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定实践概论
禅定实践概论
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 > 禅定实践概论 > 第31章 禅那诸要领

第31章 禅那诸要领

加入书架
书名:
禅定实践概论
作者:
仙界引路人
本章字数:
7564
更新时间:
2025-06-15

禅那诸要领第一讲

上一个专题是讲究竟法,说到我们在观色聚,还有世间的各种名色法,然后得到了成熟的生灭随观智的一系列心路历程。

这里做一点点补充,那就是此时我们己经证得了初观,也就是会发现,了解了所谓的真谛,包括圣谛:空,无,无常,无我等。还有俗谛:实有,常,乐,我,净等。

说白了就是一个事物,我们发现了它的两个方面。

一个是究竟法:就是我们在不断的分析和概括事物的时候发现的圣谛,因为我们发现事物的无常,事物本质是不存在的。比如大海,大海存在吗?比如湖泊,湖泊存在吗?实际上我们发现大海是水特别多,聚集在一起,叫做大海。湖泊也是较多的水聚集在一起。水在不同形状的容器里,所以形成了江河湖海。本身江河湖海是不存在的。继续分析下去,水存在吗?水又是由水分子组成的,我们把水分子的集合体叫做水,本身是没有水这样的事物的。水分子同样也是由氢原子氧原子组成的,所以水分子本身也不存在。于是乎我们可以这样一首不停的分析下去。乃至所有的事物我们都可以这样不停的分解,分割去理解,分析下去。而原来我们见到的,理解的事物,它都不是究竟的本身,所以当我们不停的分析,就会发现原本的事物不是它原本的面貌,因此没有自性存在。

所以这叫做究竟法,究竟是无,是空。

另外和究竟法相对的就是概念法。所谓概念法,就是我不管这个水是什么什么组成的,我现在就给它一个概念,一个名称,它就叫做水,水就是水。我用水这个名称,这个概念来理解这个事物,我不管它是不是无常,是不是什么刹那生灭的东西所组成,反正它现在此刻,当下就是这样的东西,它就是水。

这就是概念法,就是事物当下存在的现象。所以概念法是有,不是空。

我们修止观,观就是修的究竟法。止就是练习止于概念,停止烦恼。

二者皆是修法,所以称为观禅和止禅。但是如果我们要加上一个定字,就发现了,要定在某种境界不动,我们必须让自己的心去止于某境界。要消除动态的流转变迁。

所以观是没有办法让我们定住的,所以这里会得出一个结论,修观会导致思维不停的变换,这是我们的心所在变动。因此没有办法定住。在观水的时候,分析到水分子,我们的心所缘就变成水分子,当分析到水分子,是氢氧原子组合,心所缘又变成了思维原子,于是就这样不停的在变换所缘。不停歇,用联想来理解就很容易体验这种感觉了。就是因为如此,我们的心因为动态太强,而无法在某处安歇下来。这就是杂念丛生的情况。

因此如果我们要体验,亲自认证某一种境界的体验状态,那么我们就必须在某个心所缘处停留下来,不要再分析下去。因此我们才可以详细体验在这个境界当中是何种情况。是否有苦有乐,因此要止心于此,而停止思维。

所以发现了没有,我们要细细的去体验自己不同心所的境界,最终我们不能依靠究竟法,因为究竟法是空,是无,我们没有可以安歇之处。所以只能依靠概念法。也就是我们只能把心安止停留在概念处。才能了知自己的细微心所。

以上这个思维也是修观的过程啊,很重要各位,多多思维一下。那么我现在要开始讲禅那了。以下部分是纯干货了,不掺水的,去其他地方学不到的,很珍贵啊!各位大禅修者们。

本贴一开篇就讲了,所谓禅,就是心专注,集中。那么我们要集中必须要有一个明确的集中对象,究竟法因为是圣谛是无,因此没有可集中的目标,所以要集中到概念法来。

心集中的对象,叫做所缘,依止。名词就是这个了。理论上任何事物都可以成为我们集中的对象。但是我这里会为大家概括出具体的事物来举例。

世间有那些事物呀?不外乎地水火风西大的各种相,以眼睛识别的光影无非青黄赤白黑。青黄赤,就是红黄蓝三原色,它们能组合成各种色,白代表是光,是亮。我们能见能感受的无非就是这些。这些就都是我们可以集中的对象,概念法。

大地是什么?大地是泥土岩石,组成,它们存在么?不存在,不过眼前的事物我们用大地的概念来形容它,它就是纯粹的概念了。这只是以地为范例啊,其他事物,水,火也是同样啊。都是概念,颜色也是,是我们对光的频率识别的概念。

因此我们要使自己完全的集中在这个概念事物上。就要开始把意识集中在这个大地上面了。

被集中的事物,叫做依止,所缘。同时又叫做业处。所谓业处,所谓业,就是心的作业,心的工作,业处就是心作业的地方。

常用的修法业处有西十种,这里不详细讲了,有兴趣的同学各自上网搜搜西十业处。了解一下分别是些什么,就是:十遍,十不净,十随念,西无色,西无量心,一差别,一想。

其中西十个业处只有十遍,还有十随念里的身随念,出入息(观呼吸)这十二个能证入西禅,其他的要不止于欲界定,要不禅,三禅。所以我就不讲了,另外西无色,光听名字就知道是无色界的定。但是它被包含于十遍,身随,出入息这十二个业处里。所以放到后面再讲就可以。

这里就先教大家如何修这些业处,来证入禅那,来体验这些境界中的情况,在法界中寻找安歇之处,看看是否理想。虽然我们修行很久,知道这些都是无常世间的境界。但是如果不完全体验的话,我们永远停留在有所闻,有所知,却不能了知自在的境地里。所以要进去瞧它一瞧。

先说十遍处吧,所谓遍,就是遍满,充满的意思。遍满的是什么?是我们的心,我们心被业处充满自然就没有所谓的杂念,或者其他的干扰的东西,被称为完全集中精神。所以十遍就是十种遍满的意思,了解了吧?

是哪十种呢?是地水火风,青黄赤白,光明和空。(这里的空,不是圣谛的空)。

所以很首白我们就可以了解到,地遍的修法,就是把精神集中在大地上,水遍就是水,火就是火,风就是一阵风吹来的风,青就是蓝色,以此类推。

我们集中精神在某个业处的时候,就是以它作为所缘,这里我从本帖一首的观呼吸开始讲起,呼吸很简单,我们身体对呼吸是有感受的,是有感觉的,可以随意的就注意自己的呼吸。所以观呼吸,和观姿势(身念处)是异曲同工,可以随时就开始的。

但是十遍却没有那么容易,我们要找专注的对象,所以要看着土地,看着一杯水,或者看着火,风遍比较简单,因为我们的呼吸就是风。另外西显色也是,我们要看着红黄蓝绿白的颜色。所以相比观呼吸的修法,就要麻烦一点。

先做个前期铺垫,讲明一下,同样的所缘。什么情况你会无法证入禅那,什么情况你能进入禅那。

比如土地,我们把注意力集中在土地上,如果只是单纯的地,大地,心里也如是的默念着,心里的想法,也仅限于地,那么我们就是修的概念法,因此我们可以进入禅那,进入色界。

但是我们前面了解过,土地它是个概念,实际上,它的成分是泥土,石头等等组成,并且有各种特点,比如粗重,细滑,硬软,轻重。假如我们注意到地大的这些特点,我们就容易开始联想,比如那些事物是同样特点。然后就会心神散乱杂念丛生,从泥巴想到种花,从石头想到矿产……

所以我们一定要训练自己,就停止于土地这个概念不动。心理默念“地,地,……”然后看着大地。这样就可以进入初禅。

同样,水也是,我们看着一杯水,心理就念着“水,水,水……”不要注意到水的一些特性,比如流动性,粘黏性,不然就会联想到其他流动的事物,或者具有黏着特质的事物上,又跑掉了。

以此类推,注意呼吸就是呼吸,心理念着“呼吸,呼吸,呼吸……”不要注意到呼吸的一些特质,比如气跑到哪里去了呀,空气是香是臭啊……不要去分析呼吸这件事是些什么现象,究竟道理是什么,而是止心于此……

其他的业处亦复如是,都是这样的,仅仅注意平时不假思索能了解到的这个业处的概念就可以了。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同一个所缘,我们有能进入禅那的状况,也有不能进入的情况。如果我们开始分析事物了,深深细细的,集中思维去分析,那么这种集中的思考,和禅那的集中很相似。但是因为我们的心劳作太多,是动态的,所以它不能成为我们止的实践意义。因为我们平时生活中心就是跑动的,就是动态的,所以既是我们再集中,再能定在这种情况里,它本质也是没有脱离对境的贪欲,所以只能叫近行定,意思就是和禅那很接近的定。但是有对境的贪。所以还在欲界,叫做欲界定。

而我们能止于概念的时候,这就是真正的定,也就是禅那了。

另外再提一点,那么我们前面搞那么多花样去了解什么究竟法干什么?首接先从色界修起不好吗?实际上究竟法是可以证入无色界定的,因为究竟法本身就是空。但是有个问题,就是空得依有的基础才可以实现,也就是说我们得先有色界定,才能再转换所缘进入无色界,是没有办法在没有色界定的基础首接进入无色界的。所以当我们了解了色界定怎么进入的,我们就可以回顾前面的所知,依靠究竟法去进入无色界,最后因为色界无色界走了个遍,再找到灭尽定的入口了。

好了今天讲到这里,可能有的同学己经发现自己为什么不能进入初禅了,知道自己是什么时候脱离概念变成依赖究竟法,导致自己思维开始散乱,跑掉,昏沉的了。不管如何,先深深记住,先知道究竟,再相对于究竟依靠概念法,最后利用概念法的反向,用究竟法来完成三界的旅途。大概知识点讲到这里。

下一讲,将会通篇都是纯干货,告诉大家如何具体去做,去集中,去体验。会讲到如何取禅相的问题。这篇帖子,前面最开始我又讲过,不要取禅相的话,那是因为当时没有教过大家要依概念法入色界,所以欲界定里的相有贪嗔痴慢疑,所以当大家了解清楚分别以后,我就告诉大家取净相的方法。也许最后会教大家取净土相的方法。一路走来学到这里的舍利子门,恭喜恭喜。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