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定实践概论
禅定实践概论
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 > 禅定实践概论 > 第44章 对话

第44章 对话

加入书架
书名:
禅定实践概论
作者:
仙界引路人
本章字数:
6306
更新时间:
2025-06-16

111:先生的这段解释会引起误解。修持佛法不是自我催眠,不是自己骗自己,不 是对世间诸苦视若不见,麻木自己,而是通过修证认识到苦相本空,世间诸苦丝毫无损于 本然自性,达到灭一切苦的目地。另外,先生还没回答我前面的问题呢?什么是肉体成圣? 有没有这种法门?请先生开示。

老师:不是这样的,你要想麻木自己不是随随便便就麻木得了,麻木不需要因缘吗? 是因放不下众生的苦,并且自己也是众生,于是才找到这样的方法来留给大家。既然留了, 那就不是不见,反而是比凡夫见得更多、更全。

所有事情只有看见两边才见全貌。一个人要有能不见的能力,才能有见的能力。既能 见又能不见,这才是自在圆满。你单能见,不能给予不见的能力,这就是受制于色法。有 余涅槃的圣人和菩萨们,什么时候对众生视而不见了?涅槃后确实视而不见,但是那是之 后。

如果不能有能力得知涅槃的清静,那就是光看着而无办法,行为上毫无作为,那才叫 见了白见。一个人成圣必定是带着肉身的,死后成圣,那是大家心中的传说。活着如果不 能成,死了也不能成,只能在传说里成“认识苦相本空 ”的“认识 ”二字,就是一个模糊 的概念。

哪种叫认识? 比如,我认清了一个人是个坏蛋,但是不能阻止我爱他。这叫认识 吗?还是说,我认清了他的本来面目是个坏蛋,因此我远离了。哪一种叫做认识?

光说道理的话,谁都会讲出无可挑剔的道理来,但是在我这里,能奉行的人我才认可 是真认识,认可他是知行完备、完全认清。如果世界上从来没有人提涅槃,然后由一个不 能涅槃的人提出来,是不能被信服的。可是,完全涅槃到底是放下众生了吗?佛陀为什么要说自己是以法为身?

圣人以法留世间,己经证明不仅对众生不是视而不见,而且还比一 般人更加见全,不然怎么可能有法留下呢?但是如果此人嘴上说自己消除一切烦恼,但是 又赖在世上不走,人们会认可这个人消除一切烦恼了吗?你不走的原因是不是在求什么? 并且一首没有求得。

222:通过修证破了色受想行识五阴,不就破了诸苦吗?我刚才说是指肉身修炼转 化可以首接进入天界或净土吗?有这种方法吗?

老师:有的,说起来很容易。破五阴,五阴怎么破的?不是锤子砸破的,也不是针扎 破的。修证的证是什么意思?你再具体一点去想就知道了。

333:楼主是不是接触过南传佛教呢?但是感觉楼主偏六祖之前的禅宗,还有天 台宗。能否介绍一下修行经历?

老师:是的,没有错的。因为我是云南人, 比较最先接触到的就是南传佛教。虽然一 开始我接触了大乘的经典,但是犹如看神话一样,无法信受,所以我学习也是从传统的套 路、基础,从阿含经、巴利三藏、西圣谛、十二因缘开始学习的。后来看了龙树菩萨的《中 论》后能够信受大乘,于是从唯识又转回了般若。现在还是密部的修法居多,但是因为是 在这里广开言论,所以般若的部分是比较合适的。因为不管是从什么根基来的,都可以容 易理解和信受,不会象后期的禅宗,是一个言论方向的抉择。对于佛学知识我是从文化入手的,从小就有涉猎了,包括禅定的知识也是才小就遇到 了一些师父教导,但是这些都是技术、知识的角度,正经全面的修行到现在也不足十年。 只是因为机缘的关系,多这些知识,吸取得比较早,所以现在能用起来灵活一点。我先后可能有寻访过六到七位师父并跟随学习。我的第一位师父是一个老居士,他是 小学老师,退休后修密宗的。在我小学的时候参加了他的补习班,也不知怎么的,他很喜 欢教我这些。给过我很多很多相关的书籍看,还会讲解给我听,很多基础知识是那时候得 来的,包括一些基本的禅定修法也是那时候学到的。后来是因为我有个表哥是傣族,小小 年纪出家,这是他们的风俗。我也因为第一个师父的缘故懂得一些佛学理论,所以有时候 会和他讨论,关于阿含经、 巴利三藏细致地学习这些,其实就是从他这边来的。他可以算 是我第二位师父了。

444:果然,只有南传佛教才十分细致地讲禅相、禅支,现在我仍然觉得大乘是 神话。但是楼主讲慧解脱太简略了,没有谈到怎么审查身、受、心、法和辨识禅支,也没 有提到观智呀。

老师:没有办法再细致地讲了,有些是因缘的关系。写这篇文的时候,基本上就是涉 及到禅定这个点,然后把理论铺开来,先把思路理顺了,并没有想要详细地说明具体的修 法,也并不是要传法,因为在这样的环境中并不是非常好和非常必要的,而且时间和精力 也是有限的。

555:楼主一定前世是修行者,真有法缘。我一首疑惑,阿罗汉是死后不会再生 了,但是大乘佛教不这样认为。

老师:我的上一生是辽宁开原县象牙山某个小庙的住持,十分遗憾的是虽然拿了众生 供养却没有成就,所以此生继续前行。那是世人们见知上的障碍。吧友也有提到,所以我在前面讲过一些相关的,并不是大乘佛教不这样认为而是一些学者持这样的观点。但是本 身要有所立观点,一定要架构在中观的范畴上,所以比较片面,只能说其中一部分。真实 情况并不是这样的,只是在灵活的般若方法中和在断见中说是没错,或者在常见中说是没 错,但是本身是说不出来的。

666:楼主可不可以讲讲因缘法的部分。像您的小学老师、表哥还有您的其它 老师,肯定和您都是因缘很深的了。这其中有没有可控性让未信者相信,相信的人坚定的 走下去呢?您以前在修行的过程有没有放逸反复的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您又是如何解决 的?希望您能解答,谢谢!

老师:不是没有放逸,但是因为生死恐怖,所以不能停止,如果是不知苦的人,修行 一定会放逸。这就是为什么大乘经典号称释迦成佛是示现,但是却偏偏还要示现一段六年 苦行经历一样,也是为什么西圣谛要从苦说起的原因。

777:佛陀的宗旨是离苦得乐,了断生死其实也是永离痛苦,不是长生不死, 因为我们本身就是生死相续,永无止境。禅定能离苦得乐吗?不能。坐禅其实很苦很苦, 要失去很多很多,只是我们喜欢禅定所以不觉得苦,就跟凡夫一样,生在苦中不知苦。禅 乐呢,也不是无条件的快乐,条件还很苛刻。一个人的事业要成功,不也要经历很多艰难 困苦吗?成功以后,不也快乐很长一段时间吗?那么禅定与世事本质上不也一样的吗?顶 多是五十步与一百步的区别。那么把禅定继续下去会怎样呢?禅定每深一层次,就会否定 前面的感悟一次。二十八重天一天否定一天,首到非想非非想处天,就像小孩在成长过程中不断地更换 新衣服,首到成年。但到了二十八重天快乐吗?好像己经远离了我们的初始目标——离苦 得乐。佛陀继续求证首至涅槃,然后发现只有涅槃才能离苦得乐,但涅槃是什么样?说不 出来,不可说。我来不负责任地乱猜,就像一个渔翁与一个富翁共同钓鱼,区别有且仅有 心态不一样,一个是求生存,一个是无所求,但钓不到鱼照样挨饿,你既然参与了这个游 戏就必须遵守规则。好比玩牌,出千不是不可以,但如果被抓住立即出局甚至被暴打一顿, 即使佛陀也受规则的约束。涅槃就像剥洋葱,剥到最后啥也没有,涅槃与非涅槃区别是你 知道里面啥也没有,所以佛说法 49 年来未曾说过法,凡有所得皆是虚幻。我认为自性就是 虽按世俗规则行事,但不执著。

老师:说得挺好的,其实道理就是这样的。不过对于世俗中人来说,说白了就是对于 凡夫的我们来说,我鼓励挣钱,鼓励禅定,因为这其中的妙处就是越执着越不得定,所以 都是可以的, 自在态度对待这些是好的。

关于什么当官,关于什么富翁,关于这些问题很多人来问过我,还喜欢从因果上来说 事,但是如果我们实际一点,人家现在的富足和自己此刻的贫穷这就己经暂时的定局,产 生情绪、抱怨、悲叹也没有什么益处,只是给自己痛苦,如何去改善才是当下的关键。如果又能没有障碍,至少没有心理障碍去做,又不给自己多一层悲伤、气愤的情绪,那么就 是很有智慧了,往好的方向努力着又卸掉多余的负担。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