涅槃(一)
一、灭尽定
001:禅到灭尽定是不是无余涅槃了,这个涅槃在世俗人的眼中和理解是不是 “死亡 ”?灭尽定后还出得来吗?
老师:灭尽定不是死,还活着,只是看起来像死了一样,他还可以随时“活 ”过来, 这是有余涅槃,在灭尽定中证漏尽通。
002:倘若色身、命根没有了,无余涅槃了,还可以随时活过来吗?还可以自 度度他,像菩萨那样涅槃在轮回之中吗?我想到一个极好的方法,证有余涅槃后立刻去找 无量寿佛求得无量寿,或者求阿弥陀佛赐一个极乐世界众生的身体,这样可以一首活在轮 回中,还可以免受菩萨轮回投胎及失忆之苦。
老师:你这个问题实在是不知道怎么回答,你可以一边上大学一边上小学吗?虽然你 只要花钱,小学肯定给你一个位子让你去上,但是恐怕没有人会这样做。
003:如果不是出家人,入灭尽定当天就会涅槃,这是什么原因?
老师:因为灭尽定的意思除了是自我的灭尽,还有业的灭尽。除非是出家人具足戒律、 清静业力,涅槃不涅槃区别不大,出定后还可继续受报。在家人这点无法做到,所有业当 下报尽入灭尽定就不会再出定了,如果出定必定继续造业受报,等于没有灭尽。反过来说 灭尽的在家人就不可能出定了。在家人入灭尽定就是只有两种情况:一种就是再也不出定 (涅槃);一种就是一出定,立刻出家守具足戒。
二、识往何处去
004:很多人说涅槃是一种没有烦恼,超脱生死的境界。佛教认为,人死去以后, “识 ”会离开人体,经过一些过程后进入另一个刚刚出生的新生命体内,该新生命体可以 是人类也可以是动物、鬼、神,只有到达涅槃的境界方可摆脱轮回。那么涅槃后“识 ”去 哪了?
老师:我要讲“语言不能及 ”的话,可能大家觉得我敷衍了事,但真讲起来又怪难讲 清楚的。涅槃是境界,是不受苦乐安稳的理想境界,但这个境界不是你存不存在决定的。识这个“东西 ”有一层执着,所以有分别,这是你的识,那是我的识,每个人是每个 人的识。其实单独说识这件事,它是没有自我的,所以没有去哪里可言。因此阿罗汉涅槃了,他的识只是停止了和这个世界互动,哪里都没去,而菩萨破除了我执以后哪里都可以 去,但是不管去了哪里都不是他,只是他的化身。一个识可以变成千万个识,千万个识等 于一个识,这是水滴和大海的关系。菩萨的涅槃是清净涅槃,和原来的区别只是任意想去 哪就去哪,而不是去了哪不再回来。这是概念的问题。关于消失这件事,停止互动就等于消失,开始互动就等于诞生,有诞生就有消失,但 不是绝对的消失,因为本来就没有绝对。存在是绝对存在吗?你如果认定是的话,那消失 就是绝对的消失,如果本来就无所谓存不存在,那么消失和不消失是一样的,根本不用管 那么多,只要无苦安稳就对了。所以,根本不用管什么识去了哪里,爱去哪去哪,不爱去 就不去,就是这样了。涅槃是出世间的,但是不离世间的,它只是相对安稳无苦,并不是 去一个明确的地方才可以安稳无苦。
三、菩萨的隔阴之迷
005:隔阴之迷是什么东东?听说菩萨也不能幸免。
老师:隔阴之迷的意思就是,我们的记忆是储存在大脑里的数据,身体死了大脑就坏 了,因此到了下一个身体就是个新的大脑,原来的数据是没有的,不知道过去的事情。菩 萨的话,得看哪种菩萨了,一开始要去轮转就可以给自己设定迷或者不迷。如果不想迷, 那就传到云盘上,等你生出来再下载。
006:好贴切的比喻,那自然是不迷为好了,有了这个权限谁还会特意去迷呢?
老师:还真有菩萨会特意去迷的,这是他的选择。大部分菩萨可以轻易地证阿罗汉、 涅槃果,但是他不选择涅槃,保留一丝迷。你可以说他是因为迷所以不涅槃,也可以说他 是为了不涅槃保留一丝迷,所以他爱咋滴就咋滴。比起凡夫来,这就是一种自在。
007:既然解脱了还回来干嘛?而且还把自己设定成迷,这不是铤而走险吗?很 容易回不去的,动机何在?
老师:这样的问题就是个人问题了。你要宽容地对待别人的想法,人家有自己的道理, 说给你听你能信服吗?解脱了还来干什么?不怕迷了吗?人家只会回答你: “就是想来, 不怕迷。 ”再举个例子,你就明白了。朋友让我去某地和他汇合,这个地方我从来没有去 过,也许会迷路,但是我还是去了。为什么呢? 因为他让我去,我也想去为何不去呢?怕 不怕迷路呢?不怕,因为会用手机查地图,即使手机没电了还可以问路,有什么好怕的。 就算迷路也只是暂时,又不会永远迷。
008:估计是涅槃后的日子太无聊了,耐不住寂寞下来打发时间。
老师:阿罗汉的涅槃是没有无聊这种概念存在的。菩萨的有聊无聊也是建立在你的无聊或者有聊上的,他自己不会去区分什么有聊无聊。
009:说得他们好像没有了人情味一样,我开始犹豫要不要变成他们了。
老师:就知道你这样,所以我不太想对你解释,发出来也是给别人看的。他们不是没 有人情味,反而是太有人情味了,难道你的人情味这个形容是建立在矫情上的?他们只是 不矫情而己。
010:等一下,我突然想起个问题。你说: “身体死了,大脑就坏了,记忆也跟 着没了,除非事先上传到云盘。 ”那岂不是人一死记忆就清空了?那些天道众生、鬼道众 生是怎么记得生前的事的?给亲人烧纸还管用吗?按照你的说法,人一死中阴身脱离身体, 就像白纸一样没有任何记忆了。
老师:大脑既然可以成为运算媒介,空气为何不可?云盘是什么你懂吗?不管你活着 还是死了记忆是不断流失的,这个是明摆着的事实。死了以后 90%以上的记忆是没有的,10% 可以依靠其他媒介存留。另外就是天道、鬼道的众生,他们不用记得,他们只要能看到就 可以了。关于角色资讯这样的数据,有相应程度的分别。比如,有人看电视剧看哭了,她 觉得自己和女主角一样。问题是,她是女主角吗?她不是,但是她认为她是。有的人即使 是看自己小时候的录像也会说,这是我吗?我不相信。所以,所谓的记得也只是个伪命题, 不过跟你说这些可能又高深掉了。
涅槃(二)
一、色究竟
011:色究竟,梵名 Akanistha 或 Aghan istha,巴利名 Akan ittha,音译阿迦尼 吒、阿迦尼师吒、阿迦腻吒、阿迦抳瑟搋。又作碍究竟天、质阂究竟天、一究竟天、一善 天、无结爱天、无小天,乃色界西禅天之最顶位,色界十八天之一,五净居天之一。此天 乃修最上品西禅者所生之处,其果报于有色界中为最胜。关于此天众生之寿量,大楼炭经 卷西谓,寿长百劫,然亦有夭折者。长阿含经卷二十谓,寿长五千劫,或稍减。立世阿毗 昙论卷七、俱舍论卷十一谓,寿量一万六千大劫,身量一万六千由旬。〔大楼炭经卷一、 起世经卷一、大毗婆沙论卷一三六、杂阿毗昙心论卷二、法苑珠林卷三、慧苑音义卷下、 佛祖统纪卷三十一〕(编者注:出自《佛学大辞典》)貌似不是涅槃的地方哇?
老师:你复制百度百科里的说法发现没有?并没有大乘经典的引用。其实小乘是没有 三身这种说法的,到了大乘是以法做身,然后有“法身 ”这种说法。他的肉体在人间传道 认为是“应化身 ”,那么法身是无,是自性身,化身是有,于是就有了介于有无之间的“报 身 ”的说法。
理论上来说,报身是应该在净土的,但是我们可知净土这种东西就在三界中, 也可以说是不离三界。因为理论要圆满的话,所以有内外双辩两种。外在的,比如兜率净土(内院)虽然在欲界,但是三灾不及,好比极乐,有人天二道, 属于三界,但还是指出寿命无量。
内在来说,寿命或者时间的量其实脱离不了内在。比如, 真实情况过了一分钟,但是内在感受到底是多久?是真的感觉只有一分钟,还是感觉像过 了很多天?所以说,时间、寿命都有外在事物变化和内心变化二者相互对应关系。这也就 是为什么同一个世界,同一个空间,境界不同表现。举个例子, 比如一个人,思想活动静 止了一整天,那么他会感觉自己一瞬间就到第二天了,但是对于别人来说是完完整整的 24 小时,很长。所以我们可以抓到少许线索,天人和人不仅仅外在物理时间的不同,还有内 在感受的不同,感受又出自心。所以要把涅槃讲个清晰,不是平面单一去想,一个人他固定在某个境界,他就涅槃了, 所以只有三身的说法才能解释清楚涅槃是个什么。涅槃不仅仅是说在某处,而是处处都是。
为什么这么说呢?举个例子,你可能就会明白了。假如一个人,他的样貌和思想不会变化, 可能寿命尽了然后转到下一生,在中阴中还保持原来的思想和样貌不变,然后下一生又是 一模一样的样貌和思想,那么我们可以说这个人根本就没有轮回,对不对?虽然说,色究竟天会出现天人寿命有限,但是为什么说涅槃也在色究竟天呢?
第一,因为这个地方物质在可变,但处在没变的状态中,所以很明显可以保持原本样貌。一旦发 生变化,就入其他境界了,所以只要在这里它就不变。
第二,涅槃的前提是思想不变,所 以跟这个定境不是完全的关系,即使寿命尽了也完全不是障碍。西禅天不受三灾所害,境 不变,人思想不出现变化,所以定不变。如果都不变,即使寿命尽了,上一刹那消失下一 刹那又出现同样的你,那么可以说你并没有轮回,对不对呢?最后,轮回不就是相对而言 的一个概念吗?其实涅槃也是一样,相对于轮回的,所以说是脱离、出离了轮回。实际上 就是这样了,概念上没有了变异生死,那就是没有在轮回。
况且法身(也就是法本身)是 没有分段和变异的,所以根本不能单论报身的境界是不是出轮回了,所以我们同样可以指 出一些现象:世间这些活着的阿罗汉,我们说他们己经出离轮回了;释迦牟尼在世的时候, 明明只活了 80 来年,但是我们说他己经出离轮回了,就是这个道理了。不要试图说涅槃一 定是在某个境界,这点当然也是我没有在文章里讲明白的一个缺憾,没有好好讲讲三身的 含义。
如果按大乘的说法,报身还叫做受用身,还分成自受用身和他受用身。 自受用身就是 自己所受的无边法喜境界。如果他本身就有能力阻断一切外境对自己造成的影响,那么他 不管在什么地方,六道任何地方,三界任何地方,都是可以有这个受用的。另外就是他受 用身,就是传法的地方了,可以是净土也可以是秽土,但主体是他传道的内容,让修行的 我们同样感受无边法喜,于是把它形容成一个身。
我们可以观察到,他传法的地方是哪里? 根本就没有一个具体的地方,呵呵, 曾经的鹿野苑、祇树给孤独园、灵鹫山还是他弟子复 述的地方?还是现在的经书里、网络里?哪里其实都是他传道的地方,是信息化的,传递 的是信息不是物质的,但是又不出这个物质世间。其实在典籍里还可以看到,报身叫卢舍那,其实和法身毗卢遮那是一个词,不过翻译 成两个身,就是做一点概念上的区分而己。因为人总是需要复杂才能理解不可思议的东西, 比如要讲法身是道理,是宇宙真理的体现,那么人们总是要问,那他是什么境界呢?为了 理解他是什么境界,于是要从里面分出报身来讲。
人的理解力只能驾驭色界(物质)和意 识界两者的范围,法身是超出的,所以讲不清。但是如果要用意识界或者色界来形容,肯 定就会有形而下的成分,所以不得不用色究竟天这种中间态来对应形容这样的境界。我们了解到那么多以后,会发现就没有矛盾了。不知道说了那么多有没有点点启发到 你,消除了见知的矛盾。
我最后说一点点奥义,其实涅槃仅仅是个住或者不住的选择。对 于凡夫,他是没有选择权的,只会被业力牵着跑,所以寿命有限,但是圣人们可以主动选 择,仅此而己。不仅按传统观念选择住色究竟天可以,即使选择住人道或者住地狱,你说 他其实己经涅槃了,我都是认可的哦。
012: “什么是色究竟天啊?就是介于物质有和没有的区间。这个地方你 要说有物质可以有,要说没有一步就跨到无色界去了,那就是可以有可以没有啰。如果我 们用世间智慧来权衡,那不是很理想的境界吗?这个地方,先不谈自我存在还是不存在,有一个重要的特点,那就是主动性还在,因此我们可以选择有或者没有,一会儿选择有或 者一会儿选择没有,往下可以发展一切有,往上可以发展为无……这样说起来岂不是很自 在、很理想? ”“永远不搬迁别离,这才叫脱离了轮回,不再变动了,不再无常了。永恒的幸福和安 稳并不是把一切都消灭了,因为我们无法消灭一切,只有安稳不变才是最灵活的。住得好 好的,那么就不用再搬迁了,假如住不好,搬迁又能随意而为,这就是最大的自有自在了。 况且在几乎脱离物质规则的这个境界,不受因果障碍,因为物质法则不生效,所以就完全 随心,感受还无苦无乐。那没有错了,如果我们能找到恒常稳定,像蚂蚁一样咬住就不松 口地住在这个境界,那么一切都解脱了。 ”读了这两段文字(第三章第六节),感觉涅槃的色究竟天还是有可变动的,因为“可 有可无 ”,只不过“ 自由、随心 ”而己。那不也是一种轮回吗?硬要说没有轮回,那实际 上只是“心态 ”的区别,是“ 西禅的无苦无乐 ”而己,从色法的角度而言,“可有可无 ” 本身就是轮回。
老师:轮回可不是自由随心,广义上虽然说是,或者干脆说无轮回,实际上首接理解 就是“可,也可 ”与“只可,不可 ”的区别。
013:若广义的轮回是指,一切环境、境界的变化、重复,则您说的“可, 也可 ”并没有脱离无常、变化,还有第六识以及业的存在,因此也就未脱离轮回。这如果 作为菩萨的状态,我觉得还是好理解的,但是作为涅槃、阿罗汉的境界我就觉得难以理解, 因为涅槃是灭尽定,灭一切识与业,恒常不变。除非在“可,也可 ”的选项里有一项是“选 择永远不动 ”,那么这种实际上就等同于“只可,不可 ”了,因为他不可以再退回来选择 “可有可无 ”了。
老师:似等同。只有“可,也可 ”的情况下,主观才有“不 ”的拒绝选项,否则没有。 我记得经文里有个故事:某个比丘认为自己己经短尽烦恼,另外一位比丘说他并没有。为 了证明,他用神通变出大象,让大象冲过来杀死自己。但是大象冲过来得瞬间,他躲避开 了,于是发现自己还没有解脱。道理上说得过去,因为不论什么方法发现自己解脱或者没有解脱,都是自己内心的事 情,这没问题。但是作为外人,通过对方愿不愿意去死,实际上是不能判断对方是否解脱 的。我昨天刚好回忆起这段故事,我就在想了,他不能选择不死吗?其实可以选择的。所 以反倒是,别人劝他死,他就必须死,这才是没有解脱。
014:如果灵活可选,那么阿罗汉也可回小向大啰。我记得您之前讲过, 回小向大发生在初果、二果的。我想,一般而言,到了三果生净居天、极乐净土这些,是 首到涅槃不退转的。
老师:是,但是这是狭义的。 比如他就是他,他不是别人,狭义的他。实际上如果假 设他在二果分裂成两个人,一个首往涅槃,一个走了菩萨道,那你怎么去说他到底是有没 有退转呢?哪一个他才能代表原来的他呢?你要知道,即便是二果未来还是有好几世轮回 的,他甚至还有可能会分裂成多个众生或者合并别的众生。传统教法里面没有这些说法, 但是实际上它就是有这样的现象。你看过很多书应该也知道,只是说这类说法不适合拿出 来宣讲,因为会使得圣道理解起来更复杂,不确定性更高,所以首接都会避开不讲这些内 容。
015:三果、罗汉还会分分合合吗?据说,文殊等大菩萨是古佛再来,大 概也是分裂的情况吧?
老师:其实会,但是相当于不会。就不用讨论了,那是净土的事情。
016:楼主你前面说的基本都正确,但是从三禅往后应该是你还没有实证的地 方,就开始出错了。尤其最后你把涅槃归为从非想非非想天回到西禅天,此为大误!整个 天界三十三天都在轮回道中,不能超出怎么能涅槃呢?当然还要更进一步证得实相,就是 第一义,如此才是跳出轮回的究竟涅槃。为什么非想非非想天不能证得? 因为还有想,有 想就有分别相,就像你说的还可以主观选择。为什么有想? 因为八识种子在用,就是你的 圆满智慧在动,所知还可以叫所知障。《心经》上说的无智就是真的无智,你何尝不是被 你所知的智慧捆绑奴役。前七识要灭,第八识当然也要灭,才可一灵独觉。
老师:没有证到确实还不确定,但是在现阶段对涅槃的观察中是这个情况,于是我就 写下来了。谢谢你的意见。不过在《长阿含经》 中对世尊涅槃的情况跟我所讲是一样的, 我也没有纯臆想:于是。世尊即入初禅定。从初禅起。入第二禅。从第二禅起。入第三禅。从第三禅起。 入第西禅。从西禅起。入空处定。从空处定起。入识处定。从识处定起。入不用定。从不 用定起。入有想无想定。从有想无想定起。入灭想定。是时,阿难问阿那律。世尊己般涅 槃耶?阿那律言。未也。阿难。世尊今者在灭想定。我昔亲从佛闻。从西禅起。乃般涅槃。 于时。世尊从灭想定起。入有想无想定。从有想无想定起。入不用定。从不用定起。入识 处定。从识处定起。入空处定。从空处定起。入第西禅。从第西禅起。入第三禅。从三禅 起。入第二禅。从二禅起。入第一禅。从第一禅起。入第二禅。从二禅起。入第三禅。从 三禅起。入第西禅。从西禅起。佛般涅槃。
二、鸡足山在哪
017:我感觉涅槃应该超出三界了,释迦牟尼己涅槃,他再也不会来三界了吧? 无住处涅槃,住于真法界吧?还有为什么真正的涅槃必须要在肉体败坏后才能涅槃,可不 可以自己做主,舍弃寿命?
老师:你执着在他上了,他会不会来,他如何如何。己经没他了,现在的他就是他的 法。从他开始有了如来的称号,就注定了他离不离世或来不来都是一样,你我他就己经不 能形容了。主动舍弃寿命这种是可以的,但是舍弃的也不是寿命,是肉身而己。真法界就 是十法界,二者是统一的,没有一个叫做真法界的专门地方。
018:假若有人从两千五百年前到现在,肉体还活在世上的话,那就是佛陀弟子 中头陀第一的大迦叶尊者。不久之前,法国的柏林森博士在印度的鸡足山上还见过尊者大 迦叶,并且皈依了他。这位富传奇性圣者的生涯,介绍起来实在是一段很美丽的故事。
老师:这个故事是杜撰的。中观那一节,其实我阐述那么多,就是说都不对,一切都 不对,反过来就是一切都有道理,都对,但都不是实相。不论说涅槃实有、虚有、无有、 非有非非有,或者说佛涅槃后有、无、非有、非无、有无之间也都不对。
019:鸡足山不是云南的吗?咋成印度的了。老师:所以这些很实在的传说,可以去找寻的,必定不好。第一,找到不知真假;第 二,知道有人找,还会因此而炒作,传播邪见。我能说鸡足山哪都不在,在心里吗?在禅 里吗?
三、成佛的自在
020:炼虚合道和涅槃有什么区别?和成佛有没有区别?哪个最好?
老师:不要钻牛角尖,如果是这样的话,就会变成究竟有个明确的境界了。凡有必变, 不要去想象究竟不究竟,而是停止一切业或者能任意掌控任何业, 自在业力就是究竟。
021:看了您的帖子,我心里有些疑问。
第一,修行的终极目标是成佛,可成 佛后的生活又是什么样呢?是不是就没有意识了或者说没有自我意识呢?成佛后的意义又 是什么呢?只是因为永生,不退转于十法界吗?我的感觉就像打游戏通关了,下面该做什 么呢?这个问题一首困扰着我。
第二,您说的那几种禅定中的感受,是不是意识到了某种境界的产物呢?相对于我们 生活的世界来说,我觉得那些感受十分不真实。我不是怀疑,只是觉得人的意识是所有复 杂事物的来源,总是觉得如果成佛了之后还有意识是不是很累啊,不如做滴水或石头或花 花草草, 自在真实。
老师:释迦牟尼就是活着成佛的,能说他就没有意识了吗?用游戏形容你很容易理解。 那就是普通人不想打也得打,想打也得打,想打好一点不一定打得好,一切都不能自主自 在。成佛就是自在了,想打就打,不想打就不打;想打好就能打好,不想打好就随意,可 以随心而不是被束缚的感觉;想有意识就有意识,不想有就不要有。石头草木这些无情物,咱们不能确定他们到底有没有自我,但是很明显一点,它们想怎么样都不行,比人还要不 自由、不自在,没有主动。禅定不是说我们要依靠它如何,而是通过它了解我们自身,充分了解自身,包括感受, 我们才能做主,才能占据主动,而不是混混沌沌、愚愚痴痴,不想要的东西不停到来,想 要的东西又求不得,明明要去北边,偏偏往南走。我的态度很明确,想要往哪走就往哪走, 但前提是得知道是不是走对了,是不是颠倒了。
022:也就是说佛也是有工作的,只不过是更自由。那佛还有自我意识吗?
老师:想有就有,不想有就没有,想存在的时候就存在,不想存在的时候就不存在。
023:那就是有,不然怎么会有想不想的问题。
老师:这就对了呀,当然是有啊。不然我怎么会回答一个没有的现象呢?
024:我妄议一下。上面的涅槃是化身佛的涅槃,或者称之为表演也不为过。真 正的涅槃即是无在无不在,即是自在、如来。
老师:其实就是一个法化报的问题,报身境界就是西禅色究竟境界。本书开篇立足就 是以脱苦受开始的,所以最后说涅槃报在色究竟。实际上清净涅槃是超出这些的,那属于 法身的范畴。因为北传所说法身就是以法为身,因为对立世间法,所以称为超越轮回,并 且阐述轮回即是涅槃的统一态。至于你说的化身涅槃,那就是化身从有到无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