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市谜案
夜市谜案
当前位置:首页 > 悬疑 > 夜市谜案 > 第5章 铜铃余音

第5章 铜铃余音

加入书架
书名:
夜市谜案
作者:
颜如豫王
本章字数:
5514
更新时间:
2025-06-13

旧镇的夜,沉得仿佛比别处还深。沈屿坐在钟表铺门口低矮的石阶上,掌心还覆着方才触及的碗沿余温。今夜无月,白纱一样的路灯悄悄撒落,将巷道照成幽微的琥珀色。空气里弥漫着寒湿的咸腥和淡淡熟肉香,远处馄饨摊收摊前的最后一道蒸汽,安静地弥散在细雨般的灯火中。沈屿听着街尾被风带起的歌谣,思绪依然卡在馄饨铺与案发阁楼间的时间缝隙里。

老钟表铺就在不远,薄黄的灯光如年久的油纸,影影绰绰,不完全合上的老木门。在馄饨摊得来的关于案发当晚的疑点久久在脑海摇曳。沈屿低头想了一会儿,没有立刻进门,而是先抬手着左腕的表——蔡帆修过的表,走得很准,仿佛南安县里一切时间都以钟表铺为中心。

雨丝悄然起落,卷着湿气往石库门缝隙深处钻。沈屿起身,推开钟表铺半掩的门扉,门上铜铃“叮”的一声细响,在夜色下极为分明。他定了定神,独自走入铺内。

钟表铺里安静得有些异常。老式座钟一排排沿墙而立,指针正悄然逼近午夜。空间被不同年代的钟表切割成一格格时间的小岛,木质地板和玻璃柜台里隐约倒映着沈屿的身影。他站定片刻,过去许多回忆像钟面上的光斑,在心里晃了一下。

蔡帆低头坐在靠窗那只旧藤椅上,专注地修理怀表。冷光下,他的脸仿佛一块雕琢过的石——肃穆,带着某种沉静的固执。铺子很小,钟槌、指针、齿轮和清油瓶有层次的摆放着,连一丝灰尘都看不见。

“沈警官,夜深了你还来。”蔡帆没有抬头,声音低缓,似乎和店里的古钟共鸣。

沈屿点点头,随手掩上门,铜铃又是一下清脆的震颤。他目光落在柜台边一只布包上,里面似乎放着什么沉甸甸的金属物件。他耐心地等候钟表匠修完手头的小活,屋内只剩钟声与微弱的齿轮啮合声。

终于,蔡帆慢慢抬起头,把修好的怀表合上。沈屿开口,语气显得克制,“钟表铺的时间一向被大家信服。你记得那晚董老师来找你的事吗?”

蔡帆合上盒子,袖口扫过桌面,将布包移了移,“还记得。她临下班后过来的,手上拿了只铃铛。”

沈屿目光一紧,顺势按住柜台上那枚布包。“她那会儿,看上去很急吗?”

“有点。”蔡帆终于抬眸,对上他犀利的目光。店里空无一人,钟表匠与警探的神情在无声间交锋。“董老师一进门,先是小声和我道歉,说铃铛摔坏了,不知吵没吵到我。后来坐在椅子上等我给她处理。”

沈屿慢慢把布包打开。里面正是一枚小巧的铜铃,底座磨得发亮。铃身上的锈色很新、并非日久,也没有明显撞痕,却仿佛在近几日被反复、把玩过。奇怪的是,铃身隐约刻有几道起伏曲折的细线,像某种符号,却辨不出含义。

“你修过它?”

“没来得及修。”蔡帆嗓音轻如水,“那天傍晚,她把铜铃托给我,说等忙完回头取。后来——你们就封了董宅。”

沈屿将铜铃捧起,举到灯下仰看,铜质微泛出层层斑驳。铃底镌刻着几道歪斜的划痕,如在刻意掩饰旧年时光。指尖触到的一处缺口,刚好与董雅静阁楼案发现场桌角所见的极细金属屑相吻合。他心头微动。

“案发那夜,你记得董老师是几点到的?”

蔡帆闭眼思索,像是在脑海深处调校那只最难缠的手表。“她来的时候,铺子里刚刚敲过八下……可后来,我查表发现那天距离你们认定的时间,差了大半小时。”

沈屿低下头,原本错乱的证词、夜市时间的裂缝,以及钟表铺准确的报时,像一组乱麻逐渐清晰起来。

“那晚,你有没有注意到什么异常的声音?”

“声音?”蔡帆一时困惑,慢慢摇头,“只有门上的铜铃响了两次。董老师进门一次,出门时又一次。可是第二次铃声细得像风吹过,说不清是她还是有人碰了门。”

沈屿沉吟片刻,心里勾勒出夜市地图的碎片。铜铃声与馄饨摊传来的某种异味、阁楼的数字与童谣,都似乎被一根看不见的线,牵系在同个时刻。

“她有没有说,要去哪收拾东西?”沈屿追问。

蔡帆缓缓摇头,“来不及说这些。她只是把铃铛托给我——说是董家传下来的,有纪念意义,让我小心点儿修,不要把旧痕迹磨掉。”

这时,沈屿突然想到陆琦。那个在馄饨摊旁弹琴的聋哑青年,总能分辨微妙的声音与气味。他思忖片刻,把铜铃递还给蔡帆。

“这铃铛,你觉察过异样吗?”

蔡帆迟疑片刻,慢慢道:“有次,我在店里夜修钟表,摸到铃铛底时,隐约闻到一股焦灼的气味,好像焊锡——但不是新裂的,是很多年前就有的味道。”

沈屿心头骤紧。他记得案发现场窗台上,也有残留的焊锡痕迹;而董雅静身下的那块地板,竟有同样的味道萦绕未散。

时间像逐步逼近钟面正中的分针。店内所有钟表的滴答声一度合二为一,不知何时,院外风声起落,叩响斑驳的石库门。

蔡帆似回忆起什么,嗓音有些发涩,“你知道,这铜铃是董老师小时候母亲给的。那会儿她一家就住在阁楼旁。铃铛以前挂在楼梯口,每次夜里起风就响。”

沈屿一愣,眼前浮现出记忆里董家老宅的昏黄灯火,和远远传来的铜铃声。忽然,他觉得那些年幼时夜晚的恐惧、夜市里混杂着悲伤的歌谣,许多谜题开始模糊地叠合起来。

他没有立刻告别,而是在店里西处察看。钟表铺墙角摞着一摞账本和工具盒,最下方有一本簿子,显然很久没人动过。沈屿翻看几页,是往年董雅静送修钟表、铃铛的记录。账单后页赫然出现了一行模糊的字迹——“铜铃,编号1136”,落款时间恰好是二十年前的西月。

沈屿心头一跳,联想到董雅静遗体肋骨上的神秘数字。数字、铜铃、阁楼,以及二十年前那场陈年疑案,该不会全被这枚铜铃无声串联?

蔡帆见他神色凝重,不动声色地收拾桌上的工具。“沈警官,这铃你若用得上,暂且拿去。若要查铃上的符号,可让陆琦瞧瞧,他比谁都精呢。”

沈屿点头,缓缓将铜铃收入袋中。掌心的冰冷金属沉甸甸的,像夜色里沉没的谜底。辞别蔡帆时,他又折身回望钟表铺的那盏暗灯,仿佛在里面看到了被时间封存的、谁也不忍细诉的秘密。

他轻轻推开门,铜铃小小颤动,发出一声极细的“叮”。这声音与记忆中童年的铜铃、夜市深处摇晃的歌谣,一同在夜色中遥遥回响。

街上风又紧了,云翳渐浓。沈屿手中紧攥证物袋,穿过夜市疏落的灯影。燥热与湿寒在他指间交杂,他回望老街残灯,只觉身后那一连串不协调的时间和铃声,像扑朔迷离的蒸汽,愈发缠人。

夜色无声,铜铃余音未歇。

沈屿没有走回住处,而是沿着石板路朝馄饨摊方向折返。他想起冯老太说案发那晚闻到的奇异焦味,也想起陆琦手指落键时对“异响”的本能反应——夜市的秘密,恐怕早在铜铃声下被无声传递。

案卷与现实,童谣与铃音,二十年前的隐痛和今晚的尸案,连成一串难以剖解的符号。这一夜,钟表铺小小铜铃的回响,敲开了刚刚显现却又深不可测的谜局。

而在他离开钟表铺的背影里,蔡帆静静站在门口,低下头,似乎正用指腹抚摩着胸前那块老旧的表链。夜色将他的神态吞没,他的眼中有光,却又如一潭无底的湖水,藏着许多说不出口的伤痛和秘密。

这一夜,南安县的夜市幽深如昔,那串童年的铜铃歌谣,在风中又一次,遥遥响起。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