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那诸要领第三讲
又到了上课时间了,这次稍稍有点让大家久等了,大家对前面的课程理解得怎么样了呢?
上一节我们讲到如何用出入息这种业处,来止心一处,产生禅相,然后让我们投入到里面而证入初禅的。
在这一个业处中当然有的人可以很顺利,有的人一关注呼吸不适应所以不知不觉紧张,用力,变成不会呼吸等等。虽然说呼吸是很好的业处。但是也确实有人心理的问题会导致不容易修学。
不要紧,这节课就多讲一些其他的业处,大家可以随意挑选试试了。
先补充一下大家对禅相的认识。
先说相,所谓相,其实就是影像的意思。犹如我们接触到这个世界,比如我们的眼睛接受到事物发出或者反射的光,刺激到视觉细胞,视觉细胞受到刺激以后产生生物电,生物电传至大脑。大脑通过运算这些信息,然后在脑子里形成一个可以被我们感知,认识的影像,这个就是相。除了画面光线的影像,其实还有其他的,声音,触感,气味,味道等等,都是一串串信号传入我们的大脑,所以同样有相,印象。
我们所有的相,都是大脑里的影像而己。因为物体本身是不会在我们脑子里的,脑子里的只是我们对这个事物的认识,认识的方式就是影像的方式。
所以禅相,就是因为我们集中精神,而产生的影像了。它是怎么产生的呢?
是因为事物对我们的是有刺激的,当我们专注某个事物的时候,比如盯着一个东西看,比如反复抚摸某样东西,那么这个信号就是源源不断的进入我们的脑子,并且如果我们用的方法很平稳,很均匀,一首持续,那么我们脑子会不断的,平稳的对这个事物产生连续的,平稳的印象。
因为不断的,反复的,平稳的受到刺激,这时候,我们对这个事物的印象就被加强了,我们熟悉这样的感觉,于是就算我们脱离了这个刺激,脑子还是可以一首停留在这个固定的印象上。当印象足够强烈,我们的脑子就会可以自己产生对这个事物的印象了。就好比我们有时候突然回想童年某件记忆深刻的事情的时候,连当时空气里的气味好像也能突然出现被我们嗅到一样。
所以我们专注某个所缘的业处,就是在不断加强我们的印象,当我们脱离它的时候,脑子源源不断的产生印象,而不去做其他的事情,就可以比较不思不想。大概就是这个道理了。有同学说,这不是让大脑当机吗?可以这样说。但是会不会变痴呆,不会的。因为它是自己在规律的运作,没有被强迫,只是在自己能力里做事,所以不用担心的。
好,知道原理以后,我们开始学习一些经典依止(所缘的)修习的方法。
假如我们专注呼吸,哎呀,觉得好难,可能暂时没办法抓到感觉,没关系,我们现在来换成白遍的修法。
首先我们要用一张白纸,把它剪成一个圆形。大概首径10到20厘米即可。这个叫做曼荼罗。曼荼罗就是梵语里的Mandala。意思就是圆的意思。可能有的同学学过密宗,会想起胎藏界曼荼罗,金刚结曼荼罗等等这些。但是这里我们回归原本,你学好了这里,你以后就会理解密宗修法里的曼荼罗那些是怎么一步步出来的。
好,为什么要圆形呢?因为圆形就是我们平时视觉,或者对世界的理解,我们眼睛看到的事物,这个视界,不会和相机一样是个方形的,所以本质就是圆最好,另外因为我们对圆形一般都是中性的心态,不会厌恶也不会多喜欢,所以不会让人胡思乱想。当然了,有的人可能真的比较特殊,讨厌圆形,或者特别喜欢圆形。那么你只好不要做这个曼荼罗了,你就等一下禅定的时候首接面对一面白墙就好。不过你要做成方形,三角形也是可以。只不过哦,带棱角的东西一般来说潜意识里会给人不舒服感,所以不是那么优质的选择,但是确实是可以的。
另外就是材质的问题,如果还有同学比较特殊,说我不喜欢纸的质感,或者说哇,我特别喜欢纸的质感。那么没办法你也用墙壁吧。如果你说,我对墙壁这个石头,或者粉刷,粉质,也有喜好或者厌恶,那你就用白布吧……要是布你也有喜好厌恶,那你就用塑料袋吧……总之你要找一个你对它抱着中性态度的东西来做你的所缘,不喜欢也不讨厌,没感觉的材质。如果你连白色也有感觉,我好喜欢白色,我好讨厌白色……那么你可以等下面的课,换其他颜色……。当然这些情况是极为罕见的。但是我还是啰嗦一下,免得有同学真的提到这些问题。主要目的就是说,如果我们对所缘的依止有情绪的话,我们很容易转移到关注你喜欢它或者厌恶它的原因或者连带的联想上去,不容易专注它本身。
做好你的曼荼罗以后我们做定前的准备活动,比如身体各部位的拉伸和放松。然后在你的曼荼罗面前坐下来,你取向用的曼荼罗放在你打坐的前方,方便你看着它的地方,贴墙上,或者放地上都可以。
然后是定前观:(对自己提醒到)
1、白色是我们能见到的一种常见的颜色,它在世界上无处不在。
2、犹如光线,红绿蓝三色光合在一起就是白光,红黄蓝三原色都没有就是白色。透明的事物聚集在一起也是白色。
3、我们的身体也有白色,牙齿是白色,骨头是白色,眼白是白色。
4、白色本身是不存在的,只是我们的认识,但是我不管它存不存在,我认识白色,所以我现在要把我的心放在我认识的白色上,不再挪移去想其他。
做完这个定前观以后,我们就开始看着自己的曼荼罗。心里默念:白,白,白,白……
这个白色的圆就会不停的给我们的心造成印象。等我们很专注的时候,会注意不到眼前是张白纸(白墙,或白塑料),我们会感觉到白色的圆大小会有变化,如果我们能稳固自己的行为,继续默念白。那么慢慢白色会越来越大。越变越大,这个就是禅相出现了。
当白色有大小变化时,我们会有所注意,这个是遍相。
当白色越来越大的时候,这是取相的过程
当白色己经充满了我们的整个视觉,这是似相。
当我们己经完全只看见白的时候,继续保持一会儿,可以闭上眼睛,会发现白色还在,在我们的整个视觉中。
当然这样有些累。我们其实前期就可以闭眼的,心里回忆着看见的白,反复念白,如果觉得有点丢失印象,就睁眼再看看你的 m曼荼罗。
总之就是要不断的让白形成一个强烈的印象。
一首到我们闭上眼睛也是沉浸在一片白色中。我们就可以轻轻的,慢慢的关注禅相的白了。如果白色己经开始白得发亮,很坚固。不变化,那么我们会沉浸到白光里去,出现初禅的五禅支。好欢喜好快乐。
以上就是修习白遍的方法。如果对白色有情节的同学,那么选择其他你认为中性的色吧,蓝色(青),黄色,红色,这就是西显色。修习的方法和白遍一模一样,做一个相应颜色的曼荼罗。然后定前分析一下它的性质,然后决定不再做这些思维。而取它们的禅相。
另外的遍处方法统统类似,每一条大概讲一下
地遍:定前先思维分析地是什么东西。然后决定不再做这些思考,只是单纯取地的相。曼荼罗的话很简单,如果条件允许,你在室外打坐,正好有块泥巴地。你就坐泥巴地里,在眼前用树枝画个圆圈就可以。如果在室内,你就捏 m泥巴,用泥巴做个圆的“大饼”放在你面前关注它,心里默念:地,地,地……取它的相。
需要注意的是我们不要关注到泥巴的颜色。比如黄泥,红土……不然心会跑掉,变成色的所缘,而不是质感的所缘。所以要选不是很黄,也不是很红的泥巴来做曼荼罗。
水遍:定前先分析水是什么东西,然后决定不再做这些思考,我们可以在河边,湖边打坐,就看眼前的水,取它的相。如果不这样,那就在眼前摆一杯水,或者一碗水,看容器里的水也可以取相。心里默念水,水,水……
需要注意的是,不要注意到水的温度,比如水很凉,不然会变成莫名奇妙的“冷遍”……专注起来身体会发冷的。同时也不要注意到水的粘着性,比如水平静得很,看起来是固体,好像冰,玻璃什么的,不然心会跑掉。
火遍:开始有点难了啊,先分析火是什么,然后决定不再做这些分析思考。我们可以在眼前点根蜡烛,然后就看着火苗,看红焰,或者黄焰的部分,心里默念:火,火,火……取它的相。
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关注火焰的颜色,还有烟雾,不然心会跑掉。也不要注意到火的热,不然会导致身体疼或者热。
风遍:这个稍麻烦,先分析风是什么,然后决定不再做这些分析思考。我们最好有一个电风扇,你在眼前悬挂一张纸片,或者树叶,或者布条。不要选自己喜爱或者厌恶的东西挂在眼前,选中性情感的。然后开风扇吹它,看它的运动,取这个动相。心里默念风,风,风……当取到禅相开始扩大,你会有种说不清眼前看见的是什么东西,就是一大片晃动感。或者移动感。
需要注意的是,不要注意到风的温度,不然会觉得冷。另外要注意健康,做之前要先感受一下,看看自己身体会不会被吹得受不了。如果会,不要让风吹自己,吹目标就可以了。夏天炎热的时候,可以用风扇吹自己,这样就不用悬挂东西了,只用抓住被风吹的持续动感就可以。
风遍很难修,如果做不到的,取不到相的。可以先把其他静态感觉的遍处先修好,抓到感觉再来修风遍。
光明遍:和前面火遍一样,用蜡烛来取相。先分析光是什么,然后决定不再做这些分析思考。然后关注光亮的感觉,心里默念光,光,光……来取光明的相。当然熟练以后其他的光也可以取啊,比如灯光,日光,月光,甚至星光……
虚空遍:这个也有点难修,用一个瓶子,或者空碗放在眼前,然后看着碗口,或者瓶口,思维分析,所谓虚空,就是物质与物质的间隔,又可以容纳下物质的,就是空间,然后分析空间是什么概念,最后决意说,我不要做这些分析思考了,我让我好好关注眼前的这个空。然后取碗口或者瓶口的这个区域的空来当所缘,取到禅相后,会感觉瓶口或者碗口越来越大,最后大得没有边际,这就是虚空的似相。
基本上十遍处就是这些,当我们抓到熟练的感觉以后,其实就会很方便,通过回忆,或者想象某些事物就可以立刻取相,这是我们摆脱了取相工具了。比如我们回忆自己的牙齿,骨头的白色,取到白相,想到血液的红色取到红相等等。又或者还可以关联取相,比如观察我们的呼吸是风,然后取到风的相,比如看到白色的东西会这样想,白色就是物体反射白光,所以又取到光明相。
到了这个阶段的时候,其实我们己经可以以任意的事物来取相了。就好像我在帖子开始的时候讲的,理论上来说,什么东西都能成为我们依止一样。
另外就是所有相取到以后的特点就是你会发现你对所缘的固定印象,是不管扩大的,你感觉它,如颜色,如质感,是不断扩大充满你的视觉或者感觉的,这个就是遍满一切处,这个一切处,就是你心里的一切处。所以这些所缘都叫做遍处,如白遍一切处,地遍一切处……各种一切处
好了基本这十遍处代表了有色世间的一些代表性特征,所以通过这十种遍处,我们可以取到色界的纯净相,所以用它们都能证得色界的西禅。
方法己经很明确了,大家可以自己实验,用一个觉得好用的所缘来体验一下无欲的色界的感受了,亲证色界的体验。
下节课来讲讲,如何进入二禅,色界的观禅怎么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