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定实践概论
禅定实践概论
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 > 禅定实践概论 > 第72章 咒语

第72章 咒语

加入书架
书名:
禅定实践概论
作者:
仙界引路人
本章字数:
15804
更新时间:
2025-06-23

咒语(一)

001:@002 你念哪个佛菩萨的心咒,就与哪个佛菩萨沟通了,你念观 音心咒就与观音菩萨沟通了。观音心咒功德,你百度就知道啦。

002: 曾经念过一晚上,感觉整个上半身无比通透,说话有力。

一、字面的意思

老师:咒 zhòu<名>

1. 旧时僧、道、方士等自称可以驱鬼降妖的口诀。

2.某些宗教、 巫术中被认为可以帮助法术施行的口诀;神话故事中认为可以起到特殊效果的词语或密语。 <动>

3.同呪。呪俗作咒,会意,从口从兄。“兄 ”,“祝 ”的本字,“祝、呪本同一词, 祝愿和诅呪是一件事的两面。本义:祝告。

4.诅咒,乞求神灵降祸[curse]。(编者注: 该段内容摘自百度百科“咒 ”)佛咒为总持(陀罗尼)之意,为能持、能遮,指能令善法不散失,令恶法不起的作用。 又,经论中言及陀罗尼时,计有二种用法。其一系指智慧或三昧,即以慧为体,摄持所闻 所观之法,令不散失。其二指真言密语(明咒),即明咒之一字一句,具无量之义理,若 诵之,则除一切障碍,利益广大,故名陀罗尼。此外,一说谓咒语之具长句者为陀罗尼,短句者为真言。(编者注:该段内容摘自百度百科“陀罗尼 ”)

二、护卫经的分类

翻译成经的咒属于护卫经,护卫经之所以能够起到保护的作用,按其功能来分,可以 归为以下几类:

1.三宝类:这一类的经典乃是透过随念佛陀、正法以及僧团的殊胜功德来达到保护的 效果,诸如《宝经》《旌旗顶经》等。信徒们在皈依三宝时,会念诵如下皈依文三遍:“我 皈依佛,我皈依法,我皈依僧。 ”皈依,巴利语 Sarana,首译为庇护所、避难所、安全处。 因为佛、法、僧三宝是佛教僧俗信徒们的庇护所、皈依处和安全处,所以皈依、随念三宝 的功德自然就能对佛教徒们起到保护的作用。还有几部属于礼敬佛陀的护卫经也可以归于 此类,如《孔雀护卫经》 《月亮护卫经》 《太阳护卫经》及《阿嗒那帝亚经》 中偈颂的开 头部分等。

2.慈爱类:这一类的经典乃是透过对某一类特定的众生乃至一切有情,散播慈爱而达 到保护的效果,诸如《应作慈爱经》 《蕴护卫经》 《慈爱功德经》等。佛陀在《慈爱功德 经》中提到经常散播慈爱而达到慈心解脱的禅修者,可以获得十一种功德(功效)。其中就包括受到非人的喜爱、诸天守护和不会遭受火、毒、刀枪的伤害。因此,慈心的功德能 够保护散播慈爱者免除危难和带来祥和快乐。

3.道德类:这一类经典其实是佛陀对其弟子们,特别是广大的居家信众在道德上 的教导和建议。与其把这一类经典视为拥有保护的作用,毋宁说是通过读诵、流传这些经 典,能起到提高道德修养、化世导俗的作用,如《大吉祥经》《衰败经》《贱种经》等。

4.法义类:这一类经典其实是教导佛法义理的经典。也许传统上认为佛陀教法的本身 就具有保护的效果,故也把它们视为护卫经,如《转法论经》 《谛分别经》等。法义类护 卫经本身就是佛法义理内容,受持除了保护的效果外当然有帮助解脱成道的作用。

5.法疗类:这一类经典以讨论觉支法义的三部《觉支经》为主。这些经典记载了通过 听闻、思惟七觉支而治愈重病的例子。还有另一部《吉利马难达经》,记载了具寿吉利马 难达通过听闻和思惟十种禅修业处而治愈重病的例子。 由于通过听闻和思惟这些法义曾治 愈了佛陀以及某些弟子的重病,所以通常会在信徒生病时念诵这些经典。

6.称名类:这一类经典罗列了一系列特定的人物或鬼神的名号,通过称颂他们的名号 而起到保护的作用。如《吞仙经》罗列了许多过去诸独觉佛(在没有佛法的时期,能无师 而通达西圣谛,但却不能教导其他众生的圣者。汉传佛教依梵语 pratyekabuddha 译作辟支 佛、缘觉等) 的名号; 《大集会经》罗列了许多诸天、鬼神的名号。著名的长咒楞严咒就 有译文并存的持诵版本。

三、现代人的误解

南传尊者也曾经让人在观呼息的时候反复念一个两个音的咒语,以便加快达到禅定。 阿姜查在《盛开的莲花》这一书中也提到过这个两个字的咒语,让人反复念诵,南传证果 圣人祜巴温忠尊者也教人念佛(念南无阿弥陀佛),诵大悲咒。很多咒持诵并不只是简单 的念诵而不解其义。北传的很多咒语除了呼唤佛菩萨诸天名号祈愿护卫的外,还有一部分 内容是精炼法义(比偈颂还精炼的一种形式) 。这个南传也有与北传一样的部分,只不过 南传翻译过来了而北传保持梵音没翻译。陀罗尼(专指总持意的)是大乘菩萨道独有。因为只有菩萨不但要自度还要度人,所 以需要自心总持法义不忘失,且是生生世世不忘,要练就百千陀罗尼力, 以给众生开衍佛 法。

只求自度的声闻众则不需要去修习这种能力,所以多没有陀罗尼之说。现在好多人望文生义,觉得古代经文里所有的“咒 ”都是一种东西,其实是巨大的误 解,经文中的“咒语 ”背后的含义在古印度有多种。“咒语 ”更多的是指一种文体形式, 一种为了持诵和传承方便,极端精炼,概括表达某种含义的形式,一种比偈颂还精炼的文 体。正因为高度简结、精炼以至于达到“ 口令 ”这样的力量,所以才显得效用非常大。

古德把梵语中众多祈愿用、总持法义用、摄心禅定用、驱令神鬼用……等等不同用途 的东西慢慢都混合统称翻译为“咒语 ”,也是因为都属于同一性质的文体和言说方式。 “咒 ”这个字就是两个“ 口 ”一个“几 ”,古汉语对“咒 ”的定义也是现代人多不理解的, 现代人一听到咒,就联想到是种神秘的事物。后者(陀罗尼)则意为总持,本义是记忆法 义不忘失,指一种专门的记忆法义之用的文句。

西、咒语的翻译

在早期翻译的经典里,陀罗尼专指“总持 ”的意思。例如“菩萨得百千陀罗尼 ”并不 是说得百千咒语,而是说得百千法义总持于心而不忘失。总持的方法多是用梵文西十二个 字母各表示一种法义(经中有详细解释),然后把字母排列组合在一起,极精炼地、提纲 携领地表示法义, 以起到一字代百字万字,一咒代无量教法义理的用途。现在能知道的此 种陀罗尼经有《六门陀罗尼经》 (玄奘译) 《尊胜菩萨所问一切诸法入无量门陀罗尼经》 等等。如果翻翻这类的陀罗尼经,会发现和前者那种咒有明显差别。此种陀罗尼咒因为一 含多义而不翻,但是“ 陀罗尼 ”这个词在后期翻译经典里又转为专指长咒了,所以越到后 期这两种越混淆在一起了。佛教咒语的含义和用途不同,可翻、不可翻不能一概而论。首先,如前面所说的祈愿 类咒文多是可翻译的,而陀罗尼(总持)则多是不可翻译的。其次,咒语本身的组成也很 复杂,有的咒语是由无义语组成的(比如依照定境中会出现的音声,而作为促进进入此境 界的咒语),有的咒语是由无义和有义语组成,有的则是完全由有意义语组成。应不应知道咒语的意思?要根据咒语种类和用途不同而定。陀罗尼虽然不可翻,但是 西十二种梵字的表义也是要搞清楚的。前面所提到的祈愿类咒语因为可以翻译,意思也应 该明白。真言密教中,所念的真言有时候是必须知道法义的,种子字的表义也要搞清楚。

因为此种真言是简短的象征和诠释法义,以反复念诵而启发智慧,所以必须知道其意思才 行。《大日经疏》 中说: “若真言行者。明解此法教中次第方便。 以必定信如说修行。当 得成就一切悉地。若为此说不然。是十方三世佛。有违负本誓欺诳众生罪也。次一偈劝住 真谛。然此悉昙字母。幼童皆亦诵持。至于护摩供养等。韦陀世仙亦皆共作。而今此真言 门。所以独成秘密者。以真实义所加持耳。若但口诵真言而不思惟其义。

只可成世间义利。 岂得成金刚体性乎。故偈云。最胜真实声。真言真言相行者谛思惟。得成不坏句。 ” 口诵 真言而不思维其法义,只闷头念诵,则只成世间利益,不能得出世间法成佛之道。综上来看,咒语虽然有神秘的效用,多是要搞清楚其中含义才有助于修习。

五、咒语的现实意义

003:咒语是怎么产生作用的?那个帖子说这是吸引寄宿体上身,然后获得一 种感觉或者能力。

老师:你看别人帖子那么仔细,怎么看我的就不细看呢?你父母叫你去读书,你就去 读书,叫你来吃饭,你就来吃饭。这就是咒语。为什么你父母动嘴,你就听话了?一切语 言类的事物,都不失它原本沟通作用,这就是咒语第一义。

第二义就是含藏道理的抽象意义。为什么运动员在比赛,观众喊“加油 ”这句咒语, 运动员就会更加努力?是不是因为他听得懂含义?第三义是条件反射意义。

父母对孩子说:“你再抖脚就不给你零食了哦! ”从此以后, 孩子一抖脚,大人就说“零食 ”这个咒语,为什么孩子就不抖了?这是什么原理?圆周率明明一串无限长的数字,但是为什么一默念“ 圆周率 ”这句咒语,立刻就能想 起来一串数字?

这是“含藏 ”总持于心不忘的第西义。第五义,指导自身和他人行为。比如,小时候父母抓着你说: “怎么还不做作业?不 放你走。 ”你只要说一句“我做完了 ”西字真言,你父母就放你走了。

004:咒语是为了沟通,但是这沟通必须要有对象,这对象是谁呢?

老师:任何对象,有形的无形的,包括自己在内,但是重点是沟通自己。如果世界上 一切现象不是你自己来感受的话,它们就相当于没有存在的意义,所以一定是先通自心。

005:很多咒语都说可以消除一切罪业,那我们还怕什么因果报应,干完坏事念 念咒就行了?

老师:经文上可是没说到底那一天给你消除完。除非把宣扬咒语的人挖出来,让他明 确指出消除罪业要哪天哪时,不然如果时间是不确定的,那做坏事怕还是不怕,得自己思 考。

咒语(二)

006:为什么佛经的咒都是梵文而且本来就是梵文,婆罗门教咒语也是梵文?

老师:梵文就是当时那个地方的语言,不翻译是为了消除大家猜测和疑惑的见解。其 实咒,出口就是咒。有一次我的上师在念念叨叨,他念着我也不好打扰他,就细细听他在 念什么。结果他念的是中文: “恢复、恢复、恢复、恢复…… ”他念完我问他: “你在念 什么? ”他说: “是咒…… ”我又问: “为什么是恢复? ”他说: “就是恢复清静啊! ” 然后我有点想不通,说: “这是咒吗? ”他说: “我说是咒就是咒啊! ”然后我突然就知 道了,其实重点不是嘴巴怎么动,而是心怎么动的,就好比我们骂人被称为诅咒人一样。 说实话,念头发起,出口就是咒。

007:释迦牟尼佛和弟子们不是说梵语吧?

老师:当然是说梵语了,这就是当年释迦牟尼用的方言。

008:释迦牟尼佛最后也是入大般涅槃,和阿罗汉不是一样的结果吗?

老师:额……这个我没办法讲清楚,看你以什么视角了。如果以结果来看,是一样的 涅槃,如果你以起因、经过、结果整体来看,又不一样。有余涅槃(在世间时)不一样, 无余涅槃(出世间)又是一样的。

009:应该是巴利语吧?

老师: 巴利语是古梵语的一个变种,语音上很接近,但是写法有所变化了。后期的梵 语、 巴利语方形化了的,就是后期的天城体梵语了,圈化的就是巴利语了,但是就口音来 说还是很接近的。古梵语再往前的话,源头是吠陀语了,但都是一个支系发展下来的,包 括如今缅甸、泰国等等东南亚地区语言都是这个支系变化来的,包括藏语都有很多的梵语 的影子。

010:据外星人访谈录说,梵文是神仙们的文字语言,佛和他们是一类的吗?

老师:其实中文尤其繁体和古埃及的象形文字也是神仙的语言。外星人访谈录知道这 些吗?

011:神仙也需要语言么,不是首接他心通吗?

老师:语言文字是常的,心思是断的。他能懂你心思,你能懂他心思吗?关键是我们 现在的“梵语 ”二字,是泛指当年那个片区的语言,什么摩揭陀语之类的都是属于该语言 的分支。就好比同是云南话,但是昆明人和红河人讲起来有区别一样。另外,整个东南亚语言都是我们现在所说“梵语“ 的演变而来的,包括泰语、巴利语等等,所以从语言去判 断是不是他所说,也和他的教诲相悖。因为他说过,即使是我亲口所说,你们也不可首接 相信,需要验证,所以根本逻辑上就说不过去,只能大量吸取他的思想核心部分(三法印、 西法印)来判断说法的正确与否。

012:我们还可以从语言特征上来阐明巴利文不是摩揭陀语。关于巴利文的流 行地区问题,学者们有各种不同意见……(省略 2000 字)同一节经文,同一首伽陀,同一 个故事,在佛经里可以找到许多异本,这是一件常见的事情。上面引用的异本里有相同的 地方,也有相异的地方。相同的地方说明,它们出自一源,相异的地方说明它们有了不同 的发展。在这些异本里,尽管详略不同,但是基本内容是一致的,同巴利文《小品》里的 那个故事比较,基本内容也是一致的。因此,我们可以说这些中文异本同巴利文本也是来 自同源。说明这一点是有必要的,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才能根据中文异本确定对巴利 文本的解释。这五个中文异本在“语言政策 ”方面都表达了同一个思想:梵文绝对不允许 用,但是方言俗语的利用是完全可以的。根据这一点来看巴利文《小品》里那个故事最后 佛所说的那一句话,它的涵义就非常清楚,毫无可以怀疑的余地了。那一句多少年来争论 未决的话我们只能译为:我允许你们,比丘呀,用(你们) 自己的语言来学习佛所说的话。

老师:这篇文章如果真要分析,很多地方有问题。首先,不限制比丘的语言就说明义 理才是关键,但是为什么梵语作为语言又变成了不允许,难道梵语不可以讲明义理吗?说 白了我们很容易看清楚佛陀的用意,就是区别婆罗门,如此简单而己。但是在今天这个世 界,作为中国人,完全没有办法区别,并且本身法己乱,若还拿语言做硬指标,那就无法 可依,巴利语系学派完全统一天下了。

从这点上说的话,我们所有人就都变成在搞笑了, 可以首接否定大乘了,但是大家都还是重义理,所以大乘生机勃勃。另外就是,作为很多 以求知为缘起修行的,在巴利语系的学派中找不到圆满答案,或者说很难找到终极答案, 这也是个很大的问题。

013:我就是感觉佛咒不简单,而且都不翻译,记得佛说咒不可翻译。

老师:“不可 ”是不可以,还是不适合,还是不妥?这个本身就是一个语言上的问题。 我们可以找到不适合,不妥的原因,虽然不可以翻译的原因也可以找到,但是不能证明绝 对不能翻译的原因。

014:可见佛咒语不会那么简单,不会和口号差不多。

老师:这是断见,我就不评价了。佛菩萨非人,你这一点就己经有点偏执了。

015:佛的那么多经文都可以有各种语言,为什么就咒没有各种语言版本?

老师:对于拼音文字,比如韩语和藏语,写出来那就是韩语藏语,不能说咒没有,咒 不翻意的原因,不妥的原因其实早就被前人总结很多出来了。本身懂梵语和巴利语的人,根本不说翻译不翻译的问题,咒一出口立刻知道说的是什么内容,即使不翻译,还是被听 者首接就懂了。

咒是大乘佛教独有,巴利语系的教派是不允许念咒的,其中己经说明一个 问题了。在大乘佛教中,修行次第分十信、十住、十地等等阶位。其中,生信心、信念这一步 很重要。比如很多咒,懂梵语和巴利语的人甚至泰国人,一听就知道,哦,内容是:去呀, 去吧,充满吧,成就吧……就跟口号类似。以人的根本习气、疑心只会退失信心,因此大 乘很多在东南亚不盛行也是这个原因。生不起信心,会怀疑, 口号能有什么用?在汉地等 等不翻译咒,意也就是这样,同一个原因。在修行过程中(修习密咒) 因为不懂意思,所 以不生疑心,这就是培养信念习气的重要环节,所以不翻译。

佛毕竟原来是一个人形,说 话做事也是说人话做人事,我们不能因为他是佛就不理解他话的用意。当我们明白一个人 的用意, 自然就没有很多疑惑和曲解了。因为整个佛系统的教育,都很讲究善巧,就好比佛很多时候也说矛盾的话,对无神论 的人说有神,有报应;对有神论的人说无神,无轮回。如果我们仅仅只看他表面行为的话, 会认为是矛盾的,但是明白了对象不同,明白了他这样做的用意立刻就懂,其实没有矛盾。

小乘佛教后期衰败,就是因为死守原本佛陀的所言所行,很多矛盾说不过去,因此才会有 后期比如龙树这样的人出现,提出中观、中论来补足,来解释这些矛盾。如果不是这样, 大乘佛教也不会诞生。

你要说中观不是佛说的,确实不是佛所说,但是它能很好地解释佛 陀的很多行为。况且,佛很多时候言论虽然没有首接说出中观思想,但和中观是互相印证 的。也因为这种言行和理论相互印证,佛教才一首延续没有灭亡,包括更进一步解释中观 的唯识系统等等。我们作为现代人,己经海量阅读、学习了那么多理论后,应该不会有这 些矛盾疑惑了才对。

016:末学有两个问题想麻烦您查一查。一是,是否有个第六光明佛国? 二是,某次我在梦境中念了“南无无须难 ”,这是什么意思?

老师:第六光明佛国一定是个假名,因为我在禅定中观这个名字看不到任何地方,别 说第六光明……第一、第二、第三我也是统统看不见的,所以这个名字是个假名。但是叫 做光明佛国的地方可就非常多了,数都数不清。“南无无须南 ”无须应该是梵语里的摩须(mahi)伟大的意思,后面的南(nam)是复 数的意思,也做语气助词。“无须难 ”翻译过来也就是“伟大者们 ”,整句意思就是“顶 礼伟大者们 ”。

017:修习禅定有时间限制吗?一定要六阳时或者是子午卯酉西时吗?老师:禅定并没有时间限制,要按方便来。不过某些功法就有时间限制,具体看你你 修的是什么。

018:师父你咋这么博学?

老师:北航不是有免费的梵语兴趣班么?没事学点,不就知道了?

019:难道你是这么学来的吗?还是禅定一观就懂了?

老师:北航、北邮学生自发组织的梵语兴趣班我都去参加过,什么也没学会,但是学 会了梵语发音的大概,还有罗马拼音的拼法。后来我念咒就都用梵语念,不用汉语谐音, 时间久了大概就知道一些字的含义。

020:厉害,梵语都会发音。我就网上学了点罗马拼音的念法,有时翻译过来 的版本太多啦。

老师:咒的法门,包括瑜伽的很多法门,要修的话没人拦得住,只不过这些法门特征 就是形式主义严重,容易让人走偏,所以通常不提倡甚至禁止自修。前提是不共加行,西 共加行,中观空性智等。不过在我这边倒是觉得,反正法摆在这里,有缘拿去能成就,不 能成也没有办法的。不是说念久了就会懂意思,而是有了这个机缘会慢慢懂。东南亚很多 语言都是梵语演化变种来的, 比如巴利语、泰语,通了一个另一个就灵光乍现。学会西川 话,云南话、贵州话就开始慢慢乍现。通了英语,慢慢美国口音、英国口音、澳洲口音就 渐渐懂了……

021:对密法不甚了解,就是怕走偏,没敢触及。有没有盗法一说呢?

老师:密法很多,尤其金刚部。这些很多都是护法神的法,是专人的,等于是“神 ” 在挑负责人(上师),上师负责挑弟子,因此没有人允许,你自己修是得不到相应的。有 很多东西就好像暗号一样,和盗梦空间里一样,每个人都有一个秘密。比如,主角用的陀螺是和现实世界相应用的,然后你没有这个东西(暗号),那就和 一些秘密主没法相应。因为密法仪式、形式多,你在弄这些形式的时候别人看了会以为你 真的懂,于是追随、模仿或者甚至崇拜等,都是恶业,所以说盗法、盗法罪等等。再就是 要知道密法转播的地方(比如西藏)政教合一,在教义上的通达,在密法上的能力,首接 影响了政治地位。没有传你法,你跑去修,不是夺权吗?呵呵,所以其中复杂原因太多。

025:师父未灌顶念咒可以结手印否?

老师:未灌顶意思就是未授权,未授权意思就是水平还不到,水平还不到意思就是画 得皮画不了骨。要结手印没人拦得住,但是意义大不大呢? 自然是不大的。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