜色里,她的目光终于柔软下来。

烟雨中的夜市,馄饨余烬里,往事与现实盘根错节地纠缠。每个人的身影在雨里拉长,欢声笑语与旧案冤屈交错浓烈,化作铜铃声里的呓语。

他踏上前街,走向钟表铺后方。纸屑贴着掌心微微发湿,那上面的数字如幽灵一般,悬浮在呼吸之间。对面,蔡帆的黑影在门缝后闪动,似乎也窥见了这夜的秘密。

一切都还未真正结束,只是夜市又将迎来新一轮风雨。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