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公子,公主的车驾己经到门外。”
没有慕胥的命令,仆人不敢开门,但又不敢将公主晾在门外,只得赶紧进来禀报给慕胥。
慕胥握紧手中作画的笔,微垂的眼看不出情绪,半晌后说:“请公主。”
仆人松了口气,赶紧跑出去开门。
天底下还没有让母亲来见儿子的道理,慕胥默默放下笔,起身出去迎接。
还没到前院,乐阳公主己经进来。
看到母亲,慕胥躬身见礼。
乐阳公主上前来握住他的手,仔细打量,“听锦嬷嬷说,你恢复得不错,如今看来,她倒没有说谎。”
她语气温柔关切,尽显慈母之心。
慕胥微微垂眼,语气淡然,“多谢母亲挂念。”
儿子小时候还是很粘人的,如今大了,就和母亲生分。
乐阳公主被儿子疏离的态度伤到,无声轻叹,看着他的眼睛,柔声道:“你怨我,是吗?”
“是我犯了错,陛下要罚我,与母亲没有相干。”
慕胥神色看不出喜怒,没有抱怨,仿佛己经接受一切的态度,让乐阳公主半天说不出一句话。
聪明如她的儿子,怎会不知道这其中的博弈。
总不能要求被放弃的人,还要好脸色对她。
乐阳公主轻叹出声,没再提过去的事。
打量起慕胥新建的院子,点头赞许:“你这座宅子清净雅致,是个好居所。”
慕胥没有接话,转而问起:“母亲此次经过陵县,要去何处?”
看着不肯和自己亲近的儿子,乐阳公主难过,“我就不能是来看你吗?”
慕胥沉默不语。
乐阳公主碰了软钉子,多少有点沮丧,转了个话题:
“方才来时,看到隔壁铺子很是热闹,你身体需要静养,要不要我让人把那些人赶走,免得他们打扰了你?”
慕胥脸色微变,语气有点着急,“这又是何苦,我并未觉得打扰。”
看儿子着急的模样,乐阳公主微微挑眉,嘴角微勾,无声笑了。
现代这边,为了卖种子,唐梨也是做了十足的准备。
她买种子的时候,顺便去农科院买了一串刚从地里出,还带着沙土的红薯、几株长势很好的玉米,和一把收割了还没脱粒的旱稻穗子。
穿越过来时,把它们抱到杂货铺这边。
陆万钧看她手里很多东西,赶紧过来帮忙。
“东家,你手里拿的是什么稻子?”
排队的客人看到唐梨手里拿着一把稻穗,穗子很长,上面挂着的谷子。
众人都看呆了。
大家还没见如此的稻穗!
还有陆万钧手里拿着的红薯,一根藤上挂着好几个红薯,大的个头能有的手腕那么粗!
排在队伍前头的唐自山也很震惊:“这就是东家说的旱稻吧?”
唐梨点点头:“对,这就是旱稻。”
众人都沸腾了。
这么精壮的稻穗,看来唐梨说的亩产五百斤是有可能的!
众人又把目光放在陆万钧手里的红薯上:“陆兄弟手里的红薯结果也很多啊。”
唐梨:“是的,红薯产量高,容易种植,你们也可以试试。”
百姓吃过玉米,没见过玉米长什么样,纷纷问起陆万钧手里抱着的另外一盆植物,“那又是什么?”
唐梨耐心解释:“那就是玉米植株,眼下还没结果,玉米也很容易种,不需要很多水。”
大家七嘴八舌头,讨论需要买多少种子才够。
有的担心很贵,家里钱不多买不起。
唐自山适时开口:“东家,我家有二十亩地,十五亩种旱稻,剩下的种玉米和红薯,要买多少种子?”
唐梨根据每家的情况推荐,算下来,旱稻的种子最贵,但是收成比自留种还高啊!
唐自山振臂一呼:“那我要买旱稻种子!”
“我也买!”
“我我我也买!”
有几人起头,余下的人都担心晚了买不到,排队的人群热闹了起来,着急地抢着买。
“快,咱们也要买旱稻种子!”
苗豆花拉着王二郎,赶紧排到队伍后面。
苗豆花那天发了一通脾气,被婆婆和大哥大嫂指着鼻子骂,她一气之下跑回娘家,要和王二郎和离。
王家人没把这事放在心上,王大郎夫妇还冷嘲热讽,骂苗豆花不懂事。
王母在大儿子大儿媳的怂恿下下,去苗家把苗豆花骂了一通。
这下好了,惹怒了苗家人,苗都花也铁了心不回王家,王二郎这才着急。
闹成这样,家里谁都没受影响,可他却没了媳妇。
他低声吸气去求苗豆花回来,苗豆花给出条件,要么和离,要么分家各过各的。
王二郎这次毫不犹豫选择了自己的娘子,铁了心回来和爹娘提分家。
王母把这件事怪到苗豆花头上,说苗豆花心眼坏,分裂王家,更是在大儿子撺掇下,只给二房分五亩的地。
五亩的地够种什么?
种稻子若是碰上虫害什么的,连一千斤都收不到。
听到唐梨这里有亩产五百斤的旱稻,苗豆花赶紧拉着王二郎来排队。
王母和王大郎知道后,当是苗豆花给儿子吹枕边风,追到百宝铺来。
王大郎一副很失望的神色,责备王二郎:“你一个男人,耳根子这么软,妇人说什么都听?”
王二郎是没嘴巴的,被大哥说得不知如何反驳。
王氏气势汹汹,上去撕打苗豆花,边打边骂:“狐狸精一样的东西!爹娘没死就撺掇我儿子分家,你个扫把星,贱蹄子!”
“娘,你快放手!”
王二郎看母亲打媳妇,赶紧把苗豆花护在身后。
他是个性子软和的,平时好拿捏,王母没想到二儿子会在这么多人面前,护着媳妇不要亲娘,脸都气绿了,喊道:“老二,我这是在帮你!”
“我活大半辈子,没见过亩产五百斤的稻子!你不要被这贱蹄子骗了!”
王大郎也皱眉道:“老二,你真糊涂,谁家没有自留种?我还没听过拿钱买的种子,你若有钱,不如多多孝敬爹娘。”
排队的众人听到叫骂声,纷纷向后看去。
有人觉得这母子的话难听,劝道:“你们自家的事,在家里解决嘛,何必跑来唐东家的铺子门前吵闹?”
“就是啊,让别人听了误会唐东家,就是你们的不对了。”