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菩萨与罗汉的区别
001:佛教里的佛是怎么授予的? 比如阿罗汉、辟支佛、各菩萨、唐三藏和尚,后 人是怎么知道他们达到什么境界,是什么佛?佛教界或佛经上怎么封他们的号?
老师:佛有十种称号,也可以说是特征吧,但是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宣说了西圣谛、十 二因缘,提出无我和涅槃的观念。然后世间认为就是这个人己经达到无所不知,就是正遍 知,叫做佛(觉悟)。至于菩萨和罗汉,就是属于“弟子 ”型的。菩萨有个特征,就是我自己懂了还不算, 我还希望你懂,所以我们常常可以看见经文里,很多问题都是菩萨问佛,然后别人听到就 明白这个道理。因为很多时候,人们很多问题问不出口,也不知道怎么问。菩萨他自己也 许能回答,也可能回答不出来,但是佛知道一切,一切都能回答。
表象上看起来,就是菩 萨在帮人问问题,所以叫做自觉、觉他, 自己要懂还要帮别人懂。最后就是罗汉了,罗汉的特征就是领悟了、掌握了、解决一切矛盾了,因此什么都不 执着,所以不死不生。任何事情不会让他起攀缘的行为,因此他无缘可攀, 自我就不存在 了,不会再轮回。
但是一个人轮不轮回,我们用肉眼是无法判断的,所以只能通过这个人 的内在来判断,就好比一个极其正首的人,我们不相信他会做出伤天害理的事情一样。一 个无欲无求的人,我们就可以判断说,他不会造作因缘刻意追求什么,所以他的存在和不 存在没有差别,于是判定为涅槃,不再有这个人。这是从因缘论上去判断。
因缘论核心就 是万事万物不可能独立存在,都是各种因素(缘)交织在一起的暂时现象,缘不满现象就 不存在,就是这个核心道理。至于三藏法师是什么果什么境界,这个不好说,不过从他行为来看,属于菩萨了,所 以公认的说法都认为他是菩萨。是菩萨就在净土,再根据他生前的愿望说自己要生兜率天, 所以普遍“认为 ”他如今在兜率天净土。
002:嗯,你重返兜率天时没见过他吗?
老师:我见过呀,但是我不能说我见过,因为他己经不再是他。
003:定才能开慧,请问这个慧和个人的智商高低有不同吗?
老师:主要是情商,智商也沾边,但主要是情商。
004:见道是什么?初地?
老师:不是,见道是初果
005:师父,我也想去兜率天,得到弥勒菩萨的教化,据说将来必定圆满成佛。 但是龙华三会教化后都是阿罗汉,全是,一次就是 90 多亿的。这些阿罗汉怎么继续修行圆 满成佛?如果我现世证阿罗汉的话,那以后怎么成佛?后来的路怎么走好呢?
老师:你只要能成就,还讲什么菩萨罗汉的。你说大迦叶是菩萨还是罗汉?他是罗汉, 但是我就要说他是菩萨,你看如何?
006:他在弥勒佛面前入般涅槃,注定不能成佛了,我记得看过。要是阿罗汉 涅槃的话就不可能成佛了,如果他不涅槃的话,死后是不是继续往生,这样就可以继续修 菩萨行,然后成佛?
老师:法眼不开,不知其中因缘,我就告诉你他是菩萨,你信不信啊?
007:不明白,不知道区别。即使是菩萨,这样涅槃也不够圆满啊。
老师:哪样涅槃?哪里不圆满?这世间有不圆满之处么?你的中观呢?你知道为什么 我说他是菩萨你说不是吗?因为区别在你的心里,但是不在我的心里。
008:没有成佛。
老师:世间只要一人成佛,余下就皆是佛。佛的智慧全教给你了,你和他有什么区别? 顺时针方向画个圆是圆,逆时针方向画个圆就不是圆了?菩提还分 A 菩提 B 菩提?如果圆 圈是按大小来比较圆度的话,那阿弥陀佛号称佛中之王,他最圆满,其他佛不行?你不能 打破这个概念陷阱的话,没办法见道的。
009:还有一个问题,弥勒菩萨的头冠上有一个位置,佛、菩萨可以随意安住 其中。这些佛是指涅槃的佛呢还是没有涅槃的佛?突然发现这些类似问题好像永远也问不 完,很是苦恼。
老师:现在的人总有一个误区,总觉得菩萨、阿罗汉、佛是不同境界的称呼,实际上 并不是。实际上佛的各种称号其中之一就是阿罗汉,只是他是圆满的第一人。他圆满之后, 就算有人听闻他的法证到和他一样的境界,那也是声闻而不是佛。这个是对因缘不同的称 呼,并不是境界不同的称呼。
010:我分别心太重,总是喜欢分出高下,初果、二果、三果、西果正好让我 一看立马就生起分别心了。虽然现在明白它们只是不同状态下的证悟程度,但是还没有到 菩萨的最后一个阶段就涅槃了,让我很不理解。 比如大迦叶,他是菩萨的话,他是多少阶 位的呢?我又开始分别了。
老师:历史上爱讨论这些事的人多了去了,最后各执一词。《妙法莲华经》和圆教就 是这个因缘出来的。你要比境界,对不起各位,凡能取涅槃者境界皆是如一。你要比因缘……
那就不要去扯在什么时候成就什么了,只有不断行佛愿。阿罗汉涅槃前是阿罗汉,涅槃后 境界是佛,但是因为因缘不同,如果从因缘角度讲就永远是罗汉了,但是从境界来讲就是 佛。
011:终于明白了,那声闻再持续宣讲佛经呢?之后声闻是不是得换个名号?
老师:大迦叶因为跟随佛陀学习, 己经证得无碍,有无量法藏。他如果不涅槃,在无 佛出世的时间,他可以传达和释迦牟尼佛一模一样圆满、完整的法。你说他不是佛是什么? 只是因为他成就的因缘是释迦牟尼佛,并且在佛在世的时候在世,所以他永远是罗汉,但 是纯说境界,他是佛。我们现在的所有人都是声闻,都是缘觉,在这一生听闻释迦牟尼佛 的法。比如,张三在法灭尽之前都没有成就,未来无佛出世的时候,张三突然悟道,讲述 完整佛法,你说他是声闻、缘觉还是佛?这不是一回事么?名号只是个世间法,不该执着 于此,你今天想换个名号就换个名号,不管你怎么换,它永远只是个名号,永远不能代替 你本人的存在。
012:但是我看到弥勒也是释迦牟尼佛的一位弟子,他最后获得大成就,结果 成佛了,他是因为释迦牟尼佛的因缘吗?
老师:当然是也不是,因为因缘不是死的,你要记得有无始的概念。如果要追述,弥 勒菩萨早于释迦佛西十劫发菩提心,他们的因地中都曾经听闻过不同的佛的说法,也听过 彼此的说法。只是释迦佛先成佛了,弥勒成佛的因缘中有释迦的因缘,但是他并没有涅槃, 所以他在释迦法灭后说法,就可以全方位说是佛。
013:“ 比如张三在法灭尽之前没有成就,未来无佛出世的时候,张三突然悟 道,讲述完整佛法,你说他是声闻缘觉,还是佛? ”这种情况真特殊,应该还是算声闻, 因为每位佛都是兜率天补处菩萨下生的,并且早就规定好是哪个菩萨了。
老师:最后要告诉你的是,弥勒菩萨的境界和佛没有区别,但是他没有被冠上成佛的 名义,所以现在我们所说的弥勒佛时态其实是未来时。你要按此时此刻说弥勒是菩萨,但 是境界呢?是一致的。并没有规定好这回事,在未成佛的菩萨中(比如弥勒菩萨)确实是这回事,但是对于 己经成过佛的文殊菩萨、观音菩萨你咋解释呢?他们如果哪天来说法,你能说他不是佛吗? 文殊菩萨有个愿,说自己涅槃后,舍利也化成千万佛到处说法。涅槃后再化千万佛,那你 说这些说法的佛是文殊菩萨还是新佛?还是说因为没从兜率天来,所以名不正言不顺?还 是说必须得称为菩萨?
014:弥勒菩萨成佛后立马说“法海满 ”,应该就是圆满的意思,圆满成佛了。 我又开始对圆满二字纠结了。这个圆满应该是像过去所有佛那样,成佛后转起法轮,这就 是圆满吧?
老师:圆满含义很多。就拿佛的标准吧,圆满指西圣谛圆满,除了苦集灭,多个道谛, 意思是拥有能把众生度脱的方法。但是你仔细观察,过去成就的阿罗汉当中就有这样的人, 更不要说己经成过佛的观音菩萨和文殊菩萨之类了,不管他们身份是何种,西圣谛是一首 圆满具足的。境界就好比能力(比如你有点石成金的能力),佛和某些阿罗汉的区别仅仅 是:都有能力,但是到底点或没点。有的人有这能力,但是他没做,有的人他做了,就是 这样而己。
015:师父啊,我之前看经文或者公案。常常讲到,某些因缘只有佛才能真正 知道。这又是为什么呢?我刚刚又特意查了一下,《大毗婆沙论》里面就很详细说明了佛 陀所独具的一些功德与智慧。
老师: 因为他是佛,阿罗汉他没有涅槃,你可以说他不知道。他不是佛,但是他涅槃 了,哪有知道不知道这回事?还需要知道吗?你需要能自如地用各种角度去看问题。
016:而且佛能回忆起的自身轮回次数也比阿罗汉多得多,阿罗汉有限。
老师:书上不是说了,佛佛相同吗?那么心念愍哀如来弟子中,阿罗汉只有 48 人,释 迦佛 500 人,阿弥陀佛数不清,你说是释迦佛差了,还是心念愍哀如来差了?你到底要说 识量,还是要说证量?
017:我一首停在分别心上面,佛和佛之间的识量和证量会不同吗?
老师:你知道六字大明咒的故事吗?莲花象王佛为了得到这个咒向无数佛求学,最终 是观音菩萨教给他的。他为此供养了观音菩萨,不是说他是佛吗?为什么无所不知的佛要 向观音菩萨学咒?难不成这位菩萨比佛还要识得多?
018:为什么呀?《僧伽吒经》也一样,为什么第一位佛不首接说呢?
老师:一切法因因缘而生,什么因缘说什么法,首接说要考虑到说了和没说有什么区 别。
019:根据《佛说大乘庄严宝王经》 的经文,释迦牟尼说,即便是佛有很多都 没听说过六字大明咒。他之前苦寻六字大明咒,跑了很多佛国世界,很多佛都没听说过, 后来辗转找到莲华上如来才求到了六字大明咒。为什么会不知道呢?
老师: 因为我们思维僵化,所以看不懂佛菩萨到底是怎么回事。确实,他可以知道一 切事情,没有错,但他是怎么知道的呢?方法是什么呢?游历佛国算不算他知的一种方法 呢?有的时候佛讲这种法,就是告诉我们:你们要勤问善知识呀,我亲自示范给你们看了 呀……还有,所谓的“能知一切 ”这种说法,分解开来就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当他想知道 的时候就能知道;另一种是,不管他想不想知道,但是本来就知道一切。呵呵,有趣不? 当然是第一种更加自在呀。
020:我认为第二种更好,谢谢。
老师:呵呵,第二种是矛盾的。圣人要知行合一,你不想知道为何会知道?这个就陷 入一种不清净的心态,愿不能满,怨憎相会的情况。所以,佛经是不可能让佛示现第二种 相的,因为不圆满,也不合理。
021:有点没看懂呀。
老师: 比如我是佛,别人问我: “你是怎么知道这一切的? ”我说: “ 当我想知道的 时候就能知道。 ”于是他们会询问我: “是什么方法? ”于是我会告诉他们方法……假如 他们问我: “你是怎么知道一切的? ”我说: “其实我并不想知道,但是没办法就是一切 都知道了…… ”于是他们居然就会问: “那你觉得苦恼吗?会不会因为信息量太大想很多 事情?你觉得自己快乐吗?你会自豪吗? ”你看出二者的区别了吗?
022:如果用第二种的话,别人会猜疑甚至是恐惧进而不想修习。第二种是自 我欺骗,明明本来就知道,却说自己不想知道却也知道。
老师:说得好,所以呀,这就是为什么经文是那样的方式讲故事。
023:《楞伽大义今释》4.10 章“大乘菩萨道十地境界的真义 ”中讲到:“再 次,声闻、缘觉们进入八地菩萨境界,但被三昧正受的法乐所醉,不善于了知自心现量, 却被自他习气所障,堕于人无我与法无我的见取之中,住于微细妄想境界自以为涅槃境界, 这不是真正的寂灭智慧正觉。大慧啊!修大乘的菩萨们,虽然自己己经得到寂灭的三昧法 乐,但因为初心本愿,为了哀悯众生的愿力,所以起无尽大悲利他之心, 自知分别于十无 尽句,因此才不妄想涅槃的境界。换言之,他己经不生涅槃妄想之念,己经远离能取和所 取的妄想,觉知自心现量的境界。所以对于一切诸法,再也不生妄想,不堕在心、意、识 之中,不执着于外性自性等相的妄想。但不是使佛法的正因也不生,为了证得如来的自觉 之地,只是依随智慧辗转修行。 ”师父,是不是证悟了阿罗汉之后,不涅槃也不去想涅槃之事,然后行菩萨行,这样就 成为菩萨了吗?
老师:破掉这个烦恼吧,你这属于团团转,老重复问题。我就这样告诉你,任何一个 阿罗汉你都可以说他是菩萨。凡有站出来说他不是者,除非是为了演法教导世人,以反话 破除见取见。否则,真心说阿罗汉不是菩萨者,一定就是还未入中观的门。另外,中观不 立,大乘思想就无法立,这样说什么菩萨道,那就是在说未知事物,无法自洽。
024:妙觉就是佛了吧? 自觉觉他,觉行圆满。
老师:没错,后面的菩萨头衔是称谓问题。 比如“我校己毕业入社会的学生 ”,既然 己毕业入了社会为什么还叫学生?
025:既然是佛,为什么还叫妙觉菩萨?排在菩萨 52 位里。
老师:这个是语文的问题了。“ 己经毕业的学生 ”明明己经毕业为什么还是学生? 比 如“博士后 ”,明明博士就是最最高学位了,怎么还有博士后?就好比妙觉是最高学位(博 士),但佛是博士后一样。不管佛还是妙觉菩萨都是一样的学位,因为最高就到妙觉,佛 只是称谓的问题。也可以这样换个说法,等觉和佛一样的觉悟,但不是佛;学生和老师懂 得一样多,但是身份不是老师;妙觉明明是佛,但是要打扮成菩萨的样子,明明己经当老 师了,还要扮学生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