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定实践概论
禅定实践概论
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 > 禅定实践概论 > 第89章 慧解脱之五

第89章 慧解脱之五

加入书架
书名:
禅定实践概论
作者:
仙界引路人
本章字数:
11396
更新时间:
2025-07-08

慧解脱之五

连续讲了六讲的禅那,全都是安止定,是止禅,大家是否对之前慧解脱的部分己经忘 记了呢?没关系的,我会带着大家复习的。先说说为什么我修禅那以后,要转回来修观。大家发现了没有?从欲界定、近行定到一禅、二禅、三禅、西禅、空无边处、识无边 处、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我们一路都有各种各样的体验甚至出现神通,但是从禅定 中一出来还是原来那个样子,吃喝拉撒仿佛并没有什么改变。

在禅定中的当下,我们都有 不同层次的解脱的感觉,比如初禅里的各种欢喜快乐,二禅里的强烈欢喜,三禅里的强烈 快乐,西禅里的强烈平和,西空定里强烈寂静。在这些禅定中一层比一层安宁不苦,即使 有苦也微弱得难以察觉,当时感觉是解脱的,但是当我们出定,就像大梦醒来,还是原来 那个样子。能不能不醒来?仔细想想?不能。在经历过禅定的洗礼之后,是否发现这样的情况?每次出定或者睡觉醒来,会突然有 种从天上掉到地上的感觉,当下立刻会有贪嗔痴慢疑各种感觉涌上来。本来禅定中没有这 些感觉的,但是一出来或者说一醒来就有了。我为什么要说“一醒来 ”呢? 因为一位熟练 掌握禅那技术的修者,他在睡眠时的心路历程会和禅定的感受很类似,一样会经过八种心 的过程(参考《禅定实践概论》第西章“禅定睡眠和死亡过程 ”)。

他因不同于常人的少 欲习气,会自动地、不知不觉地、习惯地就进入禅定,所以他的睡梦有时候会犹如禅定升 起一些禅支,在安宁快乐中。醒来的时候和出定的时候感觉非常雷同,一下子脱离了无欲 清净的体验,于是大多数人都会发现自己的贪嗔痴慢疑突然升起,尤其是疑盖。睁开眼睛 立刻会有种疑惑,这是哪里?我是谁?即便是面对生活中熟悉千万遍,每天醒来见到的卧 室和床,还是有这样的心情。慢慢地生活中的自我开始恢复,就变回原来的自己。在这之 前,总是能感受到这样强烈的疑惑,我是谁?这里是哪里?于是,他们会常常觉得自己每 一次的出定和醒来都好像刚刚诞生在这个世界上一样。这样的感受会让他很坚定地知道,禅定并不能带领自己解脱。他可以预知到,即使他 把自己的精神完全放置在西禅八定任何一个地方,还是总有一天会这样“诞生 ”出来,所 以他知道自己并没有解脱。怎么办呢?他一首以来用来消除各种苦的禅定方法不能把苦灭除,所以他需要好好分析这一切, 到底为何有苦?为何他必须“诞生 ”?

生作为因那么死必然是果。理论上来说,要分析生 老病死八种苦如何消灭并不需要专门的禅定,但是禅定这样暂时灭苦的经验却是很好的参 考,所以有重要的意义。之后我们就会用到了,这里先记住就行。如果我们原本的目的是 从各种苦中解脱出来,那么我们必然要好好地来分析一下,这个世间和自我是怎么回事。 这就是开始修观禅了啊!

大家先复习一下。在前面慧解脱部分,我们己经了解到一些智能:

1.名色识别智。了解到存在的一切可参照事物有两种现象,一种是物质现象,叫做色 法,另一种是精神现象,叫做名法。名法包括心法和心所法。心法我们可以简单理解为六 根六尘相触的现象,用眼耳鼻身意来概括。心所法以感受和倾向为主,包括贪、嗔、痴、 慢、疑、无贪、无嗔、无痴、不慢、不疑、喜、忧、悲、想、思……等等一共五十二个心 所。我们通过观察一切,总结一切,了解到世间的一切(包括世界和自我)就是名色法的 密集形成的。

2.把握因缘智(缘摄受智)。我们通过观察和思考会发现,心和心所这些精神现象依 赖物质现象,不然我们没有可看、可听、可感受的物质。然而,物质存在于我的世界也是 因为我们的心把它识别了,它被我们认知了,我们知道它的存在。所以,我们发现物质和 精神的相互影响和关系,并且是互相作为因缘的,缺了其中一个另一个就没办法体现出来。

3.遍知智(思惟智)。通过分析物质,我们发现一切物质都是由细小的单位组成的, 并且不停在变化、运动,任何物质都无一例外,观察遍一切物质都是这样的。于是,我们 对物质有了普遍的空性认识,就是三种密集:组合密集、相续密集、功用密集。组合密集意思就是,所有物质都是由更小的单位组合成,比如原子、分子、基本粒子, 甚至细到能量。相续密集就是,我们看事物暂时是不变的,一分钟前的山和一分钟后的一 模一样,一分钟前的自己和一分钟后的自己一模一样,但是几十年后就不一样了。事物是 变化的,但它是连续的,所以让我们在短暂的时间里看不出变化。功用密集就是,物质会 有不同的特性被我们识别,比如轻重、大小、光滑、粗糙、颜色、味道、温度、形状等等 这些。

4.生灭随观智。我们发现了物质是相续密集组合的,也发现了一切物质都在不停改变, 有生也有灭。我们的心和心所跟随着物质世界的变化而变化,所以我们的心也是有生有灭 的。我们的行为受到心的控制,所以行为也是有生有灭的。我们诞生站起来的想法,然后 站起来,“身体站 ”这个物质现象就诞生了,“坐 ”和“躺 ”这样的现象就是灭的。当我 们又诞生出坐下的想法,那么我们坐下,“坐下 ”这个现象就诞生了,“站立 ”就灭了。 为什么我们会诞生这些想法?是因为累了,累是因为身体的感受,感受来自身体,来自物 质。我们会发现物质和精神相互交织在一起生生灭灭,这就是生灭随观智。

5.坏灭随观智。前面第一章就是讲到这里了。我们发现苦的感受来自各种坏灭,前文 有详细的描述。

6.怖畏现起智。因为观察到一切事物都在变化、变坏中,就会意识到自己的身体、思 想以及世俗中的一切都在变坏,身体里每一个细胞都在衰老,不仅自己,父母、家人、爱 人、孩子,所有人都是这样,并且毫无办法。会发现自己一天天接近衰老、生病、死亡,所以意识到世俗生活中拥有的一切都在消耗,最终死掉,一场空!开始有时间紧迫,生死 恐怖的感觉。

7.过患随观智。这个智能之前没有讲,因为如果没有禅修的经历,没有体验过各种暂 时解脱的境界,就不会有这种感觉。这里的过患指的是三界的过患。没有止禅(西禅八定) 经历的同学通过思考自己的不永恒,如肉身的不永恒,精神又依赖着物质(肉身),所以 不管是有欲望的追求行为,还是追求中得到的东西、感受,抑或是从物质和精神的角度来 分析自己,发现没有一处是永恒的。依靠这样的观察和思考来领悟到:

不管我们把生命的 意义、追求、乐趣放在行为上、物质上还是精神上都没办法永恒维持。所以,从行为了解 到这是欲界;从物质角度了解到这是色界;从精神角度了解到这是无色界,都不靠谱,什 么都不能指望。如果己经有禅定经历的同学那就很简单。比如,体验到了禅定的快乐,那么我们能指 望何处来安稳地过活?欲界定不得不出定,不永久;色界定的快乐也不能永恒维持;无色 界定也是不行,处处不能安放自我,都要坏灭。于是发现,原来想要永恒维持自我是不可 能的,因为三界没有地方可以无赖地久呆下去,都是不安全的,有隐患的。

8.厌离随观智。因为没有一处可以安稳地安放自我,所以对这一切都有厌烦感。如今 所有得到的一切,包括享受这一切的这个自我都会坏灭,所以我们开始有一种倾向,如果 可以脱离这一切衰变就好了,开始对三界有厌烦。

9.欲解脱智。厌烦三界的衰亡,我们就会有一种想要解脱的心,想要从苦中解脱出来, 想要从无常中解脱出来。

10.审查随观智。这个是一个特别重要、特别重要的智能。各位修行,尤其修解脱的, 密切相关,也是一个难点!我要细讲一下,不然大部分人就停在欲解脱而不知道解脱为何 物的关卡过不去了。想要审查解脱道在什么地方,必须细细观察,分析自我在什么地方。因为解脱是谁解 脱啊?我啊!《楞严经》对这个有描述,我们把自己用心来描述。我问问各位,心在哪里? 自我在哪里?有了前面的学习,包括禅定的练习,会发现心(自我)并没有一个固定的地 方。我们为什么知道自己存在?因为注意到了,通过什么注意到的?

通过我看见、我听见、 我嗅到、我尝到、我触到、我想到,对不对?我们的心总是有一个目标的。因为心作业在 一个目标上,所以有我见、我听、我嗅……这些出现。我看见一块石头,漂亮的石头被我 感知,当时我的心就放在了石头上,放在了眼睛上。我的心就从石头到眼睛再到脑子里, 它这样游走着,好比一条路一样,有一个心识在这条“路 ”上。这条路要是断了,我就不 知道我在哪了。这个比较难思考,大家慢慢来。假如石头到眼睛的通路断了,那么我没见 到石头;假如眼睛和大脑的通路是断的,那么我就没看;假如我什么行为都没有,什么意 识活动都没有,我不知道我在哪,有没有“我 ”也不知道。所以被称为“ 自我 ”的,它是一连串的信息传播活动,它本身不存在,它必须在意识和信息传播活动中互相关联才建立 出一个我在看、我看见。其他的感知也是以此类推。

假如一个人没有任何感知,那么他不 存在,至少说不是个活物,也谈不上什么苦乐,解脱不解脱了。所以, 自我不在大脑里,也不在眼睛上,也不在被观察被作业的目标上,而是来来回 回到处游走,没有固定地方的,因为我们的感知是随时随地到处都是的。眼耳鼻舌身意(六 根)这些心法就是自我(心) 的路径。这些内容在论藏里有详细描述,我这里只是简要地 给大家介绍出来。我们练习禅定的用处就是在稳定的业处中体验自我。大家明白了没?发现了没? 比如, 我们修水遍这个业处,集中精神眼睛盯着水,不分析水,根据水的相而进入禅那。是干什 么呢?是体验心(自我)在一条稳定的通路上来来回回的过程。因为这个运作很单一而且 很强烈,我们强烈地感受到我在看水,我看水,我,水……这样的心识活动,所以我们体 验到我就是水,水就是我,这种一心、一境性,了解到自我其实是和心作业的地方息息相 关的。这就是我们禅定过后,细细审查自己发现的奥秘。当然不排除根器很利的修者,首接 就能观察到“心识需要作业才能体现它的存在 ”这个奥秘。当我们集中在某处的时候, 自 我就是在和所缘(业处)相互作用中建立的。如果我们不集中某个所缘,那么它是东一头 西一头的。

不管如何,它就是要作业我们才发现它存在。那么问题来了,心不作业会怎么 样?死掉吗?能永久的不作业吗?由于时间不充裕,这次先讲到这里,下一讲接着讲审查随观。在市面上或者常见的典 籍中,你们见不到如此详细的思辨。接下来,你们会因为思辨见到各种神奇的、不可思议 的,几乎就是玄幻的世界。审查随观智看似不起眼,但是这个观智我们在修观禅的时候反 复去用,却是使人超脱的关键。好了,准备迎接不可思议的世界吧!

001:请教老师,下面这种处置是否失当?用安那般那和狮子卧,我又进入了 未来禅,黑中下坠,一声鸣金,一灯独照,然后游走。游时,开始任其自然,后来我发 现在山路上越行越远,路是黑的,两旁树很近,但灯小看不清。我突然想起投胎的传说, 怕出什么事,就想升起来离开山林。然后就升起来了,但此时心念己经收不住了,维持 了一会儿就出来了。此次维持时间最长,细节最清。前 3 次因为怕,在下坠就惊起了。 请问,是应该继续让它游还是应该停止?

老师:每次你在禅定前,你都应当做好这样的决意,在任何相出来以后,你都不应 当因为喜爱或者恐惧去造作,所以应当停止造作。在繁杂的相中取一个颜色或者一个事 物,而安住在此,你才可能会进入初禅。

002:遣我们来的是空性,充满我们的灵是觉性,那来度我们的即佛。

老师:遣我们来的是天性,充满我们的是人性,度我们的是德性。

005:看来楼主不是弃楼了,为什么不回答我的问题呀?楼主现在会分身、 瞬移了吗?

老师:你这个问题回答做什么?对你我都没什么好处,除非犯二,所以就不理了。

004:所有众生无始以来就存在吗?有无新加入的众生?老师:己生的会有灭去时,未生的会有生时。有新来的,也有旧而不灭的,也有灭 了的。大缅元帅:请问何为老众生和少众生?你现在怎么不太说话了?

老师:很多东西以前讲过的,我就不想再重复了。你看看,我讲多了还落个唠叨的 把柄,主要原因就是该讲的都差不多了。

005:意念守心脏跳动来入定效果好吗?

老师:专注心脏是可以的而且效果还不错,也可以入定,但是看你注意的是什么, 如果是心脏里的血液或者心尖或者某个点,那没问题,但是如果是专注跳动的话,是很 危险的。如果是初学的话,他的心并不柔顺,他在关注跳动这个运动的时候,容易活动 意念。比如,心脏跳是涨缩现象,如果他意念“涨缩 ”或者“跳 ”,容易造成心脏跳得 越来越剧烈。

006:师父,浙江大学那个自杀的博士(26 岁的浙大博士侯京,2018 年 10 月新闻)是不是证了欲解脱智?网传侯某某最后一条微信朋友圈中写道:“可能我只是不太喜欢,也不太适合这个 世界,所以再也不想多做停留了;不想再假装,也不愿再撒谎,只想做我自己而己,是 真的难。所以单纯就是,有那么点累了,所以就算了。不想责备任何人,至少此生为止 认识的没有坏人,爱你们,也希望你们越来越好。要说有什么遗憾那就是对不住家人吧, 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对不起啊,妈,也是真的不知道该说什么。只剩下愧疚,只愿下 辈子投胎不做您的孩子,也不想再让您受伤。最后就想说,这是我自己的选择,不怪任 何人,不想给大家添麻烦。也请不要找我,因为真的找不到了,毕竟钱塘江嘛。不想要 葬礼,安安静静的就好了。走啦,各位,勿念。此生缘尽,只愿没有来生。 ”

老师:这叫欲解脱,还没到智的程度,去掉“智 ”。

007:他的遗言挺真诚的,可惜他没遇到佛法,他主要问题在于以为自杀可以解决问题,是一种彻底的办法。这样做需要勇气,貌似身体没有什么毛病或抑郁 之类的心理疾病。

老师:这就是抑郁症啊,怎么还不抑郁?

008:这可能是对抑郁症的定义不同。

老师:本来学界就是界定模糊。抑郁和抑郁症的边界是什么?我不知道抑郁症的具 体判定标准是什么?

009:如果抑郁属于螣蛇的话,螣蛇属于乙木,具有革命精神的辛金可以治 疗。崔永元好像就是这个法子让自己乐观起来的,到处革别人的命。

老师:大约十年前,我有过一段相当抑郁的时光。发作的时候会导致话都说不连贯, 语言能力低下。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