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市谜案
夜市谜案
当前位置:首页 > 悬疑 > 夜市谜案 > 第8章 锁闭小店

第8章 锁闭小店

加入书架
书名:
夜市谜案
作者:
颜如豫王
本章字数:
5554
更新时间:
2025-06-13

夜色深得几乎能滴下墨来。

老钟表铺外最后一缕灯光收敛进窗棂,木门重重合上,发出一道低沉的咔哒声,在石库门巷子里远远回荡。老街上的蒸汽宛如映着月色的潮雾,把脚下的青石板子模糊成薄冰。沈屿屏息立在夜色与灯影临界处,背影与铺门上的阴影重叠,像一块被时间漏掉的旧布。

他还听得见琴声的余音,在巷口那头断续摇晃,化进了夜市气息里。刚刚从陆琦那里取来的盲文乐谱,纸页棱角还残留着琴师手指间的温度。数字,断句,铜铃……案子像个折叠的梦境,每揭开一层,都有新的旧尘扑面而来。

夜市此时并不安宁。馄饨摊上热气未散,但摊位己收起半数,冯老太却不知去向;石制老井边,有人低声交谈;更远处,老洋行二楼模糊的人影,把一切割成光与影的缝隙。

而老钟表铺不远,就在沈屿耐心等待间,忽然灭了最后一丝光。蔡帆向来早出晚归,今夜却提早锁铺离开,门上方的铜铃无声垂着,像一只闭了眼睛的咕哝兽,等着银月和疑问唤醒。

沈屿悄然绕到钟表铺后巷。碎瓦和浮灰在脚下吱响。他蹲下身,指尖触到门框旁一小块干涸水渍,像是眼泪,像是溅落的烟雨,也像是夜里惯常的苦涩。

后门紧闭,窗缝里透出一抹极淡的檀香。这香气里有金属拂动的痕迹,沈屿微微蹙眉,顺着气息寻找,果然在下水道井盖边发现地上一串错乱的发条。细细捡拾,五枚异形小件串在一根透明鱼线之上,一头绞成死结,另一头零乱拉扯。

他记得董雅静在报修铜铃时曾特意嘱托,“钟声要柔和、不要让孩子害怕。”她手心藏着的小纸条,正是用鱼线缠绕,卷住铃铛下缘。沈屿攥紧发条,俯身察看,果然在楼梯下砖缝里摸出一个折角小白纸团。纸很薄,像课本的题签,角落不规则地沾有水渍。

灯光晦暗,沈屿借着夜色翻开纸条,只看见苍劲的钢笔字:

“老街旧声——

如见微尘,不见其人。

何者为祸,何者为因?——YJ”

下方歪歪斜斜浸出了一小行水痕,横竖交错,似有泪滴浸过,但没有完全湿透。沈屿把纸搓平,细细辨认,却再无字迹。落款的“YJ”,显然不是蔡帆的笔迹,却与董雅静日常的英文签名高度相似。

他把纸小心叠好,揣在内侧衣袋,在黑暗里深吸一口气。空气里有锈铁与藕断丝连的香火灰味道,还有夜市末梢特有的空疏冷清。沈屿知道,董雅静的这个签名,极少对外留底。若非临难,她绝不会把这样一张纸藏在钟表铺后巷。

这一瞬间,他忽然对蔡帆的安静感到不寒而栗。

——为何这份字条,会遗落在钟表铺的缝隙里,而非案发现场?

一阵悉悉索索的脚步声蓦地传来,沈屿抬头,只见冯老太披着半湿外衫、提着装剩馄饨的篮子,从巷口晃晃悠悠走来。她大大咧咧地哼着夜市童谣,“铜铃响,月影长,阿婆手里拧馄饨……”踏进半明半暗的石板巷子。

冯老太走到钟表铺门口,见门锁牢关,皱了皱眉,嗓门低下来,“喂,蔡帆,怎么这会儿就闭门谢客了?这不像你的规矩。”

没人应声。

沈屿轻咳一声,从阴影里走出来。

“老太。”

冯老太一看是他,神情略松,竖起两根手指比在嘴唇上,“你怎么也在这?阿帆那孩子今晚怪得很,刚才从我摊子前头经过,低头不说话,脚步急得跟丢了魂一样,你说他是不是招惹了什么不靠谱的事?”

沈屿目光微敛,“您跟蔡老板熟,这会儿有见到什么异常吗?晚上铺门早关、时钟都没校正。”

冯老太顿了下,眼角倏地划过一抹锐光,“他常常守时,今夜反常。我以为他想去码头等夜船,却瞧见他摄着肩往铺后巷钻,还鬼头鬼脑地看我一眼。那张脸……像抹了层蜡。”

夜色流动,铜铃无声摇晃,像是在牙缝里咬碎焦虑。

沈屿点点头,把手里纸条递过去片刻,“老太,这字迹你熟悉吗?董老师曾在案发当晚找蔡老板修表。”

冯老太接过仔仔细细瞅了两遍,摇头,“字儿写得好看,却透着心慌。我只认得菜市场那些收据上的横七竖八,不识这些花样玩意儿。”

话音刚落,巷口那头忽有一辆电动三轮缓缓驶来,车灯白得刺眼。沈屿下意识向钟表铺门影里靠了靠。灯光晃过的瞬间,有个人影悄悄一闪,像是从铺门缝隙里掠出。

冯老太眼疾手快,把沈屿往里一拉,低声道:“我瞧着,咱们都得防着点。你也是老街出来的,还不知这破地儿藏着几层皮?不论谁死谁活,都有人指望着真相永远别见天光。”

沈屿没再说话,只听见她气喘吁吁推着三轮往巷外走,一边嘴里嘀咕,“今儿怪了,夜市风打得这般急,怕是晚上有雨吧。”

他松开揽紧发条的指缝,回头看了一眼老钟表铺。黑色帘子拉得密不透风,铜铃纹丝不动。沈屿隐约觉得,蔡帆今晚的早关铺子,看似避世,实则更像是在封锁什么。

他拨出手机,试着调阅昨晚夜市的视频片段,却发现钟表铺门口的监控仿佛被刻意调转了角度,只能拍到铺外黄灯下模糊的藤椅一隅。那椅子上,有人曾经静坐良久,一只手搭着膝盖,膝上似乎放着一本蓝皮册子,星点光洒下,隐约露出三个字母——Y J D。

沈屿脑中猛然迸出董雅静的名字。她最后一次提及钟表铺,是案发前夜。蔡帆为何避而不谈?那串鱼线发条,是巧合,还是蓄意遗留的讯息?

他翻着指尖那串错乱铜件,突然发觉发条上的号数与乐谱背后的盲文码排列有暗合。但更多线索还未出现,怀疑如湿漉漉的夜色,愈发沉重。

巷子深处走来几个人影,手里提着夜市打烊的剩货。空气不知从哪里飘来一丝馄饨汤的咸香,混合着琴音余息,把整条街道缝合成潮湿拼布。

忽然,一阵熟悉的清脆铃音破开夜色。

是老钟表铺门上铜铃被风碰响——生硬、短促、像一记催命的问号。

沈屿浑身一凛,循声回头。只见蔡帆的身影从对街巷口掠过,消瘦而沉默。对方一手紧拽着外套领口,另一手夹着一沓什么东西,眼神锋利中带着惊慌。那是一种被困兽般的不安。

他本想上前盘问,却被冯老太的呼喊打断。她提着菜篮退回,嘴角似乎还带着刚才对蔡帆的怒意。

“阿帆!”她叫,“别装哑巴,你到底跟董老师有些什么说不清的牵连?那铜铃,是不是你给她的?”

蔡帆嘴唇动了动,却没回答。扭头,一步跨进暗巷,细碎的足音递进黑暗,仿佛连空气都变得粘稠。

气氛一时凝滞。冯老太吁了口气,语气中带着一种难以言传的惋惜与怒气,“这人吧,外冷心软。别人可别惹着他,不然自己吃亏都不知道。”

沈屿望着蔡帆消失的身影,脑海里又浮现出董雅静临终前那串肋骨上的数字、断裂的童谣、铜铃的冰凉余声……线索像钩子,把他死死嵌在老街命案的蛛网里。

他安静斜倚着石板墙,掌心慢慢在错乱发条上碾压,冷冽的金属感像是给夜色镶上了倒刺。他知道,这一夜,南安县夜市的谜团远未到头。

远方钟楼的报时声传来,比平时慢了半拍。铜铃的回音在空气里打结,把所有未尽的谜语和心事,挂在了风头。

这一夜的老街生生将现实、回忆,与二十年前的阴影编织在一起,不容半点割裂。

沈屿抬眼望向铜铃,心底忽生一种难以言说的预感:所有的线索,终将指向那个消失在光影交错处的名字。而夜色未央,谜团,只会愈发缠绕。

南安县夜色如潮,旧声新泪,都在铜铃回响里久久不去。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