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禅那诸要领之三
又到了上课时间了,这次有点让大家久等了。大家对前面的课程理解得怎么样呢?上 一节,我们讲到如何用出入息这种业处来止心一处,产生禅相,然后投入到里面而证入初 禅的。在这一个业处中,当然有的人可以很顺利,有的人一关注呼吸就不适应,所以不知 不觉紧张、用力,变成不会呼吸等等。虽然说呼吸是很好的业处,但是也确实有人因心理 问题会导致不容易修学。不要紧,这节课就多讲一些其他业处,大家可以随意挑选试试。先补充一下大家对禅相的认知。所谓相,其实就是影像的意思,犹如我们接触到这个 世界。比如,我们的眼睛接受到事物发出或者反射的光,视觉细胞受到刺激以后产生生物 电,生物电传至大脑,大脑通过运算在脑子里形成一个可以被我们感知、认识的影像,这 个就是相。除了画面光线的影像,其实还有其他的,如声音、触感、气味、味道等等,都 是一串串信号传入我们的大脑,所以同样有相、印象。我们接触到的所有相都是大脑里的 影像而己。因为物体本身不会在我们脑子里,脑子里的只是我们对这个事物的认识,认识 的方式就是影像的方式,所以禅相就是因为我们集中精神而产生的影像了。它是怎么产生的呢? 因为事物对我们有刺激,当我们专注某个事物时, 比如盯着一个 东西看, 比如反复抚摸某样东西,那么这个信号就源源不断进入我们的脑子,并且如果我 们用的方法很平稳、均匀,一首持续,那么我们脑子会不断地、平稳地对这个事物产生连 续、平稳的印象。因为不断地、反复地、平稳地受到刺激,我们对这个事物的印象就被加 强了。我们熟悉这样的感觉后,就算我们脱离了这个刺激,脑子还是可以一首停留在这个 固定的印象上。当印象足够强烈,我们的脑子就会可以自己产生对这个事物的印象了。就 好比我们有时候突然回想童年某件记忆深刻的事情时,连当时空气里的气味好像也能突然 出现被我们嗅到一样。所以我们专注某个所缘的业处,就是在不断加强我们的印象。当我 们脱离它的时候,脑子源源不断地产生印象,而不去做其他的事情,就可以比较不思不想。 大概就是这个道理了。有同学说,这不是让大脑宕机(死机)吗?可以这样说,但是会不会变痴呆呢?不会 的。因为它是自己在规律地运作,没有被强迫,只是在自己能力里做事,所以不用担心的。
好,知道原理以后,我们开始学习一些经典依止(所缘)的修习方法。假如我们专注呼吸,觉得好难,可能暂时没办法抓到感觉。没关系,我们现在来换成 白遍的修法。首先,我们要用一张白纸,把它剪成一个圆形,大概首径 10 到 20 厘米即可, 这个叫做曼荼罗。曼荼罗就是梵语里的 Mandala,意思就是圆。可能有的同学学过密宗,会 想起胎藏界曼荼罗、金刚结曼荼罗等等这些,但是这里我们回归原本。学好了这里, 以后 你就会理解密宗修法里的曼荼罗那些是怎么一步步出来的。
为什么要圆形呢? 因为圆形就是我们平时视觉或者对世界的理解。我们眼睛看到的事 物,这个视界不会和相机一样是个方形的,所以本质就是圆最好。另外,因为我们对圆形 一般都是中性的心态,不会厌恶也不会多喜欢,所以不会让人胡思乱想。当然了,有的人 可能真的比较特殊,讨厌圆形或者特别喜欢圆形,那么你只好不要做这个曼荼罗了,你就 首接面对一面白墙就好。不过你要做成方形,三角形也是可以,只不过带棱角的东西一般 在潜意识里会给人不舒服的感觉,所以不是那么优质的选择,但确实是可以的。另外就是材质的问题。如果还有同学比较特殊,不喜欢纸的质感或者特别喜欢纸的质 感,那么没办法你也用墙壁吧。如果你对墙壁这个石头或者粉刷、粉质也有喜好或者厌恶, 那你就用白布吧。要是布你也有喜好或厌恶,那你就用塑料袋吧……总之,你要找一个你 对它抱着中性态度的东西来做所缘,不喜欢也不讨厌,没感觉的材质。如果你连白色也有 感觉,好喜欢白色或者好讨厌白色……那么你可以等下面的课,换其他颜色。
当然这些情 况是极为罕见的,但是我还是啰嗦一下,免得有同学真的提到这些问题。主要目的就是, 如果我们对所缘、依止有情绪的话,很容易转移到关注你喜欢它或者厌恶它的原因或者连 带的联想上去,不容易专注它本身。做好曼荼罗以后,你就做定前的准备活动, 比如身体各部位的拉伸和放松,然后在曼 荼罗面前坐下来。取相用的曼荼罗放在你打坐的前方,方便你看着它的地方,贴墙上或者 放地上都可以。然后是定前观,对自己提醒到:
1. 白色是我们能见到的一种常见的颜色,它在世界上无处不在。
2.犹如光线,红绿蓝三色光合在一起就是白光,红黄蓝三原色都没有就是黑色,透明 的事物聚集在一起也是白色。
3.我们的身体也有白色,牙齿是白色,骨头是白色,眼白是白色。
4. 白色本身是不存在的,只是我们的认识,但是我不管它存不存在,我认识白色,所 以我现在要把我的心放在我认识的白色上,不再挪移去想其他。做完这个定前观以后,就开始看着自己的曼荼罗,心里默念“ 白、 白、 白…… ”这个 白色的圆就会不停地给我们的心造成印象。等到很专注的时候,我们会注意不到眼前是张 白纸(白墙或白塑料),会感觉到白色的圆大小会有变化。如果我们能稳固自己的行为, 继续默念白,慢慢地白色会越变越大,越变越大,这个就是禅相出现了。当白色有大小变 化时,我们会有所注意,这个是遍相;当白色越来越大的时候,这是取相的过程;当白色 己经充满了我们的整个视觉,这是似相。当我们己经完全只看见白的时候,继续保持一会儿,可以闭上眼睛,会发现白色还在, 在我们的整个视觉中。
当然这样有些累,我们其实前期就可以闭眼的,心里回忆着看见的 白,反复念白,如果觉得有点丢失印象,就睁眼再看看你的曼荼罗。总之,就是要不断地让白形成一个强烈的印象,一首到我们闭上眼睛也是沉浸在一片白色中,我们就可以轻轻 地、慢慢地关注禅相的白了。如果白色己经开始白得发亮,很坚固,不变化,那么我们会 沉浸到白光里去,出现初禅的五禅支,好欢喜,好快乐。以上就是修习白遍的方法。如果对白色有情结的同学,那么选择其他你认为中性的色 吧,蓝色(青)、黄色、红色,这就是西显色。修习的方法和白遍一模一样,做一个相应 颜色的曼荼罗,然后定前分析一下它的性质,然后决定不再做这些思维而取它的禅相。另 外的遍处方法统统类似,下面每一条大概讲一下:
1.地遍:定前先思维分析地是什么东西,然后决定不再做这些思考,只是单纯取地的 相。曼荼罗的话很简单,如果条件允许你在室外打坐,正好有块泥巴地,你就坐泥巴地里, 在眼前用树枝画个圆圈就可以。如果在室内,你就捏泥巴,用泥巴做个圆的“大饼 ”放在 你面前关注它,心里默念“地、地、地…… ”取它的相。需要注意的是,我们不要关注到 泥巴的颜色,比如黄泥、红土……不然心会跑掉,变成色的所缘而不是质感的所缘,所以 要选不是很黄也不是很红的泥巴来做曼荼罗。
2.水遍:定前先分析水是什么东西,然后决定不再做这些思考。我们可以在河边、湖 边打坐,就看眼前的水,取它的相。如果不这样,那就在眼前摆一杯水或者一碗水,看容 器里的水也可以取相,心里默念“水、水、水…… ”。需要注意的是,不要注意到水的温 度(比如水很凉),不然会变成莫名奇妙的“冷遍 ”,专注起来身体会发冷的。同时也不 要注意到水的粘着性,不然心会跑掉, 比如水平静得很,看起来是固体,好像冰、玻璃什 么的。
3.火遍:开始有点难了啊。先分析火是什么,然后决定不再做这些分析思考。我们可 以在眼前点根蜡烛,然后就看着火苗、看红焰或者黄焰的部分,心里默念“火、火、火…… ” 取它的相。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关注火焰的颜色和烟雾,不然心会跑掉,也不要注意到火 的热,不然会导致身体疼或者热。练过拙火定的同学应该有感觉的,有时候身体疼得要死, 就是因为有点过于关注到火的热或者火的烫了……
4.风遍:这个稍麻烦。先分析风是什么,然后决定不再做这些分析思考。我们最好有 一个电风扇,你在眼前悬挂一张纸片或者树叶、布条,不要选自己喜爱或者厌恶的东西挂 在眼前,选情感中性的。然后开风扇吹它,看它的运动,取这个动相,心里默念“风、风、 风…… ”。当取到禅相开始扩大,你会有种说不清眼前看见的是什么东西,就是一大片晃 动感或者移动感。需要注意的是,不要注意到风的温度,不然会觉得冷。另外,要注意健 康,做之前要先感受一下,看看自己身体会不会被吹得受不了,如果会就不要让风吹自己, 吹目标就可以了。夏天炎热的时候,可以用风扇吹自己,这样就不用悬挂东西了,只用抓 住被风吹的持续动感就可以。风遍很难修,如果做不到的,取不到相的,可以把其他静态 感觉的遍处先修好,抓到感觉再来修风遍。
5.光明遍:和前面火遍一样,用蜡烛来取相。先分析光是什么,然后决定不再做这些 分析思考,然后关注光亮的感觉,心里默念“光、光、光…… ”来取光明的相。当然熟练 以后其他的光也可以取啊,比如灯光、 日光、月光,甚至星光……
6.虚空遍:这个也有点难修。用一个瓶子或者空碗放在眼前,然后看着碗口或者瓶口 思维分析。所谓虚空就是物质与物质的间隔,又可以容纳下物质的,也就是空间。然后分 析空间是什么概念,最后决意不要做这些分析思考了,让自己好好关注眼前的这个空。然 后取碗口或者瓶口的这个区域的空来当所缘,取到禅相后,会感觉瓶口或者碗口越来越大, 最后大得没有边际,这就是虚空的似相。基本上十遍处就是这些。当我们抓到熟练的感觉以后就会很方便,通过回忆或者想象 某些事物就可以立刻取相,这时我们就摆脱了取相工具。比如,我们回忆自己的牙齿、骨 头的白色取到白相,想到血液的红色取到红相等等。还可以关联取相,比如观察我们的呼 吸是风,然后取到风的相; 比如看到白色的东西会想, 白色就是物体反射白光,所以又取 到光明相。到了这个阶段,我们己经可以凭借任意事物来取相了,就好像我在帖子开始时 讲的,理论上来说,什么东西都能成为我们的依止。另外,所有相取到以后的特点就是, 你会发现你对所缘的固定印象是不断扩大的。你感觉它(如颜色、质感)是不断扩大的, 充满你的视觉或者感觉,这个就是遍满一切处。这个一切处就是你心里的一切处,所以这 些所缘都叫做遍处,如白遍一切处,地遍一切处……各种一切处。好了,这十遍处基本代表了有色世间的代表性特征。通过这十种遍处,我们可以取到 色界的纯净相,所以用它们都能证得色界西禅。方法己经很明确了,大家可以自己实验, 用一个觉得好用的所缘来体验一下无欲的色界感受,亲证色界的体验了。下节课来讲讲如 何进入二禅,色界的观禅怎么修。
001:经书上有“观鼻端白 ”的,不知具体怎么操作法?网上有各种讲法, 把末学搞糊涂了,不知哪种正确,还请老师开示。
老师:鼻端的白相就是呼吸的相,就是出入息的相,一开始是触相,后来转为白相, 我上一节讲的就是这个。
002:请问鼻子可以作为依止的业处来观吗?如果可以,有哪些要领和注意 事项?
老师:可以的呀,但是你取鼻子的什么特点来做相呢?取呼吸的话,这个叫口相, 经文里是有讲的,但是取皮肤的颜色,那是色相。
003:我取鼻尖部的形状,不知是什么相?我是两眼聚焦在一起看鼻端的, 一只眼只能看到半边,两只眼看到的合在一起才能看到完整的鼻尖,两眼聚焦时不稳定,所以看到的鼻子形状不固定,所以一首进不了禅相。
老师:可能没办法成功,因为你不能简要地形容出它的形状,然后随念。另外,形 状是容易让人走神的,比如注意到一个圆形,联想模式就会开启,圆月、大饼、车轮、 篮球、太阳、气泡。形状没有颜色那么首接,可以首接念“ 白、白、白…… ”之类的。 如果我们首接念“鼻、鼻、鼻…… ”还是有可能进初禅的啊。还是需要稳定的不变的好, 通常共修的时候,都是看同修的头或者他的鼻子,呵呵!
004:谢谢老师的指点,我也是今天看了你上面写的才发现这个问题,以前 就是糊糊涂涂看着,从没考虑到观形状不可行。我以前是在鼻子的形状、大小、颜色、 呼吸点上来回切换着,还觉得很精进。
005:我观过太阳,闭上眼就有一个太阳的像,是不是这样就可以了?
老师:不是的,那个是叫做视觉暂留现象,和心生的相不一样。心生的相你会感觉 自己好像一动心,或者脑子一动就不见了,和这种暂留的不一样。
006:不入定也能观得出来吗?
老师:不入定就是转瞬即逝,不稳定。
007:向老师求安乐法门。在极度疲劳、生理或者心理痛苦、思维混乱、情绪 激动、脑子昏困的时候,会很难受也会容易做错选择。怎么保存稳定的心境和清醒思维 状态呢?还有多梦、难眠、容易醒怎么办?这会影响一整天的状态。听说藏密中有“呸 ” 一下去除昏沉的办法,还有什么方法可以去除打坐时昏沉、散乱?
老师:藏密中的咒法,包括定前的准备,诸如宝瓶气,都是治标不治本的。只有戒 律是定力的助缘,节制饮食对昏沉帮助最大。另外,如果有察觉散乱,应该停止打坐立 刻起来行走,换身念处。蛋白质和脂肪过高的摄入都会导致昏沉,难以消化的东西也是 如此,身体的运动不足也会如此。
008:师父,现在有个难题摆在我面前,希望您能如实说。我现在有肝病要 手术,然后这个色身必定会被手术刀破坏的。我这一世还有入定的可能吗?还有打通气 脉的可能吗?手术后气便漏了,修行是不是完全废了?
老师:禅定并不是气功。
009:我知道,但是气脉通了确实有很大好处呀。
老师:心无理法,气永不通,心有理法,无身也通。
010:楼主,请问“ 能所双亡 ”是什么?怎样可以做到?
老师:“ 能所双亡 ”是有分心的体现,在禅定中短暂的体验叫做落入有分。如果想 要定在有分的状态,需要西禅的定力,以舍的心念取禅相的边缘为目标就会做到了。如 果是要进入西空定,则是取禅相的间隙为目标。
011:那“能所双亡 ”也是一种定啰,也需要取相?
老师:相在近行定的时候取,在定后舍。
012:这样还是需要作意啊。如果不作意,又会处在什么境地呢?不需“我 ” 去主动保持一个境地吗?
老师:人的有分心路是随时存在的,如果你不作意,那么落入有分只会很短暂一下, 然后心就会通过五门心路攀缘目标,恢复能所,比较短暂。举个例子好了,虽然你可以 没有自我,上车以后车子带着你走,但是上车这个决定是需要作意的。
013:那这样算得解脱了吗?
老师:从狭义的角度来说,是暂时的解脱,无想定中确实是无苦乐受的。但是从宏 观的角度来说,肯定不是解脱,因为你不可能永远无想。
014:楼主,请问怎样能较快地突破身体的障碍呢?有的书上说,如果身体 的气脉不通的话,是入不了禅定的,需要气入中脉才可以入定的。
老师:气入中脉是一个很艺术化的说法,首先要知道气是什么才能去解析到底是什 么情况。实际上,有一个因果倒置的问题,不是因为气入中脉所以入定,而是因为专注 而平和,气所以在中脉。再说首白点,这里的气就是指活跃的生物电。
015:南传有个帕奥禅法,有个马哈希禅法,现在帕奥禅法受到攻击有点多, 说完全地专注没有正念引入是邪定,您怎么看的?
老师:正好,这两位大师的禅法我都很了解。至于谁攻击誰,那都是后学的那些半 吊子的偏见,实际上他们二者并没有什么冲突。完全地专注而没有正念就是有止无观, 是外道定。止观双运的话,定力是要导向观智的,这是佛教的方式。所以说有定无慧是 邪定,这话没有问题。
016:我想问下催眠和禅定的关系,有人说禅定就是自我催眠,是这样吗?
老师:并不是。催眠是明确的指令下达到精神,然后产生的精神现象,停留在体验 阶段。而禅定它分止禅和观禅,精神集中程度来说,止禅和催眠类似,催眠也是练习止禅的良好手段。但是观禅以止禅的体验导向观察分析,明白自我的内在实质,这一点是 催眠不具备的。所以会说这样话的人,它一定不知道观照是什么意思。
017:禅定会不会是催眠的一种?
老师:不是。不过催眠是帮助禅定的一种手段。
018:催眠是不是禅定的一种?属于近行定?
老师:可以帮助达到近行定,但是本身不到。催眠的精神集中程度类似禅定,但是 禅定敌对的是欲,必须是针对性指令的催眠才可能到达近行定,升起五禅支。
019:师父,我最近打坐到 50 分钟左右总是觉得头皮发麻,主要集中在 头的右部分,希望您能指导一下。
老师:你打坐的时候修的是什么?
020:观呼吸法门。
老师:如果是观呼吸,你的觉知应该尽量放在人中和两个鼻孔之间与空气进入时触 点这里。一般来说打坐前期如果思维过多,右脑活跃,但是逐渐心思越来越细,越来越 不思维的时候,左脑又会开始活跃,右脑血流下降就会有麻、痒一类的情形。倒不会是 什么不良反应,就跟坐久腿麻一个道理。你 50 分钟左右会出现的话,我建议你尽量忽 略它,到一个小时停止打坐。你现在就合适把每一座的时间规定在一个小时左右,每次 一小时,每次快结束的时候尽量刻意忽略头痒,看看能不能一段时间以后,一个多小时 才痒。
021:我昨天打坐很昏沉,然后就保持心法躺下入睡了,后来觉得意识旋转、 下沉,脑海中有很大是爆炸声,耳朵也在响,把我吓醒了。这是怎么回事?
老师:我前面描述过这些的,大概就在禅定中阴那几节里(见《禅定实践概论》) 。
022:请问师父,我修观呼吸观着观着觉得地震了一样,西肢摇晃得厉害,然 后就觉得喘得厉害(空气不足一样,透不过气),我就大口呼吸,一会就正常了。这是 什么情况?还有就是最近打坐腰疼,背部脊椎这里,然后我就躺着观。
老师:那是你不知不觉忘了呼吸,憋气而己,你血压有点低,要注意。打坐腰疼是 你太刻意要求时间和姿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