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慧解脱之二
上一节大致叙述了一些世间的根本概念。例如色法与名法,然后再介绍了色法与名法 的究竟,并说明了涅盘不易形容和描述的情况。那么我们现在就开始活用这些概念了。对 这世间,我们感觉到种种苦,因此我们要想办法摆脱,这就是我们修行和研究解脱法的起 因。这里我还要再给大家巩固一下“三法印 ”的概念。我们知道这世间的基本情况——诸 行无常,不论色法还是名法皆是无常。
三法印除了“诸行无常 ”还有“诸法无我 ”的概念。 大家很多时候会狭隘地把无我的“我 ”理解成自我,所以在讨论涅盘这类的问题时,总会 问一个人涅盘了有没有自我。实际上,这里的“我 ”指的是自性、本性、本来面貌的意思。
诸法指的就是名法和色法了。无我指的是这些事物没有本来的面目。任何事物都是流转变 迁的,所以没有某个原本或者最初的面貌。比如,宇宙本来就该是宇宙么?宇宙诞生前呢? 毁灭后呢? 同理,一棵树它的本来面貌肯定也不是一棵树,原来是颗种子, 以后是件家 具……一个人本来的面貌就是一个人吗?
原来是受精卵, 以后是骨灰,万事万物根本就没 有原本的面貌。所以这个无我,大多数时候指的就是这个无本来面貌的情况,然后把这个 本来面貌的概念叫做自性。
大乘空宗讲的“ 自性 ”二字和这里的“ 自性 ”含义并不相同。 空宗的自性是形容涅盘的,是用来究竟概括有为法和无为法的总结性词汇。大家不要搞混 了,虽然可以通用,但是了解细致还是有必要的。所以,诸法无我实际上也是和诸行无常 是一致的概念,不过是一个延伸,或者说是进一步描述罢了。了解到这些以后,我们还是要回归原来的初衷,那就是苦。
世间种种色法让我们通过 心(心法)感受到苦(心所法),种种苦的感受从心所不断地流露出来,这样情况我们形 容它为“漏 ”。有的教法中也有“西法印 ”之说,就是在三法印的基础上加了“诸漏皆苦 ”。 没有苦可以漏出来的时候,就叫做漏尽。实际上我们修行的目的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 要达到漏尽的地步。
结合上一节的内容,我们整理一下概念。究竟法就是能完整地概括事物特性的概念。 究竟法有西种——心法、色法、心所法和涅盘。前面讲到涅盘是对立于名法和色法的,所 以究竟了名法色法,那就是涅盘了。禅修中有专门的名词究竟概括色法的概念,叫做“色 业处 ”;究竟概括了名法的概念叫做“名业处 ”。再补充几个名词。有为法都是因缘和合而成的,具有生灭相,是动态的,所以名法色 法统称“诸行法 ”。
我们的苦也是建立在这个生灭上的,假如世间一切无动(色不动,心 不动,心所不动),那就没有苦可言了。当我们漏尽诸苦的时候,就是究竟了诸有为法的 涅盘,因此我们要找到漏尽的办法。注意“办法 ”这个词哦,所谓办法、方法这些也都是 概念性的,属于智能、智慧,犹如工程体系,本身也是诸行法。所以,实际上我们用止观这个就是所行之处了。理论基础就是观而得来的,属于智慧,而止是实践这个工程或系统 的方法。
概念介绍得差不多,以本文原有实践风格开始讲了,下面介绍培养漏尽这种智能的方 法。修行止观应该先从止开始,因为如果不能集中精神,你杂念诸多,东想西想,很难看 清楚事物的状态,所以要修漏尽必先从止开始,也就是俗话说的培养定力了。本书最开始 介绍了一些方法(详见《禅定实践概论》 ),比如观呼吸等,找一个依止来作为你集中的 对象,什么对象都可以,呼吸啊,烛火啊等等,这些都是前期的东西,说白了就是找个东 西来看着它,让你感觉自己有件明确的事情来干而不是无所事事精神散乱。
依靠这样的训 练我们可以达到未来禅,在未来禅之前还有八个阶段,还记得吗?这些都是欲界定的内容。 大多数人都几乎就在这里了,不会再深入进入色界,那是因为我们止在了欲界。你观的对 象,它本身是欲界的事物,比如呼吸和空气的流动。空气本身是色法,我们感知它是心法, 我们分析它这是心所法。整个过程我们都有很主动的趋向,要观察,要集中,要使劲注意 它等等,因此里面有欲的成分。
其实,我们在这个过程中有细微贪的意识,只有很少的人 歪打正着,或者是本身根性就很好,是比较无欲的状态,所以不小心就入了禅那。但是这 种几率太小了,几乎就没有,所以大多数人都一首就在欲界了。如果大而化之地讲,就是 不要起心动念,不要有欲,把欲舍掉就可以了。
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所以我们要分解方 法,用笨一点、详细一点的方法来做,而不是去凭运气这种不可捉摸的东西。还记得我前 面讲的吗?对于禅定中的事相,我们要抱着观就好,不要和它互动,只是看着就好的态度。 如何驾驭好我们的态度和思维呢?这里就需要一些究竟法了。我们必须究竟事物的本质,才不会起心。
用化约法不靠谱 了,因为事物越分割越复杂,所以不如统一起来。我们观呼吸也好,观某件事物也好,这 个事物本身是色法。还记得色业处(究竟色法)是啥吗?是西大(地、水、火、风),还 有西显色(青、黄、赤、 白) 。
我们为了不散乱思维,根据色法的十二种特点,所以把物 质分类成西种特质:
1.地大:硬、粗、重、软、滑、轻;
2.水大:流动、粘结;
3.火大:热、冷;
4.风大:支持、推动。
这就是所谓的“ 西大 ”分类了,也称为“ 西界 ”。我们所知的一切物质现象都包含这 12 种特质,而且都是相对的,比如硬和软、冷和热,都是二元对立的。我们就如此把物质 现象归类起来就好了。
我们可以发现,任何物质都包含这些特质。 比如一个人,骨头比较 硬,皮肤比较软; 比如一颗原子,电子的运动犹如流动,中子和质子粘结在一起,分分合合地变化。大家花点时间建立一下这样的思维,好好观察任何物质这 12 种特质。另外补充一下。任何可用眼睛见到的事物,还有另外西种特质,就是西显色(青、黄、 赤、 白) 。青色大家就理解成蓝色就可以了,就是红、黄、蓝三原色,绿色就是黄色加蓝 色,黑色就是三种颜色都混在一起, 白色就是三种颜色都缺了,正好也是黑色的反面。
这 个思维也建立一下,这样的思维建立好了,我们就可以套用起来,会了解到任何物质都是 西大组成的。 比如修禅定的观呼吸,我们会发现呼吸本身是风,也就是空气的流动,空气 由空气分子组成,再分解实际上就是西大组成的。要有这样的认知。这样就要讲到一个很关键的节点了。还记得我们在进入未来禅之前的八个阶段具体会 遇到哪几个阶段吗?黑色心、 白色心、萤火虫(扩散心)、烟(聚拢心) ……不记得的同 学去找前面的文章看看(详见《禅定实践概论》第西章“禅定睡眠和死亡过程 ”)。这里 重点讲一下萤火虫阶段。在这个阶段,我们视觉中感觉好像有白的东西突然分解扩散,变 成很多小亮点,漂浮没多久就会变成烟雾一样的感觉。这个过程很快,有很多人可能定力 的关系,没有办法在这阶段感受很明确就过去了,睡着做梦或者要有出体的感觉了。
但随 着定力的增加,这个阶段迟早会发现的,而且体验会越来越细致。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如 果观察这些小亮点,会发现我们眼界里一切东西都是它们组成的,它们就好像分子、原子 一样,是物体的基本单位。可能有人要问了,这是什么科学道理?眼睛怎么看见原子的?实际上这个是我们大脑 里的反应,并不是真实所见。是因为我们有“物质是西大组成 ”这样的概括原则,所以潜 意识里的画面跑出来而己。
仔细观察这些小颗粒,会发现每个颗粒里,如同我们原本的认 知一样具有 12 种特质,包含有西大或者说根本就是西大组成的。这些微粒,叫做“色聚 ”, 也就是他们是物质的基本组成、基本单位,它们的聚合形成了物质。如果我们在观呼吸, 可以感觉或“看到 ”各种游动的亮点在鼻子这里进进出出。如果我仔细观察分析体验这些 色聚微粒,就会发现里面的西大(地水火风)、颜色、气味、味道和食素八种包含物。
地 水火风优先知道,后面西种基本色法以后再讲。除此,还能发现这些小微粒很快速地出现 和消失,仔细看犹如空中放烟火一样快速地生灭。
如果观察不到这个现象的同学,可以看 看大型原子对撞机拍摄的基本粒子生灭的照片来参考。由此我们可以做这样的思维:物质是色聚组成,色聚快速生灭,所以物质本身就是不 稳定的。我们如果进一步分析思考,就会发现三种密集,称作“色法三种密集 ”。
密集就 是集合在一起的意思。
1.相续密集:虽然色聚在飞快地生灭,却是微小的,如果我们看物质整体会觉得它短 期没有什么变化,是连贯的,所以称为相续。就是这一秒连着上一秒,事物是连续的。
2.功用密集:由地水火风组成的色聚,产生的不同变化导致这个东西有一些明确的特 征表现,比如柔软、冷、热等等。
3.组合密集:事物不是单纯的,不是单纯由一种元素组成,也不是由单一的火大或地 大组成,而是包含各种元素在一起的集合。以上就是色法的三种密集,我们只要肯分析,即使定力还没到这一步也是可以理解的, 至少可以“预见 ”的,如果要“亲见 ”就要勇猛精进啊,各位。
到这里我们就可以延伸分 析了。因为这三种密集,所以我们看到的事物是可以维持一段时间的。比如大山、大河, 因为我们看不到它们细微的生灭变化,所以潜意识会觉得他们好像是永恒的,至少对于我 们几十年寿命来说“显得很永恒 ”,而且因为它们相对我们来说永恒,所以会觉得很真实。
于是会有颠倒的认知,觉得有恒常的事物,恒常的快乐,有事物本来的面貌,有事物不会 被影响和改变。这西种常见,又叫做西颠倒。
再继续延伸。名法和色法是互相作用的,同理,名法也有这三种密集。比如事物是相 续密集的,所以我们所感知这件事物也是相续的,以此类推。还有就是我们会发现名法和 色法之间相互攀缘,相互作用,所以就还会发现一种认知,叫做所缘密集。意思就是这种 认知的密集,是物与物,物与心,心与心,都能够相互作用的一种集合形式。所以,如果要本着“破除一切理性世界的名色法 ”的本意而往下走,那么现在就要把 这些各种概念都分析清楚,了解清楚。通过我们的心所对这些做一个具体的分析、识别和 认知,这些思维的过程又叫做心路。再次回归原点,我们的苦是从心到心所漏出的,所以 当我们要通过这些方法去观察具体漏出的路径,当我们能完全究竟地归纳所有色法和名法, 在互相的关系里分析每一个心识,并且观察到这些心识对应着色聚的快速生灭,有若干个 心所生灭时,他就破除了有为法里心与色的迷思。
他能知道一切色聚生灭的情况,又能知 道心与心所生灭的情况没有障碍,这个阶段就叫做建立起了名色识别智,他己经完全见到 了究竟名法和究竟色法。有了名色识别智以后,那只是当下的状况,好比只是发现了事物的现状,但是不知道 前因。
因此还有思惑,所以要进一步往下观照,思维这些有为法的因果缘起。本节信息量有点大,大家可以反复多看多思考。关于止的部分我没有多说,主要都是 讲修观的,因为我希望止观能两边一起稳固前行。有不少修行人,因为过去世所修的波罗 蜜回报,习气的缘故,本身就清心寡欲,打坐时欲心不起,所以依止的色聚是无欲的净色, 首接进入初禅,或者是首接在定中体验到色聚里心所不起的净色,首接进入初禅。
但是这 种属于有定力的止行者,如果没有修观智,那么他虽然在禅定中安稳快乐,但是却无法稳 固住状态,属于痴福。我过去就是这样的。
所以,最终他因为无法再获得更好的安乐,需 要回过头来修观,于是就会经历我以上描述的观察心路。也有的修行人是从闻思修、修观 开始的,首接了解各种业处,那么也会因为定力不够所以在思维境界里转悠,最终还要选 择实修。我的大概路数你们可能清楚了,先把概念、知识给大家分布好,你们实修的时候 就可以顺着这些基本思维铺好的路线一步步验证。
这样的话,对自己是怎么入禅那的以及对禅那中的各种现象的认知也就顺利成章,而不会从意识里又跑出来疑惑,不用摸着石头 过河, 自己试着来。这些是几千年来无数圣者前赴后继所设计好的路线。我们暂且不说它到底有多么准确, 但至少先给你们提供出一条方案。如果有不好的地方,再在上面做修改,比凭空走出一条 涅盘的路要容易多了。
下一节要谈到名色法缘起,还有进入色界随之而来的一些问题和障碍。
001:颇似南传修阿罗汉的方法,不同的是书上说是从西禅出定再观的, 这里从未来禅观和出定观有些啥区别呢?
老师:出定后再观,在这个阶段还不会涉及得太明显,入了色界定以后开始涉及到 禅支就需要这样。出定后分析观察,这是十西种御心法里的确定支和确定缘。
002:“眼睛怎么看见原子的?实际上这个是我们大脑里的反应,并不是真实 所见。是因为我们有‘物质是西大组成 ’这样的概括原则,所以潜意识里的画面跑出来 而己。”您说的意思是禅定画面只是想象出来的,和现实的物质结构不同吗?不同知识 背景的人看到的就会不同了。我觉得是首接用意根观察到的吧。
老师:不同知识背景的人看到的也都会差不多,是因为事物的共性和思想等同相似 的心性,不会有很大的区别。所有人对事物的认知,都有整体和部分的概念,所以本质 心性都是一样的,画面出来也就都差不多。这个并不是想象,是人的共同特性,就是意 识对应外缘起心的过程都是一样的,所以会有这样的感受。和现实物质的结构有所不同, 但是从理解、了知这个识别层面来讲的话,也无所谓和现实同或不同。
003:可以首接用意根观察吗?按照这样讲,我们观察到的只是认知系统和思 维体系的结构,就像看到眼镜上面的花纹一样,不是世界的结构。使用别的认知方法是 观察不到一样的结构的,那么我们不能首接认知到真实的世界吗?
老师:不能,或者说根本就没有所谓真实。回到修行的初因,那就是苦,苦是建立 在“我 ”上,所以从名法走而不是从色法上走的。如果不能回归实际的话,就还是陷入 了我前面章节所讲的“在无始无明中打转 ”,质疑无法质疑的事情,想要首接了知无为 法,这是不可能的。
004:那么我们用内观看到的符合其他认知方法获得的结构吗?比如,眼镜上 的花纹在实际物体上是摸不到的?还有,我看过首接用意根观察的方法,这是怎么回事 呢?
老师:结构不一定会符合,但是了知方式是一样的。你还是把方向摆在了色法和外部上。我们的修行不是为了知道事物的结构,而是在这个过程中了解自我。内观的方法 其实可以知道事物的真实结构的,但是有的人可以,有的人不可以,但是这个原理太深, 可能要讲清楚需要好几万字,而且现阶段不适合讲,因为即使说出来估计能完全理解的 人也很少很少。我在这个地方主要还是讲一些共性的东西,特性的东西要教外别传了。 我可以很自我地讲这些,但是不能理解、驾驭的人会觉得我是疯子,从而毁谤普传的法, 这样不就不够善巧了。
005:习惯使然,以前比较爱好物理学,所以比较在意色法。所有认知工具、 认知者都会得到一样的结果,所以就是所谓的真实了吧?就像禅宗,核心的东西不明显 讲出来,搞得我一首以为是过于文学化描述,还以为是神我见或者是走向外道了。昨天 看了一本书才有点理解。“内观的方法其实可以知道事物的真实结构 ”,老师能够简单 提一下吗?或者给出思考方向。
老师:对,认知者结果一样,你就把它当真实来用就是了。这是用法,但是永远不 能真当回事,因为还有知法。知法就是要观察到用法是会变的,是无常的。稍微提一下的话,那就是宇宙的全息性。但是信息只是信息,分辨信息的还是人, 除非你能知道一切人了别事物的因果,那么就能成为所谓知真实。可以见洋人就知 abc, 见中国人就知横竖撇捺,对着老鼠就能吱吱吱,对于他们来说,你描述的结构就是他们 能并且可以知道的真实结构,而你自知的结构不需要了解,因为你知道没有所谓的真实 结构。
006:还有用近行定就可以修观吗?在禅定中一定要出定才能修观吗?或者和 器根有关,有些人可以观察到禅定中细微现象,有些人太粘着于所缘,必须有意让专注 偏离所缘一些甚至出定才能观察吗?不同修法的观又有不同,南传是要如实观察,北传 我感觉是主动作意,是观想了。两者什么关系?怎么可以看到西圣谛?
老师:都是可以的。作意观想这些表面上看起来很普通简单,实际上很难,大乘叫 大乘真的不是盖的。很难有人能得真意,所以我才用比较南传的方式来讲。在欲界定中 修观还是可以的,色界以后是出定修观,我文中提到了过了。另外,也有专有名词,前 面也讲了,叫做确定支和确定缘。至于怎么看到西圣谛,怎么走圣道,我会慢慢讲下去的。你可以顺便看看霍金写的 《我们认识的世界是真实的吗》。再说,如果你对他的言论有质疑,觉得好像有误区或 是谎言偏见,你可以试着主动去帮他圆满,这个思想就会有所得。
007:老师讲的霍金的文章我看过,也认同,我们只能讨论我们感知到的,对 于此外的实在是不能研究的。老师为何不另外开一贴?名字和慧解脱有关,这样比较方便以后整理,也方便阅读。看了一会,没有搞清楚确定支和确定缘。
老师:确定支就是出定后分析确定名法,确定缘就是出定后分析确定色法,两种确 定来观二者之间的所缘密集。为什么要观这个缘呢?因为有为法是因缘和合而生……
008:顶礼楼主师父。之前发的帖说“ 回归本源会体验到快乐 ”,楼主师父 也说初禅有快乐。让我想起外国的一种说法,“神为了体验自身而创造了宇宙 ”。所以 我想,人生在世就是不断地满足自身的各种欲望,欲望得到满足就快乐,欲望得不到满 足就会想,严重还会生嗔心。我想请问师父,欲望满足后体验的快乐是不是来自那一刻 的没有欲望(接近神的快乐)?
老师:欲望满足后是无欲吗?无欲这部分就是色界“神 ”的一部分快乐,但是无欲 和满足并不是完全的快乐,有的时候是苦,看站在什么角度考量。比如,看电影电视很 快乐,眼睛疲劳痛苦,但是精神和身体乐此不疲,人体有很多不协调的地方,所以乐也 不是乐,苦也不是苦。
009:话说误打误撞进初禅的还真有。金凯瑞在一个演讲中形容的境界和楼 主描述的挺像的。楼主师父的知识是从哪获得的,阿卡西记录?楼主师父普渡下众生呗。
老师:从博闻广记,闻思修而来。
010:请问楼主,所谓的“ 色聚 ”是物质还是心理上的相?实质是什么?
老师:实质是很微妙的,很难言说的。色聚它是物质的概念,是人为了理解最细微 物质所设定的概念,依据这个概念所形成的心理的相,就是被看见的色聚。但是实际上, 心理上形成的相和物质是交互作用的,所以它既是物质,又是心理上的相。
011:综合各种文献资料,有观点认为,作为修行者需要疏通任督两脉或 者说三脉七轮,打通之后才有可能进入初禅,如果没有打通,此修行者只能停留在欲界 定阶段,无法再继续突破。不知道这种说法是否完全准确?
老师:不准确。通脉、开轮这些都是模糊概念,没有明确指标和实践规律,并且体 验上和所谓色界定的所缘净色概念也有差别,不相干的感觉。因此,只可参考,但是不 能做依据。
012:如果相邻的两个人同时入定,中阴身出体,那么此二人能否结伴而 行或者交流。
老师: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