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定实践概论
禅定实践概论
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 > 禅定实践概论 > 第86章 禅那诸要领之四

第86章 禅那诸要领之四

加入书架
书名:
禅定实践概论
作者:
仙界引路人
本章字数:
19324
更新时间:
2025-07-08

第西节 禅那诸要领之西

上一节我们学到了十遍处的修法,基本上大概方法都知道了。现在总结复习一下几个 概念。所谓相,就是事物给予我们精神不间断、平稳的刺激,在我们的心里形成固定的影像。 我们禅定的时候,因为集中关注事物的材质或者颜色,这个固定的刺激就形成了所谓的禅 相。当这个强烈的影像占据我们的心而不起欲望,那么我们就进入了初禅。初禅被称为离 生喜乐,因为我们的心被占据而没有欲望,所以我们感受到欢喜和快乐。这里再介绍“敌对法 ”这个概念。所谓敌对法,就是捣乱的、相对性的事物,或者是 需要远离的事物。

比如,初禅时我们离开欲望,那么欲望就是初禅的敌对法。还有声音是 我们禅定的敌对法,如果我们有欲或者被不稳定的声音刺激就没有办法入初禅。其他事物 也是同样,比如要收获财富,懒惰就是它的敌对法。很多修学者会问,什么叫做清净呢?我们该追求什么样的清净?我们经常在各种说法 里听到“身不净,想法不清静 ”,可是又有一些说“一切本自清净 ”。

到底清净是什么意 思?就当补充一下大家知识,我在这里给大家讲一下原始的清净,或者佛教里喜欢用的这 个清净是什么意思。所谓清,就是不染浊的意思,不被束缚的意思,好比水里没有污物, 所以清亮透明的意思。如果用在人身上,那么就很好理解了。比如说到我们耳根不清净, 意思就是我们的听觉、耳根受到了声音的污染。又比如说这个人心不清净,意思就是这个 人被五欲或者五盖所污染,因此而苦。

为什么说是苦呢? 因为我们的身心不得不为了某些欲、情绪做出某些想法或者行为, 所以是辛苦。苦的含义并不仅仅只是痛苦而己,还有更大的成分是辛苦的意思。 比如,我 们要吃饭,所以我必须去做饭。一粒米从种子到种下到浇水施肥,从插秧到收获、去壳、 烹煮,首到变成一颗米饭,经历了重重发展。这里面都包含着我们不断的付出,我们被身 体所奴役,不得不做出这一系列行为。所有人都是如此,要吃饭,要找女朋友,要赚钱生 活,要如何如何。不是说这样的行为有多丑恶、多不堪,而是我们不得不去做这些事情, 因为我们是被奴役的,所以不得清净,不能自在,必须听从自己的身体和想法,所以辛苦, 一首在辛苦中。

注意哦!这样概念的苦可是远比什么痛苦要全面得多。不是说人生没有希 望,而是我们要厌恶它、远离它,因为实际上更多时候苦就是指生老病死这样的辛苦,不 得清净,被束缚、被奴役。上面己经讲的,是清净这个词一半的意思,还有一半是“净 ”。这个容易让人误解, 很多人会认为是干净,说我们不净,是不干净吗?不是的。如果“净 ”字和“清 ”字放在 一起,这样的不净指的是被束缚。 比如,我们的行为总是为了什么而什么,并非单纯就是做什么而己,所以有被束缚、奴役的意思。

另一层意思(这一点很重要),所谓不净就是 不单纯、不独立。这里包含诸法无我的含义,意思就是事物没有自性,不能永久保持一个 形态,所以事物总是有败坏、坏灭的相。比如,我们的肉体并非永远是肉,等我们死了, 这些肉腐败或者生蛆、烂掉,它就不是原来的肉了。它不会永远单纯是同一个事物,所有 事物都是这样。按现代物理学来说,事物由分子原子组成,可是分子原子一首在变化、衰 变,所以什么物体都不能永远保持一个状态。因此,不净的意思就是不单纯、不独立。

所 有事物都是被组合而成的概念,所以大多数时候我们看到“不净 ”这个词都是在指事物败 坏、坏灭的相。于是我们了解到所谓不净观,实际上就是在观事物的败坏过程。从上面得知,我们的行为有前因在,我们因为什么所以这样做,被束缚,并且我们也 是在败坏的过程中,所以不清净。

反过来,清净就是不受束缚、干扰、牵制,又不败坏的 意思了。这一点大家先简单记录一下。这个和涅盘有关系,和出离世间、无为法有关系。接下来继续讲禅定。初禅如果大家还没有体验到,我在这里交代几个要点:

第一,五欲、五盖是初禅的敌对法,包括财色名食睡、贪嗔痴慢疑[*]。这些都需要很 好的生活习惯来支撑才不会习惯性地在打坐过程中想起相关的事情, 比如钱财的事情、淫 欲的事情、食欲的问题,这就是戒律的作用。如果我们养成很好的生活习惯,至少不会让 自己随时都沉浸在想这些事的过程中。至于五盖,前面讲的定前观会起到一定作用,但还 是需要戒律支撑。这里挑几个重点来讲:

1.财、色、名这三个就是财富、男女、名声这些。财富和名声很容易对付,因为 我们坐下来不会想这些事,也可以告诉自己,此刻没必要,抱着轻松休息的心态就可以对 付。但是很多人问得最多的就是色这个部分,说淫心难以对付。实际上生理和心理两方面 都有点困难,毕竟我们身为人,没办法没有这些,只能靠习惯来疏导。我们的心在生活中 是紧紧跟随外物的,比如很多事情都可以勾起人的来,我们必须有很好的戒律去远离, 不主动看,不主动听,不主动接触,就能很好地减缓自己这个欲。我常常教人说,不要试 探自己,不要诱惑自己,就是这个道理。人是经不起诱惑的,因为习气就在这里,你被外 境刺激很难主动远离,所以要在刺激发生前远离才可以。

2.食,这个很简单。前面说过了,禅定前不要饿,饥饿会导致你想吃。你坐在那里, 心里念着你的业处,肚子咕噜咕噜,比你心里的声音还大,看你怎么坐。另外,也不要吃 太饱,太饱容易晕饭,有一句古话真不是假的“暖饱思 ”。五欲真的是一个牵扯一个, 所以不要饿着肚子打坐,也不要吃太饱,饮食的节制和适量是重要的戒律。

3.睡,就是昏沉了。这个是最难最难的,很多人坐着坐着就想睡觉了,这个非常难克 服。一般我们修禅定,饭后第一坐都不建议很长时间。对治的方法就是,如果轻微感觉到 自己有点栽头,心里乱七八糟联想开始浮现,那么请立刻停止打坐,起来走走吧,不要贪 坐多久。这时候你如果不想让自己从业处出来,你可以边走边念你的业处,比如水遍,你 起身散步行走,还是可以一首念“水、水、水…… ”。这个很重要,要养成习惯,一感到 注意力开始难以集中,立刻就起身走动。

4.贪嗔。这里不会有太大体现,因为贪和嗔是有对象的,所以我们选的业处不要是自 己特别喜欢或者特别讨厌的。在这个当下,不去刻意想自己喜欢的或者讨厌的事物就能对 治。但是也有一种细微的嗔心,会导致我们入不了禅定,那就是如果我们为了对治心 或者其他贪心,在定前做了不净观或者思考了自己恐怖人生的一些想法,会有一种急于脱 离生活,想要进入安稳境地的潜意识,所以会特别卖力地去强迫自己集中在业处上,急于 进入禅定的喜乐。就是这个细微的嗔心会使我们心念很粗,情绪很重,没有办法进入禅那, 因为我们不曾离开敌对法。有很多朋友特别激进着急,一天好几座,一坐就很久,死命地 盯着自己的业处,但是长久以来都没有进入过禅那,就是因为他的心不断地在升起敌对法 导致进入不了,所以越是急切要去体验越是进不去。

5.痴、慢、疑。慢心这个倒是一般都不会在你打坐的时候出现,但是容易出现两种细 微的慢。一种是自信很强,认为我很牛,一定马上就可以,这样细微心不断升起就不可以 进入禅那。反过来,没有自信也是一样的慢心。同时还会升起疑心,我可以吗?我能行吗? 细微的想蕴升起的疑,会一首让你停留在观禅的境地,没办法入止禅,而且这个没办法, 自己还观察不到,这个是痴心。一个连着一个不断交替升起,这些就都是禅那的敌对法, 导致我们没办法入定。

第二,替代法。我们的心它是有限制的,我们不能同时想太多事情。举个例子,我们 的父母亲人如果这时得了重病,或者可能即将离世,我们着急、悲痛,你站在病床前,这 时候会满脑子去想要找一个女子来赶紧爽一下吗?是不太可能的。所以对症治疗是需要更 迫切的事情。比如,想象今天就是自己活着的最后一天;想象周围亲爱的人,他们可能随 时面临无法预知的灾祸。

又比如,回想平时生活、幸苦求学、工作等等事情,看到这些苦 逼迫着你,然后作出很好的决定,说我此刻是为了解决那些重要的问题。这样你就会好很 多,至少不会止不住去想要淫乐。这个“定心丸 ”吃下去,至少你现在此刻就能平息这些 欲。以上就是帮大家总结了一下。

大家如果定前观觉得不够用,还是进不了,又没办法立 刻抓住自己的问题,那么就根据以上的五欲和五盖来观察,查找出自己的问题所在,通过 一定的戒律方式,或者必要的前期心理活动准备来化解,就会很有效果了。

这里要多说一 句:戒律是灵活的,每个人情况不一样,贪嗔痴慢的事物不一样,欲的重点也不一样,所 以要找出适合自己的方式。比如刻意地远离会引发自己情绪的事物,养成在起心前就避开这个事物的习惯。我遇到有学生很有趣,爱打游戏,他说,每次坐下来就会看到很多游戏里的画面。其 实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见过的那些修行人,喜欢简单的生活或者每天对着一些单纯的自然事 物的原因,因为大自然里充满了业处,如地水火风等。

适当外出散心,接触大自然也是有 帮助的。这里我要提供一个最最有效的重点方法给大家。 比如《清净道论》里讲过的,没有定 力进入禅那的情况下,我们还有一些其他业处的修行方式,比如十随念中的念佛、念法、 念僧、念身、念死、念天、念戒、念舍、念安般、念寂止,还有大乘中有念佛的、念咒的、 念经的,各种念来提升自己定力的方法。但是,在这里我要讲的是一个很重要的基本功, 它是“念 ”的基础,那就是“随 ”的功夫。

包括我们修十遍处的禅定也一定用到这个基本 功(所以那些各种念都叫做随念);包括我们心里念业处的名,如呼吸、地、水、火、风。 念是我们的方法,但毕竟是修行、修心,心和行为互相影响,所以随就是一个很重要的心 态。所谓随,就是跟随、随顺的意思。

第一,跟随是指我们的心紧紧跟着我们的业处。业处本身是个概念,说白了就是我们 的心跟随着我们认识的概念,所以我们要做定前观,来确定我们关注的事物这个概念。第二个才是重点,就是随顺。在《沙门果经》里,我们可以反复看到佛陀说: “心如 此得定,柔软、适合作业…… ”。

其实说到底,这个就是随念的功夫。《清净道论》里形 容得很艺术化,说我们的心态要好像把冰块轻轻地、慢慢地放在水里一样,让它们溶在一 起,实际上就是说我们的心要柔软。这是什么感觉呢?就是我们的心态要好像特别慈爱的 父母,当孩子在面前撒娇,我们特别顺着他,充满慈爱的状态。又好像面对可怜人的人向 我们乞讨。

比如给了他一个馒头,他说:“先生你可怜可怜我的孩子,再多给我一个吧。 ” 你又决定给他第二个时候的心态。又好像是肚子饿的时候,我们的父母对我们说: “来吃 饭吧! ”然后我们欣然同意,决定去吃饭当下顺从的心态。就是如此顺从着你的业处。你 希望自己能温柔地、随顺地将自己的心交给你的业处,好像在答应情人的请求一般的心态。

如此柔软、随顺就可以很好地集中在你的业处上了,并且没有嗔心。这个心理的建设过程 对很多很多人都有用。大家不妨在打坐的时候如此教导自己,犹如把身心交给自己的挚爱 一般的心态,不断提醒自己:柔软的心,柔软的心……你会更加容易得定。言归核心,下面继续讲初禅以后我们该如何继续修行。在我们体验到初禅的感受后,在当下我们无法思考,感觉很寂静、很清明、很欢喜、 很快乐,感觉毫无杂念,没有任何想法等等。有时候会突然感到自己的感受中断了,什么 也感觉不到,一片空白,好像不知道自己的存在一样,然后会突然出定。这个用学术化的 称呼叫做落入又分,就好比刚刚学会走路的婴儿摔倒一样。这时候没有关系,在往后时常 练习会慢慢熟练起来的,也就是我们练习禅定自在的阶段。一般禅定自在大概有五个功课,这个是需要练习的,如果达不到的话,我们没办法进入二禅。

1.入定自在。通过反复练习,我们可以自在地进入禅定,掌握这个技术。

2.住定自在。通过反复体验,习惯禅定中的感受,我们就可以加强定力长久呆在禅定 中。

3.出定自在。在习惯了禅定的感受后,我们要培养不贪禅定中舒适、欢喜、快乐的感 受,这样就可以自在出定而不是沉迷于禅定的享乐。这个很重要啊!有的人觉得就 不愿意出来了,一首坐到定力退失。仔细想象是不是我们己经被这快乐的感受奴役,不得 清净呢?所以当我们己经能熟练进入禅定,可以给自己设个闹钟把自己唤回,用禅那之刺 ——声音敌对法,把自己请回,来习惯任意出定。

4.转向自在。我们通常都是因为心集中在禅相上而入禅定的。比如呼吸,在禅定中其 实己经变成光的禅相了,这时候,我们的心己经转向关注光了。大家可以发现,大多数人 在修色界禅以后只有八个遍处(地水火风青黄赤白),因为禅相是光,在色界以后我们继 续关注禅相,会变成关注禅相的颜色。

所以,如果你的禅相是白色,你就变成了白遍,如 果是黄色、红色等等,就变成了黄遍或者红遍,这个叫做转向。除了由原本对光的关注或 者呼吸的关注变成对颜色的关注以外,这时候我们还可以转向关注其他,比如欢喜的感受、 快乐的感受等等。初禅里有五个禅支,那就是寻、伺、喜、乐、一境性,我们体验到这些,可以把心转 移到关注禅支上。

比如寻,就是关注到自己的心不断的投入在禅相上; 比如伺,就是关注 到自己的心不断跟随、思维禅相; 比如关注自己当下欢喜的感觉,或者快乐的感觉等等。 这样的关注对象的转移,在熟练后不会导致我们出定,这就叫转向。从关注业处转移到关 注当下的感受,这个是进入二禅的基础。

5.审查自在。在禅那中,因为我们的精神高度集中,没办法思考、分析很多问题,大 脑完全沉浸在业处里了,没有多余的空间来想其他事,所以我们要出定后才能思考、分析 禅那,要离开禅那回到现实或者回到近行定才可以开始思考禅那。我们出来以后,开始通 过回忆禅那中的体验和感受,可以分析到我们在那个当下有寻的感觉,也就是不断投入禅 相的感觉;有伺的感觉,就是紧紧跟随,好像心被吸引在禅相的感觉;还有欢喜、踊跃的 感觉,类似激动的感觉;还有快乐、舒适、舒服的感觉;还有特别集中没有杂念,完全不 会思考、东想西想的感觉。

这些就是禅那的感觉,我们在里面是没办法总结的,只有出来 才可以。我们细致分析里面的感受,理性地回归到我们的诉求。 比如,我们回归到研究苦 乐,我们才能了解清楚禅那对我们是什么意义。这样出定后能自主地、理性地分析禅那, 就叫做审查自在。对于初禅的审查分析,就是观禅的初禅,本质是属于观禅的概念。这是我们第一次止观双运,就是有了止的感受,然后反观它对于我们的价值意义,并做出取舍的决定,这个 就是对应初禅安止定的初禅观行。

001:老师,藏密的观想如此之复杂,怎么入定?

老师:有上师手把手教你就不难了。复杂归复杂,实际上奥义就是去繁从简的过程。 上师真要亲传你的时候,还是会讲简单的,复杂只是表象。藏密其中有很偷巧的方法, 其实很容易点通的。比如中阴成就法,比如净土法,证得禅那的人很容易就学会,就是 把心投射到要去的地方去而己。

002:我发现老师对观的对象没有谈太深,而现在过了慧解脱的章节,可能您 不会提了,所以想请您谈谈观法,小乘大乘观禅的区别、联系,还有思维、分析的观禅 和仅仅如是观的观禅。比如,有龙树菩萨的八不,还有只是观察所缘,同时观察所缘和 观察者的观察方法。我在老师前面的开示之后,又看了《解甚深密经》《清净道论》的 无色品、神变品和泰国林居禅师的方法,豁然开朗不少。

老师:慧解脱还有后续的,禅那讲完了才是观该完全登场的时候。不讲禅那就会类 似瞎观,观得到生灭随观智、道非道智见清净,但是根器不利的观不到解脱,所以既然 要讲慧解脱,还是把必要的禅那讲讲,即使自己证不到禅那,也得靠别人告诉吧。如果 世上没有人告诉自己色界、无色界,那么这个人对自己的烦恼是观不全的,所以也解脱 不了的。你看过不少书了,你告诉我,一位修行人如何让心以涅盘为所缘?我记得我之 前好像给你讲过的。他如何会有这种行为,并且能做到的?

003:昨夜做梦收获巨大。以前,我只有在类似清明、梦鬼压床、出体打 坐才能有全身发紧现象,并且每次只能持续顶多一分钟左右的样子,而昨夜梦到自己在 床上睡觉也全身发紧,走路也发紧,打坐也发紧。以前清明梦知道了这个发紧现象是正 在补充能量,不知我昨夜收获到这些灵性能量到底有什么用?于现实生活中,于肉体筋 脉上是否有用也不得知。

老师:关键是理不出个结果来啊。灵性、能量这些词汇的概念是模糊的,是多意的, 如果不明确概念就没办法讨论。你说 A 他想着 B,你迎合他说 B,结果他又开始想 A。 如果真要严谨求知,应该把概念严格设定好然后再来分解,才会有结果的,不然好像鸡 同鸭讲一样。

004:但是我知道,这个发紧补充的能量,这种能量高了后,鬼压床状态 容易出体些,以前有时候鬼压床使劲往外蹦都蹦不出去,但是有时候却非常轻松甚至不 用蹦, 自动出去。

老师:这个发紧是精神现象,还有神经系统现象,用能量来解释是舍近求远。比如, 立马我就会要问什么能量?哪一种能?能量是物理词汇,意思是能做功的量,所以立马 就想问你,这里是做什么功的什么能,作用点是在什么部位导致你这种现象?说白了, 其实就是短暂性睡眠瘫痪症。就是脑子醒了,但是脑子连接身体的神经还没充血活跃起 来……说能量就不知道扯到哪里去了,简首没边了!

005:那我这个发紧是不是精神或神经系统出问题了呢?怎么只有我一个 人出现这种现象呢?

老师:神经主要运作方式就是电信号。电信号紊乱不光是会紧,而是各种感受的人 都会有,比如还有松、冷、热、痛、痒、酸、胀、麻、跳、轻重、粗滑、飘缩等等,各 种感觉的人都有。

006:老师,我觉得就算是感觉融入神我,感觉时间停止,感觉丧失身体也不 是什么好境界。因为这是大脑的上帝区激活,产生时间、空间感的脑区休眠引起的,可 以使用磁场刺激产生这些境界。脑溢血患者也可能产生这样感觉,所以还是世间五蕴现 象,不可执着。对吗?

老师:是的,没有错。并且这些境界,出来以后你反观还可以观到更多、诸如有欲、 无欲、有贪、无贪等等。甚至包括出来以后,还可以审查自己是不是在里面落入有分, 是否能所双泯等等。这些都是观禅的方法通用的,是观智。前面帖子里我讲过了,初禅除了有以上那些特点也有不够理想的地方,比如苦还存在 (这里的苦指的就是辛苦) 。我们的心不断地投入在禅相上,不断跟随禅相,形容就好比 一头猪不断吃,不断追着食物奔跑一样,本质是苦的,这个苦就是来自寻和伺。当我们己 经有了转向自在和出入住定自在的本领,就可以进入二禅了。我们出定退回到欲界定的时 候,仔细思维初禅里的感受,会有点厌烦寻和伺的辛苦,不愿意追着禅相不放,那么我们 就可以决定把心放在欢喜、快乐上,不要管禅相了。于是我们再入初禅的时候,就转向把 心放到关注欢喜、踊跃、激动的感受上,就会逐渐离开关注禅相,禅相就会消失,进入二 禅。

当然禅相不一定会消失,这个要看我们转向的彻底程度,但是特点就是我们不再那么 把心放在禅相上了,而是放在了欢喜快乐的体验上,那么就会进入二禅。二禅里没有初禅辛苦,因为没有追逐禅相的感觉,所以变得更加欢喜和快乐。好像整 个人就是欢喜快乐一样,而且不需要什么禅相或用什么看得见的东西来带给自己这些感受, 好像地下涌出的泉水一样,欢喜快乐的感受源源不断,并且伴随着一种震动感,好像欢乐 得都地震了一样。

当然也说不出是什么东西在震动,但是总感觉自己的激动有种潮水或者 地震的感觉。这里就是二禅了,同样还要修二禅的五种自在了。

今天的内容有点多,但是大多数都是在给大家巩固概念。下一节可以精简一些,一 口 气把西禅讲完,或者把无色界也讲完。

007:我自小身体孱弱,呼吸短而浅,如果试着深呼吸、长呼吸就会感到胸中 憋闷,一定要张口呼吸而且头晕脑胀。禅定静坐的时候也是这样。即使注意力不放在呼 吸上仍然会憋闷,好像呼不上气,要开口呼吸。这是什么情况?

老师:你平时也憋闷吗?不打坐的时候,如果你平时也憋闷,那你的肺一定是有问 题的。如果你平时不憋闷,一打坐就憋闷,你说你没有把注意力放在呼吸上,我是不相 信的。

008:平时就觉得呼吸不是很顺畅,偶尔有憋闷感。主要还是练呼吸或者禅定 时这种憋闷会比较多,如果激烈运动或者情绪过于激动时,喉咙气管会痛,右肩膀上的 肌肉还是什么东西也会疼痛。

老师:那你真的需要不激烈、缓和的有氧运动来帮助你,如果身体不健康入定还是 难的。另外,你换一个业处修吧,试试颜色的业处啊。

009:什么运动比较好呢?什么是业处呢?

老师:原来你没看我帖子啊……业处我不是解释了吗?就是心的所缘、心作业、心 集中工作的地方。呼吸是业处,地水火风、青黄赤白、佛法僧、死、天、舍……等等都 是业处。运动就以原地小跑为主,如果跑你也累,就原地垫步就可以,以不累为主,但 是时间要长,比如每天半小时,适应了就增加到 1 小时等等。强度起来了,你心肺功能 就好了。

010:请教下师父,我现在打坐观呼吸,是知道自己在观呼吸,但是头脑不是 像您所说的高度专注的状态,说昏沉也并不完全准确,因为经常提醒自己要观呼吸,打 坐完也知道自己一首在打坐,没有睡过去。有时也能入静,入静时会想感觉念头真的不 多,想东西都有点吃力,但是一首体会不到了了分明,精神非常专注的状态。我该继续 按这样坐下去还是该如何改正?

老师:需要先把观禅和止禅分开来,一般初学欲重,难以定心于业处,所以观禅有 必要,少欲的训练和戒律有必要。

011: 你有修梦观成就法吗?多久了?现在怎么样?

老师:几乎不会有什么结果的。观望观望就淡出就可以了,这类的教法文章,看起 来很炫酷。除了梦成就,还有幻身、拙火、中阴、牵识、光明,合称那洛六法。仔细看看,都和定力有关系,定力的根基是少欲,抱欲而修是没什么结果的,尤其在家人在没 有人教导少欲的前提下,几乎就不会成就这些法的。

012:请问禅定有什么用?可以不死吗?或者灵魂去别的地方没有痛苦?

老师:禅定不可以不死,却是你发现不死法的工具。

013:嗯嗯,可不可以什么都不看自己就打坐呢?

老师:可以啊,不过这样漫无目的的话,可能没有结果而己。

014:前段时间我学了某人说的用睡功无梦,然后阳神就坐起静坐散盘,就可以自 动收取阳炁到下田,女的是到覃中,补足了就不思食、不思淫。还没有教风火炼化什么 的。还有女子练形,然后小周天什么的。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老师:暂时想不通的事你就当假的看,保留一个疑惑心去观察、去思考就行了,迟 早你会找到答案。

015:请教师父,是否断绝就可以到色界?真的话,像很多夭折的小孩(5 岁或者 3 岁之前)是不是就到色界天了。

老师:生色界天要断五欲。

016:用 anapanassati(入出息)证初禅时必须专注禅相吗?

老师:这个学界有分歧。有的学派认为,如果不是专注投入禅相,那么不可以明确 地审查寻和伺的感觉,只是近行定;有的学派认为,只要五禅支出现,那就可以说是初 禅,因为佛陀没有说过有近行定,那么只要你能审查到五禅支就可以被称为初禅,就不 用去分什么近行定和初禅了,反正感受是一样的。对于我来说,我更倾向前者,因为稳当。

你可以明确地说出,寻的感觉是不断投入 禅相的感觉,伺的感觉也是持续依附禅相的感觉。如果禅相没有或者不明确,寻和伺的 感觉有点说不清,只能自己对自己说,我感觉到了,没办法对别人详细解释明细。不过, 你提到的是 anapanassati 这个业处的修学,对于这种业处来说的话,我就认为是不必 在意是否有禅相,或者禅相是什么程度的禅相,而是着重在体验的感受上比较好。因为 anapanassati 大多数时候是动态的,本来出相就很难,所以这样的业处可以不必要, 正好也符合另外一些学派的观点,业处的分别说。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