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定实践概论
禅定实践概论
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 > 禅定实践概论 > 第43章 法印篇

第43章 法印篇

加入书架
书名:
禅定实践概论
作者:
仙界引路人
本章字数:
13024
更新时间:
2025-06-16

法印篇

前面有朋友提到邪师、邪正、外道等等问题,并且提到一些法师的名字和语录。我当 然知道这是在映射我,但是她说得不无道理,也不是对人没有益处,所以我没有删帖,留 下了这些言论。

可是如果我们在实践中,去体验这些,去遵循这些会发现很多问题。比如, 慧律法师和宣化上人,他们在某些言论中是不赞成对方说法的。这些大德们,各自的说法 会有出入不相符的地方,那么我们该如何知道哪一种是正确的呢?

不仅如此,就算我们深入经藏也会发现在佛陀本人的言论中,会有矛盾冲突的地方。 对于某些事物,他一会儿说有,一会儿又说没有。比如,在很多经文中描述有什么佛,有 什么净土,有什么法,但是在《金刚经》和《心经》里又说没有,一切都没有,一切都是 空。在《楞严经》 中又说到“不是有,也不是没有,也不是非有,也不是非有非无,也不 是既有既无,也不是在有无之间或者有无之外…… ”这也不是,那也不是,真实到底是什 么呢?

对人说有神,土地神、天神、护法神,对婆罗门外道说无神等等。这些在经文中处 处可见。那么我们到底该皈依哪一种说法呢?那么到底是有还是没有?到底《金刚经》对 还是其他经对呢?

这些说法都让我们陷入各种各样的迷惑中。如此种种,听某个人也不是, 听经文也不是,到底哪一种才是呢?所以我们没有办法,只有统一所有矛盾,统一所有说法,消除所有矛盾的理解我们才 可以称为圆融、圆满。于是佛教尤其大乘佛教精髓思想—— 中观,出现了,让我们看到所 有事物的两面,我们偏朝任何一边都是不对的。

在文中其实我己经给大家讲了一些中观的 概念,在这里不再赘述。我们就算懂了中观,也不见得我们有信心 依靠这个严谨的辩证逻辑去确定真相,还会去参考关于这些事佛陀本人到底是怎么说的。

我要先给大家讲讲我自己。我确实在这里表达一些言论,但是我并没有申明声称自己 在传法,尤其在传佛法。本帖出现的机缘都是吧友们对我的提问,我整理后发成帖子而己, 所以我要告诉大家我的本意,并没有强迫灌输或者诱导大家相信我。

我一再在文中说到大 家要保持自己理性地思考,随时考虑到事物的两面性,保持中观等等。也因为如此,当人 在说我传佛法或者做佛事,其实第一潜意识,己经认定我讲的东西是佛讲的了,所以称之 为“佛法 ”。要不然我怎么会是在讲佛法呢?

还有就是关于开悟的问题。很多人说: “你在讲佛法,你没有开悟怎么能讲佛法?没 开悟只能讲邪法…… ”逻辑上这个不成立。如果我讲的是邪法,那说明我讲的不是佛法, 既然不是为什么你们还在乎我开悟不开悟呢?

法是世间的规律,每个人都会讲,在家父母 教给做人的法,在学校老师讲各种科学的规律,都是真实存在的现象。有没有想过,我们 为什么不去问问父母,问问老师:“你开悟了吗?如果没有,你所说就是邪说。 ” 这算是修行人的冷笑话吗?

只是我不希望大家这个样子,硬要给真理灌个头衔,说是佛或者道、 或者圣、或者真等等。因为我提出的各类逻辑问题最终还是你们自己所悟到,都是你们自 己的心法,并不是我给予你们任何,这只是一个缘。当然既然有人提到正邪、佛非佛、佛道外道等等问题,并且以此映射我,当然我能看 到这是个“善缘 ”。

那我肯定就是给个台阶就上,不是谁给我的台阶,恰恰是你们的提问 成了我展现的舞台,所以我自然就会圆满这个缘,了却这个缘,好好来给大家讲讲佛事。

那就是如何分辨是否佛法,或者说佛教所称呼的正法?下面细细分别给大家详说,以便大 家参考,如何不落邪见。

先讲一个故事吧,在《佛遗教经》中我们看到这样一个故事:在佛陀快要涅槃的时候,有一个外道叫做须跋陀罗求见佛陀。他年龄己一百余岁,在 外道中是很有学识、道德的长者,然未闻正法,始终没有开悟。他听说佛陀快要涅槃,很 着急,所以很想听听这位圣人的教诲。

阿难一看是个外道,怕他来找佛陀的麻烦,就把他 拦住了,劝他不要打扰佛陀。可是须跋陀罗依然苦求,说希望能听听佛陀的教诲,解除心 中的疑惑。

佛陀知道了这件事,于是告诉阿难说: “他不是来找我辩论的,他是我最后一 个弟子,你让他来和我见面,我要解除他的疑惑。 ”阿难没有办法,只好把他带到佛陀身 边。于是须跋陀罗问了一个对于我们后世人十分重要的一个问题,那就是:这个世间各种 沙门、婆罗门、六师(当时著名的几个思想代表人),各种外道都声称自己所说的是真理, 并且只有自己所说的才是真理,其他说法和其他宗教都是邪说,只有自己的道是永恒解脱 的大道,别人的道都是歧途,并且他们互相发难,互相为难。这个正邪究竟如何分辨呢? 我们究竟该以什么为标准呢?我们究竟如何才能永久脱离痛苦,永久解脱呢?

佛陀为这个问题而高兴,回答他: “这个世界上无论哪一种修行者,如果他不能知道 诸行无常、诸法无我、寂静涅槃这三法印他就不能认识一切现象的根本。 ”

重点己经出现 了,也就是佛陀提出的,任何说法如果不符合这三点,那就一定是片面的认知,一定是颠 倒的认知。所以,不管你是否变异的佛教或者是附佛的外道,哪怕就明摆着就是外道,但 是只要符合这三点都可以说是正确的认知,是正法非邪说。

所以至今为止,大家总结各路 经典,得出的还是这个言论。诸法的真相总结起来其实也就是这三点,或者分类成西种(加 上诸漏皆苦,形成西法印)来判断是否佛法(圆满的法) 。

这就是作为佛法、佛教最重要 的标准。纵观诸多宗教,明确表达核心价值观的非常多,几乎可以说全部是这样。

可是如果以 各宗教比对,三法印可以说是佛教核心价值观,与其他思想最突出的不同的地方。三法印 同时也是佛教与在其之前的婆罗门教以及其他宗教不同之处。

佛教许多方面承袭或相似于 婆罗门教,如禅定、苦行等,但三法印即是佛教与婆罗门教的不同处。三法印为佛教自身 所提出的,三法印也是佛教的核心价值,与其他宗教不同的。

佛教允许在谨守三法印的价值与教义上,对其他方面进行方便性变动、改变、变化,即是不违反三法印,可以用各种 方式传教、修行,包括用密法加速修行(如密宗),也因此使佛教富於变化与多样性。

相 对地,有部分宗教对于教义、教规、教条、传法、授法、修法等有着较严格的坚守,不允 许任意或随时因需求而变异。三法印这三点到底在讲些什么呢?

一、诸行无常

这个“行 ”意思就是运动、运行,是世间一切事物、现象变化的表现,除了物质还有 我们的思想精神等等一切现象。我们其实很容易就可以观察到,世界上所有事物没有一刻 不是在变化的,完全不存在永恒的、不变的事物。所有物质都是由分子、原子等等构成, 而这些东西其实时时刻刻都在运动,都在变化。 电子围绕原子核运动没有一刻停歇,原子 核内部基本粒子也是在运动变迁中的,没有停滞的时间。我们的思想也是同样,没有一刻 是一模一样,我们每一个念头都是出现又消失。我们根本无法找到停止不变的事物。

因此,我们可以这样判断:如果告诉你有永恒存在,有永久生命,你永远是你,他永 远是他,世界永远是世界等等,这类说法一定是违反了无常的。中观虽然告诉我们,永恒 的变化本身就是不变,但是狭义来看,单独说永恒肯定是邪见,单看一边不被认可。

二、诸法无我

这承接的其实就是上面说的无常。因为世间根本不存在一个永恒不变的我,思想会改 变,这个就不细说了,但是其他方面呢?我们可以从头缕一下。

先问问,什么是我?是这 个肉体吗?要知道,我们人的身体是物质组成的,物质本身就是不断无常变迁的,所以我 们的肉体不可能永远保持不变,有诞生的一天就必定有损坏、消失的一天。我们不能一首 保持一个稳定不变的现象叫做“我 ”,因为小时候的我、成年的我、老年的我肉身都不一 样,是一个我吗?

咱们可以抛开肉身不看,看内在的想法、思想、意识,也都是在改变的, 因此这个也不能说一首是一个我。

在诸多说法中有“灵魂说 ”,意思是虽肉体败坏,但是内在有一个不变的我,称之灵 魂,并且灵魂永生不变,是原本的自我。但是在佛陀的说法中,是不承认这样的事物存在 的。

如果我们不能通过物质规律判定灵魂改变与否,或者通过思想判定它改变与否,那么 它就是不可知的纯唯心论,只是一个假设。所以,如果是这样就不可以当真,即使当真, 也没有实际意义。

所谓不变的“灵魂 ”就无法阻止物质的变迁,无法阻止思想的变迁,并 且无法阻止人们认定思想或者物质就是自己。第二层含义,这个我指的是自性。

所谓自性我在前文中己经讲过了,也就是事物原本 不变的性状,也就是一个事物不变的部分就是自性。 比如一棵树是自性,它必须能永远是一棵树,树就是它的自性,但是我们发现这样的自性并不存在。

它变成一套家具,过去的 树就不见了;它还是种子的时候,还没长成一棵树,它也不存在树的定义。万事万物都没 有自我本性,都是随因缘不停变迁的,所以自我也是同样。

为了形容这个现象,大乘佛教提出了“空 ”和“空性 ”等说法,其实都是在形容无我、 无自性,因此谈及灵魂不灭、不变的真我、永恒的我、永生的我,这些说法都不对。

有一 些说法很迷惑人, 比如肉体永固不败坏,于是我永远存在,然后提出各种让肉体永固的方 法。其实这些很好辨别,因为世间任何事物存在都需要条件,这个条件叫做缘。

比如,我 们能有什么仙药,吃了就不老死,虽然不会老死,但是我们不能保证肉体不会被物理性的 事物伤害,象被汽车碾压成烂泥等等。

就算我们没有意外,与天地同寿,但是我们还是不 能保证天地是永寿的。我们己经是现代人,懂得只要是物质一定有它变迁的时候。

假如地 球就是我,它有一天会被太阳吞噬,就算我们是个氢原子,还是会因为压力聚变成氦原子。 况且我们知道宇宙有大爆炸开始,就能知道有大爆炸之前不是现在的宇宙,所以一切都不 是永恒的。假如我们的自我需要依附任何物质,并认定这个物质就是自己,那么就没有任 何永恒物质可以依的。这一条“无我 ”概念十分重要。

在各种宗教中都提到自我如何,这个自我包括神,包 括自己,包括事物本身,都会含有类似永恒的说法,唯独佛陀不认可。我们可以用此审核 任何说法,凡是有提到永恒存在的必定不是正法。

很多人可能会说,那么什么净土无量寿, 不生不灭,不就是永恒吗?这就需要靠第三条法印来验证了。

三、寂静涅槃

所谓涅槃寂静即是达到无苦安稳的理想境地。我们可以看看佛经里都是怎么说的?无 量指的是有量的无量,无量寿是指长得无法想象的寿命,但是不代表没有尽头。不生不灭 的前提是不生,不生就是没有,没有的事物当然就不会灭了。因此佛会涅槃,一切圣人最 终也会涅槃。我们可以用世俗观点来看,我看到佛死去了,不见了,消失了,因此说他涅 槃了。

就算是以无量寿为名的阿弥陀佛也同样会涅槃,然后观音菩萨做佛。说明了什么? 说明不违背上面的两条(无常以及无我),说明没有永恒。

原本涅槃指的是消除了所有烦恼,消除了所有痛苦,消除了欲望、愚痴、疑惑,后来 有了有余、无余、游住(自性清净)、无住处等等涅槃。

但是不管它怎么细分怎么变,原 则上就是消除了上面讲的那些痛苦等等,所以我们很容易发现核心价值,那就是不烦恼、 不痛苦、不疑惑等等。要做到这个其实很难,但是实际上如何呢?如果你真是不管世界、 物质,所有你能感知的一切如何变化你都不在乎,不管不顾,不起任何感受,放下一切, 这不就是本质上的涅槃吗?

如果真这样的话,你会去管你肉体是活是死,宇宙有多大,上 帝有没有,事物是好是坏吗?当然就不会了,完完全全解脱了。因为你己经一切都放下了, 一切都不管了,还有什么能束缚你呢?

其实说起来如此粗糙,但这就是真话。你如果要管任何事物是什么现象,那么你自然有疑惑、有诉求,而这个诉求不是什么,恰恰就是“ 自 我 ”。

这个自我如果和万事万物都没有互相反应,对万事万物都一视同仁,那么本质上就 是涅槃了。

那你的存在其实就是个纯唯物的物质现象或物理现象,那么何处有你存在呢? 既然不存在,又谈何生灭、生死、苦乐呢?就那么简单,这就是无余涅槃。

有余涅槃是什么?好比佛陀生前,好比那些罗汉生前,他们遇到问题回答问题,还要 吃喝拉撒,说明和物质世界有交互作用呀,那怎么说解脱了呢?

其实就是自性清静涅槃, 就是苦不当作苦,乐也不当做乐。他如果以完全理性的态度面对万事万物,对任何事物都 没有执着,没有一定要如何如何,那么他即使这个肉身再怎么受苦,那也只是暂时的。

他 早己经知道自己未来会一步步完全寂静下来,完全不再管任何事物现象,所以他的心不苦。 身体虽然风吹日晒,冷热痛痒,但是总有一天这个身体会变成没有,因此迟早会断除所有 和世间的交互作用,因为再无所求,就这么简单。

寂静涅槃这段唠叨了很多。其实己经可以见到最最简单的道理了,人一旦有求,则会 付出行动,那么就会有得到,有得到就因为无常还会失去。

如果不愿失去就会再求,然后 反复循环,这就是轮回。假如不这样就不会反复地得失,己失去如果不再求得就不会再失 去,不求永生即是永生,不再求者既是解脱。

这个求又叫做“爱取 ”。因为喜爱所以有厌 恨、有取舍,取得所爱就是拥有所爱,拥有就是生,失去就是死。

所以,不要因为爱就强 求,不要因为接触了世间事物就去刻意区分爱和厌恶。干脆不要接触这世间的事物,或者 接触了和没接触不做区分, 自己存在或者不存在不做区分,那么就是和天地一样纯唯物地 运转着,那就没有苦乐可言说了。

这就是十二因缘的浅说。凡是教导人有什么确实可得的事物和境界的说法就都是不对的,但凡能得到必定要失 去。得到是相对于没得到的变化,有变化即是无常,即不是永恒。

从内在来说,求得的心 一旦有,在得到的一刻,求得的念头就灭掉了,取而代之是己得到的念头,这己经是在流 转变迁了,己得到的念头也终将会被己失去的念头所取代。其实讲到这里己经可以看出了,不符合以上观点的,基本上就不是佛陀的教诲了。当 然,说再多再明朗也都是狭隘的理论。下面说实际意义,也就是实践意义。

西、实践意义

逍遥自在、无苦等等都是说不受限制。当我们知道我们无法永恒,无法确实地永远得 到某种事物,那么自然就不会因为所求的心和欲望的心障碍我们的行为,因此我们心里没 有挂碍。

如《心经》里描述的一样,因为没有挂碍,所以不会有所谓自己存在和不存在, 自己是苦是乐。一切都不能障碍、控制、奴役我们,这样的心态即是达到无苦安稳的理想 境地。

因为再没有可失去的任何东西,因为我们本质上从来就没有真正的得到过,因此我 们不再贪心,不再执着得失或者各种暂时的感受,我们对待万事万物可以平等平和,成为至善之人。

我们懂得核心的无常、无我、寂静的原本“ 自性 ”,因此也不会执着一切世间 法则、智慧、知识的得失,因此也可以形容为“知行完备 ”,对自己的行为知道“得不是 得,失不是失 ”,那就是圣人。

这样的圣人,我们无法讨论他是否脱离轮回,是否有来世, 是否有苦乐等等,因为价值观己经定在了“无所谓有无 ”的境界中,所以有没有都是无意 义的,也无法讨论。

不管是来生还是现在这个确切的圣人的“ 自我 ”,是有还是无;是非 有非无,还是非非有非非无;是既有既无,还是非既有既无;是在有无之间,还是在有无 之外,不管如何都不再有意义。

好了,又是长篇大论。里面的注解、解释都是我自己的语言,所以包含我的“ 自我 ” 可以不用当真。但是如果要做佛弟子,要按原本佛说,那就是好好自己理解这三法印。

之 所以叫“法印 ”,就是区别是否正法(佛法)的核心所在。你们要自己理解,因为最终你们得到的还是靠自己想通的, 自己悟到的,任何人都没 有办法帮你想通,佛陀也不行。

最后用佛陀的一句遗训送给佛弟子们结尾吧:要自己度自 己,不要依靠其他,要为自己作照明,要以我的教义作照明,不要依其他外道教义。最后 这句很重要“要依他的教义 ”,就是他言教的含义,是真实意义而不是他的教诲或他的语 言,所以依靠的是“义 ”而不是“语 ”,语言是有局限的。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